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梗為什麼爆火?古希臘四大哲學斯多葛學派說出答案,你是嗎

2020-12-16 文意曉

最近「打工人」這個梗太火了,網絡上每個人都自稱打工人。

打工人的段子隨處可見,大事小事都能扯到打工身上,早來一句打工人,晚來一句打工人,充滿黑色幽默。

很多網際網路大佬,原來都是「打工人」,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曾經入職一家叫潤迅的做尋呼機的企業,開始了程式設計師生涯,還從實習生做到了主管,小米創始人雷軍同樣也是程式設計師出身,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先後擔任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Infoseek公司資深工程師,是個資深碼農。

就連流量明星也沒逃脫過「打工人」的稱呼,比如李現執念在北京買房,楊超越說自己幹啥啥不行,和老闆吵架第一名,陳偉霆都說希望可以坐著不用開工,黃曉明都說自己是打工人,黃子韜、吳亦凡,一個抵死不承認,一個急匆匆要下班,深刻詮釋了打工人最後的倔強。

有人說:「打工人不過是喪文化的變種,是悲觀主義的延續,大家骨子裡還是垮掉的社畜,還是蓋不住頹廢的底色。」

我卻覺得「打工人」非常正向、充滿了樂觀主義。

這充分說明了當代年輕人看透了生活本質,依然熱愛生活,甚至學會了用自嘲給自己加油鼓勁。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在魔幻的2020,打工人的好處多著呢。

01.打工人認清了現實。

無論什麼行業,只要你不是老闆,公司股份與你無關,本質都是打工人,都是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勞動報酬的。

有些人喜歡拔高工作,用熱愛、奉獻、事業、夢想這類大詞去形容。

可期待過高,失望越大。

你制定目標,看起來很努力,不敢懈怠,回頭一看,卻並沒有看到成果。

於是你焦慮、失眠,感覺自己被社會痛揍了一頓,為現實摧折了腰。

所有人都告訴你要成功,可唯獨沒有人告訴你,你可以失敗。

所以,走上社會你才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承認失敗比成功不了還難。

打工人看透了這一切,敏銳地意識到了自己的定義和定位,這是一種通透。

「我是打工的,只做自己應該做的。」

02.打工人不想講道理

承認現實不代表放棄,打工人和喪文化不同,喪文化是被動的,除了喪沒有其他的東西,打工人是主動的,積極的。

只是他們學會了自我調侃,比不過別人,就不再強求,不再為難自己,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躺平不代表頹廢,只是換個方式看世界。

成年人很清楚:比你強的人,從不和你講道理。

比如你老闆訓你,看看人家員工怎麼做事的?你如果反駁,看看別人的老闆怎麼發錢的?那老闆不會去反思自己,肯定會對你一頓暴打。

跟世界講道理是最沒有意義的,你自以為邏輯清晰,思維高級,其實人家壓根聽不下去。

人家講得過你的時候跟你講道理,講不過你的時候,直接揍你。

所以在力量懸殊的時候,不需要講道理,只需要給自己找樂子,讓自己舒服。

03.打工人是一種自我保護。

成了打工人,就等於給自己的期待值減負。

從小,我們活在期待裡,父母的比較、社會的刻板印象、同齡人的攀比、人情世故的面子、自我欲望的膨脹,被期待壓得直不起腰,不主動洩壓,很快會爆炸。

打工人幫我們放低了期待,放下了包袱、面子,放棄往自己身上貼標籤,讓人感覺前所未有的輕鬆。

什麼消費主義、雞湯學、成功學,假名媛,精緻窮,都別想迷惑我們。

消費主義說,你看,別人的生活多精緻,趕緊起來買買買。

打工人說,費盡心思,背負卡債,人人稱羨又如何?優越感當不了飯吃。

成功學說,你看,別人比你小,已經有6輛超跑,兩萬多棟別墅,你這個loser再不努力就是廢柴!

打工人說,廢柴就廢柴,承認失敗沒什麼大不了的。

假名媛說,你沒錢可以裝,網紅打卡來拼單啊。

打工人說,面子多少錢一斤?

