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小黑棗串起「致富鏈」

2020-12-18 涉縣融媒體中心

黑棗是涉縣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之一,果肉敦實、味道甘美、營養豐富,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涉縣將其列入「十大特產」產業,作為農業支柱產業和富民工程來抓,在小黑棗上做大文章,串起致富鏈,推動了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全縣種植黑棗70萬株,產量達1萬多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綠色銀行」。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黑棗」

這是涉縣歷來的傳統習俗

又到一年黑棗收穫的季節

涉縣群眾忙著打黑棗、晾黑棗、賣黑棗

高高興興地將這部分收入納入自家口袋!

黑棗產業已成為涉縣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作為主要產地固新鎮,無核黑棗產量高、品質好、純天然、無汙染,年產100萬多斤,吸引了許多外地客商前來採購。

小小黑棗成為了村民致富的大引擎,一些村民也紛紛加入到收購隊伍中,忙著挑選、過稱、封箱,黑棗生意經越念越紅火。

為把小黑棗做成富民大產業,今年8月份建成的風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以無核黑棗為主料,聯合開發黑棗深加工,提高黑棗產品附加值,建設黑棗果酒生產項目。項目投產後,預計年銷售收入達7500萬元。

《本草易讀》一書中曾提到:

黑棗性溫味甘,有補腎與養胃的功效。並可延緩衰老、增強機體活力、美容養顏。有暖腸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是潤澤肌膚、烏須黑髮之功效。

