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訂閱號「電商大世界」,海量電商資訊文章打包閱讀
以下文章數據,由電商大世界 "AI-貝貝",採集、分揀,由編輯 北風 整理髮布。
【文章目錄】
1.菜鳥驛站武裝黑科技:帶臉來,取快遞走
2.蘇寧物流強化冷鏈基建水平,極致質量追求打造生鮮服務
3.生鮮電商優化用戶體驗 「錢景」可觀
4.物流工業地需求時亟待滿足,大型物流中心選址存憂
5.國家郵政局-預計3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0%
【標題】:菜鳥驛站武裝黑科技:帶臉來,取快遞走
【關鍵字】:快遞,菜鳥,驛站,代收,試衣間,臉來,掃臉,取件
【摘要】:雖然社區不是太大,每天她能代收近500件快遞」近日,杭州閒林社區一家菜鳥驛站武裝上「黑科技」,快遞代收也可以掃臉取件,成為全國第一家,店內還提供試衣間和包裝回收利用等多種服務
【正文】
(原標題:帶臉取快遞:菜鳥驛站推掃臉「黑科技」)
「帶臉來,帶快遞走。」近日,杭州閒林社區一家菜鳥驛站武裝上「黑科技」,快遞代收也可以掃臉取件,成為全國第一家,店內還提供試衣間和包裝回收利用等多種服務。
趙雪是標準90後,有活力愛折騰,畢業兩年後創業開了這家菜鳥驛站,主營快遞代收寄。因為小區裡居民主要是年輕白領,菜鳥驛站在這裡試點,用上了最新科技。拿到快遞後,通過掃臉取件,利用人臉識別等技術,不僅安全,而且方便快捷。
不僅如此,這裡還有試衣間。「平常網購個衣服,在我們試衣間裡去試,不合適就直接寄走退回,省得回家上上下下也不太方便。」趙雪說,包裹在驛站拆之後,紙箱還可以回收,下一個人寄快遞能直接使用,做到減少浪費、綠色環保。
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發現代收快遞這麼火爆。「像我們小區都是白領,平時都不在家,每天早上快遞員拉一車快遞,60%以上的人不在家。在家的老人、孩子和孕婦之類,也不方便給陌生人開門。」趙雪說,代收快遞不僅讓包裹有了著落,也讓居民的隱私有了保障,而且也不用有陌生人去敲家門。
現在,趙雪的菜鳥驛站已經成了小區的人流中心。雖然社區不是太大,每天她能代收近500件快遞。人來人往,可以做很多事情,她已經開始考慮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線上做電商的同時,以後在驛站也考慮提供冷飲、生鮮等,包括老家東北山林的山珍特產。
【標題】:蘇寧物流強化冷鏈基建水平,極致質量追求打造生鮮服務
【關鍵字】:冷鏈,蘇寧,物流,生鮮,電商,扶貧,小店,冷凍
【摘要】:隨著蘇寧物流冷鏈網絡的逐步完善,擁有冷鏈倉、蘇鮮生精品超市、蘇寧小店等多種形態的生鮮物流體系,不僅能更好地優化用戶在蘇寧購買生鮮產品的體驗,也讓蘇寧冷鏈物流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想像力蘇寧物流在此時發力全國冷鏈倉的布局,以行業最高標準助力蘇寧生鮮全面發力,顯然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市民在相
【正文】
(原標題:八倉齊發,蘇寧物流搭建全國生鮮物流骨幹網)
3月12日上午,一輛冷藏車載著用戶購買的生鮮產品緩緩駛出蘇寧物流武漢冷鏈倉庫,它的使命是數小時內把顧客購買的生鮮產品送到他們手上。與蘇寧物流武漢冷鏈倉一道,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成都、瀋陽、西安等8個城市冷鏈倉也均在同一天開始對外發貨。蘇寧物流打造的一張覆蓋全國的生鮮冷鏈配送網絡正逐漸浮出水面。
8大冷倉串起生鮮物流骨幹網絡
