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認為你並沒有死,在另一個國度快樂的活著

2020-12-22 西瓜西瓜呀

每一年生日這一天都覺得自己熠熠生輝散發光芒,一年當中唯一做主角的一天。有朋友的祝福,有豐盛的晚餐,有禮物,有生日蛋糕,有蠟燭,有關愛,有笑聲,有幸福,似乎世間所有的美好都聚集在了這一天。

我想今年生日這一天唯有想你後的黯然神傷,唯一一次沒有你在的生日我連配角都不配。不要祝福,不要禮物,不要生日蛋糕,不要蠟燭,不要關愛,不要笑聲,不要幸福,我統統都不要,我只要你回來。好不好?

我還盼望著某個清晨,睜開眼睛的時候你會出現在我床邊輕聲地對我說:快起來了,太陽都曬屁股了。我一天天的期盼,一天天的落空。你或許可以體會期盼被落空的感覺,但你絕對體會不到這樣永遠被落空的期盼。

所有的渾渾噩噩,所有的頹勢消沉都將是一種自我放逐,靈魂卑微到塵埃裡。

多希望自己是只壁虎,截斷尾巴,感受了切膚之痛後還可以長出新的尾巴。而我?除了切膚之痛外這種疼痛,這種心靈的折磨,沒有人知道,或許正如那首歌名一樣《眼淚知道》。

悔恨,遺憾,愧疚,痛苦,懲罰,頹廢……

種種情感白天被狠狠遏制,夜裡這些情緒像是一個蓄滿淚水的水池突然有了缺口。淚流不止。

種種情感交織一起,撕不開,剪不斷。

沉浸在舊時光裡,怎麼能不想你,我已握不住你,又怎麼捨得將回憶也丟棄,不過是我的執念而已。

這份執念足以讓我千瘡百孔,讓我滿目瘡痍。

對你的想念如濃墨,要用多少個時光才能稀釋的淡一些。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

你生前特別愛乾淨,回家後我將你的遺像輕柔的一遍又一遍的擦拭。看著你的照片,微笑好暖。看著你的照片,仿佛你就在我跟前,天涯咫尺,說的不就是我們麼?最近也是最遠的距離。

回家後我就特別想去墳前看你,走了好久的路,大雪阻隔了去路,踩下去可以到我的膝蓋,鞋子裡都是雪,早已冷的沒有知覺。我怕你太寂寞,想和你聊聊天說說話,一吐心裡的難過。我依舊趑趄的朝著你的方向走,還是沒能走到墳前整個身體便跌倒在雪裡。

正所謂: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一直守護著她的天使,這個天使如果覺得?你的人生太過悲哀,你的心情太過難過,那麼她就化身成為你身邊的某個人,也許是你的朋友,也許是你的戀人,或者你的父母,僅僅見過一面的陌生人,這些人安靜的出現在你的生命裡,陪你度過一小段快樂時光,然後她在不動聲色地離開。於是你的人生就有了幸福的回憶。所以那些離開我們的人其實都是天使回歸了天國,比如那些曾經我們深愛過最後離開的人。

