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牛幼兒園!每天不上課,只教孩子如何生活

2020-10-11 戶外視界


日本有這樣一家學校,從1921年建校起至今已近百年。從這所學校裡出來的名人不計其數:坂本龍一、蜷川實花、小野洋子都曾經在這裡上過學。除此之外,它之中還誕生了大量的大學教授、作曲家、畫家、導演、企業家,甚至日本親王王妃!堪稱日本最牛學校

它就是日本自由學園,一個「每天不上課」,校風自由淳樸的學校。究竟它還有怎樣的奧秘?讓我們來看看吧!


不上課的幼兒園


其實自由學園本身是一所從4歲一直上到22歲的「一貫學習制」的學校,而「不上課的幼兒園」則是自由學園的幼兒部,叫做「生活通信group」。


· 教育孩子,如何生活 ·

自由學園幼兒園並沒有嚴格的科目表,孩子們不需要從小就修煉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比起文化知識,自由學園學園長表示「我們更想讓孩子們知道,如何作為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

「生活即教育」,在這個幼兒園裡,孩子們學到的第一課,不是列成一排站好和守紀律,而是如何洗手和漱口。在這個新冠疫情的時期,教會孩子保持清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顯然更為重要。



從進入幼兒園到小學的3年時間裡,孩子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如何刷牙、如何排隊、如何使用餐具、如何穿衣服、如何把衣服疊好等等,這些生活最基本的習慣是自由學園最注重的教育。



幼兒園的老師們將每一個生活習慣,都用紙片+圖畫的形式做出來,這就是孩子們的「教材」。孩子們每天必須的功課,就是熟悉這些生活上最基本的行為。



高橋和也學園長說,我們不想用成堆成冊的書的形式讓孩子們去看,這樣太「沉重」了,小孩子就是要通過趣味的形式來學習道理。



有的時候,孩子們甚至不需要來幼兒園,在家裡也可以完成幼兒園的「功課」。自由學園的老師們覺得孩子們天性自由,偶爾不來幼兒園也沒關係,老師會把作業和教材寄到家裡。

實際上,在疫情期間,也確實有很多孩子是在家裡完成自由學園布置的「作業」的。



在完成了作業後,老師還會給孩子們寄出手作的小徽章,以激勵和表揚孩子們。



作業實際上也都是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很枯燥的練字啊練琴之類的事情。「比如到了下雨天,要把溼毛巾擰乾。」「在家的時候,有沒有每天練習怎麼穿鞋呀」,都是孩子們的「作業」。


每次交了作業後,老師都會認認真真的在便籤的批示上,寫上鼓勵孩子們的話,再畫上一些圖案。



對於金錢上的意識,自由學園也從小抓起,製作了「超級適合我的金錢管理法」的趣味教材,教孩子們如何管理自己每年的「壓歲錢」,真是太真實太生活了!



· 在校生活,異彩紛呈 ·

除了教孩子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內容啦。對於一向重視「美育」的日本,自由學園也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會加強對於藝術文化的教育。

比如每逢節日,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都會讓孩子們發揮創意,做出屬於自己的鯉魚旗、七夕書籤等小物品。



為了培養孩子的設計能力,讓孩子們設計自己的背包。


甚至自己用來玩的小屋,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小朋友們親手搭建的!這動手能力真是太厲害了!



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會在老師的引領下進行繪畫、音樂的學習,主要是以自由遊玩為主,讓孩子們了解和認識每一種樂器和顏色。



當然,也少不了室外的動手活動,每個孩子都會在自由學園幼兒園裡,學習怎麼種花種地,並在入園期間照料自己種下的花花草草。



很多孩子們養的花,甚至比我們這些大人養得都好!



高年級的孩子,則要每天照顧自由學園的鴿子,從小培養和小動物之間的關係,通過照料動物,逐漸養成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的意識。


奉行「自由、自主、獨立」的自由學園,甚至新生入學式的看板,都是由高年級的學長學姐們製作的!