今年2月,蘇寧物流連續啟動了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成都、瀋陽、西安等8個城市冷鏈倉的運營。經過前期緊張的試運營和備貨階段,3月12日開始,上述8倉同時對外發貨。市民在相應城市通過蘇寧易購、蘇寧小店等渠道購買生鮮產品,將會率先體驗到蘇寧物流的冷鏈服務。
從布局上看,蘇寧物流對於生鮮冷鏈業務的投入是非常穩健且具有長遠戰略規劃。先期運營的8個冷鏈倉所在的城市都是蘇寧物流中心倉庫的所在地,從這些地區展開布局,再輻射全國,不僅有著更好的人員和網絡上的基礎,更有利於蘇寧物流方面在短時間內串起一張全國性的生鮮物流大網。
另據蘇寧物流冷鏈方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前期的磨合以及流程的優化。現在蘇寧物流已經掌握了一套完整冷鏈倉儲建設方法。後面在冷鏈方面的投入還將進一步提速。
「下個月我們的冷鏈倉就會擴大到15個,增加杭州、重慶、深圳、濟南、武漢、合肥、福州等七個城市,後面還會更多。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未來會有更多蘇寧物流的冷鏈倉出現在你們的城市,把新鮮和安心送到客戶手上。」這位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蘇寧物流新開的八座冷鏈倉均採用B2B店配和B2C客戶包裝發貨模式。這也意味著,用戶不僅可以選擇在家收到生鮮產品,也可以去蘇寧遍及全國的各類門店自提、選購。
按照蘇寧此前公布的計劃,2018年蘇鮮生精品超市將新開50家線下門店,2020年累計達到306家店並覆蓋全國。蘇寧小店方面,今年也將增開1500家店。憑藉蘇寧物流冷鏈物流體系,超過80%的訂單可以在24小時內送達。用戶通過線上下單,在蘇鮮生店以及蘇寧小店周圍可實現3公裡範圍內半小時配送。此外,蘇寧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傳統冷鏈倉基礎上,蘇寧物流還會將機器人、穿戴輔助裝置以及其他自動化技術應用到整個冷鏈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著力解決令生鮮電商最頭疼的「最後一公裡」問題,真正為消費者實現「領鮮生活」的目標。
蘇寧建倉最核心標準,就是質量
3月11日上午,在蘇寧南京冷鏈倉,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給一批剛到的冷凍牛肉進行入倉前的檢驗。然而經過幾分鐘的檢驗,這批牛肉被拒絕入倉。工作人員解釋,冷鏈車的車廂溫度分為冷藏和冷凍兩個控溫區間,都有相應的執行標準,冷藏的溫控區間在0℃~10℃之間;冷凍的溫控區間在-18℃以下;而測量結果顯示這批冷凍牛肉沒有達到要求,不排除在運輸過程中牛肉的品質已經發生改變,所以被判定為不合格。
據了解,大規模銷售生鮮商品必須要做到各種溫區的全覆蓋,並可進行24小時全溫層溫溼度監控,才能保證商品的新鮮。蘇寧冷鏈倉對蔬果、海產、速凍食品、凍肉和冷鮮肉類均有一套完整的收貨標準。
對於速凍肉製品,主要進行溫度、效期、外包裝檢測;對蔬菜水果,工作人員會通過味覺、視覺、觸覺來判斷新鮮度;對冷藏肉以及水產品而言,檢測更加嚴格。鮮魚的檢測就達到7項,除了對魚鱗、眼球、魚鰓感官判斷,還需要肉質有彈性,魚水平放在掌上不能出現彎曲現象等,所以執行起來必須做到格外仔細。工作人員表示,從一開始建倉的時候,就不斷強化對貨品質量管理的要求,保證消費者收到的生鮮產品都能放心滿意。
蘇寧將建農村冷鏈物流助力精準扶貧