我始終認為你並沒有死,而是天使回歸天國,在另一個國度快樂的活著。

我不知道這世界是否存在這樣的事,即便不存在,我也會一遍一遍進行自我催眠,直到自己完全相信為止。

相關焦點

  • 感悟性人生,我活著我快樂;感受式人生,我快樂我活著
    現實往往是冷酷而旁觀的,我們有時為生計奔波,而無法去認真思考,而聽從感覺認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快樂;現實又是公平而無私的,有心人經過思考反省而獲得了新生,因感悟而體驗到活著即是快樂,經歷就是人生旅程。同樣的人生經歷和遭遇,在不同的心態裡和心境下,會呈現不一樣的色彩和感受。
  • 餘華活著震撼揪心從痛苦到快樂,任何人都能從中找到活著的勇氣
    這不是一個高考故事,卻比任何故事都震撼我的心靈,如果不把它寫下來,我會很難受。相信它也一定能震撼你的心靈,讓你找到活著的意義和勇氣。妻子沒有嫌棄他,淡淡說了一句:「只要以後不賭就好了。」他流下後悔的眼淚,從此之後完全蛻變。債臺高築,父親被活活氣死,後來母親也因病去世,再後來兒子死了,女兒死了,老婆死了,女婿死了,孫子死了,他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全部死了。
  • 從生到死,這只是一個過程,人活著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人類也能夠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卻由於高度的智慧,對生命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人到底為什麼活著?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際遇,但無論多麼精彩的人生都可以概括為相同的四個字「生、老、病、死」。這就是令人類最為困惑的地方了,既然生老病死無從逃脫,那麼生命本身又有何意義呢?
  • 「活著——快樂地活著」
    他跟我說:「人的這一生,能活著已經是很幸運了,能做到「快樂地活著」,是特別不容易的。」或許現在的你看到這句話會跟我當時一樣有點懵,但是那天晚上我輾轉反思想著,好像是摸索到了這句話的一點點深層意識,我想:人的一生,活著是所有一切的基礎,而我們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最終無非就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更舒適地活著,更快樂地活著吧。
  • 「我不想活了,活著好累」
    問:大叔,我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了怎麼辦?做什麼事情都開心不起來。答:我承認我之前一直有一個誤區,認為大部分人的不開心都是不夠愛自己。但是我卻忘了愛自己也需要分情景,失戀了,遭到傷害了,某個人離開你了,愛自己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但是,對於本身就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動力的人來說,愛自己幾乎是一句廢話,因為他們缺乏的不是自愛,而是找不到存在的價值,認為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
  • 人為什麼活著,你想清楚了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開始提到的,人只有在遇到人生挫折或精神上的困頓迷茫時才會有此問題,如果一個人正處於幸福和極度的快樂之中,他是不會考慮這個問題的,因為那時那地,幸福和快樂正是他活著的最大目的,存在的最重要的價值和目標。但人的一生看似短暫,其實又很漫長,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沒有苦難只有幸福和平坦大道的。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鈺姐深以為然,餘華在書中9次寫到了死亡,但最讓我們感動的是福貴與老牛在陽光下的樂觀,這就是一種向死而生的超然。 徐福貴的一生留給我們太多的警醒與啟迪,即便生活給我們開了很大的玩笑,我們也要笑著活下去。鈺姐認為,《活著》給了我們3個人生的真諦。
  • 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生而為人請你善良
    在餘華的著名短篇小說《活著》當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對於這句話經歷過大是大非的人方才能感悟,經過人生的巔峰和低谷,才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是即快樂又痛苦的「活著」。
  • 抑鬱症患者自述:「有的時候,我活著比死了都難受」
    人死了就不會有痛苦了,是誰告訴你的?死了的人告訴你的?只要有一線生的希望,誰會選擇死亡?但確實有的人活著比死亡更痛苦的人。我患有抑鬱症,經常睡不著,即使很困很累了依然睡不著,我是個躺下就能睡著的人,所以很不理解,以為就是無病呻吟。當時對抑鬱症了解很少,網絡不發達,也從沒想過了解相關情況。
  • 《列子》:既然人固有一死,為什麼我們還要拼命地活著?
    明朝人宋濂則在《諸子辯》中提出質疑,認為《列子》可能是魏晉時期的偽書。無論《列子》的成書年代在何時,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的思想價值都不容輕視。先秦子書大多以政治、修身為中心,獨有列子雜糅神話傳說,並提出了一套特別的人生觀, 它嘗試解答這麼一個問題——「既然人到頭來都會死,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呢?」
