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費周折,花大錢進私立擴人脈?父母過於樂觀,圈子真不同

2020-08-29 布丁媽媽私享會

前一陣子,表弟愁眉苦臉的上我們家來求助,細問之下是因為孩子想上貴族小學,而他其實並不像孩子媽媽一樣認可孩子非得上,但架不住弟媳婦的又哭又鬧。

說父母本身就是低階層的,孩子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是接受教育,對表弟已經在片區的重點小學都不滿意,非要讓孩子上私立學校。

表弟說他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就是7萬塊錢,而孩子的學費就要5萬,他身上還每個月還要還房貸,車貸,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上了這個私立小學,他每年的收入只夠這三樣。

其他支出包括生活費、保險、孩子的興趣班、老家老人的贍養,完全要依賴於弟媳婦每個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上是入不敷出,萬一有個生病、失業之類的意外就根本承擔不起。

但媳婦不依不饒的非要捨近求遠的讓孩子去上,還說孩子進了學校住宿後她下班後再去兼職也要讓孩子融入精英圈,孩子從小就在不斷的積累人脈,將來即便考不上名牌大學也有了一定的人脈,畢竟從小跟富人圈混熟了就是資本。

表弟來我們家的目的就是說想讓我們幫他勸勸弟媳婦,因為一方面是周圍沒有什麼親人,我們就算是比較近的。另一方面我們兩口子是大學畢業,企業公職人員,在他們夫妻眼裡就是有學問的人了。第三,我們家孩子的成績在公立學校讀到了初中,成績也不錯。

表弟兩口子面對的狀況可能是很多家長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想通過教育轉變孩子的一生,通過融入圈層來改善人脈。

我們一個同事也是這樣的想法,她最近很是發愁融不進幼兒園家長群體感到無力,雖然他費盡了心思、花了不少錢,但效果就是差強人意,給他的感覺就是存在:

第一、雖然自己孩子也很優秀,但是在跟其他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往往受到歧視。特別是在班級群裡老師讓家長做自我介紹後,原來跟他家孩子關係還不錯的兩個孩子就不怎麼理他家孩子了。

在以前她通過微信跟這兩個孩子的家長交流孩子的興趣班狀況什麼的,那兩個孩子的媽媽很熱情,知道了她是普通的企業員工後,這兩位家長就把他直接拉黑了。她非常的鬱悶,自己好歹也是大學畢業,怎麼就因為不是很精英就被拉黑了呢?

第二、孩子上幼兒園回來後說那兩個同學跟他說以後不會跟他玩了,因為他們爸媽都說:他家是小職員,你總跟他玩自己的水準就降低了。

都說是童言無忌,孩子回來學的話裡話外的總能帶出點不愉快的東西,比如說孩子之間的暗自比較,即便是幼兒園老師都讓穿統一的制服,但是有的孩子就整天的換書包,還在班裡炫耀這個是某某牌子的限量款、那個是最新上市,從國外帶回來的等等每天都在比較。

孩子不懂事,回來跟要,她把孩子訓了一頓,孩子很委屈,她卻感覺這樣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虛榮。

第三、老師也是分層次對待孩子的。比如說這個家長跟老師平常來往緊密,孩子就能夠得到老師很多的照顧。

原來她也認為老師不會區別對待,但現實就是這樣,而且私立學校的老師跟公立學校不同,有一定的公職約束,老師的就業一般都不會太長時間,這行的淘汰率很高,這對老師來說是很現實的問題。

我們根據我們自身培養孩子的經歷給表弟些建議:孩子還是要儘量接受正規系統的教育。原因有:

第一、公立教學內容非常標準、正規,完全符合基礎教育的要求

許多私立學校的教育賣點就是雙語教學,家長看到孩子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外語很是高興,同時孩子能在外語這個科目上很有優勢,這是私立學校的優勢所在。

但是對於中國的教育體制來說,孩子升學的實力要靠綜合實力。在外語之外的其他科目上就不具有很強的優勢。而公立學校的老師常年研究適合高考的題型和變化趨勢,這種綜合實力是私立學校所不具備的。

第二、公立學校對孩子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不能穿品牌的衣服、鞋子、包包等去學校,而且對於孩子基本上是能夠做到兼顧公平的。

孩子只要努力,就會有好的成績,不會因為家庭出身等等受到歧視。而對於能夠脫穎而出的孩子,學校在一定的範圍內會有所支持,比如提供助學金、獎學金之類的。

第三、高層的圈層不是你想當然就能夠進入的

即便是一個班的孩子,也存在學業成績不同而無法有共同交流的話題,想通過攀附權貴家的孩子而得到若干好處是不切實際的,任何友情能夠長久並存的基礎一定是價值觀相同、實力相同。

俗話說的好「圈子不同,無法強融」即便是通過強融走進去了,因為實力的不對等也會被慢慢邊緣化。家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生活的壓力也是導致家長不得不走曲線去為孩子謀個好前程的原因之一。

