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學,你有多少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2020-12-18 丘比特之箭

一、無常若逝櫻:日民族「物哀」意識的起源

在《<源氏物語>玉小櫛》中,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家本居宣長首先提出將平安時期的美學理論命名為「物哀,」並解釋為「在人的種種感情中,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世間諸多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觸動最深的。」「物哀」意識在日本文學中,所體現的是纖細而幽怨的情調,著眼點不是炙如烈酒的濃重,卻是淡如止水的清雅。

  一種民族文化的誕生,必與其民族特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而「物哀」意識出現於日民族,就與日本特殊的地理環境(島國)有很大關係。日本諸島從古以來就常為霧靄所籠罩,朦朧淡雅,變幻莫測。再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日本一樣在狹窄的地域能將世間如雪山、山澗、溫泉、瀑布等諸多美景一舉收入囊中,既有林木蔥鬱,霧雪迷離,又有竹林流水,庭院幽雅;同時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自古以來就被地震、雪災、海嘯、颶風等如此之多的自然災害所頻頻光臨。千百年來日民族常看到的是眼前的美轉瞬即逝,須臾間便極有可能化為烏有的玄幻與哀傷——而這一切使他們相信,往往美好的事物背後,皆隱匿著「無常」。而隨著佛教文化的傳入,日民族文化中這種「無常」的虛無意識則更為強化了,可以說,佛教所揭示的萬物流轉的無常觀以及人生的虛幻感更加速了日民族朦朧模糊的「物哀」意識的最終形成。川端康成在《雪國》中反反覆覆地細緻描繪雪夜、落日、星空與山巒,所展現出的也都是這般「寂靜」的虛無。

  二、命途寂如雪:《雪國》體現出的「物哀」之美   (一)徒勞的愛情中結局的預示   「穿過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白茫茫一片,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雪國》便由此拉開帷幕,停靠的列車帶領著讀者走入另一個一望無垠的雪的世界,這便是男主人公島村的雪國時光。望著車窗外的大片白雪以及遠處矗立著的純白雪山,島村突然回憶起了之前來到雪國時所結識的藝伎駒子,一個「像雪國的雪一般乾淨純潔」的女孩子。駒子雖地位低下,身上卻彰顯著傳統東方女性的閃光之處:雖身處不幸,卻不曾放棄過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她深知與島村之間隔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卻依舊渴望被愛,並愛得卑微,希望能得到坦誠相待,卻苦於始終得不到心上人的理解和回應。她期期艾艾地懇求島村一點微弱的憐惜,雖然島村也為此黯然傷神,卻始終無法說服自己留在雪國,實現自己對駒子許下的承諾。「你走後,我要正經過日子了。」駒子卑微而徒勞的愛註定不能得到回報,甜澀參半、明滅不定的情愫無不讓人扼腕嘆息。

  (二)冷寂的冬景裡情緒的滲透   在《雪國》的景物描寫中,有許多片段皆與山相關,同時採用冬天作為時間背景,迎面而來的虛無雪景,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用以展現生命的頹敗美感。「雪國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還有白花、杉樹。在雪國,月色也是別有特色……山頭上罩滿了月色,這是原野盡頭唯一的景色。月色雖已經淡淡消去,但餘韻無窮,不禁使人產生冬夜寥峭的感覺。」空有月亮卻沒有星星的夜空是殘缺而寂寥的,因為內心的孤獨與精神的空虛,島村一度決定踏上前往雪國的旅程,然而彼時彼刻,面對這寂靜而寥落的夜色,無疑卻更加深了他的孤寂感。這些景物描寫中浸染著島村的個人意識,從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與「物哀」意識正是相通的。這種情緒的滲透並非直觀,而是憑藉主觀情緒與想像,在感受自然,欣賞自然時隱匿一種淺淡哀愁並攜帶著虛無意蘊,其中也包含無常的哀感與美感。

