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
隨著現階段人們對於物質生活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鍾情於高檔的奢侈品。因此一些大品牌也為了迎合消費者而改變了消費模式,不過有時候也會造成一些矛盾和誤會。最近一位男士就看上了一塊勞力士手錶,沒想到交完定金後的他卻被店員告知沒貨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筆者給大家細細道來。
前段時間杭州的許先生在當地購物城勞力士專賣店看表,今年30歲的他正好想買一塊當作紀念,通過和店員的溝通看中了一款售價125400元的表。事後許先生交了1000塊錢的預付款當作定金,可幾天後店員卻告訴他表不能直接購買。
許先生說:「明明預定好的手錶過兩天就到貨了,可是店員現在告訴我說要買就買2個,不然就沒有購買權利。」不需要另一塊表的許先生拒絕了店員的捆綁銷售行為,希望在不買另一塊表的前提下,可以購買到自己心儀的手錶。可對方突然表示許先生之前預留的那款已經沒貨,會幫忙排隊登記。
隨後記者跟隨許先生一起找到了勞力士專櫃,負責人劉經理說:「作為銷售顧問肯定要考慮銷售指標,在推薦一款外表的同時去向顧客推薦另外一款是正常現象,但她並沒有說要搭售另外一款才能賣。」
劉經理表示這是店員的個人行為,如果許先生還想要這塊表,負責人可以為客戶登記,但並不能承諾什麼時候到貨。經過協商許先生決定讓店員退回預付款,不再進行購買。
此事一出,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紛紛熱議,有網友表示:如果店員收取顧客定金,那一定就是經過領導授權,電員過分的背後就證明著受專櫃影響。雖然負責人在逃脫責任,一定程度上也是往店員身上甩鍋。
也有的網友表示:「搭售」一直以來就是勞力士的銷售模式,也已經變成了不成文的規定,既然想買就要接受這個設定。但話說回來商家確實應該提前告知,不然和坐地起價欺詐消費者有什麼區別?真不知道搭售何時才能休止。
筆者觀點:
消費者在信任一個品牌的同時,更要了解其不同的消費模式,就算不知道專櫃存在搭售行為,但盲目把定金支付給個人實在過於心大。
作為銷售方,即便是店員行為也要為其負責,而不是在接到消費者反應後就甩鍋給他人。不僅要管理好店員,更要提前告知顧客購買以及預付定金的程序。希望此事的發生可以給大家做一個警示,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今日互動話題:
大家在購買奢侈品時,
遇到過類似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