降低期待值,心態就會變好。

生活的終極解藥就是躺平和白piao。

「我先自我貶低,你就不能再貶低我了。」

04.打工人意識到了打工的性價比

人人都想當老闆,可不是人人都是當老闆的料。

網友小珍說了:「以前找對象,想找有上進心的,現在我成熟了,找對象,什麼都要,就是不要有上進心的。」

她前兩任男朋友,心比天大,剛畢業就嚷著創業,上進心強得恨不得成為地球球長,今天折騰環保,明天折騰電商,後天又要學賈老闆造汽車,父母被折騰精光,女朋友被吸乾,只留下數筆糊塗帳。

打工人很明智,知道自己沒有創業的能力,冒險的膽量,客觀上也沒有搏一搏的資本和退路,所以安穩打工就成了最優解。

不信的話,你看看這兩年去考公務員的千軍萬馬?

目前這種大環境下,狗住就是勝利。

「創業太刺激,老腰頂不住,我只想要穩穩的幸福。」

05.打工人是安全的情緒發洩。

打工人是對抗魔幻世界的解藥。

誰都不喜歡發洩負面情緒的人,你的累和苦,在別人眼裡毫無意義。

而打工人是用較為和平或荒誕的方式說出自己的不開心,這是一種樂觀。

就像愚人節,自愚自樂。

有些話想表達,又不想搞得那麼嚴肅訴苦或抱怨,所以就借打工人,宣洩一下。

雖然改變不了現狀,但宣洩就是在解構痛苦,當你用一種有趣的方式講痛苦,痛苦也就不那麼嚴重了,等於換個姿勢去面對世界。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對世界翻白眼。

世界以痛吻我,我做不到報之以歌,但我可以扇他巴掌啊。

笑是對痛苦最大的嘲弄和解構。

以前看透,會憤怒,會逃避,憤怒傷身,逃避無用。

現在看透,學著接受,把痛苦解構,然後再風輕雲淡說出來。

「身體是打工人的本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自嘲吧。」

06.打工人不再為難自己

有一句話,不知道是不是王小波說的,反正很多人說是他說的。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那麼承認了自己的無能呢?

在職場上,不是努力就能得到同等價值的回報,運氣不好,遇到的老闆可能很智障又擅長甩鍋,錢不多,奇葩需求挺多。

如果你把工作當成熱愛的事業,就會覺得痛苦,因為有些現狀你改變不了。

承認是打工人就很容易想得開,公司不是我的,打工就是拿錢辦事。

降低要求,不再苛求自己,會更舒服。

這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在理想和現實面前找到平衡,看清自己的工作性質。

有些老闆不談工資,只談情懷、理想、事業、未來、遠方,何必跟他一起耍流氓?

做不了工作的甲方,可以做生活的甲方。

省點時間和心力,去做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健身、運動、旅遊、看書,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生活。

人生的KPI自己來定。

這是一種哲學,發自己內心接受改變不了的東西,在能改變的事情上有所作為,是古希臘四大哲學學派之一斯多葛學派的觀點。

07.打工人拉近了距離。

有人說:「能讓大家同一立場的東西不多,一個是搞黃色,一個就是打工人。」

打工人消解了對立,是社交的潤滑劑。

以前,說一句話能碰見三槓精,現在同是打工人,相煎何太急?

本質上,我們是打工人,老闆也是,他們折騰我們,有人折騰他們,他們割我們的韭菜,也有別的鐮刀在他們頭頂磨刀霍霍。

這樣一想,就心平氣和,沒那麼討厭他們了。

或許這就是生活。

打工人,看似頹廢,實際卻是在消解無用的情緒元,多做對自己好的事。

既然都是痛,不如笑著痛。

也許這就是生活。

誰還不是被這個世界PUA著呢?

