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新得主:記錄來自車諾比的聲音

2020-12-17 澎湃新聞

北京時間10月8日晚,瑞典學院公布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女記者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最終勝出。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出生於烏克蘭,在去年烏克蘭廣受關注的情況下,媒體就猜測或許會爆冷門,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今年總算如願以償。

阿列克謝耶維奇以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車諾比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一向不太青睞非虛構文學的諾獎能夠將獎項頒給她,可見其優秀。

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代表作品《鋅皮娃娃兵》、《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你未曾聽過的「二戰」親歷者的故事》、《我還是想你,媽媽:你未曾聽過的「二戰」親歷者的故事》等都已經翻譯成中文出版,其最著名的作品當屬關於車諾比核災難的記錄,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作品《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車諾比的聲音》中的一章,原題為《孤單的人聲》。

我們才剛結婚,連到商店買東西都還會牽手。我告訴他:「我愛你。」但當時我不知道自己有多愛他,我不知道……我們住在消防局的二樓宿舍,和三對年輕夫婦共享一間廚房,紅色的消防車就停在一樓。那是他的工作,我向來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事─他人在哪裡,他好不好。

四點鐘了。五點。六點。我們本來六點要去他爸媽家種馬鈴薯,普利彼特離他爸媽住的史畢懷塞大約四十公裡。他很喜歡播種、犁地。他媽媽常說,他們多不希望他搬到城裡。他們甚至幫他蓋了一棟房子。他入伍時被編入莫斯科消防隊,退伍後就一心想當消防員!(沉默)

有時我仿佛聽到他的聲音在我耳邊迴響,即使相片對我的影響力都比不上那個聲音。但他從來沒有呼喚我……連在夢裡都沒有,都是我呼喚他。

到了七點,有人告訴我他被送到醫院了。我連忙趕去,但警察已經包圍了醫院,除了救護車,任何人都進不去。

警察喊:「救護車有輻射,離遠一點!」

不只我在那裡,所有當晚丈夫去過反應爐的女人都來了。

我四處尋找在那所醫院當醫生的朋友,一看到她走下救護車,我就抓住她的白袍說:「把我弄進去!」

「我不能。他的狀況很不好,他們都是。」

我抓著她不放:「我只想見他一面!」

「好吧,」她說,「跟我來,只能待十五到二十分鐘。」

我看到了他,全身腫脹,幾乎看不到眼睛。

「他需要喝牛奶,很多牛奶,」我的朋友說,「每個人至少要喝三升……」

「可是他不喜歡牛奶……」

「他現在會喝的。」

那所醫院的很多醫生和護士,特別是勤務工,後來都生病死了,但是當時我們不知道危險。

早上十點,攝影師許謝諾克過世了。他是第一個。我們聽說還有一個人被留在碎片裡─瓦列裡·格旦霍克,他們一直無法接近他,只好把他埋在混凝土裡。我們不知道他們只是第一批死去的人。

我問他:「瓦西裡,我該怎麼辦?」

「出去!快走!你懷了我們的孩子。」

可是我怎麼能離開他?他說:「快走!離開這裡!你要保護寶寶。」

「我先幫你買牛奶,再決定怎麼做。」

這時我的朋友唐雅·克比諾克和她爸爸跑了進來,她的丈夫也在同一間病房。我們跳上她爸爸的車,開到大約三公裡外的鎮上,買了六瓶三升的牛奶給大家喝。但是他們喝了之後就開始嘔吐,頻頻失去知覺。醫生只好幫他們打點滴。醫生說他們是瓦斯中毒,沒人提到和輻射有關的事。

沒多久,整座城市就被軍車淹沒,所有道路封閉,電車火車停駛,軍人用白色粉末清洗街道。我很擔心第二天怎麼出城買新鮮牛奶。沒人提到輻射的事,只有軍人戴著口罩。城裡人依舊到店裡買麵包,提著袋口敞開的麵包在街上走,還有人吃放在盤子上的紙杯蛋糕。