眼下,精準扶貧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行業內不少電商企業也在嘗試通過打通農村物流網絡,建立鄉鎮乃至村級的網店,來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銷售特色農產品,脫貧致富。然而對於大量的生鮮農產品來說,長距離的運輸和保存的難題成為電商精準扶貧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提交了題為《構建電商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助力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建議,特別提到了「要加強農村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據了解,蘇寧物流正在圍繞這一要求做整體規劃,預計很快將在農村冷鏈物流方面有新的動作。
冷鏈物流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增與技術的進步,行業的規範與整合也將進一步提速。預計到2019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3500億元,冷鏈物流的市場空間巨大。蘇寧物流在此時發力全國冷鏈倉的布局,以行業最高標準助力蘇寧生鮮全面發力,顯然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隨著蘇寧物流冷鏈網絡的逐步完善,擁有冷鏈倉、蘇鮮生精品超市、蘇寧小店等多種形態的生鮮物流體系,不僅能更好地優化用戶在蘇寧購買生鮮產品的體驗,也讓蘇寧冷鏈物流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想像力。
【標題】:生鮮電商優化用戶體驗 「錢景」可觀
【關鍵字】:生鮮,電商,配送,產品,消費者,平臺,單果,供應鏈
【摘要】:生鮮消費進入品質時代,快速發展的生鮮電商,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需求生鮮電商平臺上除了種類豐富,價格也挺划算2015年,白電巨頭美菱斥資3.2億元打造的生鮮電商平臺購食匯,以「智能生鮮自提櫃」為切入點,為社區用戶提供生鮮等日常食品的銷售及配送服務」商務部農村電商標準委員會成員劉家傑表示
【正文】
(原標題:當生鮮遇上「新零售」,供應鏈再造成破局關鍵)
追求美食的消費者,味蕾已探尋至萬裡之外。
智利進口車釐子、厄瓜多白蝦、波士頓大龍蝦……指尖輕輕一點,盡享全球美味。伴隨著餐桌上的消費升級,人們愈加關注品質和健康。生鮮消費進入品質時代,快速發展的生鮮電商,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我國生鮮電商市場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面對廣闊的市場需求,我省近年來湧現出景徽菜籃子、菜遞、購食匯、滿籃鮮等眾多各具特色的生鮮電商。在線上線下零售融合的趨勢下,生鮮電商現狀如何?未來如何搶佔市場,贏得消費者青睞?
網上買生鮮,消費者在意啥?
——配送速度快不快、品類夠不夠豐富、價格實惠不實惠
「沒有買不到,只有想不到」,這句話用在生鮮電商上也頗為合適。
「在傳統超市裡,一般只能看到些常見的生鮮產品,但通過網際網路,幾乎可以買到全世界的水果、海鮮、肉類等。 」家住合肥市蜀山區的王靜說。
這兩年,王靜迷上了網購生鮮,先是買水果:新疆葡萄、海南芒果、智利車釐子;接著買肉類、海鮮:東海大黃魚、厄瓜多白蝦、內蒙古科爾沁牛肉;最後,青菜、黃瓜、毛豆等日常蔬菜,也在網上下單。
樓下超市就能買到的生鮮產品,為啥要在網上買呢?