今日話題:你喜歡打工人這個梗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 打工人梗的出處
    前一段時間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各種打工人語錄給刷屏了吧!打工人這個梗突然之間就流行起來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熱度也沒有消退,身邊仍有不少人以打工人自嘲。那麼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呢?打工人梗的出處在哪裡呢?
  • 如何理解斯多葛學派的主張?
    如果你對這門學科還很陌生,那麼你現在所要知道的是斯多葛學派是希臘哲學的一個流派,由基提烏姆的芝諾(Zeno)創立,成立於公元前4世紀並持續了大約5個世紀。今天最著名的古代斯多葛學派人物生活在羅馬帝國時期:小塞內加(Seneca the Younger)、愛比克泰德(Epictetus)和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
  • 斯多葛派哲學的精華,仔細品悟用心踐行,肯定能有所收穫!
    一、何為斯多葛派哲學?斯多葛主義,又稱斯多葛學派,是古希臘的四大哲學學派之一,也是古希臘流行時間最長的哲學學派之一。(古希臘另外三個著名學派是柏拉圖的學園派,亞裡斯多德的逍遙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從公元前3 世紀賽普勒斯的芝諾創立該學派算起,斯多葛主義(斯多葛學派)一直流行到公元2世紀的羅馬時期,前後綿延了500年之久。
  • 斯多葛學派:一個為現代人開創的古代哲學流派
    今天介紹一個專門為我們現代人開創的古代哲學流派:「斯多葛學派」。斯多葛學派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不用人們不知所云的詞語解釋世界,而是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幫助我們克服破壞性情緒,並促使我們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採取行動。
  • 實務課堂 | 夏曉輝: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
    夏曉輝博士的講座主要從五部分展開:斯多葛學派的起源與發展、核心思想、12條生活之道、現代信奉人物及斯多葛學派與價值投資的關聯。第一部分,夏老師介紹了斯多葛學派的起源與發展。夏老師從軸心時代開始講起,即公元前600-300年間,古希臘、以色列、中國及古印度等地誕生了大量的思想家。
  •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實務課堂 | 夏曉輝: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
    上海六禾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曉輝先生蒞臨經濟學院線上會議室,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斯多葛哲學與價值投資」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鄭輝副教授主持。夏曉輝博士的講座主要從五部分展開:斯多葛學派的起源與發展、核心思想、斯多葛的12條生活之道、現代信奉人物、斯多葛對於價值投資的借鑑意義。
  • 哲學科普!古希臘晚期的哲學派別和智者運動!
    古希臘晚期的幾個哲學派別在古希臘晚期哲學中,懷疑主義和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學派並駕齊驅,雖然他們都是抱著同樣高尚的倫理目的——追求靈魂安寧的最高境界,但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伊壁鳩魯學派選擇追求感官快樂,斯多亞學派選擇恪守理性規則,而懷疑主義則選擇放棄對世界的認知。懷疑主義把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的觀點都斥為獨斷論,既不相信感覺,也不相信理性或者邏各斯,他們主張對一切都保持沉默,對一切都不做判斷,不為任何事物動心,試圖完全把自己封閉在空白的心靈之中。
  • 中外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三聖」,「智者學派」,蘇格拉底學派
    古希臘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其哲學和史學;古羅馬人雖無哲學可言,但他們的法律思想和教育思想卻對後世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麼古希臘哲學有三大哲學家,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古希臘哲學,是指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城邦時期的哲學,簡單地劃分,可以分成兩個時期:前期可稱為「自然哲學時期」,後期可稱為「人文哲學時期」。
  • 斯多葛學派的邏輯學觀點
    斯多葛學派還是傳統語法學的創造者。斯多葛學派的邏輯學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011.知識來自知覺。當斯多葛學派這樣解釋認知事物的最初形式時,對於事物能夠在我們腦中留下多少影像我是存疑的。 當你看到一片森林時,你看得到第一排第一棵樹上的葉子嗎? 這棵樹會不會在你的頭腦中留下影像? 因人而異。只要我們稍微用力,印章總能完整地蓋在紙上,然而當你看到一片森林時,卻並不能「看到」一棵樹。
