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向家長求助,這幾種做法,家長一定要學會

2020-08-28 麗麗育兒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經常會碰到孩子告家長的問題,每當這時候,一些家長就會不知所措,開始在內心思考應不應該幫助自己的孩子,而家長不同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讓孩子謙讓的利與弊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學會謙讓,在孩子向他們控訴有別的小朋友拿走他的玩具時,總是會跟自己家的小朋友說:「沒關係,這個玩具讓他玩幾天,反正你還有好多玩具,實在不行的話媽媽(爸爸)再給你買」,用這種方法來勸導孩子學會謙讓。



相信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們聽到家長同意別的小朋友拿走自己的玩具,都會大哭或者鬧情緒,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會讓家長很尷尬,有的時候家長甚至會因為孩子哭而訓斥孩子。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特別是對於那些膽子小的孩子,如果家長總是這樣做,小朋友就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並不被家長在乎,而且再有別人巧奪自己的玩具時,小朋友也不再會選擇告知父母,而是忍氣吞聲,任由別人拿走自己的玩具。隨著玩具一點點被拿走,孩子的傷心情緒也會一點點增加,這種被迫無私的分享,不會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這種犧牲自我成全別人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大人們不要認為他們是小孩子,就把事情想的過於簡單,這種做法極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總是認為自己只有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才會贏得別人的喜歡。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孔融讓梨」這種謙讓,這也是讓孩子從小有一顆感恩的心,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大度,不會變成一個自私的人。現在的許多孩子都是嬌生慣養,家長們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孩子卻從來不說謝謝,許多孩子在吃飯時,甚至只挑著最好的吃,一點都不懂得謙讓。家長們應該教育孩子長幼有序,同時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對他們的付出都是應該的,要讓孩子心懷感恩,懂得謙讓,這樣孩子有什麼好東西時,第一個想的便是犒勞父母,在這種家庭中,孩子的價值觀會很端正。

幫助孩子的利與弊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告訴自己他受了委屈時,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給兒子「報仇」。小明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經常會鬧不愉快,他總是第一時間去告媽媽,小明的媽媽每每聽到小明別欺負後,都會去警告欺負他的小朋友不要在欺負小明,甚至讓小明不要再跟那個小朋友玩。每當小明的媽媽替小明出頭後,小明總是得意洋洋,但是他永遠記不住媽媽說的後半句話,依然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然而這時候,別的小朋友都開始不再跟小明玩耍了。小明也開始變得沒有了朋友,只能整天宅在家裡,之後小明甚至得了社交恐懼症,害怕交朋友。同時,家長總是幫孩子解決問題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感,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媽寶」,他們好像離開了父母后就不會生活了,在生活中任何的自己解決不了的瑣事,都會打電話向父母求助,父母的一再幹預孩子解決問題,將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也就會越來越懶。



也有很多父母聽到孩子受欺負後,從不表示站在孩子這一邊,一直保持中立,讓孩子自己解決,這的確有助於讓孩子獨立思考,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然而有些問題是孩子不能獨立解決的,比如孩子被成年人欺負,被成年人性騷擾等,當孩子向家長控訴這類事件時,家長一定不能坐視不理,一定要替孩子「報仇」,我國法律都為了未成年人推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家長們怎麼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成為受害者呢。同時如果家長總是不去理會孩子的求助,孩子將會覺得家長對自己不在乎,甚至會缺乏安全感。



所以在孩子求助時,家長們一定要拿捏好幫助孩子的度,還有就是不要讓孩子做出無謂的犧牲,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家長是必然的,家長們僅需要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但是還是要觀察孩子是否可以獨立解決,在適當的時候家長也要參與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既增加了解決問題的經驗,又不會認為家長並不在乎他們。

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許多家長面對孩子哭訴時,就會開始責怪孩子:「就知道哭」,這種現象在孩子受傷的心靈上無疑是雪上加霜,孩子哭訴時,家長一定要耐心的聽完孩子受了什麼委屈,並且及時清理孩子的眼睛。在面對一些遇事就哭的小朋友,家長一定要適當的制止孩子愛哭的習慣,告訴他們經常哭泣對眼睛和肺部都不好,而且如果哭泣的話,家長會心疼的,要讓孩子們從小就把自己視為「男子漢」這種形象。

為了預防孩子在一些情況下不能解決問題,家長一定要教孩子面對一些場合時應該怎樣表示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玩具被搶時,一句話不敢說,甚至不會在別人面前表現出傷心,而當家長出現時,孩子的心理防線瞬間瓦解,嚎啕大哭,這種行為很常見。家長們要教育孩子學會拒絕,當別的小朋友向自家孩子索要玩具時,孩子就可以自己說出:「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拿走」這種表示拒絕的詞句,同時教給孩子用一定的行動護住自己的玩具,而且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進行戰鬥力的分析,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是對方的對手,如果不是對方的對手,要讓孩子想自己救助。