相比起枯燥的死記硬背文學、語言、枯燥的練習和大量的作業,自由學園幼兒園先教孩子們「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尊重他人」,這就是日本教育的最大優勢吧。


基盤教育之外,也很「自由」


在進入到小學、初中、高中之後,自由學園的「自由」理念,也一直貫徹始終。

小學開始,學生們要分出小組,負責每天安排布置大家的午飯。



上課鈴也要學生自己來敲。看看著邊搖邊跑向教室的樣子,真是太賣力了。



初中高中之後,實行了男女分校制度,並且將「獨立生活」實行的更為徹底。

在這個時期,所有的生活,全部由學生自己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打理,連每天吃的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種的!同時,每天的飯也由學生分組和老師一起進行製作,每天要做280人份的午飯。



在吃飯的時候,負責的同學還會向大家介紹今天使用的原料,產地在哪裡,一份飯花了多少錢,做飯的時間和詳細菜譜等等,讓大家充分了解食物的珍貴,並且了解如何獨立生活。


除了麵包牛奶、水果蔬菜都自己搞定之外,製作調味料、果醬之類的更是不在話下,自由學園的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手,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



關於藝術的教育,在小初高的階段,自由學園更是沒有放鬆。每隔4年,學校就會舉行從幼兒園到大學範圍的「自由學園工藝展」,展出同學們製作的作品。



看看有些學生製作的作品,實在太厲害了!真的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藝術高度!



插花、書道、雕塑、繪畫,這些在我們的學習人生中少見的東西,在自由學園裡確實日常的功課。從自由學園畢業後,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是生活和美學的「百科全書」。



可能這就是為什麼,自由學園能夠培育出那麼多的藝術家,這真的是和從小一點一滴的藝術薰陶和教育分不開的。


基盤教育之外,也很「自由」


這就是自由學園,在明年即將迎來它的100歲生日之際,它再一次讓我們認識到了日本教育的特色與意義。它的基盤教育方法,在這100年之中逐漸被日本全境的教育系統採用,同時世界範圍內,也有很多學校對自由學園的教育理念進行了實驗試點。


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至大學為止,中間是否有很多孩子們應該學習到的事情,卻被我們忽略掉了?


