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林寶珍
前日,在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手足外科病房裡,蔣先生的右手包紮著紗布,移植、再造後的拇、食、中指傷口清晰可見,但顏色接近正常,醫生說他的手指血供良好,已成活。
一個多月前,蔣先生在操作機器時,一不小心右手五根手指被絞斷,當時僅撿回了部分食指和中指,只有食指較為完整,中指毀損無法使用。
為了幫助傷者最大程度恢復手的功能,接診後,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手足外科的專家們進行了「大膽改造」,李知文院長、蘇鴻君醫生牽頭制訂了周密的手術計劃:將較完整的食指移位接到大拇指處,再從腳上移植兩根足趾到食指和中指位置。拇、食、中三指的使用頻率最高,康復後,蔣先生右手功能基本可恢復,為今後生活提供了保障。
剎那間 右手五根手指被機器絞斷
今年39歲的蔣先生來自湖南,已在莆田的家具工廠工作了7年多,然而10月24日那天,他的打工生活戛然而止。「木頭被卡住時,快速旋轉的刀片會有一點偏,平時我都很小心,那天不知為何,我的右手就被卷進去了,剎那間五根手指都被絞斷。」蔣先生回憶,「當時完全嚇蒙了,都沒感覺到痛,只是下意識地用左手緊緊捏住右手的手腕止血。」
聞訊趕來的工友,有的幫蔣先生捏右手腕止血,有的幫他找斷指,慌亂之中只找回殘存的食指和中指。隨後,大家將受傷的他送到附近醫院急診。醫生作了緊急處理,止血、清創等,由於傷情比較嚴重,手指再植又是技術活,醫生建議轉診到福州有經驗的醫院。
10月24日下午,蔣先生轉診到了福州中德骨科醫院。
第一次手術 殘缺食指「變成」拇指
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手足外科蘇鴻君醫生介紹,蔣先生被家人送到醫院時,右手全部手指在接近指節處被機器絞斷,各指血管神經肌腱及骨折斷端外露,「傷者的右拇、示(食)、中、環、小指的遠端毀損,中指離斷指體挫傷嚴重,示(食)指遠端尚完整;拇、環、小指離斷,指體缺損。」
如何讓僅存的一節食指得到合理使用,最大可能地幫助蔣先生保住手的功能,會診團隊進行了深入討論,最後得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將殘存的食指移位接入到拇指空位,再分別從蔣先生左右腳取第二趾接到食指和中指位置上。「這種方案,無論從手指形態和功能上來說,都是最佳的;同時,取走兩根腳趾,也不會對腳的功能造成太大影響。」曾到上海第九醫院整形外科進修、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蘇鴻君解釋說。
團隊將這個方案詳細講解給蔣先生及家屬後,他們都表示同意,畢竟對於一位僅3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右手的意義可想而知。
10月24日下午,蔣先生接受了第一次手術。手術由蘇鴻君醫生主刀,在認真、仔細清創後,進行了「骨折內固定術+血管神經肌腱探查修復術+殘端修整術」,簡單來說,就是將撿回的一截食指接到拇指空位。手術很成功,移植的拇指很快就有了血供。
第二次手術 移位腳趾「變成」食、中指
大拇指移植成功為後期的手術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降低了風險。11月4日,蔣先生接受了第二次的「游離雙足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於示中指術」。
根據之前制訂的方案,蘇鴻君醫生及團隊將蔣先生左右腳的食趾完整取出,然後分別接到其殘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位置,進行骨折固定血管神經肌腱吻合修復。對於這樣一臺特殊的手術,醫療團隊必須把每一個步驟、每一處細節都考慮到位,因為腳趾被接到手上,腳趾帶的血管、神經、肌腱,要和手指上的一一吻合、對應,精細程度和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這次的移植、再造手術進行了13個小時,從早上9:30開始,一直到晚上10:30才結束。讓人慶幸的是,兩個腳趾的動、靜脈血管、肌腱等吻合均一次完成,術後沒有出現明顯反應,經過一個多月的康復,這兩根由腳趾頭再造成的手指也成活。
對此,福州中德骨科醫院院長李知文表示,斷指(肢)再植很常見,而移位再造則較少見,此次將患者的腳趾移植、再造成手指的方案非常有意義,「拇、食、中三指的功能佔了全手功能的60%以上,移植、再造成功,意味著患者今後生活能自理,還能做大部分工作;而腳趾少一個,對行走影響不大。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創造性的治療方案。」
據悉,蔣先生的手指康復良好,後期還要進行一系列的功能訓練。
編輯:小楊
【來源:海峽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