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幾步路,擰開門口的水龍頭,看著家中百餘頭牲畜喝著乾淨的水,格桑旺傑目光柔和。
格桑旺傑家住拉薩市尼木縣霍德村色覺組,這個海拔4900米左右、冬季夜晚最低溫度零下20多攝氏度的純牧業村組,2020年國慶節前通自來水了。通水後牧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水管在冬天裡有沒有出現問題?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從拉薩市區出發,沿著318國道,翻山涉河越草場,經過4個多小時的車程抵達格桑旺傑的家。
牧區人家相隔幾公裡是常事,平時很少有人到訪,格桑旺傑高興地讓大家進屋喝酥油茶。三個月前,格桑旺傑新買了一臺打酥油茶機,水裡沒有雜質打茶更方便了,酥油茶的口感也更好了,叮囑我們一定要嘗嘗。
伴著氤氳茶香,格桑旺傑說起自己和水的故事。
半個多世紀的「吃水難」記憶
自格桑旺傑有記憶起,吃水就一直是他家的難題。小時候,爸啦時常一個人扛著水桶去尋找水源,他總是會悄悄跟著爸啦,在坑坑窪窪的草甸低處踉蹌探尋。
初冬,裸露在地表的水會封凍,每年近一半的時間,格桑旺傑家的飲水就只能靠鑿冰化水。
開春,正是牲畜抵抗力最弱的時候。為了讓家裡上百頭牲畜喝上水,格桑旺傑家裡擺滿了盛放冰塊的容器,一桶一桶地解凍。
盛夏,水源地附近容易發生泥石流,附近的溪水混著牛羊糞從山上流下。爸啦打著滿是各種雜質的水,等著水慢慢沉澱澄淨。
入秋,草場開始枯黃,每當大風颳過,用來取水的窪塘就覆蓋著一節一節的斷草,既難尋找,又清理不淨。
爸啦去世後,格桑旺傑成了一家之主,他接過那一個個老舊的水桶,扛起了一家6口的日常用水重任。
格桑旺傑不是沒有嘗試過解決這個問題,他在山頂找到一個窪塘,用鐵絲將廢舊管道固定住,串起了一條近一公裡的水管。水滴答滴答,雖然接水慢,但也輕鬆許多。「那個時候道路還沒硬化,挖掘機也開不進來,我想辦法找了些水管接山頂的水,不過一年也只能用夏季兩個月。有時水太渾濁了,我會在附近的沼澤取水,可家裡人喝了後總是肚子疼。」格桑旺傑面露傷感地說。
百倍成本解決一戶「吃水難」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霍德村作為高海拔牧區,符合搬遷條件。可故土難離,在霍德生活了66年的格桑旺傑思忖良久都沒有做好決定。那段時間,格桑旺傑和家人、鄰居都討論過,他總是反覆問自己:「我們生活得更好了,還要搬嗎?」
「附近鄰居有些搬到縣城,有些搬到拉薩市裡了,家裡的牲畜吃草範圍更大了。我知道遷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但是割捨不下家裡這些牲畜。」兩相權衡下,格桑旺傑決定留下來。
搬遷遵循自願原則,政府和扶貧幹部們尊重了格桑旺傑一家的選擇。讓安土重遷的村民依然能穩步改善生活,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雖然格桑旺傑家不願搬遷,但他家的『吃水難』問題,一定得解決。」尼木縣水務局局長次仁羅布說。
霍德村和「吃水難」的鬥爭進行了許多年。牧區居住分散,設施投入大、維修難,「吃水難」的問題只能做好規劃後分步解決。
「住在村委會附近居民的「吃水」問題之前解決過一批。可我家距村委會30多公裡,要解決我家的喝水問題,村裡說,已經在『十三五』規劃裡安排了。」格桑旺傑回憶說。
格桑旺傑並不知道「十三五」規劃是什麼,但他知道,心心念念的乾淨水已經有希望了。
今年5月,尼木縣水務局和村幹部一起來到他家附近調研,決定採取自流引水的模式,鋪設引水管,新建給水臺和蓄水池,從山上引水下來,淨化後通到格桑旺傑家中。
後來他才知道,這項工程叫「脫貧攻堅統籌整合資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專門為了讓他這樣的牧區邊遠散戶喝上放心水。僅他家一戶,通水成本就達8萬元,是村裡集中供水通水成本的一百多倍。
汩汩放心水 潤澤牧人心
今年6月,工程動工了。看到陣仗如此大的工程僅僅是為了解決他和鄰居的飲水問題,格桑旺傑很感動。
由於霍德村氣候條件惡劣,鋪設管道需要挖開近2米的凍土層。「針對牧區普遍存在凍土層厚的問題,我們採取了『兩頭暖』『中間深』的思路開展這項工作。」次仁羅布介紹說。
「兩頭暖」「中間深」是尼木縣今年針對牧區邊遠散戶的飲水項目設定的標準。「兩頭暖」意為蓄水池、給水臺修建深度為3米,並用保暖布、牛羊糞以及棉被進行三重保暖;「中間深」意為從蓄水池到給水臺這段700米左右的管道需要埋在地下近2米的土層裡。經過試驗,這樣的保暖措施,只要注意保養,即使是零下20多攝氏度,牧民家的水龍頭依然不會結冰。
6月,雖是雪域高原最好的時節,可施工隊還是遇到了很大的難題。由於凍土層太厚,工程隊只能挖兩天曬兩天,把凍土曬化了之後再挖。次仁羅布告訴記者,這樣的工程量,在內地只需要一兩周就能完工,而格桑旺傑家裡的飲水工程修了近3個月才完工。
通水那天,看著水龍頭裡汩汩流出清澈的自來水,格桑旺傑心情十分激動。他拿著準備了很久的哈達,獻給了工作人員。除了感謝的話,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格桑旺傑邀請施工隊和水務局的工作人員,和他一起品嘗乾淨水打出來的第一壺酥油茶。
通水3個月,格桑旺傑的生活習慣變了,最愛的酥油茶想喝就喝,買了一臺新洗衣機衣服髒了就放進去,家中的牛羊也不會再因缺水而體質下降。
格桑旺傑一邊回憶一邊熱情地說:「現在的酥油茶越來越香了,再喝一點吧!」伴隨著話音,他將記者面前還未飲盡的茶碗又添滿了。多年「吃水難」的經歷,早已讓他懂得水的珍貴。現在的他總是帶著笑容,吆喝著想要再多養幾頭犛牛,把日子過得更好。
「反正不會再缺水了,對吧!」
【來源:拉薩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