在做這次的選題之前,我已經與睿騁CC有了一段時間的接觸,此前我曾對官方和媒體同行們各種「對標合資品牌、吊打合資品牌車型」的宣傳十分「冷眼」,直到深刻體驗了睿騁CC的產品力後,我的態度才發生了很大改變,長安睿騁CC許多方面的出色表現都讓我覺得它已經達到挑戰合資品牌的水平,比如配置的豐富度、設計的原創度、做工用料、底盤質感等。為了進一步驗證睿騁CC出色的產品力,這次我找來了與睿騁CC同級別的三款合資品牌車型,準備真刀真槍地與睿騁CC做一次全面對比,看看睿騁CC面對高手林立的合資品牌陣營能不能「踢館」成功?
我挑選了四款價格較為接近的車型,分別是售價13.98萬元的2018款睿騁CC 1.5T 自動尊雅型(下文簡稱睿騁CC),售價15.98萬元的2017款名圖 1.6T 自動智能型GLS(下文簡稱名圖),售價13.78萬元的2018款軒逸 1.6XV CVT尊享版(下文簡稱軒逸)和13.68萬元的2017款卡羅拉 全新 1.2T CVT GL-i真皮版(下文簡稱卡羅拉)。
外觀設計:整體風格不同,睿騁CC更時尚
本次選取的四款車型中,除了睿騁CC外,其它三款皆為合資車型,把四車放一起,不難看出,就外觀設計而言國產的睿騁CC原創度及美感不輸、甚至好於其它三款合資品牌車型,睿騁CC外觀設計方面的進步,也是國產品牌整體進步的縮影。
睿騁CC採用長安全新的家族化設計語言,車身線條經過精心雕琢,整體優雅但也不缺力量感,從C柱延伸而下的背部線條營造出溜背的視覺效果讓整車看起來更靈動。
名圖的外觀繼承了現代家族的設計元素,整體風格偏年輕、活力,整車運用了較多平直、銳利的線條,稜角分明。
新款軒逸套用了日產全新V-motion家族前臉,看起來像縮小版的天籟,整體年輕了許多,軒逸整車線條風格相對偏圓潤、厚重,沒有那麼銳利。
作為豐田旗下的重要車型卡拉羅多年來一直以其沉穩靠譜的風格及品質深獲消費者的喜愛,幾經換代,全新的卡羅拉變得越來越年輕化,外觀風格個性了不少。
上圖數據可以看出,加入對比的四款車中睿騁CC車身尺寸數據方面佔據較大優勢,車身長度、寬度及軸距均屬於四車中最長,搭配較低的高度,讓整車看起來更偏平,更有高級感。名圖的軸距與睿騁CC一樣達到了2770mm,這樣的表現在同級中算得上領先水準。此外,軒逸高度最高,而卡羅拉的各項數據均處於中遊完全佔不到優勢。
加入對比的四車前臉都延襲了各自的家族化風格,睿騁CC全新的「蝶翼式」進氣格柵,將上下格柵融合在一起,十分立體,辨識度十足;名圖的前臉採用鍍鉻多橫幅六邊形進氣格柵,大燈與格柵都運用了很多非常銳利的線條;軒逸的V-motion前臉加入了大面積的燻黑元素較為霸氣;卡羅拉上細下粗的格柵搭配得當,整體較為協調。四車前臉的風格不同,都很有各自的特點。
大燈方面,睿騁CC和軒逸的樣式較為圓潤,名圖和卡羅拉則較為銳利,配置方面,睿騁CC和軒逸配備了LED大燈,且有自動頭燈功能,非常厚道,值得一提的是睿騁CC的LED前大燈和尾燈均帶有獨特的「呼吸功能」,即當車輛解鎖時,車燈會以漸亮閃爍的方式來回應,十分帶感。名圖和卡羅拉的大燈則採用滷素光源,這點比較令人失望。
車尾部分,睿騁CC的尾部簡潔但不失優雅,多層次的行李廂線條讓整個車尾看起來更加精神,同時下溜的後背及微翹的鴨尾造型也有些許運動氛圍,但隱藏式的尾排還是表明了時尚、舒適才是其真正身份。
名圖的尾部和前臉相互呼應,後保險槓位置和前臉如出一轍,營造出很強的整體感,不過尾燈樣式不夠美觀,比較缺乏設計感。
相比車頭,軒逸的車尾顯得平庸了一些,線條沒有那麼多變化,細節也沒有那麼豐富,但比較簡單、耐看的設計也讓人找不出明顯缺點。
與造型犀利的前臉相比卡羅拉的車尾就顯得有點中庸了,風格上與前臉的設計氛圍有點不相吻合。
睿騁CC和名圖配備了17寸輪圈,軒逸和卡羅拉則配備了16寸輪圈,相較之下17寸輪圈帶來的視覺效果會更出眾一些。樣式方面見仁見智,對比的四車都採用了時下流行的多輻式設計。
