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頤小學張海燕:
通過兩節學區教研的現場課的學習,分享學習任務設計,另外還有一到六年級每個年級的說課展示,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學習任務設計的重要,也感受到三小教研團隊的力量。《小熊開店》一課呈現了多種求解方法,在教師帶領下通過學生的自主交流有效溝通了加減乘除之間是有聯繫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會學生如果小組交流、如何全班交流,培養學生組織交流匯報的能力。
西頤小學 邵昆:
通過本次的學區教研活動,我們對除法的認識更清晰更明確。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本質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重中之重,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尋找「20裡面有幾個5」,感受加、減、乘與除法之間的聯繫。再討論幾種方法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尋找「4」來再一次學習「20裡面有幾個5」,這樣的方式深刻地讓學生體會到除法的意義,同時對除法有了更深的認識。
萬泉小學張虹:
單元課程整合有利於當前課程改革的推進。單元課程整合,是在重新審視傳統的學科分類,弱化學科界限,改變原先僅以學科邏輯組織課程學習的方法,強調以學生的現有學習和生活經驗、個體成長和社會需要為基礎,以學習情境的創設為核心,以「學習包」為主線,補充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資源,這樣圍繞某一主題組織相關內容的設計突破了以往教科書封閉、零散和乏味的結構體系,富有吸引學生參與的魅力。這種設計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了三小數學團隊的三個年級的研究成果很有收穫。
萬泉小學崔冬蓮:
參加學區教研活動,認真收看了直播課堂,看到了三小老師的研究活動展示,很有啟發和收穫。特別是有趣的圖形這節課,本節課從找兩個面積相等的圖形入手,學生研究的圖形覆蓋了本單元所有圖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整節課學生從感性經驗到理性經驗過渡,設計的教學活動有新意,學生可以自主設計研究路徑,展現個性化研究。這節課通過個人探究、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三種學習方式步步深化,在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最後全班分享交流,層次清晰,學生在回想遇到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打通了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可以看出學生對於圖形之間的聯繫有了更多更新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也滲透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
八一學校教師:
李老師在學生都會用20÷5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安排學習任務一:你是如何算出算式的商,並利用小組力量交流每種方法是怎麼求出的商,在全班交流結合圖說說不同方法是如何求商的?商都藏在了哪裡?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小組成員的補充,又有其他同學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習任務的要求細緻,在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下,讓每個學生都有思考,使得學生不僅理解如何求商,更體會到加減乘除運算之間的聯繫。在交流怎麼得到商的過程中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提問題,辨析問題的過程中抓住本質,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提高。
中關村二小萬泉河分校教師:
通過學區學科基地線上教研,我認識了單元整體備課能夠體現這個單元設定的大觀念的內容,單元整體備課很有連續性。好的學習任務,可以促使孩子的思維有深度,這兩節課孩子的思維質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說明好的學習任務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雖然這兩節課年級不同,但都是有真問題、有真互動的真實課堂的狀態。課堂上老師不僅關注學生知識層面的學習,同時還關注到孩子心理成長,體現了學科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