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現場,法學專家與讀者聊《民法典與日常生活》

2020-08-22 光明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典與日常生活》日前入選「中國好書(2020年7月榜)」,以及「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20上海書展20種好書」。8月上海書展期間,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院長彭誠信教授攜新書《民法典與日常生活》就民法典的重要意義、新增要點、未來完善等,和讀者展開交流。

「民法典是我國民法理論與法治實踐積累已足夠豐富與成熟的體現,這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且真正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法典。」彭誠信認為,民法典也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高度。「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對於法律的要求至少有兩點:一是產權界定,明確的產權是財產流轉的基礎,也是市場存在的前提;二是產權保護,有恆產者方有恆心,產權保護是經濟持久發展的內在動力。《民法典》的頒布,不但在法律上明確了權利歸屬,更是給了國人繼續創造財富的法治條件。」

在彭誠信看來,《民法典》更回應了社會發展的新需求。以網際網路發展為背景的數字社會正逐步走來,《民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對數據、虛擬財產等數位化社會產物做出明確規定的法典,對隱私與個人信息也用專章做出規定;也是第一部把人類進步與生態和諧發展之綠色理念貫穿於整部法律的法典。

「《民法典》表明我國依法治國的決心與信心。《民法典》表徵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更為完善,是國家實力與政治強力的體現,不僅給國人,而且也給整個世界,表達出我國依法治國的信心與決心,讓所有在中國大地上生活與投資的主體,無論是中國公民,還是外國人與企業,得以安心。」彭誠信說。

他向讀者介紹,《民法典》代表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的完善——結束了之前從《民法通則》到《侵權責任法》九部單行法及大量司法解釋並存的散亂與碎片化局面,通過增加新制度、刪除重複規定、剔除其中的矛盾與衝突等立法活動,形成了體系完整、邏輯順暢且內容相對飽滿的單一法典。「無論是對於指導人們的行為規範意義上,還是對裁判者適用法律的裁判規範意義上,《民法典》都更為簡潔且富有實效。同時,將維護人們權益、提高人們自覺守法的意識。」

彭誠信按照民法典7編的體例,針對日常生活中的民法問題給讀者重點講解案件,將民法典中的新增或重要改進位度和爭議性問題講清楚。包括以上海市一中院審理的案件為例,說明此次民法典物權編中新增居住權制度;以蘇州吳江區法院審理的彩票、獎券糾紛案為例,講解合夥活動和贈與合同問題;以「北雁雲依」訴濟南市公安局行政登記案為例,講解民法典中關于姓名權的規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彭誠信還以具體案例講解離婚「冷靜期」的問題。離婚分為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冷靜期」僅適用於協議離婚;第一個三十日,是申請離婚登記的夫妻雙方必須經過的冷靜期;第二個三十日是冷靜期屆滿後離婚雙方當事人親自申領離婚證的期限。此外,民法典取消了公正遺囑的優先效力,並且新增了遺囑的形式,即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民法典保障了人們「頭頂上的安全」,規定了對於加害人不明,墜物致害補償問題。彭誠信列舉了2020年3月5日,在浙江紹興市某小區,「14月齡男寶寶(剛學會走路)被高空墜落的磚塊砸中頭部,傷勢嚴重,已腦死亡」等多起高空墜物的案例。(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顏維琦)