那天晚上我進不了醫院,到處都是人。我站在他的窗下,他走到窗前高聲對我說話。我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人群中,有人聽說他們馬上會被帶到莫斯科。所有妻子都聚集起來,決定跟他們一起去:「我們要和丈夫一起行動!你們沒有權力阻止我們!」

我們拳打腳踢,士兵─士兵已經出現了─把我們推開。後來一個醫生出來宣布:「沒錯,他們要搭機去莫斯科,所以你們得幫他們拿衣服,他們穿去救火的衣服都燒壞了。」公交車停駛,我們只好跑著去。我們跑過大半個城市,但是等我們拿著他們的行李回來,飛機已經起飛了。他們只想把我們騙走,不讓我們在那裡哭鬧。

街道的一邊停滿了幾百輛準備疏散居民的巴士,另一邊是從各地開來的好幾百輛消防車。整條街都覆蓋著白色的泡沫。我們踏著泡沫走,邊哭邊罵。收音機裡說,整座城市可能在三到五天內進行疏散,要大家攜帶保暖衣物,因為我們會在森林裡搭帳篷。大家都好開心─露營!我們要用與眾不同的方式慶祝「五一」勞動節!很多人準備了烤肉器材,帶著吉他和收音機。只有那些丈夫去過反應爐的女人在哭。

我不記得我是怎麼到我爸媽家的,只知道自己一醒來就看到媽媽。我說:「媽媽,瓦西裡在莫斯科,搭專機去的。」

我們整理菜園(一星期後,那座村子也疏散了)。誰知道?當時有誰知道?那天晚上我開始嘔吐,我懷了六個月身孕,很不舒服。那晚我夢見他在夢裡叫我:「露德米拉!小露!」但是他去世後就沒有到我夢中呼喚我了,一次也沒有(開始哭)。

我早上起床後決定,我得一個人去莫斯科。媽媽哭著問:「你這個樣子要去哪裡?」我只好帶父親一起去,他去銀行裡提出所有存款。

我完全不記得到莫斯科的過程。抵達莫斯科後,我們問看到的第一個警察:「車諾比消防員被安置在哪裡?」

他馬上就說:「休金斯格站的六號醫院。」

我們有點驚訝,之前大家都嚇唬我們,說那是最高機密。

那是專門治療輻射的醫院,要有通行證才進得去。我給門口的女人一些錢,她說:「進去吧。」接著又求了另一個人,最後才坐在放射科主任安格林娜·瓦西裡耶芙娜·古斯科瓦的辦公室。不過當時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只知道我必須見她。她劈頭蓋臉就問:「你有沒有小孩?」

我該怎麼回答?我知道我絕不能說出我懷孕了,否則他們不會讓我見他!還好我很瘦,看不出有身孕。

「有。」我說。

「幾個?」

我心想,我要告訴她兩個,如果只說一個,她不會讓我進去。

「一男一女。」

「所以你不必再生了。好吧,他的中樞神經系統完全受損,頭骨也完全受損。」

我心想,喔,所以他可能有點煩躁。

「還有,如果你哭,我就馬上把你趕出去。不能抱他或親他,甚至不能靠近他,你有半個小時。」

但我知道我不會走,除非我和他一起離開,我對自己發誓!我走進去,看到他們坐在床上玩牌、嬉笑。

「瓦西裡!」他們叫。

他轉過身看了我一眼,說:「好啦,沒戲唱了!連在這裡她都找得到我!」

他穿四十八號的睡衣,看起來很滑稽,他應該穿五十二號。袖子太短,褲子太短,不過他的臉不腫了。他們都在打點滴。

我問:「你想跑去哪裡?」

他要抱我。

醫生阻止他。「坐下,坐下,」她說,「這裡不能擁抱。」

我們後來把這些當成笑話來說。其他房間的人也來了,所有從普利彼特搭專機到莫斯科的二十八個人都聚集過來。「現在怎麼樣了?」「城裡情況如何?」我說他們開始疏散所有居民,整座城市會在三到五天內清空。大家都沒說話,這些人裡有兩個女的,其中一個哭了起來,發生意外時她在電廠值班。

