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對實際標註中位置度存在於一些特殊情況的應用進行闡述,通過對不同情況的位置度的應用,來更好地理解位置度。
其實,設計人員如果能對位置度的應用有個深入的了解,在圖紙標註過程中合理的應用位置度,可以更好地將產品功能表達出來,對後續的裝配可實現性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位置度應用在投影公差帶
當標註一個螺紋的時候,要考慮螺孔的中心線相對於裝配中相配面的垂直度的變化。不然的話,緊固件的角度傾斜,會引起螺栓根部與相配面幹涉。
位置度應用在投影公差帶常見於固定的緊固件。為了控制緊固件的方向,引進了投影公差帶的概念。
當應用投影公差帶的概念時,公差帶是在零件的表面上方;此處應重點注意一下,投影公差帶再零件的表面上方,在有些圖紙標註時,會標註出投影公差帶距離表面的距離為多少。
投影公差帶的符號是P(加○),投影公差帶主要是用來約束孔的垂直度的,以保證與相配件的裝配性能,防止裝配幹涉等問題的出現。
通常螺栓與零件連接時,當光孔的高度大於螺孔的深度時,應標註投影公差帶,避免螺栓傾斜,導致螺栓與光孔的壁厚幹涉。
如下圖所示,位置度為0.5mm,採用投影標識,距離為高出表面15mm,即在距離表面15mm處,孔位的位置度為0.5mm(孔位的軸線在0.5mm範圍內波動)。
TOP 應用在投影公差帶時關鍵信息點
1)公差帶在零件表面上方;
2)公差帶的高度至少等於相配件的厚度;
3)沒有額外公差,如果需要要標註MMC;用MMC原則進行公差補償。
4)當相配的件很薄,如鈑金件,隱性幹涉已消除,不需要投影公差帶。
位置度控制對稱關係
當一個或多個FOS的中心面受控於FOS 的基準線/面時,可以用位置度。
此時公差帶是兩個平行平面;公差帶對於基準的位置是隱含的零尺寸。
控制關係中允許額外公差;允許基準偏移。
位置度控制不同於對稱度控制。若需要對稱度控制,需增加對稱度控制要求。
如下圖,A基準為兩個平面的中線面,中間方形孔相對於基準A位置度要求為0.2mm,採用最大實體原則,允許孔徑公差0.4mm對位置度進行補償,補償值為孔徑公差的大小。A基準的中心基準面會隨著兩個面的大小和位置的偏移進行偏移,因此存在基準偏移情況。
TOP控制矩陣孔的間距和方向
TOP限制矩陣孔間距離(內部約束)和對基準A 的垂直度(外部約束),但不限制整個矩陣的位置。檢具只有一個仿基準和4個柱銷。
如下圖所示,4個孔的位置度相對於A基準為0.2mm,存在補償公差,但是孔與零件型面之間的具體位置未約束。
示例圖不完整,外稜邊與四個孔的關係沒建立。矩陣孔作基準特徵不用從外稜邊定義,外稜位置以孔為基準用輪廓度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