相關焦點

  • 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與日常生活》亮相書展
    8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院長彭誠信教授攜新書《民法典與日常生活》亮相書展。由上海人民出版社7月出版的《民法典與日常生活》入選「中國好書(2020年7月榜)」,以及「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20上海書展20種好書」。書展上,彭誠信教授圍繞民法典新增要點解讀為讀者做講座。
  • 法學專家以案講解《民法典》
    本期邀請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建文,結合現實案例講授《民法典》相關法律知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有力,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國強、尹光宗、駱華、李繼剛、王大蓉,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區人大常委會機關幹部、鎮街人大幹部等參加本期講壇。
  • 10位法學專家暢談:呼之欲出的民法典,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中國農業農村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高聖平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程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尹飛教授,共同暢談民法典,敬請讀者關注!民法典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居住權益,實際上是為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撐,它有助於緩解住房緊張的局面,維護社會穩定。「住有所居」是重要的民生事項,安居才能樂業,因此,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居住權益,有利於充分保障民生,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民法典物權編專門設立居住權制度,為物權性的居住提供法律保障。
  • 編纂專家、法學教授、律師專題解讀《民法典》(附新舊對照表全文)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和認識我國《民法典》的創新和亮點,並探討這些調整給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帶來的改變,我們整理了《民法典(草案)》編纂者、專家學者、資深律師及媒體的觀點和解讀,以饗讀者。參與編纂的專家教授都對此次《民法典(草案)》抱有極大的期待,她凝聚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這個時代需要一部《民法典》,去關懷群眾的日常生活,去回應網絡時代帶來的錯綜複雜糾紛。法治應為良法之治,何為良法?是否回應群眾需求?
  • 法學大家郭明瑞 房紹坤解讀《民法典》
    法學大家郭明瑞 房紹坤解讀《民法典》 2020-06-19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將人們的日常「法典化」,民法典的編纂體現「中國智慧」| 專家觀點
    「民法是日常社會與市場經濟的基本法,關係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與市場交易。法典是形式理性的最高表達,編纂民法典的工作就是梳理、整合、凝練民事規則的過程。」全國兩會期間,民法典草案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不僅代表委員們對具體條文發表真知灼見,法律界、學術界人士也熱議民法典草案編纂的意義。
  • 《民法典》如何助力科技創新?「灼見•文化客廳」法學大咖來解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那麼,這本「百科全書」對我們的科技創新又會有什麼影響呢?》專題講座」,詳細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對科技創新的意義和影響。
  • 學習民法,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生活中的民法——<民法總則>的生活解讀》正是幫助大眾更方便地了解民法知識的優秀讀物,這本書的作者是民法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彭誠信。知識點:《民法總則》的內容和意義什麼是《民法總則》?非法學專業的讀者可能都會發出疑問:到底什麼是《民法總則》?
  • 法學大咖帶來《民法典》解讀大禮包
    法學大咖帶來《民法典》解讀大禮包金羊網  作者:王楠  2020-09-13 9月13日,廣州仲裁委員會東莞分會、東莞市律師協會聯合舉辦《民法典》專題培訓會。
  • 法學大咖帶來《民法典》解讀大禮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楠圖/主辦方提供9月13日,廣州仲裁委員會東莞分會、東莞市律師協會聯合舉辦《民法典本次專題培訓會特邀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秘書處成員、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物權編課題組成員、西南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孫鵬教授作為主講嘉賓,圍繞「民法典的規範和制度創新與司法實踐的應對」這一主題進行講解。
  • 陳甦: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民法典評註》——民法領域迄今鮮見的宏大...
    民法典的實在意義並不限於彰顯改革開放以來民事立法之蔚然大觀,當然,以1260個條文、10萬餘言有機組成的文本也確屬偉大的法律作品;民法典的實在意義根本上在於以此塑化社會成員的民法生活體驗,以及在此生活體驗中通過將民法典規範外現於行、內化於心來形塑國民精神。
  • 雲南:深入學習宣傳實施民法典 線上線下推進民法典普法宣傳
    ……最近,不少雲南網友紛紛參與到「民法典雲課堂網絡普法」在線答題活動。「民法典雲課堂網絡普法」大型網絡在線答題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和省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主辦,依託「雲南發布」「雲南普法」等政務平臺展開,自10月19日上線以來得到人們的積極響應。「裡面的題目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答對5道題還有可能獲得線上購物券。」
  • 民法典編纂工作提上日程 社科院專家建議稿出爐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舉行依法治國系列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系列研究報告》、《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附理由》等創新成果。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編制的民法典專家建議稿已經完成,並提交給立法機關,這將為我國未來民事立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 陝西推出《民法典》解讀系列講座 西北政法大學多名專家解讀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法典,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民族精神,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的權利保障書和私權保障的宣言書。
  • 【《民法典》學習】第一講丨楊宗科:《民法典》在法治體系中的邏輯...
    【《民法典》學習】第一講丨楊宗科:《民法典》在法治體系中的邏輯地位 2020-06-09 0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編纂背景下民法與商法的對話
    □本報記者張亮趙紅旗  4月9日,由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和中國商法學研究會主辦,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研究院承辦,河南奕信律師事務所協辦的全國首屆「民法典編纂背景下民法與商法的對話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黑龍江大學、臺灣中正大學等四十餘所科研院校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十餘個實務部門的一百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 社科院法學專家解讀民法典,電子合同相關規則影響未來司法實踐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姚佳編審接受記者專訪,就民法典對網絡民事行為規範的確立,對網絡虛擬財產、電子合同、網絡侵權責任等一系列新問題的回應,以及民法典如何實現對網民權利的積極保護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和評論。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
  • 【《民法典》學習】第三講丨韓松:我國《民法典》的科學體系
    【《民法典》學習】第三講丨韓松:我國《民法典》的科學體系 2020-06-09 04: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巧虎現身上海書展,名師專家現場授課
    2020年8月15日,上海書展周末場迎來了《未來兒童三元核心力觀察——巧虎親子互動公開課&教育專家解讀》重量級活動,引起了現場家長以及孩子們的關注。 通過識別動物線索卡以及點讀筆發出的動物叫聲來指認動物,茅老師引導孩子了解動物的特點;憑藉點讀筆配置的現場叢林風的音樂與各色各樣的動物叫聲,再次強化小朋友對動物的認知。接著,茅老師請小朋友根據場上的四個食物桶與動物立牌判斷應該給哪個動物餵食,觀察孩子的認知反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利用已有的知識,在老師的指導與家長的鼓勵下順利完成了任務。在現場歡樂的笑聲中,遊戲公開課圓滿結束。
  • 太白:送《民法典》走進群眾生活
    ,宣講團成員郭昕律師作《民法典》專題講座,鎮村代表共50餘人參加講座。郭昕律師對《民法典》中財產繼承、婚姻家庭、見義勇為、民事賠償等法律規定進行解讀,通過通俗易懂的內容、生動有趣的案例、貼近實際的方法,使大家聽得清、學得進、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