「天啊!我的孩子在那裡,他們不知道怎麼樣了?」

我想和他獨處,哪怕只有一分鐘。其他人察覺出來了,於是陸續找藉口離開。我擁抱、親吻他,但是他移開。

「不要離我太近,去拿張椅子。」

「別傻了。」我不理他。

我問:「你有沒有看到爆炸?發生了什麼事?你們是最早到現場的人。」

「可能是蓄意破壞,有人引爆,大家都這麼認為。」

當時大家都那樣說,以為有人蓄意引爆。

第二天他們躺在自己的病房裡,不能去走廊,也不能交談。他們用指節敲牆壁,叩叩,叩叩。醫生解釋說,每個人的身體對輻射的反應都不一樣,一個人能忍受的,另一個也許不行。他們還測量病房牆壁的輻射量,包括右邊、左邊和樓下的病房,甚至撤離所有住在樓上和樓下的病人,一個也不剩。

我在莫斯科的朋友家住了三天,他們一直說:「你拿鍋子,拿盤子去啊,需要什麼就拿。」我煮了六人份的火雞肉湯,因為當晚執勤的消防員有六個1:巴舒克,克比諾克,堤特諾克,帕維克,堤斯古拉。我幫他們買牙膏、牙刷和肥皂,醫院都沒有提供,還幫他們買了小毛巾。

現在回想起來,朋友的反應讓我很詫異。他們當然擔心,怎麼可能不擔心?但即使傳言都出現了,他們還是說:「需要什麼儘管拿!他情況怎麼樣?他們還好吧?能不能活下去?」活下去……(沉默)

我當時遇到很多好人,有些我都忘了,不過我記得一位看門的老太太教我:「有些病是治不好的,你只能坐在旁邊照顧他們。」

我一大早去市場買菜,然後就到朋友家熬湯,所有食材都得磨碎。有人說:「幫我買蘋果汁。」我就帶六罐半升的果汁過去,都是六人份!我趕到醫院,在那裡待到晚上,然後又回城市的另一端。我還能撐多久?三天後,他們說我可以住進醫院的員工宿舍。真是太棒了!

「但是那裡沒有廚房,我怎麼煮飯?」

「你不用煮了,他們沒辦法消化。」他開始變了,每一天都判若兩人。灼傷開始在外表顯露,他的嘴巴、舌頭、臉頰,一開始是小傷口,後來愈變愈大。白色薄片一層層脫落……臉的顏色……他的身體……藍色……紅色……灰褐色。那些都是我的回憶!無法用言語形容!無法以文字描述!甚至至今無法釋懷。唯一拯救我的是一切發生得太快,根本沒時間思考,沒時間哭泣。

我好愛他!我以前不知道自己有多愛他!我們才剛結婚,走在街上,他會抓著我的手把我轉一圈,不停吻我,路人都對我們微笑。

那是收容嚴重輻射中毒的醫院。十四天,一個人在十四天內死掉。

住進宿舍第一天,他們測量我有沒有輻射。我的衣服、行李、皮包、鞋子都是「熱」的,他們當場全部拿走,包括內衣褲,只留下錢。他們給了我一件醫院的袍子作為交換─尺寸是五十六號,還有一雙四十三號的拖鞋。他們說衣服也許會還我,也許不會,因為那些衣服很可能「洗不乾淨」。我穿著袍子去看他,他嚇一跳,說:「女人,你是怎麼回事?」

我還是想辦法幫他熬湯,我用玻璃罐煮水,放進很小塊的雞肉。後來不知道是清潔婦還是守衛給了我鍋子,也有人給我砧板,讓我切香芹。我不能穿醫院的袍子去市場,所以他們替我帶蔬菜。可是一切都是白費功夫,他沒法喝東西,連生雞蛋都吞不下去。不過我還是想讓他吃點好的,好像那還是有差別似的。