但再怎麼焦慮,也不要讓孩子從小就想走捷徑解決問題,這樣會導致孩子人生觀的錯位,從長久來看是屬於急功近利。

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引導孩踏踏實實學點對人生有益的東西,而不是專注於想融於某個圈子,因為圈子是要講求實力的,沒有實力誰會帶你玩?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年薪7萬讓娃讀學費5萬的幼兒園,到底值不值?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在某社交平臺上,一位爸爸發布了這樣一則來自靈魂的拷問:我一年只有7萬的收入,老婆卻想要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她說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目前已經有10678人參與了這個問題的回覆,多數網友的回覆都是:圈子不同,不要強融。
  • 圈子不同,別強融
    我計算了一下,孩子上這學校每年的學費是五萬,加上其他開銷,估計要八萬。我們在其他方面節省點,可以承受。在這之前,我們帶孩子去外國語小學面試了一次。外小在我們市名氣很大,且是民辦轉公辦,只要能進去,開銷很低。上外小既省錢,又有雄厚的師資,將來升初中也可以對口外初,是最優選擇。為讓孩子順利通關,我們狠心逼孩子學了很多東西。
  • 私立學校學費貴,為什麼還一位難求?網友:算上補課費,很便宜
    ​鄰居為了剛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上小學一事,千辛萬苦費盡周折,剛開始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有免費的公立小學不上,何苦削尖腦袋往私立學校鑽呢?後來聽到身邊不少朋友寧願為孩子選擇收費高的私立學校,也不願意把孩子送進口碑一般的公立學校。特別是孩子小升初,只要能進私立學校,哪怕一個學期的學費不下2萬,家長也毫不含糊地選擇它。為什麼呢?
  • 妻子堅持讓兒子上昂貴的私立小學,可我月薪只有八千,該如何阻止
    吵架的點在於:他們倆的兒子今年五歲了,要上小學。妻子主張送到附近的國際化私立小學,學費一年八萬;丈夫主張送到學區裡的普通公辦小學,就是正常的學費。丈夫:「可我們家年收入才十萬多點,上私立之後,一家人怎麼生活啊。」妻子:「圈子很重要!上了私立小學,家長非富即貴,通過孩子的同學,你也可以認識高端的人脈,不就可以多賺錢了嗎?」
  • 年薪7萬,兒子學費5萬: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悲劇開始
    不知道是不是應著開學熱,這兩天我在X乎上看到一個活躍度很高的話題:在三線小城市,年收入7萬,平均月收入6千,孩子快上幼兒園了,老婆一直說要選一個好的,想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就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一年5萬學費,在三線小城,應該可以上很不錯的私立幼兒園了。)
  • 年薪7萬兒子學費5萬: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是悲劇的開始
    在三線小城市,年收入7萬,平均月收入6千,孩子快上幼兒園了,老婆一直說要選一個好的,所以想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自己和兒子都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一年5萬學費,在大城市不算什麼,但在三線小城市,應該是可以上很不錯的私立幼兒園了。)這事兒有沒有必要,顯而易見。
  • 寧願每年花4萬,也要讓孩子上私立學校,說出的理由不是很認同
    在很多父母的心目中,「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一直就像兩隻「小貓爪」,鬧得父母的心裡痒痒的。無論選擇哪種學校,都感覺沒有達到自己心裡最完美的境界,有時候想,是不是把二者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呢?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家長說他們寧願每年花四萬送孩子上私立學校,也不想上國家免費的公立學校。態度之堅定讓人有點疑問。
  • 學費5萬元的橄欖球培訓機構跑路,你還在圈子裡硬融嗎
    是什麼時候,孩子的興趣也需要分&34;和&34;,連喜歡都有上下之分。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在&34;的環境裡發展,認識&34;的孩子,融入&34;的圈子,花出超出家庭負擔的支出,讓孩子擠進&34;,可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教育支出,真的能換來孩子相應的成長嗎?
  • 年收入7萬上年學費5萬幼兒園,為了融入所謂的圈子?
