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公差帶M實體符號如何計算補償值,以及PC-DMIS報告中補償關係如何解讀,我們以形狀公差中的直線度、方向公差中的垂直度,位置公差中的位置度為例給大家詳細講解,上一期已經講過了平行度帶M實體符號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一下PC-DMIS位置度傳統評價方式帶M實體符號,報告如何解讀:
位置度(Position):位置度定義了一個要素在基準系的允許位置,公差帶以理論正確位置為中心分布,對於尺寸要素即被控制要素的提取中心點、提取中心線或提取中心面必須落在公差帶範圍內,對於面要素即被控制的面必須落在給定的公差帶範圍內。以上是ISO的解釋,ISO和美標ASME被評價要素稍有區別,ASME評價的是被測要素的中心點,中心軸線或中心平面落在給定的公差帶內,ASME中位置公差主要用來控制尺寸要素,如果是面要素要使用帶基準的面輪廓度來控制位置;
位置公差包括位置度、同心度與同軸度、對稱度;
位置公差控制以下關係:
a) 要素(面、孔、軸、板、槽、球、錐等要素)間的距離;
b) 要素在基準系中的位置;
c) 要素的同軸、同心控制;
d) 要素的對稱控制;
1、傳統評價方式評價對話框:
首先解釋一下PC-DMIS位置度傳統評價方式對話框中的M、R、L符號的含義,如下表
選項1:不勾選「使用基準」,這種方法用在基準特徵不使用最大、最小實體原則(MMC or LMC),在基準系下評價單個特徵或一組特徵的位置度時。此時被評價要素是可以使用最大或者最小實體符號的。當前坐標系實際上反映了指定的基準系,理論正確尺寸是相對於坐標系的尺寸。
如果上述評價報告中的坐標系正是由如下圖平面1、平面2、平面3所建立,則上述情況等價於把平面1、平面2、平面3根據建系順序設置為基準1、基準2、基準3,會發現面基準狀態只能是RFS,因為不是尺寸要素,沒有最大實體或最小實體狀態。
選項2:勾選「使用基準」,不勾選「匹配基準」,當在基準特徵上使用最大實體、最小實體原則(MMC or LMC)而不想讓測量數據擬合(即不讓基準進行偏移補償)時使用這個方法。此功能主要是實現觀察基準的偏移量,來監視過程變化的能力,被測特徵測量值不會發生變化,總的補償值等於特徵及基準的補償值之和加上選擇的基準中最小的補償值,如下例子,基準系是一面兩銷孔建立;
選項3:勾選「使用基準」,勾選「匹配基準」,當在基準特徵上使用最大實體、最小實體原則(MMC or LMC)以及評價單個特徵的位置度時使用此方法。
條件 #1A
:在公差內時,當有足夠的基準補償(獎勵)公差允許基準偏移,也就是與標稱值沒有偏差時,即基準可用的補償沒有利用到100%。總的補償數等於特徵的總補償值加上基準未被使用的總補償值之和。如下例子,基準系是一面兩銷孔建立;由於允許基準偏移導致測定值發生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測定值與標稱值之間沒有偏差,總的補償(0.008)公差來自特徵補償值之和(0.006)加上未被使用的基準補償值(0.002)
條件 #1B:在公差內時,當基準的補償(獎勵)公差100%被使用,則總的補償值僅僅來自特徵的補償。這種特殊情況下將顯示與標稱值的一些總偏差。如下例子,基準系是一面兩銷孔建立;使用了 100% 基準補償值後,總的補償值僅僅來自特徵的補償,此時特徵的實測值和理論值有偏差;
條件 #2:超出公差時:當基準補償值和被測要素補償整體還不能使被測特徵合格時,基準就不匹配,特徵測定值不會改變,總的補償值僅僅顯示來自被測特徵的補償。
後續,我們還會整理PC-DMIS軟體新的位置度評價方式、位置公差帶最大實體符號M的補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