我跑到郵局說:「小姐,我要打電話給在伊凡諾-福蘭克夫斯克的父母。立刻!我先生快死了。」

她們立刻明白我從哪裡來,知道我先生是什麼人,馬上幫我接通了電話。我的父親、妹妹和弟弟幫我帶了行李和錢,當天就飛到莫斯科。那天是五月九日,他過去常對我說:「你不知道莫斯科有多美!尤其是到了勝利紀念日,會放煙火,真希望你能看到。」

我坐在病房裡,他睜開眼睛問:「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

「晚上九點。」

「打開窗戶!他們要放煙火了!」

我打開窗戶。我們在八樓,整座城市都映入我們的眼帘!一束火花在空中綻放。

「你看!」我說。

「我說過我會帶你來莫斯科,而且逢年過節都會送你花。」

他從枕頭下拿出三朵他拜託護士幫忙買的康乃馨。

我跑過去吻他:「我好愛你!我只愛你一個!」

他開始咆哮:「醫生是怎麼說的?不能抱我和親我!」

他們不讓我抱他,可是我……我扶他坐起,幫他鋪床,放溫度計,拿餐盤,整晚待在他身邊。

有一天,我突然覺得天旋地轉,連忙抓住窗臺,還好是在走廊,不是在房間。一名經過的醫生扶住我的手臂,接著突然問:「你是不是懷孕了?」

「沒有,沒有!」我好怕有人聽到。

「不要說謊。」他嘆了口氣。

第二天我被叫到主任辦公室。「你為什麼騙我?」她問。

「我沒辦法,如果告訴你實情,你會叫我回家。那是神聖的謊言!」

「看看你幹了什麼好事?」

「但是我要和他在一起……」

我一輩子感激安格林娜·維西裡那·古斯克瓦。一輩子!其他人的妻子也來了,但是她們不能進醫院,只有他們的母親和我在一起。

沃洛佳·帕維克的媽媽不停祈求上帝:「拿我的性命和他交換。」

負責骨髓移植手術的美國人蓋爾醫生安慰我:「有一點希望,雖然希望不大,但是仍有一線生機,因為他們都還年輕力壯!」

他們通知他所有親戚,他的兩個姐妹從白俄羅斯過來,在列寧格勒當兵的弟弟也來了。年紀較小的妹妹娜塔莎才十四歲,她很害怕,一直哭,可是她的骨髓是最合適的。(沉默)我現在可以講這件事,之前沒辦法,我十年沒講這件事了。(沉默)

他得知他們打算取小妹的骨髓時斷然拒絕,他說:「我寧可死掉。她那麼小,不要碰她。」

他的姐姐柳達當時二十八歲,是護士,很了解移植骨髓的過程,但是她願意移植,她說:「只要他能活下去。」

我透過手術室的大窗觀看手術過程。他們躺在並排的手術臺上,手術一共歷時兩小時。結束之後,柳達看起來比他還虛弱。他們在她胸前刺了十八個洞,麻藥幾乎退不掉。她從前是健康漂亮的姑娘,現在卻體弱多病,一直沒結婚。我在他們的病房間穿梭,他不再住普通病房了,而是住特殊的生物室,躺在透明帷幕裡,沒有人可以進去。

他們有特殊儀器,不用進入帷幕就可以幫他注射或放置導管。帷幕用魔術貼粘著,我把帷幕推到旁邊,走到裡面,坐在床邊的小椅子上。他的情況變得很糟,我一秒鐘都離不開他。他一直問:「露德米拉,你在哪裡?小露!」一直問。

其他生物室的消防員都由士兵照顧,勤務工因為沒有防護衣物,所以拒絕照顧他們。那些士兵端衛生器皿,擦地,換床單,什麼都做。他們從哪裡找來那些士兵?我們沒問。但是他……他……我每天都聽到:「死了,死了,堤斯古拉死了,堤特諾剋死了。」死了,死了,就像大錘敲在我的腦袋上。

他一天排便二十五到三十次,伴隨著血液和黏液。手臂和雙腿的皮膚開始龜裂,全身長瘡。只要一轉頭,都可以看到一簇頭髮留在枕頭上。我開玩笑說:「這樣很方便,你不需要梳子了。」

