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是美國芝加哥建築學派第二代傑出代表,他於1867年6月8日出生於美國中西部的威斯康星州。萊特19歲時進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習建築設計, 據說是為了抓住芝加哥大火後城市重建的市場機會,後來他果斷中途肄業,前往芝加哥謀求發展機會。
1889年,萊特受到芝加哥學派領導人路易斯·沙利文的青睞,招致麾下。與沙利文共事期間,萊特的設計思想深受影響並逐步成熟,後來自立門戶,形成了自己的「有機功能建築」的理論,成為了建築學派「田園學派」的代表人物。萊特一生設計了大量優秀的作品,成為有機建築理論的奠基人,最終成為比肩格羅烏皮斯、柯布西埃、密斯凡德羅的四大現代設計建築大師之一。
萊特是美國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他反對過分裝飾,但是也注重裝飾,與同時期歐洲設計師最大的區別就是他積極擁護工業化,他讚賞技術對設計帶來的貢獻。他的作品也體現了功能主義,同時也提倡詩情畫意、自然而然的裝飾,區別於密斯等大師所推崇的極端理性思想。
萊特最負盛名的作品就是為卡夫曼家族設計的流水別墅,這座別墅完美呈現了他的有機建築設計理念,也奠定了他的大師地位。
流水別墅建於瀑布之上,人煙稀少 ,草木點綴,花香襲人,鳥語蟲鳴,水流潺潺。環境清幽,景物宜人,集天地之精華,簡直就是一處世外桃源。
俯視流水別墅,龜裂的地面巖石、木材與石料肌理盡顯自然之美,別墅各個局部筆直的輪廓,頗有功能主義的味道,但是又渾然一體。開放的陽臺與樹木,與山川,與天地融為一體,不論飲酒品茶,或是眺望美景,抑或是仰望星空 ,此處均是絕佳場所。
流水別墅室內更是毫不掩飾石板的肌理,多配用木質家具,體現出材料的原始質感之美。更重要的是避免強烈的電光源,通過門窗的處理利用自然光照,幽暗柔和的氣氛又平添一份浪漫之美。
比起不食人間煙火、與上帝為伍的高迪,萊特的作品多了一份世俗與真實;但比起密斯等追求「短平快」的極端理性主義的大師,萊特的作品多了一份柔性天然的詩意,他就是站在工業與藝術的完美平衡點的人。
我們思考一下,20世紀60年代時很多設計師開始厭倦現代主義,國際主義,因此衍生了一系列後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實際上不少後現代主義設計師們所追求的理念與萊特是不謀而合的,注重功能、人情味、變化以及自然美的調和,萊特早就意識到功能主義可能帶來的冷漠,並開闢了一條與主流風格截然不同的道路,所以他的大師地位絕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