小結:外觀方面,加入對比的四車外觀整體風格不同,各具特色,不過睿騁CC更令人印象深刻,睿騁CC車輛外觀的時尚度和整車風格的協調性都略有優勢,對一些細節處的雕琢也可以看出其設計的用心對比其餘車型的優勢,如採用具備「呼吸功能」及LED光源的大燈等。
前言及外觀對比
內飾設計、配置:睿騁CC內飾設計更具豪華感,配置豐富度優勢明顯
睿騁CC的內飾風格更強調時尚、大氣。中控臺層次非常豐富,營造出很立體的空間感。中控臺功能區之間的劃分涇渭分明,加上立起的中控大屏及出色的車內用料整體頗有豪華感。
名圖內飾整體較為簡潔,中控臺布局規整,有著較為不錯的時尚氣息。中控臺下方增加了銀色鍍鉻飾條進行點綴,空調出風口形狀和控制按鍵現代感也較強。
軒逸的這套內飾設計風格已經延用了較長時間,雖然算不上新穎,但座艙內大量運用了一些粗壯、圓潤的線條很好的與外觀做了呼應,此外用料和做工也不差。
卡羅拉的內飾同樣採用年輕化的設計風格,偏向駕駛員一側的座艙設計很有活力,兩側「渦輪」狀的空調出風口也很有設計感,整體給人的感覺不錯。不過「蛇形擋把」的設計相對比較老氣一些。
睿騁CC車內運用了大量軟性材質的包裹,同時全車充斥了大量手工縫線,車內觸感上佳。此外雷射雕刻的拉絲面板也提升一些視覺感官上的享受。
名圖的中控同樣採用了大面積的軟性包裹,同時也加入了突顯時尚的鋼琴烤漆面板,整體感覺不錯,但有些細節處理得不夠完美。
軒逸的中控臺和門板同樣運用了大面積的軟性材料覆蓋,作為日系三大廠之一的日產,在製造工藝和裝配質量方面的把控還是足見其成熟和細膩。
卡羅拉的內飾用料同樣運用了大面積的軟性材質包裹,特別是手套箱上方的位置非常厚實柔軟,但同樣有些細節還是處理不到位,如門把手的位置皮質相對較硬,把手放上面不夠舒服。
此次加入對比的四車均配備了多功能方向盤,其中睿騁CC繼承的多功能按鍵最多,基本手不用離開方向盤即可操作絕大多數功能,此外,除了名圖,其餘三車方向盤均採用皮質包裹,睿騁CC最為柔軟,握感最好。
睿騁CC是此次加入對比的車型中唯一採用液晶儀錶盤的,值得一提的是睿騁CC上的儀錶盤有正常、運動、科幻三種模式可選,還能將導航、資訊、音樂等內容投射其中,相比都只採用常規機械儀錶盤的其餘車型,睿騁CC的儀錶盤顯得科技感十足,絕對是越級般的存在。
此次加入對比的車型均配備了中控彩色大屏,其中睿騁CC的功能繁多,既有高德導航和語音控制功能,又有車輛個性化設置、in Call3.0/遠程安防等智能互聯繫統等,相當豐富,同時睿騁CC大屏解析度在此次對比的車型中最高、反應最快;名圖雖然帶有CarPlay和百度Carlife功能,但清晰度較差;軒逸和卡羅拉除了功能比較單一外,反應速度也較慢。
空調控制面板方面,軒逸和卡羅拉依然是老式的旋鈕式調節,名圖則是旋鈕+按鈕相結合,而睿騁CC採用了觸控式按鈕的設計,雖然旋鈕或物理按鈕並不影響使用體驗,但無疑觸控式按鈕看起來會顯得更有科技感,看起來更加高端。
此外,睿騁CC還具備語音識別功能,識別度和反應速度均非常不錯,按下方向盤上的語音按鍵即可使用該功能,十分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睿騁CC是此次加入對比的車型中唯一配備電子手剎和自動駐車功能的車型,這兩項功能提升了用車便利,停車時輕輕一按絕對比用力「一拉」或「一踩」方便許多,就這項配置而言,睿騁CC完勝其餘三車。
小結:內飾設計、用料和配置方面,睿騁CC擁有較大的優勢,設計方面睿騁CC的時尚感和設計感兼具,很有豪車的「範兒」,同時用料也相當出眾,車內採用了大量的皮質包裹,配置方面更是配備了很多加入對比的其餘車型中所沒有的配置。相較加入對比的其餘三車,睿騁CC無論在內飾設計、用料還是配置方面都佔據較大優勢。
內飾及配置對比
乘坐空間:更大的尺寸為睿騁CC帶來不小的優勢