    最近在某網站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一位寶爸說自己年收入7萬左右,兒子馬上要上幼兒園,寶媽一直堅持要選擇好的,理由是讀好幼兒園基本都是有錢有勢的人,以後兒子的圈子和自己的圈子都會有很有用的人脈。雖然寶爸覺得融不進去的圈子就不用強行進,但換來的是各種爭吵。寶爸在標題中也問道,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想必,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都會考慮的。這裡提到了兩個圈子,一個是父母的圈子,一個是孩子的圈子。
  • 老婆想讓孩子上幾萬學費的私立學校,為此天天與老公吵鬧
    孩子目前還在學齡前,是外公外婆在帶,每月除了會給老人一些生活費,自己每月還要存點定量的存款,所以能自由支配的錢也沒剩下多少了。由於戶口願意,以後他們小孩讀書,是進不了義烏的公立學校的。所以小陳老婆執意想讓孩子去上一所比較好的私立學校,當然學費也不便宜,在義烏最好的私立學校要8萬一個學期,小的也要2、3萬一個學期。
  • 在北京上幼兒園有多難? 公立園難進私立園太貴
    所以,如何保證這些好政策執行起來不走樣、巨額的資金投放能解決刀刃上的問題,成了老百姓最關心的焦點。這就要求教育部門必須進行更加周密的政策設計並不斷在實踐中創新。       如果上面政令出了一道道,一兩年後,老百姓還是在抱著小板凳排隊,還是要託關係花大錢,那麼教育部門的執政能力將受到極大拷問。
  • 孩子要上小學了,到底是應該選擇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呢?
    現在的「10後」開始要選擇讀小學的問題了,還有幾個月就9月份開學了,而在這之前父母是最為糾結的。到底是讀公裡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呢?會對自己的孩子造成哪些成長的影響呢?學習的內容和學費又會有哪些不同呢?今天騎牛看熊來和大家談談現在小學的現狀。
  • 我年收入7萬,老婆非要兒子上5萬學費的幼兒園:圈子?格局?
    「老婆覺得:能讀好幼兒園基本都是有錢有勢的人,以後兒子的圈子和我們的圈子都會有很多有用的人脈。而我一直覺得有多少錢多少能力辦多大事兒,融不進去的圈子為什麼一直要強行走進去?兒子讀了1萬多一年的幼兒園,就一定沒有出息嗎?」「老婆現在每天都跟我吵架,說我沒有出息,沒有作為,更沒有眼光和格局。
  • 費盡周折從公立學校轉到私立學校,他最終能考上重點高中嗎?
    她的大兒子今年剛剛參加完中考,原本孩子也是在京華中學就讀的,由於孩子在學校成績總是墊底,我朋友李倩不甘心就此放棄,所以她就費勁周折把孩子送去了附近的一所私立學校。老實說,孩子剛開始去這所私立學校的時候,成績也好像上升了不少,這時的她對兒子考重點高中抱有了極大的希望,可是令她沒想到的是,到初三畢業會考的時候,孩子還是沒能考上重點高中,為了這事,我朋友李倩鬱悶了好長一段時間……
  • 想進紐約精英私立幼兒園?這比上哈佛還難
    而今,最令人膽寒的故事則是送子女進合適的幼兒園。「這幾年的場面格外難看,」曼哈頓私立學校顧問公司的總裁阿曼達·烏裡(Amanda Uhry)這麼說,這家公司向客戶收取6000美元的服務費,好幫助其子女進入心儀的私立小學。「現在正逢後『9·11』嬰兒潮,這個城市多出生了很多小孩,現在他們都到了進幼兒園的年紀了。」
  • 7萬年薪5萬學費不理性,孩子的成功拼的是爹媽的這個,錢要這樣花
    ,還有另一層的企圖,就是認為名校的生源本身就是來自非富即貴的家庭,這樣孩子接觸的人就不一樣了,這樣孩子從小就有了高大上的生活圈這樣孩子從小就有了高大上的生活圈,從小接觸的就是精英人士,自然而然的也就會建立起人脈,從小就有了廣泛的社會圈子。
  • 冷水灘的私立學校,學費越來越貴,可生意卻越來越好了!
    今天我有一個朋友就帶她的兒子去河西某私立學校報名了,他兒子這次小升初成績不太理想,三科總分才考了279分,這樣的成績,想必也是進不了公立學校的好班級,所以儘管家庭條件也並不是很好,但他還是咬緊牙關把孩子送去了我們當地一所名氣不錯的私立中學!
  • 偷窺了上海有錢太太的朋友圈才知道:圈子不同,不要硬融
    為了讓孩子進入頂級的私立雙語幼兒園,硬是咬咬牙貸款換了套地段超貴的豪宅。家境殷實的她,想要擠進富太太們的圈子,卻被殘酷的現實打了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富太太的朋友圈也有鄙視鏈。然而,圈子不同,真的不必硬融。生活不是電視劇,大多數人都不像顧佳那樣雙商在線,逐漸開掛。不是同一階層卻硬是想融進去的你,到最後只會自討沒趣。
  • 圈子不同別硬融
    知乎上有一個求助帖,丈夫在一個三線城市的4s店做銷售,一年只有7萬的收入,但妻子卻強行要讓3歲的孩子上每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她認為讀得起貴族學校的孩子都有背景,要麼有錢,要麼有勢,所以,讓孩子提前接觸這樣的圈子,就能提前積累人脈跟資源。
  • 花16000元/學期去讀私立中學,父母就真的高枕無憂了嗎?
    兒子六年級的同桌是一位女生,一直以來,她成績都特別好,平時成績在班上保持在前五名左右;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次小升初四門功課總分440分,她卻才考了282分,主要是數學考砸了,總分120分的試卷,她卻只考了80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