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享家園•教育教學】大觀念視角下數學學習活動設計

2021-02-19 北京市海澱區海澱學區管理中心

西頤小學張海燕:

通過兩節學區教研的現場課的學習,分享學習任務設計,另外還有一到六年級每個年級的說課展示,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學習任務設計的重要,也感受到三小教研團隊的力量。《小熊開店》一課呈現了多種求解方法,在教師帶領下通過學生的自主交流有效溝通了加減乘除之間是有聯繫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會學生如果小組交流、如何全班交流,培養學生組織交流匯報的能力。

 

西頤小學 邵昆:

通過本次的學區教研活動,我們對除法的認識更清晰更明確。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本質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重中之重,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尋找「20裡面有幾個5」,感受加、減、乘與除法之間的聯繫。再討論幾種方法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尋找「4」來再一次學習「20裡面有幾個5」,這樣的方式深刻地讓學生體會到除法的意義,同時對除法有了更深的認識。

萬泉小學張虹:

單元課程整合有利於當前課程改革的推進。單元課程整合,是在重新審視傳統的學科分類,弱化學科界限,改變原先僅以學科邏輯組織課程學習的方法,強調以學生的現有學習和生活經驗、個體成長和社會需要為基礎,以學習情境的創設為核心,以「學習包」為主線,補充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資源,這樣圍繞某一主題組織相關內容的設計突破了以往教科書封閉、零散和乏味的結構體系,富有吸引學生參與的魅力。這種設計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了三小數學團隊的三個年級的研究成果很有收穫。

 

萬泉小學崔冬蓮:

參加學區教研活動,認真收看了直播課堂,看到了三小老師的研究活動展示,很有啟發和收穫。特別是有趣的圖形這節課,本節課從找兩個面積相等的圖形入手,學生研究的圖形覆蓋了本單元所有圖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整節課學生從感性經驗到理性經驗過渡,設計的教學活動有新意,學生可以自主設計研究路徑,展現個性化研究。這節課通過個人探究、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三種學習方式步步深化,在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最後全班分享交流,層次清晰,學生在回想遇到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打通了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可以看出學生對於圖形之間的聯繫有了更多更新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也滲透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

 

八一學校教師:

李老師在學生都會用20÷5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安排學習任務一:你是如何算出算式的商,並利用小組力量交流每種方法是怎麼求出的商,在全班交流結合圖說說不同方法是如何求商的?商都藏在了哪裡?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小組成員的補充,又有其他同學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習任務的要求細緻,在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下,讓每個學生都有思考,使得學生不僅理解如何求商,更體會到加減乘除運算之間的聯繫。在交流怎麼得到商的過程中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提問題,辨析問題的過程中抓住本質,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提高。

中關村二小萬泉河分校教師:

通過學區學科基地線上教研,我認識了單元整體備課能夠體現這個單元設定的大觀念的內容,單元整體備課很有連續性。好的學習任務,可以促使孩子的思維有深度,這兩節課孩子的思維質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說明好的學習任務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雖然這兩節課年級不同,但都是有真問題、有真互動的真實課堂的狀態。課堂上老師不僅關注學生知識層面的學習,同時還關注到孩子心理成長,體現了學科育人。