在成長為成人之後,我們可能才能逐漸意識到缺失的東西,但是學生時代的時間,卻是再也無法重來一次。

不知道你對自由學園這種教育方法的看法如何?留言區裡,日站君也想聽一聽你的見解。


(來源:日本設計小站,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相關焦點

  • 日本最牛幼兒園,每天不上課,只教孩子怎麼生活
    日本有一家幼兒園以"不上課"著稱,這家幼兒園從1921年建校以來,出來過不少名人,其中包括坂本龍一、蜷川實花、小野洋子等。除此以外,還有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甚至還有日本親王王妃,被稱為是日本最牛的學校!  這家幼兒園叫自由學園,校園名簡直名副其實,"自由"教育理論一直貫穿孩子們整個成長階段。
  • 日本一家最牛的幼兒園,每天不上課,卻誕生了很多偉人
    除此之外,它之中還誕生了大量的大學教授、作曲家、畫家、導演、企業家,甚至日本親王王妃!堪稱日本最牛學校!它就是日本自由學園,一個「每天不上課」,校風自由淳樸的學校。究竟它還有怎樣的奧秘?讓我們來看看吧!
  • 日本自由幼兒園,每天只教孩子吃喝玩,網友:我們又輸在起跑線上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但在日本有這樣一家幼兒園,它奉行著"自由、自主、獨立"的理念,而最特別是,這所幼兒園是不上課的。而這所不上課幼兒園叫做自由學園,這所幼兒園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以"自由"為出發點。孩子在幼兒園的三年時間內,相比於一般幼兒園的文化知識教育,自由學園最主要的就是教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的基本技能。
  • 同樣是幼兒園,憑啥日本小孩贏在起跑線?教育方式值得家長深思
    自由學園幼兒園也不例外,他們不教孩子上課,只會教孩子「吃穿玩」!1.所以,自由學園幼兒園從來不教孩子上課,只會教孩子學習基礎禮儀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是,我們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每天都會在家長群裡向老師「問東問西」,這也是不信任老師的表現,老師自然不願意擔責任鍛鍊娃。
  • 日本「裸體教育」走紅,孩子光著上半身上課,網友:越活越回去
    3~6歲是寶寶發展最快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生長環境和教育環境對寶寶尤為重要,對寶寶的日後發展也非常關鍵。而幼兒園作為寶寶第一個獨立的生活壞境,對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由於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的差異,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也大有不同。
  • 日本幼兒園學生裸體上課,中國家長直呼不要臉,日本家長卻很支持
    我們中國家長喜歡說啟蒙教育,同時也十分重視啟蒙教育,因為在眾多中國家長們的心中,啟蒙教育的成功與否關乎著一個孩子的一生。因此,在中國家長的心中,幼兒園的選擇成了最令人重視的一件事情,很多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會特別注意該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 日本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與中國式幼兒教育的巨大的觀念差
    導讀:日本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與中國式幼兒教育的巨大的觀念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日本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與中國式幼兒教育的巨大的觀念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幼兒園又被禁止「小學化」,不教知識,那幼兒園都該教孩子什麼?
    因為孩子「超前教育」時,接收到的他理解不了的知識,所以學習方法更傾向於死記硬背,而到了三年級之後,課程中需要的邏輯性更強,但是孩子的思維轉變不過來,所以孩子在後續學習時候就會難度增加,然後產生厭煩的情緒。幼兒園不教知識,但是比知識更重要幼兒園不是孩子上小學前的預備階段,而是一個對孩子成長有意義的獨立的一個階段。
  • 幼兒園老師抱怨孩子冬天不來上課,家長吐槽:只退餐費,不退學費
    別說孩子不願意出門了,就連大人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也不願意離開溫暖的房間。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還比較特殊,生病感冒也不敢大意,為了身體健康,能不走動還是不要走動了。前段時間收到朋友的來電,我還挺意外的,因為她是幼師,平時還挺忙的。在幼兒園要好好看護小朋友,還要帶著小朋友學知識,學手工,學跳舞。總之用她話來說就是,每天自己像是陀螺一樣,就連下班時間也要趕做第二天需要用的手工道具。
  • 日本深夜幼兒園,每天凌晨2點關門,送孩子來的父母「不正常」
    同樣,在日本福岡中洲的三大歡樂街之一,也有一家深夜幼兒園,送孩子來的父母,也被稱為「不正常父母」。日本深夜幼兒園,每天營業19小時,紀錄片道出父母的辛酸無奈在日本NHK電視臺製作的紀錄片《紀實72小時》中,就講述了一家開在「歡樂街」的深夜幼兒園的故事。
