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著孩子分開睡,真的好嗎?有些人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讓他嬌氣,還舉出國外的各種例子,說孩子出生後就可以和父母分開睡覺了。還有「育兒專家」建議,孩子6個月大時就考慮分開睡,3歲前完成分房睡,要是5歲時,孩子還不能獨立睡覺的話,可能心理會出問題。不少家長被這些話給嚇到,就慌忙地逼著孩子離開自己身邊。
其實,隨著孩子的長大,和父母分開睡也是必然的,但如果只是遵循這些網上流傳的時間表,強行讓孩子一個人去睡覺,反而對他的心理不利。不少家長們讓孩子獨立睡覺的時候,就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是否做好準備?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沒有家長的陪伴,他能睡好嗎?孩子該何時跟父母分開睡,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只能說,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方法。分開睡又可以分為:分床睡與分房睡,其實都有講究。
關於分床睡的事兒在中國,一歲以前的寶寶,多和爸爸媽媽睡在同一張床上,這樣可以方便照料,也可以享受一下孩子在身邊的親密感。但是,這樣的同睡方式,可能對孩子產生威脅。寶寶和成年人同床睡覺時,更容易發生睡眠相關的死亡問題,如被大人擠壓致死,或蒙被症候群等。瀋陽有個37天大的女嬰,在熟睡中,因為被父親壓著了,結果窒息而死。
南京有個8個月大的男嬰,在睡覺時,因為被蒙在被子裡,也是窒息而亡。
《英國醫學雜誌》的一則報告顯示,和父母睡在一張床上的嬰兒,猝死率高達22%!美國兒科協會也表示,對1歲以前的嬰兒,最安全的方式是和父母同房但不不同床,這樣可以顯著減少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
關於分房睡的事兒網上有父母們分享剛開始和孩子分房睡時,出現的種種問題。有位媽媽說,自家兒子3歲了,就試著跟孩子提出來要分房睡。本來孩子很獨立的,滿口答應,結果等到分房睡的那一天,孩子跑到她房間裡,一會兒說還不想睡覺,要再和媽媽聊天;一會兒說玩具落在媽媽房間裡了,要找到才能睡覺。媽媽看出了兒子的小心思,嚴厲地對他說:別拖拖拉拉的,快去睡覺!不然就打屁股啦!兒子灰溜溜地回房間去了,媽媽一夜無夢,睡了個好覺。但等第二天媽媽起床,推開房門一看,發現兒子竟然蜷縮在門口睡著了,原來是他夜裡把自己的小被子、小枕頭搬到媽媽房間門口,就這麼裹著被子,帶著想念入睡了。看著孩子這可憐的模樣,媽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其實對於分房睡這件事,還是順其自然最重要,孩子有他自己的節奏,父母要做的應該是幫助他,而不是強迫他。明星馬伊琍也曾分享過女兒分房睡的事情。她的女兒愛馬和同學聊天時,知道了同學們都是一個人睡覺,她也決定一個人去睡覺,不讓大人陪著了,而且是說幹就幹,也沒有什麼不適應,很快就習慣了。而媽媽卻好像還沒準備好,還期待女兒能說一句:媽媽,今晚我想和你睡…
如果強迫孩子去分房睡的話,更容易對他的心理造成傷害,讓孩子一個人在漆黑的房間裡獨處,即使他來哀求父母,也要拒之門外,這會讓他陷入無窮的恐懼和絕望之中,多讓人心疼。有個媽媽說,自己從孩子1歲時,就讓孩子分房睡,孩子睡前再怎麼哭鬧,她都強行堅持自己的主張。結果孩子是可以一個人睡了,但他也越來越沉默,對媽媽也越來越冷淡。有一次出門旅遊時,媽媽只訂了一個房間,孩子卻冷冰冰地說:我不要和媽媽一起,反正媽媽也不願意和我一起!那一剎那,她只覺得滿嘴苦澀,後悔至極。
想要孩子能和父母分房睡,絕對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只有慢慢引導,才能讓孩子順利地分離,一般可以從3歲後開始引導,5-6歲完成,更晚也可以接受,相信孩子能夠完成。該怎麼引導孩子分房睡?1.讓孩子搭建自己的房間和孩子一起去設計他的房間,挑選他喜歡的窗簾、牆紙、床單、枕頭,搭建一個屬於他的天地,會讓他能夠更好地獨處。有個朋友,他的孩子也不願意分房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帶著孩子出去野營了,結果孩子就愛上了這種經歷。回家之後,朋友就把孩子的房間鋪上綠色的地毯,又換上樹木和星空的牆紙,再給孩子準備了一頂帳篷,結果孩子就開開心心地一個人睡了。給孩子一個自己喜愛的空間,他能更好地完成分房睡。
2.提前做好心理建設我認識一個聰明的寶爸,在分房睡之前,他經常和兒子吹噓自己小時候,有自己的房間,能一個人獨立睡覺,是件自豪的事情。又經常和兒子一起,看相關的繪本,給他灌輸:只有優秀的孩子,才能獨立睡覺的觀念。結果孩子就盼著,自己也能像爸爸那樣優秀,分房睡這件事,也就是水到渠成了。3.做好鼓勵工作剛開始分房的時候,孩子總會有些害怕,父母應該有耐心地對待孩子的恐懼和遲疑。父母們可以在孩子睡前,守在孩子身邊,好好安慰他,鼓勵他。但絕不能欺騙孩子,說自己一直在這裡。等到孩子早上起床,在第一時間就鼓勵他,「寶寶晚上一個人睡覺啦,真是太棒啦!」
和孩子分開睡,是為了他們的獨立與成長,但不能因此破壞了他們的安全感,這件事上,順其自然最重要,可別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