本臺記者:申雅珍/樊愛貴

相關焦點

  • 微視頻|河北涉縣:小黑棗串起山村「致富鏈」
    長城網記者 吳苗苗 通訊員 康金冬季是黑棗的收穫期,每到此時,涉縣的年輕人不論是在城裡上班還是在外地務工,都會回到家鄉幫父母收黑棗。樹上的黑棗顆顆飽滿黑棗是涉縣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之一,果肉敦實、味道甘美、營養豐富。近年來,涉縣把黑棗種植加工產業列入富民工程項目,在小黑棗上做大文章,從種植、採購到深加工成果酒,串起了一條致富鏈,不斷推動黑棗產業做大做強。目前,涉縣全縣種植黑棗70萬株,年產量達1萬多噸。
  • 涉縣小黑棗助農增收成就大財富!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黑棗」 這是涉縣歷來的傳統習俗 又到一年黑棗收穫的季節 涉縣群眾忙著 打黑棗、晾黑棗、賣黑棗 高高興興地將這部分收入納入自家口袋大家都知道「核桃、花椒、柿子」是涉縣的土特產品,殊不知「涉縣黑棗」也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之一。今年黑棗雖然產量有所下降,但價格卻上浮了不少,依然是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小小黑棗成為了村民致富的大引擎 固新鎮原曲村是涉縣黑棗的主產地之一,村民馮彥青從事黑棗收購20多年了。
  • 黑棗、花椒、核桃……品牌興農不斷亮出涉縣「新名片」
    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統計,涉縣目前已取得涉縣黑棗、涉縣核桃、涉縣花椒、涉縣柴胡、涉縣連翹5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涉縣核桃、涉縣花椒、涉縣柴胡、涉縣連翹4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培育了「會聰聰」、「山之嬌」、「白露珍」等 26個地理標誌產品品牌。
  • 涉縣小夥養殖梅花鹿,開啟特色致富路
    涉縣合漳鄉黃龍口村小夥兒任志方創辦了恆茂養殖場,通過人工飼養梅花鹿走上致富路。任志芳的恆茂梅花鹿養殖場位於神頭鄉前寬漳村,從2017到現在,他已投資200多萬元,養殖了120多隻梅花鹿。
  • 涉縣入畫來 紅綠正芳華
    「昔日三十萬大軍出太行,今朝千萬遊客進涉縣。」「到了這兒,才真正領略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秋意,太美了,我得發朋友圈炫一把兒。」深秋,太行紅葉大峽谷,到涉縣偏城鎮旅遊的外地遊客趙女士,被漫山紅葉「圈粉」。搶搭全域旅遊的快車,革命老區涉縣的新日子,恰如太行山間秋日的紅葉,一片紅火。
  • 八面通:冬果沙棘串起致富發展新鏈條
    近年來,八面通林區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林區振興發展新模式,利用林區的資源優勢、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冬果沙棘種植,與客商籤訂合作框架協議,用沙棘果串起生態建設和職工群眾致富增收的新鏈條。一直被大家視為灌木的沙棘,如今在八面通林區變成了致富發展的金子,小小沙棘不僅有防風固沙、綠化的生態效益,而且渾身是寶的特性被深度挖掘,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在八面通林區,成片的沙棘果林在冰天雪地中顯得格外醒目,果肉飽滿的沙棘果經過低溫冰凍後,更易於採摘、儲存和運輸。
  • 貴州鴻翔以肉兔養殖產業為「針」,串起千家萬戶致富路
    「小兔子」有大文章肉兔又稱菜兔,是典型的高效節糧型小動物,繁殖率高,生長快,生產周期短,是我國傳統的飼養業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近年來,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助力下,我國的肉兔飼養業發展迅猛,是廣大農村最易起步的高效飼養產業之一,是帶領農民勤勞致富的好門路
  • 探尋全域旅遊發展的「涉縣模式」
    近年來,涉縣大打四好農村路、造林綠化、城鄉建設等攻堅戰,一舉補齊了短板,而且實現了整體形象和旅遊公共服務的提升。去年三月,旅遊環線西延的路基被雨水浸泡,涉縣交運幹部奮戰88小時,一條全長2200米,寬10米的旅遊環線西延道路全線通車。千裡旅遊通道上,十多個鄉鎮的百餘名科級幹部一幹就是三個月。為實現與武安隧道對接,劈山開路,僅新開石方就達24萬方,最高擋牆達到了18米,超過涉縣修路施工的歷史極限。
  • 涉縣:打種養「特色牌」助百姓富起來
    日前,涉縣神頭鄉前寬嶂村恆茂梅花鹿養殖場的負責人任志方一邊給小鹿添加飼料,一邊高興地說,靠著發展梅花鹿特色養殖業,短短兩年時間,他就創造了70萬元的效益。與此同時,在大山另一邊的山溝溝裡,涉縣鹿頭鄉壯口村的特色種植養殖產業搞得熱熱鬧鬧。種了一輩子地的鄉親們搖身一變成了「產業工人」。「活兒不累,一天50元,但足夠日常開銷了。」
  • 「小山貨」成為「黃金果」——河北涉縣山核桃「抱團發展」贏市場
    河北涉縣索堡鎮常樂村的村民在收穫核桃(9月8日攝)。金秋的陽光灑滿河谷,河北涉縣山核桃迎來收穫季。村民們房前屋後曬核桃,蹬著三輪賣核桃,廠房忙著加工核桃,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味道。涉縣是中國核桃之鄉,全國重點核桃產區縣之一,全縣核桃種植面積45萬畝,相關專業社130多家,核桃深加工企業12家,並形成了「三珍」「女媧」「宜維爾」等品牌,建成了6個核桃萬畝園、50多個核桃專業村。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新華社石家莊10月14日電(記者 範世輝)金秋的陽光灑滿河谷,河北涉縣石門村山核桃迎來收穫季。
  • 河北涉縣後峧村多元化產業促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涉縣後峧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靠山吃山,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形成了各種產業格局。隨著產業的發展,這個「深度貧困村」逐漸煥發生機和活力,村民逐步走上脫貧致富路。合漳鄉後峧村是涉縣最西南的一個村,距離縣城60公裡。
  • 邯鄲預備役炮兵旅到涉縣貧困村送「福」
    河北新聞網1月17日訊(記者喬賓娟)今天,邯鄲預備役炮兵旅十餘名官兵與十餘名醫護人員、書法協會會員一起來到涉縣偏城鎮王大坡村,為修新的「兩委」樓揭牌、巡診送藥、走訪慰問、揮墨送「福」,讓臘月裡的山村暖意融融。
  • 邯鄲涉縣合漳鄉後峧村:碎石灘變身「富美灣」!
    邯鄲涉縣合漳鄉後峧村:碎石灘變身「富美灣」!用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兩山夾一溝」,涉縣合漳鄉後峧村整體呈長條狀,東西兩側是山體,中間南北方向是一條長溝,全村近260戶村民聚居在溝的兩側。
  • 小小甘蔗串起致富鏈
  • 【涉縣家庭】家庭結構
    一、規模   90年代後,涉縣家庭由傳統家庭向現代家庭轉變,傳統的幾代同堂現象減少,家庭規模總體趨向小型化和核心化。1991年,涉縣家庭戶均3.31人;1995年戶均3.29人;2000年戶均3.01人;2005年戶均2.99人;到2011年,戶均人口降至2.78人。
  • 同安區通山連海步道初具規模 綠色珍珠鏈串起居民慢生活
    它將如綠色「珍珠鏈」一般,串連起沿線生態圖景、水系和風景名勝區,進一步增強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荒地變公園開門即風景  「省道206線同安大道至蓮花水庫段慢行步道,長約1.2公裡,綠化面積近4.7萬平方米。」同安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工程二部副經理黃偉介紹說。
  • 涉縣土特產及深加工製品通過「涉縣女性創業平臺」銷往全國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 張越)12月12日,北京厚德苑公司與涉縣供銷社禾興公司戰略合作暨社區新零售+千人直播項目啟動,以短視頻、直播等方式進行全網營銷,將涉縣土特產及其深加工製品通過「涉縣女性創業平臺」,銷往全國。
  • 涉縣人注意!涉縣啟動2020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認定現場確認工作
    按照省市統一部署,7月6日上午7點,涉縣正式開啟教師資格認定工作。本次現場確認地點定在涉縣醫院體檢中心,資格審核與醫院體檢統一進行,實現廣大考生只跑一次即可完成認定。據初步統計,涉縣參加此批次教師資格認定人員達到536人。
  • 涉縣核桃產業發展喜人
    原標題:涉縣核桃產業發展喜人核桃涉縣有二千多年的核桃栽培歷史,當地核桃以個大、殼薄、仁飽、味香及出油率高而聞名於世。核桃是涉縣的重點出口創匯產品,更是該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提升產業化建設力度,該縣建立了以臺北、白泉水、固新等20個村為中心的優質高產核桃核心示範區,建成6萬畝優質高產核桃示範園區,完成了16萬畝核桃優新品種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同時輻射帶動全縣17個鄉鎮的核桃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