  • 可以解決任何複雜問題的哲學---斯多葛
    這門學問叫斯多葛。可以幫你解決問題,同時獲得內心的寧靜,是影響我最大的幾個哲學觀點之一。我將解決問題的步驟拆解為六段,每段都有一個哲學觀點和科學模型支撐。分幾期發出來,他是我在得到大學的一門課程,我打算對這門課程以斯多葛的方式進行重新的梳理,設計工作越來越從一個專業解決方轉變成一個目標解決方案,是一個一連串因素串聯而成的目標解決方案。
  • 「打工人梗」爆火,無形拉近了焦慮的你我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近日,「打工人」一詞爆紅網絡,成為不少當代年輕人形容自身工作狀態的新詞彙。相比此前「社畜」這樣的詞彙,「打工人」少了一分悲情,多了一分戲謔,追逐前沿、新潮文化的年輕群體,用他們特有的表達方式塑造出「打工人梗」,無形中拉近了快節奏工作生活中焦慮的你我。以前,年輕人會把工作稱為「幹事業」「拼前程」,與這種相對一板一眼的詞彙相比,「打工人」用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對嚴肅的工作進行了反向解構。
  • 打工人是什麼梗?為什麼會在朋友圈爆火?打工人梗出處及含義介紹
    近日,打工人這個詞最近在網上火了!「打工人」成為了即社畜、打工仔之後,展示當代年輕人在社會奮鬥、努力工作的新詞彙。許多人都在微博和朋友圈發了"打工人,早上好",「打工人,下午好」,而且還出了很多搞笑好玩的打工人表情包,那麼打工人是什麼梗?打工人的梗出處是哪裡?
  • 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真相揭秘 打工人梗出自哪裡什麼意思
    近段時間以來,打工人這個梗非常的火,朋友圈裡面都被:早安,打工人!給刷屏了。這是個什麼梗呢?這個梗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麼火呢?這個梗的來源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打工人是什麼梗近段時間以來,「打工人」這個詞非常的火,為什麼這麼火呢?
  • 健康頭條|「打工人」梗爆火,因為你我都在其中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早安,打工人!」「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第一百零一次不想去上班!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無論是大企業裡的CEO,還是996的普通白領,無論職位和收入高低,都能被冠以「打工人」這一身份。在一片造梗和玩梗中,似乎形成了天下大同的局面,人人都在打工人的標籤下「痛並快樂著,同時繼續打工著」。「打工人」梗為什麼爆火?
  • 古希臘的哲學派別
    柏拉圖學派(又名學園派柏拉圖(Plato,Πλ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
  • 古希臘人如何回答我們的道德困境?
    他的批評其實對於整個古希臘道德來說都是成立的。  我們通常會將古代哲學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懷疑學派。而這個順序不過是兩個世紀前剛剛建立的。在那之前,人們對於古希臘思想的認識是選擇性的,有所偏袒的。中世紀的人較為了解亞里斯多德和斯多葛學派,而柏拉圖的作品則被遺忘,僅僅《蒂邁歐篇》為人所知。
  • 古希臘人如何回答我們的道德困境
    他的批評其實對於整個古希臘道德來說都是成立的。    我們通常會將古代哲學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懷疑學派。而這個順序不過是兩個世紀前剛剛建立的。在那之前,人們對於古希臘思想的認識是選擇性的,有所偏袒的。中世紀的人較為了解亞里斯多德和斯多葛學派,而柏拉圖的作品則被遺忘,僅僅《蒂邁歐篇》為人所知。
  • 打工人爆火,也許他們並「不想上班」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今天,我們都是打工人!最近,「打工人」的梗火了。打工人!」此外,關於打工人的各種有趣語錄和沙雕表情包也源源不斷的湧現出來。「打工人」的相關話題閱讀量接近兩億。而「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的微博話題則有4億多的閱讀量。嗐,原因不是明擺著的嗎?這年頭,誰還不是個打工人呢?我們打工人,不幹活,就沒飯吃。
  • 斯多亞學派|古希臘哲學
    在晚期希臘哲學中,斯多亞學派是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一個派別。一般將該學派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早期斯多亞學派(理論性)、中期斯多亞學派(折中性)、晚期斯多亞學派(務實性)。1 早期斯多亞學派斯多亞學派的創始人是芝諾,繼承人為克裡安雪斯,其繼承人克呂西普作出極大貢獻,被稱為第二創始人。斯多亞學派將哲學劃分為三個部分:邏輯學、物理學和倫理學。
  • 早安打工人梗是什麼意思? 打工人梗爆火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早安打工人梗是什麼意思?「打工人」是個新梗。無論你是不是所謂的「打工人」,那最近應當看到過不少圍繞「打工人」這個詞展開的段子。與之類似的,屬於勞動者的網絡熱詞爆梗我們都見過不少:例如從日本傳來的「社畜」,樸實有力的上班代名詞——「搬磚」……這些詞精準有力,火得有理有據。「打工人」也同樣是個好詞。「打工」一詞最早出現於香港,是指「受僱於人」,為「從事受薪工作」的口語表達,詞義中性,不褒不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