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健身網絡 今明兩年重慶將布局建設600個社區健身點

2020-12-22 華龍網

  渝北區雙鳳橋街道桃園社區健身中心,市民正在鍛鍊身體。  記者 萬難 攝

  8月22日,家住南岸區後堡社區的王涵吃過晚飯後,準時來到剛剛建成的社區健身點報到。「現在家門口就能健身,場地、器材、設備一應俱全,還有社體指導員教你科學運動。」說起社區健身點的好處,王涵如數家珍。

  為推進我市公共體育服務均衡發展,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健身需求,市體育局提出「體育為民惠民」理念,並制定出臺了《重慶市社區健身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計劃今明兩年在全市新建600個社區健身點,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隨時隨地參加體育鍛鍊,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該項目今年也首次納入我市正在實施的25件民生實事。

  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網絡」

  「每100個重慶市民中,就有40多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辛世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去年我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達到43.78%;國民體質抽樣合格率達到92.7%,居全國第七;全市民政部門登記的體育類社會組織達到684家,市級體育協會有44個。

  辛世傑表示,近年來我市全民健身熱情逐步升溫,傳統的以大型體育場館為主要輻射動力的健身網絡,已經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多元的健身需求。

  「不僅要在體育場地上『增量』,還要進一步『便民惠民』。我們將把更多的體育資源放到基層,打破地域的限制。」辛世傑說,我市將以建設公共體育設施為突破口,不斷完善區縣、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群眾身邊的健身網絡。

  按照《實施方案》,市體育局將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作為引導資金,在今明兩年內分批新建社區健身點600個。其中,今年建設300個,涉及全市38個區縣(自治縣)的基層社區。目前已建設完成17個,其餘正在建設的300個社區健身點將於10月30日前全部完成驗收、掛牌並投入使用。

  打造社區15分鐘健身圈

  「過去,找一塊空地,把體育設施放進去,這就算一個健身點了。這樣的現狀將被徹底改變。」辛世傑介紹,社區健身點不單單為社區居民提供健身場所,還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制度,是能提供場地、指導開展健身活動、突出服務的一級基層體育組織。

  為此,市體育局還出臺了相關扶持辦法,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為每個社區健身點補貼5萬元,兩年共計3000萬元。

  按照《實施方案》,每個社區健身點必須配備室內或室外的固定健身場地,室外健身場地面積不少於300平方米,室內健身場地面積不少於50平方米;健身點有基本的活動項目;有科學健身指導教室、棋牌室以及適應社區居民需求的健身房等設施。

  健身點建成後,還將建立服務工作檔案,根據社區居民的健身需求,推出「社區健身點服務清單」,每月開展的活動將不少於4次,每次不少於兩小時,以吸引更多市民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在城市社區打造15分鐘健身圈。「換言之,城市社區居民出門步行不足15分鐘,就能享受免費的體育健身服務。」辛世傑說。

  引導社區居民科學健身

  「減肥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地來,一開始你可以先試著做些健身操,慢慢再加大運動強度……」在江北區五裡店社區健身點,袁傑康正在指導最近「迷」上運動減肥的居民錢娟進行科學鍛鍊。袁傑康是一名健身教練,也是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業餘時間他都會到社區健身點進行免費指導。

  「平時工作比較忙,沒什麼時間鍛鍊。去最近的健身房,交通費、健身費再加上請私教的費用,一年下來起碼五六千元。」錢娟告訴記者,「如今在社區健身點,不僅有免費的器材使用,還有老師免費教課,何樂不為?」

  據了解,目前全市社體指導員已有4.6萬人,每萬名城鄉居民中就有13名社體指導員,在全國處於中上水平。

  「在完善硬體的基礎上,讓社體指導員加入,可以補充社區健身點的『軟體』。」辛世傑介紹,每個社區健身點建成後,都會配備1-2名社體指導員。

  此外,我市還將每年新建10個國民體質監測示範站,分布到區縣(自治縣)一級,輻射帶動社區健身點的體質監測服務。「體質監測站可以監測人的速度、耐力、身體素質等10多個指標,以後居民可以通過體質監測,獲得鍛鍊前後的身體數據對比,更加了解如何科學健身。」辛世傑說。