不久他們的頭髮都被剃光,我親手替他剃,因為我想為他做所有事。如果可以的話,我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待在他身邊,我一刻也閒不下來。(沉默許久)

我弟弟來了,他很害怕地說:「我不讓你再進去!」

但是我父親對我弟弟說:「你以為你能阻止她嗎?她不是從窗戶,就是從逃生口爬進去!」

我回到醫院,看到床邊桌上擺了一顆橙子,很大,粉紅色的。他微笑著說:「我的禮物,拿去吧。」

護士在帷幕外對我比手勢說不能吃。已經擺在他身邊好一陣子了,所以不但不能吃,甚至連碰都不該碰。

「吃啊,」他說,「你喜歡吃橙子。」

我拿起那顆橙子,他閉上眼─他們一直替他注射,讓他入睡。護士驚恐地看著我。而我呢,我只希望儘可能讓他不想到死亡,不去管他會不會死得很慘,或是我怕不怕他。我記得當時有人說:「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丈夫了,不是你心愛的人了,而是有強烈輻射、嚴重輻射中毒的人。你如果沒有自殺傾向,就理智一點。」

我發狂似的說:「但是我愛他!我愛他!」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有記者經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編者按】諾貝爾獎官網於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7點)公布,白俄羅斯女記者、紀實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摘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雖然諾獎稱她為作家,但美聯社稱這是諾獎首次頒給記者。人民網通過梳理發現,創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多世紀以來至少16次頒給有記者經歷的作家。梳理如下:
  • 看完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我想起了這10個「奇葩」得主
    盤點歷史上10位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獨特」的奇葩得主。 早在頒獎之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團主席奧爾森就透露,今年從200個提名中選出8人短名單,最終的獲獎名單會是「開拓視野,更考慮全球總體性,也更重視性別平衡」的。 而說到「開拓視野」這件事,如果認真回顧一下歷屆文學獎得主,你會發現,諾貝爾文學獎早就做到了!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美國女詩人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石恩澤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爐,獲獎者是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其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怎樣應對來自瑞典的中獎電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第一時刻
    聚光燈「不合時宜」卻又不由分說地打在他們身上,以致總會記錄下一個最原生態的時刻。成為各自文學生命中一樁有趣的軼聞。每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布,都不啻為整個文藝界與新聞領域內的盛事。各大博彩公司發布自己的賠率榜,似乎標杆著對當年得主的預測,而在坊間也不斷流傳著各種文藝批評家的獨到解說,紛紛攘攘,好不熱鬧。但對於每個得主來說,突然而至的榮譽倒成了某種「意外驚嚇」。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恰逢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新鮮出爐,為你獻上這份經典諾貝爾文學獎書單。讓靈魂幻化為飛鳥,重新穿梭於廣闊世界。2019年10月10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託卡爾丘克獲得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是歷史上第15位榮獲此殊榮的女性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 這18張椅子,決定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5人評委:14、18、17、12、16「馬悅然先生是不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五位評委之一?」「不是,他從來都不是諾貝爾獎文學委員會的成員。他是我們的漢語專家,在語言方面十分活躍。」「那他是瑞典學院的院士吧?」「是的,他是18個院士之一,但他不是諾貝爾獎文學委員會的成員。」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是一位詩人,村上春樹再一次陪跑
    最近幾天一年一度的諾貝爾各大獎項的頒獎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10月8日下午1點,萬眾期待的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正式出爐,究竟花落誰家呢?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答案就是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這個結果有些令人意外,但是哪一年的諾貝爾獎不令人意外呢?
  • 從諾貝爾文學獎出發 以文學的方式對話世界
    2020年10月8日,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獎方稱她的「詩意之聲」能夠「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對寧夏的讀者來說,格麗克的名字有些陌生,但因一場精彩的文學對話,拉近了這位站在國際文壇頂端的女詩人和普通讀者的距離。
  • 長沙作家成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文學|作家|陳小真|諾貝爾文學獎|...
