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悶熱的天氣就令人對出門這件事「望而卻步」,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裡,人們更喜歡躲在室內吹冷氣。但是在空調房呆久了,有不少朋友就開始出現偏頭痛、肌肉酸痛、眼睛乾澀等種種症狀,渾身都不對勁。直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得了「空調病」。
那麼到底何為「空調病」,又該如何去預防呢?下面亮健好藥君給大家說說。
什麼是「空調病」?
所謂的「空調病」?,指的是因為空調設備所引發的種種不適症狀,在這些症狀中,最常見的除了經常性的肌肉酸痛、下肢無力、頭痛、口乾舌燥、咳嗽或類似感冒症狀等。這些經由空調所引發的疾病,很多人把它統稱為「空調病」,雖然醫學上並沒有真正定義「空調病」的名稱,但只要跟空調相關,因為冷氣吹過度所造成的不適現象,就可歸類為「空調病」。
導致「空調病」三大因素
如果將導致「空調病」的原因做一歸類,大致可以分成體質、環境內的溫溼度及室內空氣流通度三大因素。
1.以體質來說,空調中暗藏的塵蟎容易誘發過敏氣喘,如果溫度又低,就會產生冷過敏,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鼻塞、頭痛等,尤其是本身就有過敏體質且年紀較大的人,這些症狀就會更為明顯。
2.由於大樓內的空調冷氣多半不流通,這時只要有一人出現感冒症狀,很容易就會傳染給身旁的同事。甚至也曾有研究發現,空調主機本身因為儲水、溫度又適宜細菌滋生,因此常成為細菌、黴菌的溫床,而這些細菌性感染疾病又以綠膿桿菌、棒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居多。
3.空調房中的溫度調節也關乎上班族的健康,由於長時間處於低溫下,身體的微血管就會自然收縮,肌肉緊繃,使得新陳代謝變慢,腸胃功能也減弱,連帶影響了消化及循環的功能,若再加上坐在出風口下方,或是身體某些部位經常性地受到冷風直接吹襲,就容易引起如頭、肩、關節等疼痛。
多運動,進入冷氣房時先緩衝
除了溫度過低可能造成的影響外,長時間開冷氣也會降低環境中的溼度,令人產生不適,影響最大的就是老年人、隱形眼鏡族、電腦族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
上班族若常覺得眼睛乾澀時,建議不要長時間戴隱形眼鏡,且使用電腦時,也必須適度的休息,讓眼睛稍微眨眼休息一下。但預防「空調病」的最好方式,仍是以調整吹冷氣的時間,最適當的室內溼度則是維持在60度左右,而冷氣的溫度也要調控在25~26℃之間。
一旦出現類似感冒的「空調病」相關症狀時,可以先喝熱飲並搭配熱敷肩頸,倘若座位無法調整,則可戴上口罩、或把溫度轉低、讓出風口稍微轉向不要對著吹。甚至也可以試試在進入空調房時,先去茶水間喝口水或上個廁所,也就是先到沒有冷氣的地方緩衝一下,讓身體稍稍適應溫度差異後,再進入辦公室,這樣也可避免血管急速收縮而引致的頭痛困擾。
冷氣房內雖舒適,但經由密閉空間中所傳播的病菌速度也快,因此建議辦公室內使用空調時,偶爾仍要將門窗開個小縫,讓空氣對流,才不會讓病菌散播太快速,當然,也必須多喝水,可避免脫水的現象對健康造成負擔。
預防「空調病」小提醒
1.每天抽空運動,讓自己流汗。
2.少戴隱形眼鏡、適度眨眼或閉目休息。
3.戴口罩並多喝水保持喉嚨溼潤。
4.冷氣房內放一件長袖外套或大披肩等保暖衣物。
5.在桌上放一杯水,調節周圍環境的溼度。
6.分段穿梭室內室外,減緩頭痛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