相關焦點

  • 今年底前,嘉定將再增10條健身步道、20個健身苑...
    今年底前,嘉定將再增10條健身步道、20個健身苑...,嘉定將再增10條健身步道、20個健身苑點和10個球場》8月19日,印尼雅加達亞運會射擊比賽展開首日爭奪,在射擊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決賽中,嘉定小夥吳嘉宇聯合另一位中國選手紀曉晶,擊敗韓國隊拿下中國射擊隊在本屆亞運會上的首枚金牌。
  • 布局近200個全民健身體育場館!
    將新增7所城市競技體育場館!在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醫學院內新增2座綜合體育館全市布局規劃近200個全民健身體育場館!還有多個時尚體育設施!體育「豪華套裝」來襲!全民健身體育設施布局規劃:1.每10萬人左右配置一處運動場、一處運動館、8-10處社區運動場所,每個鎮配置一處體育健身場所,每個村配置一處健身場地;2.公共體育場館平時開放率達到100%;3.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向市民開放率達到100%;4.體育設施進公園覆蓋率達到100%;5.體育設施滿足各類人群的健身需求;
  • 廈門市思明區兩個街道及19個社區服務站將完善
    記者 吳宇豪攝  隧道中跳舞 湖泊旁健身  思明區今年將完善兩個街道及19個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站建設  走進鴻山步行隧道,聽著小曲,跳著舞蹈;望著松柏公園裡的篔簹湖畔,閱讀書籍,彈著樂器……今後,廈門思明區居民將能享受到更加便捷
  • @所有重慶人 你的社區即將迎來大變化 2022年重慶六成以上社區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今(16)日從重慶市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新聞通氣會暨電視電話培訓會上了解到,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牽頭、會同13個市級部門研究制定《重慶市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日前印發實施。
  • 西寧西區「10分鐘健身圈」助力全民健身
    日前,記者從城西區獲悉,截至目前,全區現有各類體育場地615個,全民健身路徑178塊,其中籃球場地93塊、桌球臺73張、健身器材2710餘件,12個行政村全民健身廣場實現全覆蓋,人均場地面積2.25平方米,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40%,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
  • 重慶西彭鎮投用一批智能健身器材 不但能鍛鍊身體還能監測你運動
    入冬後,重慶西彭鎮文化服務中心新安裝了一批新型健身器材——太陽能智能健身器材。家住西彭鎮西竹路社區的居民說,有了太陽能智能健身器材,廣場就像免費的室外健身房,不僅空氣清新,鍛鍊時還有智慧數據顯示,健身更有動力。
  • 【全民健身】「十四五」期間,打造全國社區運動會,全國新建上千個...
    、合理布局併兼顧社區使用,在編制涉及健身設施的規劃時要徵求體育主管部門意見,明確利用城市空閒土地、公益性建設用地、以租賃方式供地以及複合利用土地建設健身設施的政策,「十四五」期間,在全國新建或改擴建1000個左右體育公園,打造全民健身新載體等。
  • 重慶江北:昔日荒地變公園 休閒健身好去處
    目前,江北區已完成了大水井、趙家山和紅沙坡三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建設。在建的石子山體育文化公園也即將完工、投入使用。站在李家坪公交站人行天橋上,一眼就能瞧見大水井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全貌,寬闊的籃球場、平整的羽毛球場、擺放整齊的健身器械……完善的設施足以滿足市民運動健身的需求。「以前,這裡還是一個光禿禿的大山坡,雜草叢生,附近居民出門要繞行很大一圈。」
  • 合肥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出爐:將打造10分鐘健身圈 體育場館有望免費...
    實施「全民健身+網際網路」計劃、建立完善的國民體質監測體系,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達到常住人口數的萬分之二十。健身場地打造社區10分鐘健身圈全民健身離不開健身場地,《計劃》提出,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著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全民健身設施「四級」網絡和社區10分鐘健身圈,注重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增加殘疾人體育運動設施、器材。
  • 登山步道:綠色健身的重慶之路(圖)
    去年年初來渝的唐山市體育局一行,也對重慶登山步道的建設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其負責人還當場表態:「回去後,我們也將規劃建設類似的登山步道」。而今,唐山市鳳凰山公園登山步道即將投入使用。  重慶全民健身登山步道的建設,除得到國內眾多省市的認可和效仿外,還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高度肯定  2010年1月,全國新年登高活動南方主會場落戶重慶,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馮建中為重慶全民健身登山步道授牌「全國群眾體育示範工程」;  2011年1月,全國登山健身步道建設工作現場會在浙江寧海召開,重慶市體育局的發言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重慶經驗」。
  • ​家門口就是健身房 江北區首個「全民健身社區體育服務站」來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7日16時訊(袁傑) 家門口就是健身房,健身還能看到一線江景是種什麼體驗?今(17)日,重慶市江北區首個「全民健身服務站」——17健身北濱驛站店正式開業,江北區體育局局長程靜代表江北區體育局向17健身北濱驛站店授牌「全民健身社區體育服務站」。