  • 日本深夜幼兒園,每天凌晨2點關門,送孩子來的父母「不正常」
    「不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日本,有數萬名幼兒被寄托在深夜幼兒園。15分鐘,是這對父子一天中最快樂、最珍貴的時光。而幼兒園的營業時間最晚也就是到晚上六點,而他們下班時間可能在九點、十點或深夜。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父母陪伴在自己身邊,為此不管多晚,只要能看到父母接自己,他們都會覺得開心。
  • 幼兒園又被禁止「小學化」,不教知識,那幼兒園都該教孩子什麼?
    「什麼年紀做什麼樣的事」用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最合適不過了,小學的知識,就是要等到孩子七八歲了,大腦發育到可以吸收這些知識的時候才要學習的。不教知識,那幼兒園都教孩子什麼?上面我也說到了,幼兒園的主要作用就是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幾個方面來培養孩子。
  • 為什麼幼兒園3年只教孩子這三點,卻能讓他們受益終身?
    幼兒園的教育,正是為了給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礎。孩子在幼兒園,學好這3點才是最關鍵的:學會怎麼生活3-6歲是一個人心智發育最快的時期,這段時間內形成的習慣具有終生的影響力。在家裡,家長如果看見孩子略微吃力地幹一件事,比如繫鞋帶、洗臉等,就會忍不住上前來幫一把。
  • 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
    1.一放學,立即要上廁所9.1正式上課到今天9.10號,上課天數7天,有好幾次剛接到她,立馬就要尿尿,都憋不住了,只能在路邊找個草叢尿一下的,我問她,你在幼兒園尿了嗎?她說老師不許她尿,老說等一會。於是,我懂了,當然也有點理解,因為老師要面對太多的學生了,可能她會讓孩子稍等一下,講完這個口頭的事情,再去,別中斷了。
  • 帶孩子在日本上小學的真實體驗
    只知道日本走寬鬆教育,但是不知道寬鬆到什麼地步,上課都在學什麼,小學到底學不學英語,需不需要補課等等問題,今天我用自己家女兒的體驗經歷來寫這篇文章,解答一下以上的問題,文章很詳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耐心閱讀。給第一次看本公眾號的朋友說一下基本情況,老蔡的女兒4歲多時以家族籤身份登陸的東京,目前6歲半,幼稚園階段已經全部結束,現在在東京某公立小學上小學一年級。
  • 讓孩子洗冷水澡、學會微笑,日本幼兒園教孩子的內容值得我們深思
    日本幼兒園什麼樣,他們如何教育他們的幼兒,他們最注重哪方面的教育,從下面8個細節我們可以管中窺豹。當然,我們也從中會得到一些啟示。1、日本幼兒園其實很簡樸日本雖然是個發達國家,但是他們的幼兒園設施卻比較簡樸,一架鋼琴,一臺電視機,更多的是孩子們的手工,或者用紙箱、瓶瓶罐罐做的裝飾。
  • 只玩不教,孩子在幼兒園天天玩,讀一年級會吃力嗎?父母來看真相
    幼兒園階段,孩子在遊戲中獲得的知識、經驗,養成的生活、學習習慣等,都是給今後的小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日本的幼兒園中有「收育」活動,就是教孩子按照一定的規則收集整理東西,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時間觀念、規劃意識和自主能力,孩子們非常受益。
  • 【變態的日本】:日本幼兒園裡那些令你目瞪口呆的事兒
    日本人慣於只說半句話,後面的讓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問家裡的情形了,看我還在想,老師就說了「比方說上學時拿包吧。。。」這就是委婉的提醒。從此就只好讓田田自己拿了。等開家長懇談會時,我和大家說「在中國幼兒園,習慣家長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
  • 幼兒園不教知識了,家長開始擔憂一年級跟不上
    有個家長說,她家孩子所在的幼兒園,今年由私立變成公立。雖然學費降了是好事,可讓她擔心的是,幼兒園裡不教知識了。她說孩子已經四歲了,上了一年幼兒園,拼音還沒學,古詩只會背幾首,數數也只能數幾十個。看到她家侄子升入小學一年級之後,每天做作業到晚上十點鐘,這個媽媽開始擔心,孩子幼兒園不教知識,是不是不好。
  •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教孩子學會生活
    隨著疫情的漸行漸遠,作為幼兒教師,如何利用疫情中的經驗,做好開園後的幼兒防疫工作,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幫長時間宅家的幼兒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和學習?和小編一起看看名師是怎麼支招的吧!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我們真實的生活經歷和親身的體驗是最好的教育素材。所有教育最終目的都是指向如何促進人們更好地生活,而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灌輸而是影響。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是教育,就是教學中把那些知識性的東西全忘記後,還留在自己身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