很多青少年在學校會遇到校園暴力行為,青少年的自尊心總是讓他們忍氣吞聲,許多家長也表示自己只有通過老師和其他同學,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有沒有被欺負。校園暴力行為發生在任何一個學生身上都是不行的,家長一定要教導孩子面臨校園暴力時的做法,要讓孩子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結語

面對孩子的求助,家長一定要考慮出正確的處理方法,不要讓孩子因為家長對他們的置之不理而產生自卑心理,也不要因為家長的過於幹預而讓孩子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長向孩子「求助」,未必是壞事,教育也需「以柔克剛」
    中國式父母似乎成為了一個專有代名詞,中國式的母親大多是管孩子學習、生活,比較溫柔;中國式父親都是威嚴、不苟言笑的。家長們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律贊同的道理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具有權威性,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 家長注意犯3種錯誤一定要向孩子道歉
    對於中國的父母而言,對於「權威」大家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很少有家長朋友會向孩子道歉。而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確實應該樹立一定威信,這樣才能有效的約束孩子的行為。但是家長並不是「萬能」的,家長也會犯錯誤,而有些錯誤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會傷害到孩子的健康,因此家長一定要學會道歉。
  • 孩子被燙傷後,家長要學會這幾種處理方式
    孩子被燙傷後,家長要學會這幾種處理方式引言孩子對於危險缺少基本的預判能力,很容易在大人不留意的時候造成自身傷害,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某某人家的孩子不小心被燙傷送到醫院的消息,燙傷可以說是在孩童時期經常發生的意外事件,輕了會導致皮膚起水泡發紅,嚴重了則會導致傷口沒有辦法癒合,甚至還需要植皮手術,燙傷帶來的不單單是身體上的疼痛,對於孩子的外觀也是非常大的影響
  • 孩子「抑鬱症」的症狀,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現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引起了很大的重視,因為繁重的作業,家長給予的厚望,使得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多,患病者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其中,中學生受到的壓力是比較大的。目前,他們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繁重的課業,家長給的壓力,老師給的壓力,有時候很容易便會讓孩子患上抑鬱症。而且如果孩子患上抑鬱症,有這幾種表現,那麼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 節假日防熊孩子!這幾招家長們一定要學!
    這可樂壞了孩子,愁壞了家長。讓精力十足,好奇心與破壞力十足的熊孩子自己在家,把家拆了那是小事兒,要是熊孩子把自己傷著了可咋辦?好不容易有時間在家裡休息,可熊孩子惹出的狀況卻讓你應接不暇,讓你心力交瘁,咋辦?跟著小編大喊:學這幾招!防火防盜防熊孩子!
  •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一個有規則的社會才是孩子們安全的活動範圍原創作者|上上宋孩子在學校被打,作為家長你怎麼辦?「狠狠的打回去」,那這種以暴制暴的做法真的對嗎?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是孩子14歲、16歲、18歲的生日,因為從這一天起他們將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了」。14歲生日要對孩子說:「從今天起故意殺人、隨意打人成重傷、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 一定要糾正孩子的幾大壞習慣,家長們都注意了
    而現在的孩子在萬千寵愛集一身的情況下,很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而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下三種壞習慣,一定要及時糾正。依賴性強,不愛思考,遇到問題就找媽媽這是一位網友媽媽向我發來的求助,女孩5歲。我們愛孩子,就要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我們能夠擁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種依戀,是為了分離!建議: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過於代勞、過於保護;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提問,激發她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 這類兒童安全事故暑期常發生,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
    2.暑期正值旅遊高峰,外出遊玩時,儘量給孩子穿有醒目標記的衣服,或者戴鮮豔的帽子,這樣不小心走散後,容易在人群中快速找到。 3.家長平時要告知孩子一旦和家人走散了,該向什麼樣的人求助,比如警察、戴紅袖章的管理人員、餐廳服務臺的阿姨等,不要隨意相信陌生人。
  • 孩子總喜歡在大庭廣眾下要東西,家長學會這幾招,讓孩子不再鬧
    前言: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總是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要東西,父母帶他出門的時候,他總是在地上撒潑打滾,問家長要這個要那個,家長們看到這樣的孩子都會非常頭疼,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看到這樣的孩子家長都會大罵,或者直接哄他,滿足他的心願。貝貝出門的時候家長總是叮囑他,說你不要看到什麼就要什麼,就算你想要的東西,你一定要跟父母提前商量好之後再決定。
