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黃金三鏢客》中的特寫鏡頭到底怎麼樣呢?通過特寫鏡頭的分析,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說《黃金三鏢客》是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緊張氣氛渲染到極致
特寫鏡頭有很多種類型,大特寫是特寫鏡頭的變奏,它不止於人的面部特寫,而是更進一步的眼睛或嘴巴的大特寫。
《黃金三鏢客》的結局,三人對峙,拔劍怒張,萊昂內用逐漸拉近的眼部大特寫把氣氛渲染到極致。特寫和快剪輯結合,製造緊張感的手法,大特寫的快速剪接增加了電影的緊張氣氛。
如果只是看故事梗概的話一個小時就能講完,而導演採用了一個事無巨細的講述手法,保留了大量的細節,敘事有條不紊。1966年的電影,大量複雜的戰鬥場面調度,已經讓人嘆為觀止了,但是在細節方面卻一點都不含糊,導演特別喜歡特寫鏡頭,特別是臨近結局的兩場戲更是讓人慾罷不能。
結局的三人決鬥場面,全景站位之後,中景分別給幾個鏡頭,然後過肩鏡頭再來一組,三個亂世之中的流浪兒在無數戰爭冤魂的注視下為了錢財捨命一搏,我應該把槍口對準誰。隨著音樂節奏逐漸加快,不斷地切換人物的手和面部的特寫,越推越近,越切越快,然後同時拔槍。從金發放下頭髮開始,到天使眼倒下,共有80多個鏡頭,緊張有序,百看不厭。表面上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其實背後還是時代滄桑與歷史格局。
人物形象更為栩栩如生
一個好人,一個醜陋之人,一個壞人。大部分的人物形象都是通過特寫鏡頭表現出來的。
黃金三鏢客出場完畢,醜人和壞人是顯而易見的,好人好在哪裡卻沒看出來。壞人之壞,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窮兇極惡。好人之好,絕不是一塵不染,同樣的陰險狡詐,只是尚有一絲憐憫之心,壞事不做絕。
醜陋之人在本片中的表演是最出彩的,提供了大部分的笑點,同時也是最複雜的一個人,按他的話說,之所以當土匪是為了生存,情非得已。而他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見利忘義,睚眥必報,心狠手辣,似乎全無底線,但是電影看完竟對這個人物恨不起來。
圖克圍著墓地狂奔尋找墓碑名字,不斷環繞逐漸加速的鏡頭非常有力量,表面上是一個貪婪的人對錢財的狂熱追求,後面卻是殘酷戰爭造成無數人慘死的大背景,是一個時代的大漩渦,個人身在其中,難以擺脫。
金髮的勝利並不是好人光環,而是心機過人,早已拿掉圖克的子彈,他就只用盯著天使眼從容淡定,而天使眼必須要同時提防著兩個人,眼神飄忽不定,勝負早已決定。
通過特寫鏡頭展現人物動作,從而推測人物心理活動及人物性格,層層深入,反覆推敲,韻味悠長。
點亮點燃美國西部文化
我們知道,西部片講述的故事與喜劇元素無關,美國的西部片力圖表現西部的富饒和不同文化的衝突,而義大利西部片更多表現後者,都與喜劇元素無太大關係。
可以說,萊昂內在《黃金三鏢客》裡革新了西部片這一類型,在其中加入了濃厚的喜劇元素,這種喜劇性又是以低俗喜劇表現出來的。
醜鬼為影片的喜劇性貢獻頗多,他的粗俗的言語,善變的心理,趨勢的生存法則都是喜劇性的重要來源。除此之外,我似乎還看到了醜鬼身上的那份單純與稚氣,就仿佛壞人出場時的巨大室內空間的兒童視角。還有一個小細節,醜鬼跪在耶穌像前為好人祈禱,緊接著之後在醫院發現了自己的牧師弟弟,好像醜鬼也是一個有故事的性情中人,這大概也是好人和醜鬼惺惺相惜的根本原因吧。
《黃金三鏢客》之所以成為經典,大部分是靠它的特寫鏡頭烘託出來的。狂沙十萬裡,笑看風雲淡。被譽為「義大利西部片之父」的塞爾吉奧·萊昂內20世紀60—80年代以「鏢客三部曲」「往事三部曲」奠定了義大利西部片特有的美學和文化積澱,以其特有的歐洲人視角改寫並重造了美國神話——西部電影及黑幫電影。
《黃金三鏢客》正是從模糊正邪界限、人物眼部特寫、悲觀主義、美國夢幻滅等諸多方面,顯現出電影大師尊重歷史、揭露美國夢破滅的高超電影語言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