相關焦點

  • 基於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對策探究
    在高中數學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藉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目標,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重點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其二,對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助於推動高中數學教學的改革。在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更注重對學生的數學素養、綜合素質的提高,以核心素養作為發展目標,將能加快教師變革傳統教學觀念與方式的效率,創新教學方法與模式。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四川新聞網雅安6月18日訊(張瑜 文/圖)為促進雨城區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實驗小學數學中心教研組於6月17日開展了「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主題活動。
  • 【PBL教學設計】數學教學與項目式學習
    就初中數學課程來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為實現數學教育活動的根本目標,《標準》進一步指出,要將「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2]」作為重要抓手之一,明確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要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 【聚享家園•樂讀】深度學習 讓教學觸及學生心靈 ——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有感
    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趣味性、高階思維、核心素養、關鍵能力、關鍵問題、認知衝突、持續性評價……這些書中的高頻詞彙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深度學習強調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建構,強調學生的教育性發展。什麼時候教變成了傾聽,學習變成了表達,學生才有可能進行深度學習。本學期我們組也進行了乘法單元的整合,這本書中提出的系統的、科學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 張丹 於國文︱大觀念的研究評介——以數學學科為例
    已有的圍繞大觀念進行課程設計的案例為數學教學中切實落實大觀念提供了重要參考及指導。大觀念的價值體現在優化學生學習、體現並促進學習進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可以而且應當成為數學學習新的架構方式。因而,基於大觀念的系統化課程體現了學習進階,並可以進一步作為設計學習進階課程的重要素材和藍本,發揮著重要作用。完整的學習進階研究包括:第一,選擇「大觀念」並給予相關的解釋;第二,構建基於學習者視角的、清晰的「階」;第三,用以區分學生水平層級的測量工具;第四,用以促進學習者進階的教學元素,如典型的教學現象、學習任務等。不僅體現了學習進階的本質問題,而且明確了具體的教學實踐策略。
  • 南關村教育集團參與「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行動研究」教研活動
    疫情籠罩下的特殊時期,為了繼續提升全體數學老師的專業素養和課堂教學質量,3月12日下午14:00,許昌市南關村學校教育集團在許昌市、魏都區教研室的組織下,在吳正憲老師及其團隊的引領下,與網絡教研初次相遇,準時參加了「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行動研究」2020年第一次主題教研活動——」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在這裡聆聽講座、研討分享、見證成長!
  • 結構化教學,讓數學學習自然發生
    4月30日的線上學習活動繼續進行。上午的活動由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月華路小學譚長存老師主持,她向大家介紹了參與本次活動的各位嘉賓,並期待大家能夠有精彩的收穫。緊接著,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華應龍老師帶來了他的經典的「化錯教學」——以《化錯,做思想的魔術——「我不是笨小孩」為例》這一主題的講座。他著眼於「就您會解這道難題嗎?
  • STEAM教育模式下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探究——構建快樂、有效的幸福新課堂
    STEAM教育模式下,強調的是跨學科、情境性、體驗感、協作性、創造性。這幾大核心特徵翻譯出來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切身的體驗、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並能在團隊協作下學習、掌握新知識,然後嘗試把新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繫、有新發現並設計出新問題。因此可以看到,STEAM教育理念不只是關注單一學科知識的傳授,更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關注知識的綜合運用,關注學習主體的感受。
  • 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案例研討活動
    👉通過專家講座,明確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學科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和要點,為高中數學教師開展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提供指導。👉通過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說課展示、點評及與專家的交流互動,提供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案例,為即將使用新課標教材的各省市高中數學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鑑。
  • 學習科學視野下的數學教育遊戲設計、開發與應用研究
    關鍵詞學習科學;教育神經科學;教育遊戲;遊戲設計;數學學習一、引言當前市場上關於「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練習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教輔市場亂象由來已久[1],真正能與課堂教學有效銜接的練習十分匱乏[2]。
  •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2020年中小學數學專項課題「大觀念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開題報告會
    2020年6月12日下午,廣東省教育研究院2020年中小學數學專項課題「大觀念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開題報告會在湞江區教師發展中心報告廳召開
  • 長興校園快訊丨觀察、理解、支持——基於兒童視角的幼兒數學學習評價標題
    為提升幼兒園教師對學前兒童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兒童發展特點的理解、對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的掌握,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數學教育。11月12日,長興縣中心幼兒園全體教師齊聚線上,隨著溫劍青園長的精彩講座,一起走進基於兒童視角的幼兒數學學習評價。
  • 幼兒園STEAM教育的活動設計研究
    已有研究對「如何教」的問題缺少教學系統性和兒童發展性的視角,所以設計促進兒童有效學習的STEAM活動是本文研究的重點,筆者結合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等文件,基於逆向設計理論建構幼兒園STEAM項目活動課程模型,期望對國內STEAM教育實踐提供借鑑。
  • 觀點採擷-中國教育新聞網
    該方法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師生雙方共同追求理解、同情、欣賞的價值建構與生成過程,是藉助敘事支架而實現的價值探尋與視域交融過程。主體性敘事支架包括由低到高的八個層級,實現原生事件、意識事件、意義事件的依次提升。輔助性敘事支架要依次實現社會關懷、個體關懷、意義關懷,並通過「時空見證法」拓展學生人生故事的意義寬度。
  • 中小學數學遊戲化教學的設計原則
    (二)優化教學目標在進行遊戲化教學時,我們依然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遊化在其次,其目的是在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的前提,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成績和問題解決能力。
  • 對高中數學新課標教學設計的幾點認識
    《課程標準》指出教育應圍繞: 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四種基本學習加以安排。可以說,這四種學習將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知識支柱:學會認知,即獲取知識的手段;學會做事,以便能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學會共同生活,以便與他人一道參加人的所有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合作;學會生存,這是前三種學習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數學教學也要緊密圍繞此四大支柱進行設計。
  • 宣城諾亞舟貝林幼兒園教師公開課-完整兒童視角下的主題教學活動
    聚焦課堂—完整兒童視角下的主題教學活動完整兒童活動課程,是指基於兒童的發展需要與學習順序,以適宜各類兒童的教育活動為途徑,以培養全面均衡發展的完整兒童為目標的課程體系。>活動介紹◆本月我們把目光聚焦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展了完整兒童活動課程下的公開課活動。
  • 藝術符號學視角下的移動學習客戶端GUI設計
    文章基於藝術符號學的視角,從版式、色彩、圖標、文字四個方面討論了移動學習客戶端GUI的設計,並結合相關案例探索問題解決的策略,以期為理想的移動學習客戶端GUI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在平臺設計開發研究中,整體還是偏向於走「重技術、輕藝術」的路子,而站在藝術學角度的研究尚少。隨著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藝術成為了現代人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人們對藝術審美、藝術傳達情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基於藝術符號學的視角來研究移動學習客戶端GUI設計,有利於移動學習的推廣和發展,並對「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視覺素養培養和新型視覺教育資源開發」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和實踐意義[2]。
  • 美國方案教學法落地童夢童享國際教育課程體系
    方案教學法能夠從幼兒啟蒙期開始,培養孩子的主動探究和學習的能力和興趣,從而令他們一生受益。在快樂自然的氛圍下,幼兒自由探索,主動交流,從而培養認知能力。童夢童享國際教育從教學研發伊始,便深入探究各種先進教學方法,最後選用方案教學法作為主要方法,同時博採眾長。並聯合美國方案教學專家,創新童夢童享方案教學體系。
  • 基於項目的數學學習——數學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 豐臺區青年新秀數學研修班第五次活動
    我們有幸聆聽了北京教育學院初教院的崔英梅博士,為大家帶來精彩的一課「基於項目的數學學習(MPBL)---數學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在課前,崔老師讓我們對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做了一個前測來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一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