「電商平臺上,生鮮種類更豐富,就拿一些進口的海鮮來說,原本只能在高檔餐廳享用,如今以更親民的價格走上百姓餐桌。 」王靜告訴記者,購物網頁上商品介紹詳細,不僅產地、規格等信息一目了然,產品營養價值、適宜人群等介紹也很清楚,不常見的產品,還會推出烹飪視頻,甚至有圈子供消費者交流烹飪心得。
生鮮電商平臺上除了種類豐富,價格也挺划算。單果重約130—180克的牛油果,6個39.8元;單果80—100克的美國進口檸檬,4個19.9元;單果約350—400克的紅心火龍果,4個45.9元……3月9日,記者在一家生鮮電商平臺上看到水果品種豐富,水果價格寫得清清楚楚。同日,在合肥市經開區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內,記者看到單果120克的牛油果,1個售價7.9元;單果80克的進口檸檬,1個售價6.8元;3斤進口紅心火龍果,售價40.7元。相比於電商上的售價,線下超市內的生鮮價格高出不少。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品種豐富、價格實惠是消費者願意在生鮮電商上下單的重要因素,但配送速度快不快,到貨產品好不好,消費者更加看重。
「生鮮類商品,一般都是當天訂貨,當天發貨,第二天就能收到貨。」合肥市民金先生喜歡在網上買三文魚,「收到貨的時候,冰袋都沒化,產品也很新鮮。生鮮類商品,如果配送速度跟不上,一方面消費者體驗感會變差,另一方面產品品質也會打折扣。 」
據了解,早期的生鮮電商市場以地域性垂直類生鮮平臺為主,隨著電商巨頭入局,市場格局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綜合實力來看,形成以天貓和京東等綜合生鮮平臺為主的第一梯隊;同時,線上線下融合愈加緊密,「超市+餐飲」等創新模式湧現。新模式下,配送速度更加快速,從下單到收貨,最短半個小時就能完成。
市場前景廣,背後幾多艱難?
——倉儲配送成本高、運輸中鮮品易破損、農產品標準化難
近日,阿里巴巴發布的《2018中國人新年俗報告》顯示,春節期間,進口生鮮成交額同比增長近300%,智利車釐子支付訂單同比增長400%以上。隨後,京東發布的大數據也顯示,春節期間,生鮮商品銷售額增幅近200%。
生鮮產品高頻率的購買頻次,網際網路與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興消費群體的逐漸形成,在此背景下,生鮮電商或將迎來井噴式增長。艾瑞諮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17年,在探索、高速發展、洗牌後,生鮮電商市場進入後成長期轉型升級階段,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9.7%。
去年5月成立的安徽滿籃鮮電子商務公司,直接對接農戶和消費者,狗年春節迎來了大豐收。「春節期間,通過線上平臺,僅土豬肉一項,我們就賣出了四五千斤。 」公司負責人撒忠義說。
同時,生鮮電商也是資本關注的熱點領域。2015年,白電巨頭美菱斥資3.2億元打造的生鮮電商平臺購食匯,以「智能生鮮自提櫃」為切入點,為社區用戶提供生鮮等日常食品的銷售及配送服務。購食匯安徽負責人辛鈞告訴記者:「目前業務主要在合肥、綿陽和成都三地展開。狗年春節期間,單日銷售額有三四萬元。 」
看起來很美好,不過生鮮電商面對的現實依舊骨感。在採訪中,不少生鮮電商從業者也表示,市場前景雖廣闊,面臨的難題也不少。
——倉儲、配送成本高。生鮮不同於其他產品,必須要保證足夠的新鮮度,但是在存儲、運輸配送過程中又極易損耗產品,這就要求生鮮品必須冷藏。辛鈞告訴記者,在生鮮供應鏈中,首先需要投入的成本在於建倉。生鮮的倉儲環境需要具備冷凍、冷藏、恆溫等不同溫度區域,建立這樣的一個倉庫,成本不菲。在配送運輸過程中,同樣需要控溫,因此冷藏保溫車必不可少,而一輛冷藏車的價格約是普通貨運車輛的2—3倍。
——農產品標準化難。不少網購生鮮產品的消費者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這次和上次買的怎麼不一樣?農產品由於品種多樣,且單一品種在成長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大,品質難以控制。在運輸過程中,農產品也易破碎、易汙染,因此,很難像其他產品一樣進行標準化的生產與銷售。生鮮電商平臺也可能因為農產品「非標」問題影響用戶體驗。
此外,運輸過程中,生鮮產品損耗大也是一大難題。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生鮮食品種類多且雜、同質性強、存儲時間短,目前生鮮電商食品損耗率高達20%。居高不下的配送成本影響著生鮮電商的盈利。
面對「新零售」,商家該咋玩?
