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詮釋著生命的價值,戰地旅行增加了生命的維度。
戰鬥和犧牲的故事成就了諾曼第一段悲壯的史詩,定格在泛黃久遠的軍事史冊裡,也定格在諾曼第這片土地上,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二戰紀念哲學」。
這裡的海灘沒有南方藍色海岸的浪漫火熱,也沒有布列塔尼海角的雄偉。但是,就是在這裡,懂得歷史的人,喜歡軍事的人,只有腳踩在這片沙灘上時,那種悲壯的情緒才會油然而生。70年前,在盟軍遠徵軍出發時,一位目送戰友出徵的海岸警衛隊隊員告訴妻子:「許多人將長眠於今晚。」於是,今天的諾曼第灘頭就多了綿延數英裡的墓地,一排排白色十字架,排滿了空無一人的漫漫山坡,寂靜而凝重。山坡上一個個巨大的地坑,不斷勾起人們對當年戰火無盡的遐想。戰勝者與戰敗者的遺體一道祭葬海灘。美國公墓裡,9386個卡蠟爾產的白大理石十字架面朝美國大陸的方向架靜靜地排列著。在墓地中央小徑的軸線上,矗立著紀念碑;在烈士牆上鐫刻著1557個烈士的名字。不同於美軍墓地一律是白色的十字架矗立在青草地,德軍墓地則一片鐵灰色,縱有青松掩映,依舊是讓人產生沉甸甸的感覺。12萬個墓穴,與約30米的峭壁處相映襯,高原的盡頭和海的交界,悲壯雄渾的景色水天一線。海灘莊嚴樸素,清新色澤的花蕾在這裡靜靜綻放,無限蒼茫。
在諾曼第,我聽到當地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每年來美國公墓參觀祭奠的人不計其數,或獻花,或插國旗,或貼上親人的照片,或用海灘的細沙塗抹墓碑上的名字,許多年輕的現役士兵,或是把自己的肩章取下來放到十字架上,或是三三兩兩靜靜圍坐在十字架下。而更多人只是默默地肅立、靜靜地凝視。在他們心裡,除了心存感激依然是感激,他們沒有忘記也永遠不會忘記曾經用生命為他們換來和平的人,也更懂得如何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生活,我想這應該是他們帶給所有去到那裡的人最大的感動。
今年,法國文化部已把諾曼第海灘正式列入申遺名單,法國國會議員也表示支持;5月21日,美國參議院決議支持將諾曼第海灘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指出,法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二戰」中為解放法國和歐洲而獻身的美國等盟國的將士,法國要通過這些紀念活動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另一份感動來自對敵人的寬容。70年後的今天,在侵略和戰敗一方的德軍墓地,同樣有大批人去到那裡給他們獻花和清掃墓地,那是一種原諒,更是對那段歷史的理性態度,也如同德國人對待那段歷史的理性。官方舉辦的紀念儀式在近十年來也開始邀請德國政府官員以及當時的德國老兵參加。尤其是今年紀念活動的壓軸一幕,也就是最感人一幕,是分別來自法國和德國的兩位諾曼第老兵的亮相,兩人曾在70年前浴血沙場,而現在他們都在紀念活動主會場相聚。70年前的生死宿敵在一次偶遇後成為朋友,可謂相逢一笑泯恩仇。
正如法國防部發言人所說,紀念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性戰役和悼念在這場戰役中獻身的10萬多盟國將士,更重要的是向國際社會和年輕一代傳達一個信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天天都需要和平與自由。諾曼第登陸給人們的啟示是由衷的感恩,正視戰爭的歷史是為了維護今天的和平,而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人類必須正確對待歷史,只有面對歷史,汲取教訓,才能真正面向未來,珍視和平。只有真正以史為鑑,才能找到連接歷史、今天和未來的正確道路。
遼闊的大海顯得格外深藍寂靜。在諾曼第海灘上,以藍天碧海為舞臺背景,「二戰」老兵就是諾曼第的主角,從那「最漫長的一天」到現在,幾乎每年這個時間都被人們以不同的方式來各自緬懷著。70年前這裡是血染的殺場,而70年後這裡只有和平的集會,儘管諾曼第登陸戰已經與人們漸行漸遠,但由他引起的反思軍國主義話題依然常說常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無論時代如何演變,這個道理將永遠不會過時。
應當珍惜和平。距離諾曼第登陸至今已經結束70年,這場災難令人永遠無法忘卻。戰爭是人類文明史的一部分。重要的戰役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甚至世界的走向。德國當年發動「二戰」,給歐洲許多國家留下了無法彌合的創傷,自己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然而戰後,面對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這一頁,不得不令人深思。但德國能夠正視自己這一頁不光彩的歷史,不斷反省,並與其他歐洲國家一道,努力創建一個和平與繁榮的歐洲,贏得了世人的讚賞。
法國的「二戰」文化早已自然地融入了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了軍人墓地外,紀念館也是「紀念文化」的核心內容。法國諾曼第-巴黎-斯特拉斯堡-馬其諾一線上布滿了「二戰」的相關景點,大大小小的紀念館有30多處。甚至不知名的小鎮上也常常樹立著「二戰」的紀念碑。其中,首屈一指的要數諾曼第首府卡昂的「二戰紀念館」。1986年,諾曼第戰役交戰雙方12個參戰國的領導人共同為它奠基,每人帶來一塊象徵本國的石頭,每一塊上都鐫刻著譴責戰爭、祈禱和平的銘文。每年來到「二戰」紀念館參觀的人非常多,其中大部分是法國的中小學生。
「教育年輕代是紀念館設立的初衷,我們希望這裡不僅僅是一個紀念館,而且是一個人們思考的地方,讓年輕人思考為什麼70多年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同時也是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紀念館解說人員說,「戰爭的風險仍然存在,雖然歷史都不盡相同,但有時戰爭的發生往往有著相似之處,無論怎樣,人們談論戰爭最終還是為了傳達和平。」
在安靜的諾曼第登陸海灘背後,是一片「熱鬧」的度假勝地。那裡有旅遊品商店、咖啡館和飯店。海灘上人們照常奔跑、嬉戲,沒有人因為在打過仗的地方就必須故意做出沉重的樣子。天色漸晚,海灘上閃起點點白光,老兵們陸續聚在一起,唱軍歌、喝酒跳舞。不知道諾曼第海灘能有多少這種日子。「來!孩子!喝口酒!」一個微醺的法國老兵將他手中的酒遞給我,眼神裡滿是真摯。我一飲而盡,頓時一道火線直穿胸膛。「能和我喝酒的兄弟越來越少了」說道這裡他眼圈泛紅,不過馬上又被其他老兵拉走了。望著佝僂踉蹌但性格豪邁的老兵,頓時很是傷感。酒精的作用下,心生暖意,讓我在恍惚中仿佛觸摸到了「二戰」的溫度,心中對老兵竟有那麼多的不舍。我們要記住他們,這是責任。
去戰地旅行,不是獵奇、不是炫耀,沉靜中自有深度,方寸間全是感悟。緩步於戰爭紀念館的陳列文物間,站在那些人們曾為夢想揮灑鮮血的土地上,看著逝去的生命留下被祭奠的墓碑。戰爭詮釋著生命的價值,戰地旅行增加了生命的維度。彈瀉如雨的夜空、捨生忘死的攀巖登陸、鮮血漂流的海面、屍體橫陳的海灘來到事件發生點尋訪這一切,才能親身感受到強烈的震撼與深切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