睿騁CC
睿騁CC座椅的皮質柔軟,提供了很好的乘坐舒適性,背墊兩側有較大的向內收攏的弧度,包裹性同樣出色。身高178cm的體驗者調整到合適的坐姿後,睿騁CC的前排頭部有三指的空間。
前排座椅保持不變,睿騁CC後排的頭部空間為三指,腿部空間兩拳有餘,表現出色。
名圖
雖然名圖同樣採用皮質座椅,但座椅的皮質較硬,此外靠背的角度也比較平直,包裹性不是那麼好。身高178cm的體驗者調到合適的坐姿後,頭部同樣有三指的空間。
保持前排座椅不變,後排腿部空間剛好兩拳,頭部則剛好頂到車頂,腿部空間表現不錯,但頭部空間表現較為一般。
軒逸
軒逸的座墊很厚實,填充物和皮質都非常軟,不過靠背兩側沒什麼弧度,包裹性略遜色。身高178cm的體驗者調整到合適的坐姿,前排頭部有三指的空間。
保持前排座椅不變,軒逸的後排腿部空間有一拳兩指,表現合格,頭部剛好頂到車頂,沒有多餘曠量。
卡羅拉
卡羅拉的座椅座墊較薄,柔軟度不夠。身高178cm的體驗者調整到合適的坐姿後,頭部空間有兩指。
保持前排座椅不變,後排腿部有一拳兩指的空間,頭部空間同樣沒有多餘曠量。
此次加入對比的車型中,只有睿騁CC配備了電動座椅調節,其餘三車皆採用手動調節,這一點睿騁CC值得稱讚,電動調節座椅擁有更好的使用便利性,即便車輛行進中仍能調節而不影響安全性。
天窗方面,睿騁CC和名圖配備了尺寸都不小的全景天窗,而軒逸和卡羅拉配備的常規天窗尺寸略小一些。就採光而言,全景天窗更具優勢,可以讓後排乘客同樣享受到陽光。
小結:加入對比的四車前排空間表現相差不大,除了卡羅拉僅有兩指外,其餘皆有三指的空間,差距主要在後排,睿騁CC以三指的頭部空間和兩拳有餘的腿部空間完勝其餘對手,結合車身三圍尺寸來看,這樣的結果也並不讓人意外,畢竟睿騁CC三圍尺寸比其餘對手更大。
乘坐空間對比
儲物空間:睿騁CC設置更加人性化
睿騁CC
儲物空間方面,睿騁CC的設計較為均衡,設計了大量的儲物空間,儲物格的儲物能力沒有大得誇張,但都基本夠用。值得一提的是前排杯架的進深不錯,能很好的固定放進去的水瓶。
睿騁CC的行李廂容積達到了520L,在此次加入對比的車型中處於中上水平,行李廂兩側貼心地設置了兩個網兜,可以放置一些小物件,行車時車身的晃動不至於讓它們散落開,保持行李廂的規整。
名圖
名圖在儲物空間方面的設置比較豐富,儲物格的儲物能力也較好,不過前排杯架設計得較淺,急剎時水瓶容易發生傾覆。
名圖的行李廂容積達到了526L,容積為此次加入對比的車型中最大。
軒逸
軒逸車內同樣設置了大量的儲物空間,除了手套箱外其餘儲物格的儲物能力都比較一般。
軒逸行李廂容積達到了510L,兩側的突起蠶食了部分空間。
卡羅拉
儲物空間方面,卡羅拉同樣該有的都有,不過中控臺的儲物格進深和開口闊度都不夠,放手機不是很方便。
卡羅拉的行李廂容積只有426L為此次加入對比的車型中最小,且行李廂的開口也較小,放置大型物件不是特別方便。
小結:此次加入對比的四款車型都設置了非常豐富的儲物空間,就儲物能力而言,睿騁CC更強,且設置更加人性化,提供了更出色的使用便利性,名圖其次,軒逸和卡羅拉的儲物能力相對弱一些,特別是卡羅拉,其行李廂的容積相比其餘三車稍差一些。
儲物空間對比
駕駛感受:數據名圖更好,但實際表現睿騁CC更佳
此次加入對比的四車中,除了軒逸採用自然吸氣發動機外,其餘三車皆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單從數據上看,四車之中名圖的表現最為出色,其次是睿騁CC,但具體表現如何下面將進行詳細分析。
雖然名圖數據方面佔據優勢,但實際駕駛感受方面,睿騁CC和名圖的動力儲備給人的感覺相當接近,甚至由於變速箱的原因,睿騁CC的動力輸出還更流暢些,給人有種動力更好的感覺。軒逸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特性使然,動力總是來得不溫不火,而卡羅拉低扭的表現不錯,但中後段的動力儲備稍弱。