——強化供應鏈支撐、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優化用戶體驗
如今,消費者網購生鮮的習慣正在養成。但據尼爾森發布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目前生鮮電商在我國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左右,相對服裝的20%—30%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整個生鮮有萬億元規模,即便10%的滲透率,也有千億元之大的空間。
「錢景」可觀的生鮮電商,出路在哪裡?面對「新零售」,商家該咋玩?
「零售行業,產品是關鍵,產品不好肯定不行,上遊供應鏈是核心。 」辛鈞告訴記者,供應鏈能力是生鮮電商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商品優質穩定的關鍵。 「為確保電商平臺內的商品質量,公司直接與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合作,從源頭確保生鮮品質。 」
「生鮮電商需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產品,並針對有需求的消費群體,挖掘產品品質的獨特性和差異化,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 」撒忠義表示,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吃得越來越好,抓準消費需求,直接對接農戶,指導他們種植、養殖,生產符合現代人消費需求的產品。 「在我們的網店購買生鮮產品,可以追溯農產品源頭,查看到手的生鮮品是誰種的、誰養的,讓消費者擁有『看得見的安心』。 」
生鮮保質期短、易損耗的特徵又使得冷鏈物流在生鮮的運輸和配送中尤為重要。 「我們有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訂單可以隔天送達。 」辛鈞說,為解決配送的「最後一公裡」問題,公司在社區投放了「智能生鮮自提櫃」,生鮮產品直接從合肥市經開區的倉儲中心分揀後,由配送人員送至自提櫃冷藏,消費者可以在下班路上順手帶回家,非常方便。
艾瑞諮詢的數據也顯示,各大生鮮電商平臺向供應鏈的布局越來越深。如京東自營生鮮配送已覆蓋300多個城市,在220個城市可48小時內送達;易果生鮮的安鮮達冷鏈體系自配服務則支持北上廣深等20個大城市,輔以第三方物流可覆蓋全國310個城市。
剛剛過去的2017年被稱為 「新零售元年」,業界競相試水新的零售方式,生鮮行業也不例外。阿里巴巴推出「盒馬鮮生」、京東開啟「7FRESH」,還有永輝超市的「超級物種」、蘇寧易購的「蘇鮮生」……大牌超市上線觸網,電商巨頭落地實體。
「受政策大環境、用戶滲透率上升、模式確定、標準化程度提高、倉儲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2018年或將會成為生鮮電商的黃金年代。 」商務部農村電商標準委員會成員劉家傑表示,品質標準化、冷鏈自有化是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場景化購物是生鮮消費的核心需求,「線上配送+線下體驗」將是生鮮電商的發展方向。
【標題】:物流工業地需求時亟待滿足,大型物流中心選址存憂
【關鍵字】:物流,到貨,中心,網購,20,升級,桃園,臺灣
【摘要】:各家業者積極升級物流系統,目前桃園還是物流中心的首選,但隨著消費者期待的到貨速度,越來越快,不少網購、物流業者正計劃增設中、南部的大型物流中心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黃瑞楠表示,全家便利除了升級現有的大溪物流倉及興建高雄岡山物流中心,未來更將投資20億元,在中臺灣設置物流據點
【正文】
(原標題:搶快速到貨 物流中心前進中南部)
隨著電商、網購抬頭,甚至力拚24小時到貨,網購、物流業除了桃園仍然是設立物流中心的首選戰區之外,隨著消費者期待的到貨速度,越來越高,不少業者正計畫「南向」,增設中、南部的大型物流中心。
第一太平戴維斯昨(12)日公布調查指出,去年線上購物的營業額已達2,387億元,年成長率4.8%,表現優於百貨業、便利商店以及量販業。全家、momo、誠品、國泰人壽等,物流倉儲紛紛升級,相對帶動工業地需求。