  三、美而虛無的「物哀」意識   《雪國》中對人物、情節的描寫無不透露出一股淡淡的無可奈何的憂愁,渴望尋找到迷惘的生命意義,並試圖迴避城市紛擾的島村終究沒能在雪國完成心靈的超越之旅。在與駒子或明或暗的情感糾纏中,這次看似脫離桎梏的狂歡,卻實則瀰漫著壓抑與虛無的基調。   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上,作者川端康成在致辭中也曾引用了日本古時的偈語,體現其創作風格與理念——「我心似此虛空,縱然風情萬種,卻是了無痕跡。」傳統的「物哀」意識凸顯情感的直接體驗與抒發,但《雪國》卻通過徒勞的愛情與空寂的景物所體現的「虛無」意識,對這種自然情感加以約束,呈現出一種哀而不傷的意味。在這部作品中,浮動的是淺淡的悲哀,而並非肝腸寸斷的痛苦,是一種自「虛無」中尋覓到的永恆「物哀」之美。作者在感嘆美的同時,又不無流露出那仿若漂泊無根的虛無意識,更多時候他不是熱烈快樂地讚頌美,而是悲哀悽婉地感嘆美,其中瀰漫著一種如雪般冷清空寂的意蘊,美得哀豔,卻更美得虛無,美得徒勞。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學:海棠花未眠,含有一種哀傷之美
    在《雪國》中,徒勞的愛情、人生的迷惘、虛無的未來,在淺淺的悲哀之中流動著永恆的「物哀」之美。《源氏物語》中有段話闡述物哀的微妙含義:「雪中蒼松翠竹,各有風姿,夜景異常清幽……即可見物哀。」「四季風物之中,春天的櫻花,秋天的紅葉,都可賞心悅目。但冬夜明月照積雪之景,雖無彩色,卻反而沁人心肺……」 也是物哀。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01川端筆下的少女和熟女分別有何特點?縱觀川端作品,主要勾勒出兩種典型的女性形象,分別是聖潔處女與成熟女性。如果你以為只是單純的紅玫瑰和白月光,那可大錯特錯。首先,認識下川端作品裡的聖少女。★女人美到極致,必然伴隨悲哀的宿命川端康成雖然把女性視為至高至美的存在,但為什麼總設定遺憾和悲傷的結局?這與日本的傳統文化中的「物哀」、「幽玄」、「風雅」美學有關。「物哀」的審美意識在川端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在日語中,悲傷是與美相通的語言,悲傷等同於美麗。
  • 川端康成-雪國
    《雪國》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達之中,往往帶著淡淡的哀思,表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雪國》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先後被譯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中國也出版了不同的譯本。
  • 為什麼說讀懂了川端康成的《雪國》,就懂了日本文學中的物哀?
    引言:《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最為著名的作品,因風格極度唯美空靈,往往被看作是「虛無主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川端康成當年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於瑞典文學院做的演講中就提到過:有的評論家說我的作品是虛無的,不過這不等於西方說的虛無主義;我覺得這在「心靈」上,根本是不同的。事實上,《雪國》的「虛無」是傳承至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當然禪宗思想的影響亦不可忽視。
  • 川端康成:吞煤氣自殺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
    年僅15歲,川端康成就成了一個孤兒。爺爺去世以後,川端康成來到了自己的舅父家裡生活,雖然終於算會有了一個能住的地方,但是他也經常住在學校裡面的宿舍。只有放假的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舅父家裡。我們都知道作家是一個並不好當的職業,需要把自己陷進去,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就像川端康成一樣,他從小就受著孤獨和悲傷,這樣讓他的文字更有通查理和思想的高度。孤獨中尋求出口的他,文字就是他最好的表達。
  • 川端康成:日本,生平和創作
    作為新感覺派的一員曉將,川端康成(1899-1972)可以說是日木現代派的開山祖師之一,與同時代的橫光利一(1898-1947)和中河與一,稍後的崛辰雄(1904-1953)等,成為日後各種現代派文學的先導。
  • 吳清源:憶川端康成先生|川端夫婦|川端|安田|吳清源|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愛好圍棋,生前與素有「棋聖」之稱的圍棋大師吳清源是好友,經常作為重要圍棋賽事的記者觀賽,並發表不少觀賽記錄。今天選取一篇吳清源回憶川端康成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憶川端康成先生文 / 吳清源出院後,從翌年的二月到三月之間,我與木谷實進行了三番棋的對局。這次對局是東京日日新聞的計劃之一,觀戰記者仍然是川端康成。
  • 川端康成《千隻鶴》筆下哀婉錯亂的父子與母女之愛