  •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多出自這幾種家庭,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大都來自下面這幾種家庭,父母們一定要看看,重視起來啦...↓↓↓喜歡向孩子「哭窮」的家庭知乎上有個提問:「家長對孩子哭窮會有什麼影響?」曾經有人向新東方總裁俞敏洪一個這樣的問題:「我國的孩子相比美國的孩子,自信程度明顯要差很多。我們教育的本質是希望培養什麼樣的人才,而如今為何離目標越來越遠,請問是教育生病了嗎?那麼該如何治療?」俞敏洪認為,中國現在的「比較式」教育,是導致這些問題的始作俑者。「你怎麼這麼笨,你看鄰居家的孩子,比你強多了。」
  • 孩子哭就是餓?可能是寶寶在求救,五種病理性啼哭家長要學會聽
    >生理性啼哭代表著孩子生理的需求,家長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就可以止哭了,但是孩子的病理性啼哭,卻是給家長的一個預警,告訴家長孩子生病了,要儘快處理,而家長學會聽懂孩子的哭聲,可以更快的解決孩子的問題,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 孩子流鼻血時,家長的這幾種常見做法很危險
    在寶寶小時候,由於種種原因難免會流一兩次鼻血,面對寶寶突然流鼻血,很多家長都會使用下面這兩種錯誤做法來給寶寶止血,但這兩種方法不僅沒有用,而且還會傷害到寶寶一、止鼻血的錯誤做法:1、仰頭止血法寶寶流鼻血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讓寶寶仰起頭止血
  • 為何有些孩子受到委屈,從不向父母訴說?家長要學會走進孩子內心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一般情況下,孩子如果受到了委屈,會第一時間向父母傾訴。但現在很多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總是默默地承受,從不向父母訴說,這時家長應該要檢討自己,究竟有沒有走進過孩子的內心?,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寧願自己承受痛苦,也不願意和家長訴說,這說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存在著問題。
  • 學會向孩子道歉,中國式家長的必修課
    對成績好的孩子來說,家長們不滿足於要考上清北,越來越多家長把眼光瞄準在藤校;孩子們不僅需要完成中文課程,還需要學會用英文完成數學卷子。孩子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要面對的考試層出不窮;除了成績好,為了爬藤,還要有一到兩個能拿得出手(最好能拿獎)的興趣愛好。當興趣有了標準,便離快樂越來越遠。對成績一般的孩子來說,家長們的焦慮也從未減少。
  • 挫折是孩子的必經之路,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家長們也是操碎了心,想讓孩子變得有擔當,有毅力,更加堅強,有些挫折和困難是孩子必須經歷的,家長不要心疼孩子小,覺得還不到時候,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如果孩子有一天長大了,會經受不起任何的失敗,整個人會變得很脆弱,所以從小就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決絕問題,不要等到長大了才開始,那就晚了。很多大人說:現在的孩子不好管,其實,問題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
  • 如何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人民日報:這9條防拐建議,家長要知道
    可見這個小女孩的家長平時也沒少做安全教育。在「如何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這件事上,人民日報不止一次給出建議和方法。以下這9條建議,家長們一定要謹記,及時教給孩子。不向陌生人透露孩子的相關信息有很多人販子都是通過套近乎、裝老鄉的方式,在聊天時套出孩子的信息,比如出生時間、小名、住址等等。即使信息不夠詳細,也會成為人販子獲取孩子信息的關鍵。
  • 初中家長注意了!這幾本書家長和孩子一定要讀!!!
    初中的學習雖然不如高中那樣緊湊,但初中的幾年卻是習慣養成,性格調理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家長在在孩子心中樹立形象的關鍵時期。 下面的幾本書家長和孩子一定要認真對待。 孩子必讀1.《中國傳統節日》 家長必讀
  • 家長眼中的「謊言」,也許是孩子在求助(2)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孩子「說謊」的種類,今天我們來談談孩子的撒謊姿態,讓父母們知道孩子在說謊時候的姿態。普遍性來說,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幾種姿勢的出現是孩子在說謊,家長們可以來了解一下。第1種:孩子用手捂嘴【特徵】家長們看來是一種明顯未成熟、略帶孩子氣的動作,很多孩子都喜歡使用這種姿勢。
  • 寶寶的「屁」,是求助信號,出現這4種情況,家長要及時處理
    其實對於寶寶來說,放屁是排出體內廢氣的一種方式,更可能是寶寶身體釋放出來的一種求助信號。因此想當合格父母,就需要從寶寶的一些異常表現,發現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如果寶寶放屁時,出現下面這些異常情況,家長需要引起重視了,因此「放屁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
  • 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學習問題,家長如何回復,這3個套路你要學會
    臨近期中考試了,家長們除了幫助孩子輔導學習,更多的是開始一輪平頻繁的家校溝通,和老師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以便更好的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和輔導考試複習。作為老師,我們此時的溝通量也比較大,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長真實地反映。此時,每一位老師都恨不得自己是心理學專家,在溝通的藝術中遊刃有餘。尤其是,當老師和家長溝通孩子的缺點時,很多家長的回覆真的能把老師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