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媽媽,因為她們是家庭主婦,經常在家,總是能給孩子做熱乎的飯菜,把孩子打扮漂亮,有事沒事上街逛逛。
這些我得到的比較少。因為我的媽媽總是在不在家,中午放學回到家,經常是清鍋冷灶的,要一個人熱飯吃。衣服髒了自己洗,頭髮亂了自己梳。
心裡一直想,如果我做媽媽了,一定不要像我的媽媽那樣,對孩子的照顧那麼少,我要讓孩子回到家看到媽媽在,讓孩子穿乾淨的衣裳,讓孩子吃熱乎的飯菜。
真的做了媽媽,果然在這些方面是十分注意的。似乎童年的那個欠缺感遲遲不能消退,我要加倍地補給孩子。
孩子確實得到了比我小時候更多的陪伴與滿足,但是這對我真是一個挑戰。
孩子快放學了,要把飯做好,讓她一進家門就能吃上飯。不光要做,而且要做得好吃,天天煮麵條不行,得做出花樣來。做一次可以,天天如此,頓頓如此,這還真是一項不小的工作。不只是做飯,要給孩子及時把衣服洗乾淨,疊好,在穿的時候隨手就能拿出來,還要給她搭配顏色、款式,讓她出去是體面的。還要陪她,寫作業,玩耍,散步……做一個別人家的媽媽原來要付出這麼多!
一度因為要做這些事而苦惱不已。雖然非常想陪伴孩子,給孩子好的養育環境,但是我並非一個天生的賢惠母親,我在心裡更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職業女性,我應該在去往上班的路上,在辦公桌前,在會議室裡,我怎麼能天天在臥室裡,在廚房裡,在去往孩子學校的路上?
最典型的就是每次做飯的時候,一邊揀著菜,一邊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裡面有一股怨毒之氣,心想,我怎麼就做著這樣弱智的低級的事情呢?
可是不做又能如何?你不是不想讓孩子回到家來清鍋冷灶的嗎?然後想,人家大導演李安,不也曾經在家做過六年的煮夫,說不定咱也是需要這個做主婦的過程,然後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唉,成就事業就免談了,人到中年,天天在家煮飯,還談什麼成就。不過,做家務也是修行,古人不是說了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哦?怎麼又想到要掃天下?先把自己家地板掃乾淨再說吧!
就是這樣糾結著,撕扯著,難受著。
這段時間竟然有了不一樣的感覺,發現自己在做家務的時候不那麼難受了。洗菜的時候就是洗菜,一根一根地洗,洗完了就放好,可以再做別的,也可以歇一會兒,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邊洗菜一邊惦記著要去幹點別什麼有意義的正經事呢!
我體驗到了活在當下的感覺。當然,這對我並不新鮮,在過去的某些時刻,我也可以活在當下,但是這一次,不需要刻意去修的、自然而然地、持續地在一個時間段裡穩定地擁有活在當下的感覺,還是比較少見的。
禪宗裡有一個經典的故事,有僧人拜訪趙州和尚,趙州和尚讓他「吃茶去」,他吃完茶回來想跟和尚請教,趙州和尚又告訴他「洗碗去」。它告訴我們,真知並非一定是什麼高深的道理,生活的真意也不在於你做出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而是就在這個當下,在吃茶的時候安心吃茶,吃完茶安心地洗碗。就是如此簡單。
今天,在我的生活裡,似乎也開始有了洗菜就是洗菜的禪意。該洗菜的時候洗菜去,該吃飯的時候吃飯去,該睡覺的時候睡覺去。像歌裡唱的,「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是不是境界突然提升了呢?並不是。我知道,這個發生與疫情直接相關。
疫情期間,人們都被禁足在家,想像著別人的生活大概也和我一樣的,一日三餐,把家務整理好,跟孩子玩耍,於是自己只做家務不幹工作就心安理得起來,減少了平時的工作安排,一天集中做上一兩項家務,然後安然地閒著。
沒有了攀比,不再恐懼落後。欲望退卻,只剩當下這一刻的生活。於是可以洗菜去、吃飯去、睡覺去。
這是十分愉悅的感覺!我開始愛上這樣的生活。把書櫃裡的書分類整理的時候,每整理完一個架子,都覺得仿佛我的內心裡的一些東西也被重置了一番,變得齊整了。洗碗的時候,不再想著趕緊洗完碗好去電腦前敲敲打打,只是洗碗,心裡不惦記著別的事情。哦,原來洗碗是可以如此輕鬆的。做飯的時候,感覺到經過多年的練習,動作已經變得連貫,順手放置好東西,擦乾淨櫃檯,心裡想著,怎麼做能讓飯好吃點呢?等到端上桌,孩子評價說好吃,竟然有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在飯桌上,忍不住對孩子說,我覺得自己活成了小時候羨慕的別人家的媽媽!
終於,活成了別人家的媽媽。也終於理解了那些家庭主婦的什麼東西在吸引我,為什麼我想要那樣一個家庭主婦的母親。在那個年代裡,生活的節奏是慢悠悠的,女人沒有太多的欲求,坦然地做一個家庭主婦,把地板掃乾淨,把窗戶擦乾淨,把飯菜做好,等孩子回家。她們那麼安然地呆在那個家庭主婦的角色裡,那麼愉快地接受這個角色,又那麼熱愛生活,把生活過出了詩一樣的明淨,畫一樣的美麗。這樣的母親是多麼安定,是多麼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帶給孩子輕鬆與愉悅的感受。
時代的車輪把我們帶到了快節奏的生活中,曾經的那些家庭主婦早已退場,登臺的是新一代女性,既要忙著實現自我,又要兼顧生兒育女。要想活在那種清新明麗的生活中基本成為不可能。
暢銷書裡總是說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似乎只有自己才是那個製造混亂的人。可是當疫情來了,人們的生活慢下來,你看曾經丟失的那些從容與快樂又回來了,這不能不說我們的內在也深受外界的影響。
我開始想像,如果疫情過去了,我還能過著這樣輕鬆的生活嗎?我是不是又要像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動,在疲於奔命的路上獻上我已不再年輕的歲月?
有人說,這次疫情是一次偉大的糾錯。我想這在一定意義上是成立的,儘管病毒是可怕的,讓人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它確實迫使我們停下來,恢復到人類本應有的自然而正常的生活,而不是在一條瘋狂的高速路上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