    我以為,《千隻鶴》是我讀過的川端康成小說中最好的一部作品,而那幾部,據說皆是川端小說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接下來便是這部《千隻鶴》了。它讓我入迷。此前,我陸續讀過的《伊豆的舞女》《雪國》,乃至《古都》均沒有讓我如此著迷,這麼的百味雜陳,感慨系之。
  • 日本美學的四項基本概念:物哀、幽玄、侘寂、意氣
    葉渭渠說:"物哀作為日本美的先驅,在其發展過程中,自然地形成'哀'中所蘊含的靜寂美的特殊性格,成為'空寂'的美的底流。"物哀的表現形式若十分強烈,那它就是"悲哀"而不是"物哀"了。   物哀是一種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
  • 作文素材‖川端康成:你連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顏色
    人如果有一層像熊一樣又硬又厚的毛皮,人的官能一定很不一樣了。然而,人都是喜歡自己那身嬌柔潤滑的皮膚。 ----川端康成《雪國》●繁星閃耀要比獨星發光美得多,不過,對我來說,第一次看見的一顆星最美。 ----川端康成●他憑倚在橋欄杆上,閉上眼睛,想傾聽那幾乎聽不見的潺潺流水聲,而不是人潮或電車的轟鳴。 ----川端康成《古都》●抬頭望去,銀河好像譁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 不去北海道,去川端康成的雪國
    初次讀到川端康成的《雪國》時,便被開頭一句吸引:「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它極為平凡樸實,卻又蘊含著深遠詩意,是一個歷經人世滄桑的人才寫得出來的句子,不緊不慢的,就好像看盡世事哀榮之後給你講一個淡然又真摯的故事。你不由得被其平凡外表下不平凡的底氣所吸引,一直聽下去,然後被打動。(後來得知這是一句經典句子,頓時有種得意感:)東京一個已婚男子,被潔淨而深情的藝妓所吸引,一次次前往雪國,卻又不能給予承諾。
  • 神經質的「變態」作家川端康成,對情愛的描述,都是初戀的陰影
    他在一家咖啡館裡認識了15歲的伊藤千代,伊藤千代自小命運悽苦,被西方寺的主持收為養女,15歲便在咖啡廳裡做女招待,過早地體會到生活的不幸,因而她的身上總帶有一種憂鬱的氣質。有人說兩個相似的人總是會相互吸引的,川端康成和伊藤千代就是這樣,他們緊緊相擁,用彼此的溫柔和細膩化去童年的不幸和苦難,用同樣傷痕累累的翅膀為彼此遮風擋雨。
  • 吳清源:憶川端康成先生|吳清源|川端康成|川端夫婦|川端|安田
    川端康成愛好圍棋,生前與素有「棋聖」之稱的圍棋大師吳清源是好友,經常作為重要圍棋賽事的記者觀賽,並發表不少觀賽記錄。今天選取一篇吳清源回憶川端康成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憶川端康成先生文 / 吳清源出院後,從翌年的二月到三月之間,我與木谷實進行了三番棋的對局。這次對局是東京日日新聞的計劃之一,觀戰記者仍然是川端康成。
  • 川端康成發人深省的語錄,起句便是,我想成為一個人!尾句更刺耳
    特別是一個在打遊戲的人,如果讓他放下手機吃飯,或是做其他事,可能就會跟你急。還會發脾氣,這樣的人,就典型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因為他控制不住自己,活著就如手機的奴隸一樣。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川端康成發人深省的語錄,起句便是,我想成為一個人!
  • 如果你也感到自己罪孽深重,愧對別人,川端康成的語錄會給你安慰
    可以說活在我們這個社會上的人,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罪行,就如叔本華所言一樣,「只要時機成熟,條件允許,人人都想作惡的。」可見人人都會有想要去犯罪的衝動,只是很多時候,自己克制了自己。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你也感到自己活著有罪責,很悲哀,川端康成的語錄會給你安慰!
  •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小說最初以連載的形式,陸陸續續的發表在雜誌上,歷經13年後,終於在1948年以《雪國》之名匯集為單行本。1899年出生的川端康城,是日本文學界泰鬥級的人物。
  • 被川端康成的語錄道出,真知灼見!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回答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川端康成的語錄,他就道出了大多數女人美中不足的是什麼,真知灼見,文字如下:不過,一個女人不會讓別的女人妒忌,男人是不是覺得她有點美中不足呢?——川端康成
  • 川端康成:1968年獲諾貝爾獎,1972年離世,死前竟對司機說出這話
    老人又動了動嘴,竟然對司機說:「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 這是諾貝爾文學獲得者川端康成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這位站在世界文學巔峰的巨人,一輩子寫出了那麼多美妙語句的老者,在彌留之際還在感謝救護車司機。他的所作所為著實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