睿騁CC油門踏板的靈敏度適中,不會有「一點就竄」過於靈敏的現象,也沒有輕踩毫無反應的尷尬。此外,剎車踏板也調校得相當線性,踩踏過程中制動力來得非常均勻,基本隨踩隨有。
睿騁CC是此次加入對比的車型中唯一匹配自動變速箱的車型,睿騁CC上來自愛信的6AT變速箱確實不負眾望,表現相當出色。睿騁CC上的變速箱能很好的理解駕駛者意圖,給油時迅速降擋加速,到達一定的轉速區間後又會積極的升擋控制油耗,相當聰明。此外擋位之間的切換相當順滑,行駛品質為本次加入對比的車型中最佳。
底盤方面,睿騁CC採用了前麥弗遜獨立懸掛,後多連杆獨立懸掛,十分厚道。睿騁CC底盤的表現很好,懸掛對路面顛簸過濾得非常到位,柔軟度和韌性兼具,壓縮和回彈行程的配合不錯,有一定的高級感,整體性很強。過一些較高的減速帶時,動作相當乾脆,極為柔韌,提供了很好的行車質感。
名圖的油門踏板調校偏靈敏,初段深踩稍微有點「竄」,中後段則足夠線性,剎車踏板的調校則較為出色,基本一踩就有,來得線性。
名圖搭載的是一臺7速雙離合變速箱,這臺變速箱的表現還算不錯,換擋的速度足夠快,中高速平穩加速的時候擋位間的切換也比較平順,唯一不足的是急加速的時候換擋還是有一定的衝擊,略微有點影響駕乘體驗。
名圖的底盤表現不錯,但略遜於睿騁CC。名圖同樣採用前麥弗遜獨立懸掛,後多連杆獨立懸掛的組合,調校方面更偏舒適,能把路面絕大多數的震動都過濾掉,大多情況下都讓人感覺非常綿軟、舒服,不足的地方是過一些連續不平的路面時對小震動的過濾不徹底,有些鬆散。
軒逸油門的加速風格是很多日系家用車的調校風格,初段只要稍微一點車子都會急切地竄出去,給你一種車輛加速輕快的錯覺。剎車系統的工作也很穩定,線性而持續的剎車力會帶給你很強的信心。
軒逸上的CVT變速箱與絕大多數CVT變速箱一樣提供給人一種非常平順的加速感受,平順是這臺變速箱的最大優點。提速方面還是有些漫不經心,當你深踩油門想要加速超車的時候經常都是發動機聲嘶力竭的聲音先來,而速度來得不緊不慢,1.6L+CVT的動力組合確實比對手略弱。
軒逸的底盤調校得十分綿軟,對路面許多震動的過濾不夠徹底,懸掛的壓縮行程很長,回彈行程也較長,過坎的時候拉不住車身,會有多餘的晃動,底盤整體表現一般。
卡羅拉的油門踏板調校同樣非常靈敏,加上發動機採用低慣量渦輪的設計在1500rpm即可爆發出最大扭矩,因此卡羅拉低扭下的動力表現非常不錯。剎車初段的力度會來得稍微多一些,但不會影響駕駛體驗。
卡羅拉的S-CVT無級變速箱除了在動力傳遞的平順和經濟性上盡職盡責外,S-CVT無級變速箱還可以通過電控系統模擬出自動變速箱「換擋」時轉速回落的效果,稍微為車輛增添了一點駕駛樂趣。
卡羅拉底盤延續了豐田一貫注重舒適性的傳統,對於細碎震動的過濾比較徹底,但在面對大震動時候,還是能察覺到其懸掛系統的柔韌性還略有欠缺,後懸掛對震動的處理有些直接。
轉向手感方面,睿騁CC的指向較準,相較其餘對手,轉向力度偏沉一些,隨速度的變化,力度的增減也較為線性,搭配手感不錯的方向盤,睿騁CC的轉向整體表現算得上優秀。名圖和卡羅拉的轉向手感較為接近,都比較輕盈,指向也較準,是典型的日系、韓系家用車風格。軒逸的轉向手感同樣輕盈,但指向不是那麼準,表現略遜與其餘車型。
總結:經過上述全面的對比,不難看出睿騁CC在配置的豐富度、外觀及內飾設計的原創度、做工用料等多方面都擁有可以匹敵同級合資品牌車型的實力,同時,動態表現也不落下風,底盤質感甚至完勝加入對比的其餘對手,因此,此次睿騁CC的「踢館行動」可以算成功,如果睿騁CC後期在價格上能有一定的終端優惠,其在同級別中的競爭力將會更強。
駕駛感受對比及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