  • 健身器材一應俱全 越城區建成15個「百姓健身房」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近日,紹興市越城區馬山街道安城社區「百姓健身房」投入運行,這個位於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的健身房,面積約305平方米,由社區出資16萬元建設,眼下成了很多市民每天的「打卡點」。記者在安城社區的「百姓健身房」看到,儘管健身房面積不大,但跑步機、划船機、槓鈴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且布局合理。
  • ...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群眾體育的...
    《意見》分總體要求、完善頂層設計、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提升建設運營水平、實施群眾體育提升行動、加強組織領導六部分。 在加強健身設施建設方面,主要有11項新舉措:一是開展健身設施現狀調查,摸清底數、查找短板;二是制定並向社會公布可用於建設健身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築目錄或指引;三是於《意見》印發之日起1年內編制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四是確有必要建設的大型體育場館,要從嚴審批、合理布局,兼顧社區使用;五是在編制涉及健身設施的規劃時要徵求體育主管部門意見;六是明確利用城市空閒土地
  • 歡樂濱海城新建11處健身設施 昌福路將建健身口袋公園
    市北區歡樂濱海城區域內新建11處健身設施車景華介紹,市北區在歡樂濱海城區域內新建11處健身設施,安裝118件各式各類健身器材和休閒設施。2020年計劃在昌福路新建一處時尚健身口袋公園。下一步我們將協同市南區加強體育設施規劃,選擇新建樓宇,利用老舊廠房改造、以及城市金角銀邊等空間,建設一批規模適中的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努力滿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 南寧市不斷完善公共體育設施促進全民健身多元化發展
    完善公共體育設施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高於全國水平近年來,南寧市積極將全民健身項目融入各級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健康發展規劃以及發改、財政、住建、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教育、農業農村、市政園林、衛生健康、文化廣電旅遊等部門發展規劃,構建融合工作發展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公共體育設施,解決好市民「去哪兒健身」的問題。
  • 上海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
    一位在此居住20年的老人對健身點變化深有體會:原先的健身點器材老舊、功能單一,一度令居民望而卻步。現在佔地320平方米的花園健身點,設有兒童親子互動區、老年智慧健身區、智能健身比賽區、配重力量練習區、健身跑道五個分區。只需手掌輕輕接觸騎行臺的前把手,健身者心率數據便出現在顯示屏上,還能實時更新消耗能量和完成距離的示意圖……更好地滿足人們多元化健身的需求。
  • 綠色社區來了 到2022年重慶六成以上社區將打造成為綠色社區
    兩江新區人和街道辦事處規建辦主任廖小均說,目前社區擁有籃球場、桌球場等健身設施,居民步行幾分鐘就可到達火鳳山公園、棕櫚泉公園、萬年路體育公園。為抓好車輛停放專項整治,在小區出入口安裝道閘和隔離樁,合理規劃摩託車固定停放點,有效規範了車輛停放管理。
  • 政協提案助力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截至目前共在全市實施農民體育建設工程4280個、社區全民健身路徑工程2200個、多功能運動場63個、室內健身房20個,規劃建設全民健身園區28個,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
  • 家門口的健身點都修好了 你確定不來約一約?|羽毛球場|濱江公園|...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江北報供圖如今,強身健體不需要去專門的場地,在家門口就能實現。今(10)日,記者從江北區獲悉,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近兩年,江北區一直著力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體育設施不足和分布不均的問題,加快推進體育場地建設,目前已有:體育健身場地1268個、全民健身路徑1001個;健身步道31個;健身房236個;球類運動場地1769個,足球場62個;籃球場293個;羽毛球場363個;桌球場953個;排球網球等其他場地98個。
  • 十三五期間健身全民總動員 青島「8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
    組織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通過舉辦群眾身邊的健身賽事,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提供群眾身邊的健身指導,逐步實現了全民健身總動員,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了全民健身當中。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健身設施1萬餘處,基本建成了城區「8分鐘健身圈」 ,農村基本實現了健身設施全覆蓋。自2015年開始,將以籠式足球場為主的多功能運動場地建設列為「市辦實事」,每年投入3000萬元,五年來共建成686處以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為主的運動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