  • 「我」都沒有了,一個人又為什麼要活著呢?
    頂多也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刷一下存在感,來證明自己還是有主意的——雖說不管用,或者是用這種方式來做點無謂的的鬥爭,來顯示一下自己的不滿——雖說也不管用,但有總比沒有要強一點。但問題是,總是被媽媽「執意」的女兒心裡會作何感想呢?一個人,一個正常的人,都希望能自主。道理很簡單,只有能自主,一個人才能稱之為「我」。
  • 從《我們仨》談「向死而生」:學會「死別」,才能更好地活著
    讀《我們仨》,你會感覺像在聽一個老人跟你講故事,她將這一生的浮沉向你娓娓道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仨》也可以被看成是楊絳先生對至愛至親的告別之書。而她的文字和個人經歷也在向我們闡釋一個道理:只有學會"死別",才能更好的活著。下面,我將從《我們仨》的故事告訴你,正確"死別",才能更好地"向死而生"。
  • 你總說生活不易,看看《活著》裡的福貴,一個只有黃牛作伴的老人
    因此,敗家,父死,被拉去充壯丁,被俘釋放回家,母親已經死去,女兒聾啞,窮困潦倒,送女兒到別家,供兒子念書,女兒又回來,妻子的軟骨病不能勞作,兒子為人獻血而亡,女兒難產而死,妻子死去,女婿事故死去,外甥生病吃豆子死去。最後只剩下一孤寡老人與一頭牛度日。他一生就是在苦難,親手一個一個埋葬親人中度過。有人埋怨作者太殘忍,我也有同感。
  • 讀餘華《活著》有感:富貴動蕩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快樂的一生
    初讀《活著》,心緒難平,最大的感慨是富貴悲慘不幸的人生。他經歷過動蕩困苦的一生,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伴。他活著,但失去太多,命運太坎坷,這始終讓人覺得太過沉重。
  • 認為魯迅的文章已經沒有了現實意義,其實非也!
    1918年5月15日,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在《新青年》上發表,在中國文壇上也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名字魯迅。一個世紀後,《光明日報》發表文章重溫這部經典,希望能讓當今的人不忘從前這位「狂人」的偉大,可是在這個和平的國度生活久了,不少人開始變得佛系,他們認為魯迅的文章已經沒有了現實意義,不值得去重溫了。
  • 得了抑鬱症的人,5句口頭禪會始終掛嘴邊!希望其中沒有你
    得了抑鬱症的人,5句口頭禪會始終掛嘴邊!希望其中沒有你1、我真的什麼都做不好有非常多的抑鬱症患者,他們之所以會有情緒不受控的情況,就是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到自己的身上,讓自己完全沒有任何的信心,無論是自己做事還是和團隊合作,只要有不好的後果,總是會說我真的什麼都做不好,會進入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當中
  • 人活著,要快樂(很有道理)
    我們以人的身份出生在這個世界,都想要追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都想要實現自己活著的意義、生命的價值。但也有很多時候,會不可避免地陷入迷茫之中,因為人生裡沒有太多值得自豪的大事,也很難有世俗意義上的大成功。畢竟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普通的出身、普通的工作,可能也沒有超出別人太多的能力,也沒有引領時代的思想,比起那些真正偉大和成功的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是在世俗的泥潭裡打滾。但實際上,人活著,最重要的未必是要做個偉大的人,成功的人,對於普通人來說,不必一定絞盡腦汁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只要能夠讓自己始終快樂,就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 北大四成新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已經放棄自己!
    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
  • 精彩那麼多,不能和你快樂,還有更多的快樂可以陶醉我
    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再聯繫,但會記住一輩子;也許沒有心,但還是有心痛。留下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的位置,看著看著;等待一個遙遠卻清晰的名字,記住並保留。不是不想,只是不打擾;不是你不愛,而是你不再期待。不是名字,是人;不能忘記的不是過去,而是感情。原來,命運最痛苦的結局,是人走了,感情還在;時間變了,但我的心沒有變。2.感情的事,向來沒有贏家。
  • 如果快樂很難,願你能好好活著!
    知乎上有人問:「患有重度抑鬱症,曾經喜歡的東西都不喜歡了,曾經想要的也都不想要了,無數次想死,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說,你一定要好好活著啊,但我一直不明白,人為什麼活著?我找不到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所以,想問問大家,你們為什麼活著?」或許是看後,頗有感觸。果然,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