    圖/陳小真殘雪的名字,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走在一起。10 月 10 日,備受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將公布,而在英國博彩公司 NicerOdds 給出的 2019 年文學獎預測名單中,中國湖南作家殘雪赫然在列,並與加拿大女詩人安妮 · 卡森、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肯亞作家恩古吉 · 瓦 · 提安哥、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 · 烏利茨卡婭等成為獲獎的熱門人選。
  •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向來是文學界較高檔次的獎項,然而,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是專業作家,卻破天荒地獲得了該獎項。他們或作曲家,或一國之主……我們一起看下吧。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 兩屆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一起回顧歷屆獲獎者
    原標題:兩屆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一起回顧歷屆獲獎者 當地時間10月10日,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文學院宣布了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分別是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2020諾貝爾文學獎 中國作家殘雪餘華張一一落選
    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連續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殘雪、餘華、張一一等再次落選。每年諾貝爾文學獎正式揭曉前,各種競猜賠率榜層出不窮,中國作家殘雪近兩年一直盛傳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
  • 鮑勃·迪倫後,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美國詩人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諾貝爾文學獎準時頒發,獲獎者是美國當代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這是在鮑勃·迪倫之後,時隔4年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一名美國詩人。她和去年得獎的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一樣,並沒有登上ladbrokes的賠率榜。
  •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不頒了,網友第一時間通知村上春樹……
    瑞典文學院4日宣布,今年將取消頒發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了解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都知道,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推遲頒發。諾貝爾文學獎自設立以來曾經7次沒有頒獎,其中1914年、1918年以及1940年至1943年因戰爭原因完全停頒;1935年原因未知。
  • 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在居家隔離期間,多位作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疫情期間的生活或思考,比如法國作家、龔古爾獎得主、《溫柔之歌》作者蕾拉·斯利馬尼就記錄了自己從3月離開巴黎、與孩子在鄉下居所的隔離生活,她田園詩一般的寫法激發了部分評論者的不滿情緒,矛頭直指作家在舒適環境中談論階級不平等的「典型的精英做派」。
  • 麥芒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普遍性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機中,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選擇這樣一位西方白人女詩人,傳達的信息是一種虛假的理想主義,是一種過時的,眼光狹隘的對當今變動的世界乃至世界文學的誤解和誤導。人家叫諾貝爾文學獎,從來沒有管自己叫諾貝爾國際文學獎,就像人家蘭州拉麵從來沒有給自己冠名蘭州國際拉麵一樣,沒有義務和責任要像啟蒙的紅太陽一樣大公無私,普調眾口,遍照全球。 相反,可以堂而皇之地說,自己就是一個瑞典文學獎,一個北歐文學獎,一個北大西洋文學獎,點明了,就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或者歐盟一樣,這是一個有黨有派有意識形態和美學偏見的獎,人家愛給誰給誰,給誰都有理。沒人逼你好這一口,你愛吃不吃。
  • 我們真的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能是每個作家的夢想。沒有國籍、種族的限制使得每個人都有資格得獎,但我們真的有資格得獎嗎?儘管諾貝爾文學獎是由完全獨立於政府的組織,也獨立於任何政治和社會集團的瑞典文學院來評選,但是瑞典文學院的每個院士當然都有自己的道義傾向以至政治傾向,所以許多人認為,評審團的政治傾向阻礙了公平的評選過程,讓真正能夠獲獎的人空手而歸。
  • 今晚,一起來讀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77歲女詩人格麗克的詩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起頒布,到今天已成為世界文壇影響力最大的獎項之一,每年諾獎頒獎前後,都會引起全球範圍的熱議。
  • 諾貝爾文學獎,昆德拉今年有戲嗎
    在我的印象裡,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文學水平並不高。他們基本上都是那種現實主義的觀念。即使他們有時評出了好作家,那也是因為該作家在讀者中的呼聲很高。而他們,仍然用現實主義的框框來解釋有創新精神的作家。這種情況同中國國內也有某種相似。文學無國界嘛,不論在哪裡,傳統保守往往佔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