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而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去陪伴孩子。別總是為自己編織各種理由,別等到孩子長大後我們才懂得,有些失去的快樂再也找不回來了。
孩子是家庭的紐帶
既然是陪伴孩子我們就不得不說親子活動,這些活動能給我們和孩子或者家庭帶來什麼,活動本身的意義又是什麼,僅僅是為了玩耍麼,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親子活動意義到底是什麼?從家庭、孩子、個人等方面去看待親子活動的價值。
多陪孩子耍耍
一、增進交流,提升家庭成員間的親密度,讓家庭真正的成為一個互動的團體。
交流是增加情感最好的方式,情感的深厚來自於交流的堆積。親子之間本就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情感紐帶,這在互動交流後會有更顯著的效果。然而現在生活壓力讓親子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經常早出晚歸的工作節奏,導致和孩子說一句話的時間都沒有。親子活動是可以及時彌補這種缺失的交流的,定期的親子外出活動讓孩子更深刻的認識家庭是一個團體,而不是總缺少誰。
二、為孩子將來的健康成長做良好的鋪墊。
現在健康的理念不僅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了,還包括對於社會的適應能力。親子活動寓教於樂的形式不但讓孩子能體驗各式不同的新鮮事物還可以提高認知水平、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及實踐動手能力。讓孩子從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過程中能有效的溝通,加強家庭團體意識。體會與他人合作分享的快樂。
三、有利家長去發掘和激發孩子的潛能進行因材施教。
往往孩子的能力都是被我們所低估的,孩子可能會創造出我們驚嘆的作品。在親子活動中會帶給家長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也有助於我們去培養孩子的特長。不要因為我們的不了解,埋沒了孩子非比尋常的天賦。在我看來沒有笨的孩子,只是缺少發現孩子特長的慧眼。
四、發現孩子的不足,及時糾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受環境的影響,偶爾也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和小缺點,在親子活動中這些缺點會被家長所察覺,比如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內心脆弱、注意力不能集中、動手能力弱等等。當家長看到這些時,需要著重去訓練及時糾正,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至關重要。
五、家長從中體驗快樂,找回屬於自己的童心。
親子活動不單單是孩子的歡樂時光,它同樣也是屬於家長的放鬆時間。忙碌了一周在周末和孩子一起去體驗生活,嬉笑打鬧也是一份享受。此時的家長在親子活動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家長慢慢融入角色後,我們是不是也會和孩子一樣,找回那份久違的童心呢!
溫馨畫面
看到這裡你是否腦子出現了無數與孩子在一起的溫馨畫面呢?那麼選擇一個晴朗的周末,帶領著孩子一起去參加個有意義活動吧。在孩子還需要我們陪伴,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前,儘可能的留給他們更多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