第一太平戴維斯指出,陸商發起的雙11購物節,讓不少本土電商也積極跟進,去年底的雙11購物節,momo富邦媒銷售額年成長率達9成,業績達15億元,PChome24h購物單日業績則衝上平日10倍,蝦皮購物單日訂單量則成長4.5倍。
由於到貨速度已成為電商搶佔市佔率的重心,也帶動物流廠升級,並擴大布局北中南的物流中心,提高理貨及配貨效率。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黃瑞楠表示,全家便利除了升級現有的大溪物流倉及興建高雄岡山物流中心,未來更將投資20億元,在中臺灣設置物流據點。momo富邦媒的北區物流中心啟用後,下一步計畫在中臺灣與南臺灣斥資20億~30億元設立物流中心,以縮短中南部的送貨時間;誠品日前也宣布,將投資大型物流系統,打造24小時購書到貨服務。
至於國泰人壽,更早在2012年與永聯物流組成策略聯盟,在北臺灣及中臺灣購地超過120億元,擁有將近20萬坪的物流用地;去年底更加碼桃園,在楊梅買下4.5億元共3,515坪的工業用地。
另外,高倉物流今年1月以6.1億元向勤美買下桃園平鎮5,500坪工業地。
黃瑞楠指出,物流倉儲現代化升級,將持續剌激工業地需求,尤其是大型的工業用地。各家業者積極升級物流系統,目前桃園還是物流中心的首選,但隨著消費者期待的到貨速度,越來越快,不少網購、物流業者正計劃增設中、南部的大型物流中心。
調查顯示,隨著系統設備升級,網購、物流業者單點的投資金額與面積,都越來越大,用地需求普遍在3,000坪以上。
另外,目前物流用地的支付能力,普遍在每坪15萬元~20萬元以下,隨著北臺灣工業地價格上漲,覓地難度也提高。
【標題】:國家郵政局-預計3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0%
【關鍵字】:快遞,同比,下降,指數,30%,業務量,國家郵政局,春節
【摘要】:2月,快遞發展規模指數為74.3,同比下降24%快遞業務量預計完成17.5億件,同比下降25.2%
【正文】
(原標題:國家郵政局:3月快遞業務量料同比增長30%)
國家郵政局發布《2018年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該報告顯示,2018年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86.7,同比降低7.7%。受春節假期影響,快遞服務進入業務淡季,發展規模指數和發展能力指數均出現下降。主要品牌快遞企業「春節快遞不打烊」,較好地保障了攬派服務的平穩運行,服務質量指數表現較好;發展趨勢指數保持穩定。
2月,快遞發展規模指數為74.3,同比下降24%。快遞業務量預計完成17.5億件,同比下降25.2%。快遞業務收入預計完成226億元,同比下降22.7%。春節期間全行業累計完成業務量6822萬件,比上年春節增長30%以上。
另外,當月的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107.6,同比提高14.6%。快遞有效申訴率每百萬件同比減少3件,連續兩年多持續改善。消費者快遞服務滿意度為77.2分,同比提高0.1分;用戶對春節期間快遞服務滿意度為81.8分,遠高於上年春節(77.1分)。72小時準時率同比提高超過6.6%,快遞時效提升明顯。而在快遞發展能力方面,指數為82.6,同比下降14.9%。城鄉快遞網點密度基本持平,一線從業人員當月勞動生產率和快遞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均有小幅下降。
從快遞發展趨勢方面來看,2月該指數為73.3,同比提高0.7%。從資本市場預期來看,由於2月資本市場整體下調(上證指數環比下降4.6%,深證成指環比下降7.2%),資本市場對3月份快遞增長預期有所下降,環比下降4.4%。節後快遞企業通過調整薪資、發放路費補貼等措施吸引從業人員返崗,快遞業務恢復常態運營,行業日均處理量重回「億件級」。預計3月快遞業務量將達39.4億件,同比增長30%。
***本文部分數據來源於網絡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關注電商大世界,你要找的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