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遊記:重返諾曼第——戰爭結束

2021-01-17 旅遊與攝影頻道

戰爭詮釋著生命的價值,戰地旅行增加了生命的維度。

戰鬥和犧牲的故事成就了諾曼第一段悲壯的史詩,定格在泛黃久遠的軍事史冊裡,也定格在諾曼第這片土地上,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二戰紀念哲學」。

這裡的海灘沒有南方藍色海岸的浪漫火熱,也沒有布列塔尼海角的雄偉。但是,就是在這裡,懂得歷史的人,喜歡軍事的人,只有腳踩在這片沙灘上時,那種悲壯的情緒才會油然而生。70年前,在盟軍遠徵軍出發時,一位目送戰友出徵的海岸警衛隊隊員告訴妻子:「許多人將長眠於今晚。」於是,今天的諾曼第灘頭就多了綿延數英裡的墓地,一排排白色十字架,排滿了空無一人的漫漫山坡,寂靜而凝重。山坡上一個個巨大的地坑,不斷勾起人們對當年戰火無盡的遐想。戰勝者與戰敗者的遺體一道祭葬海灘。美國公墓裡,9386個卡蠟爾產的白大理石十字架面朝美國大陸的方向架靜靜地排列著。在墓地中央小徑的軸線上,矗立著紀念碑;在烈士牆上鐫刻著1557個烈士的名字。不同於美軍墓地一律是白色的十字架矗立在青草地,德軍墓地則一片鐵灰色,縱有青松掩映,依舊是讓人產生沉甸甸的感覺。12萬個墓穴,與約30米的峭壁處相映襯,高原的盡頭和海的交界,悲壯雄渾的景色水天一線。海灘莊嚴樸素,清新色澤的花蕾在這裡靜靜綻放,無限蒼茫。

在諾曼第,我聽到當地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每年來美國公墓參觀祭奠的人不計其數,或獻花,或插國旗,或貼上親人的照片,或用海灘的細沙塗抹墓碑上的名字,許多年輕的現役士兵,或是把自己的肩章取下來放到十字架上,或是三三兩兩靜靜圍坐在十字架下。而更多人只是默默地肅立、靜靜地凝視。在他們心裡,除了心存感激依然是感激,他們沒有忘記也永遠不會忘記曾經用生命為他們換來和平的人,也更懂得如何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生活,我想這應該是他們帶給所有去到那裡的人最大的感動。

今年,法國文化部已把諾曼第海灘正式列入申遺名單,法國國會議員也表示支持;5月21日,美國參議院決議支持將諾曼第海灘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指出,法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二戰」中為解放法國和歐洲而獻身的美國等盟國的將士,法國要通過這些紀念活動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另一份感動來自對敵人的寬容。70年後的今天,在侵略和戰敗一方的德軍墓地,同樣有大批人去到那裡給他們獻花和清掃墓地,那是一種原諒,更是對那段歷史的理性態度,也如同德國人對待那段歷史的理性。官方舉辦的紀念儀式在近十年來也開始邀請德國政府官員以及當時的德國老兵參加。尤其是今年紀念活動的壓軸一幕,也就是最感人一幕,是分別來自法國和德國的兩位諾曼第老兵的亮相,兩人曾在70年前浴血沙場,而現在他們都在紀念活動主會場相聚。70年前的生死宿敵在一次偶遇後成為朋友,可謂相逢一笑泯恩仇。

正如法國防部發言人所說,紀念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性戰役和悼念在這場戰役中獻身的10萬多盟國將士,更重要的是向國際社會和年輕一代傳達一個信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天天都需要和平與自由。諾曼第登陸給人們的啟示是由衷的感恩,正視戰爭的歷史是為了維護今天的和平,而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人類必須正確對待歷史,只有面對歷史,汲取教訓,才能真正面向未來,珍視和平。只有真正以史為鑑,才能找到連接歷史、今天和未來的正確道路。

遼闊的大海顯得格外深藍寂靜。在諾曼第海灘上,以藍天碧海為舞臺背景,「二戰」老兵就是諾曼第的主角,從那「最漫長的一天」到現在,幾乎每年這個時間都被人們以不同的方式來各自緬懷著。70年前這裡是血染的殺場,而70年後這裡只有和平的集會,儘管諾曼第登陸戰已經與人們漸行漸遠,但由他引起的反思軍國主義話題依然常說常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無論時代如何演變,這個道理將永遠不會過時。

應當珍惜和平。距離諾曼第登陸至今已經結束70年,這場災難令人永遠無法忘卻。戰爭是人類文明史的一部分。重要的戰役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甚至世界的走向。德國當年發動「二戰」,給歐洲許多國家留下了無法彌合的創傷,自己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然而戰後,面對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這一頁,不得不令人深思。但德國能夠正視自己這一頁不光彩的歷史,不斷反省,並與其他歐洲國家一道,努力創建一個和平與繁榮的歐洲,贏得了世人的讚賞。

法國的「二戰」文化早已自然地融入了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了軍人墓地外,紀念館也是「紀念文化」的核心內容。法國諾曼第-巴黎-斯特拉斯堡-馬其諾一線上布滿了「二戰」的相關景點,大大小小的紀念館有30多處。甚至不知名的小鎮上也常常樹立著「二戰」的紀念碑。其中,首屈一指的要數諾曼第首府卡昂的「二戰紀念館」。1986年,諾曼第戰役交戰雙方12個參戰國的領導人共同為它奠基,每人帶來一塊象徵本國的石頭,每一塊上都鐫刻著譴責戰爭、祈禱和平的銘文。每年來到「二戰」紀念館參觀的人非常多,其中大部分是法國的中小學生。

「教育年輕代是紀念館設立的初衷,我們希望這裡不僅僅是一個紀念館,而且是一個人們思考的地方,讓年輕人思考為什麼70多年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同時也是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紀念館解說人員說,「戰爭的風險仍然存在,雖然歷史都不盡相同,但有時戰爭的發生往往有著相似之處,無論怎樣,人們談論戰爭最終還是為了傳達和平。」

在安靜的諾曼第登陸海灘背後,是一片「熱鬧」的度假勝地。那裡有旅遊品商店、咖啡館和飯店。海灘上人們照常奔跑、嬉戲,沒有人因為在打過仗的地方就必須故意做出沉重的樣子。天色漸晚,海灘上閃起點點白光,老兵們陸續聚在一起,唱軍歌、喝酒跳舞。不知道諾曼第海灘能有多少這種日子。「來!孩子!喝口酒!」一個微醺的法國老兵將他手中的酒遞給我,眼神裡滿是真摯。我一飲而盡,頓時一道火線直穿胸膛。「能和我喝酒的兄弟越來越少了」說道這裡他眼圈泛紅,不過馬上又被其他老兵拉走了。望著佝僂踉蹌但性格豪邁的老兵,頓時很是傷感。酒精的作用下,心生暖意,讓我在恍惚中仿佛觸摸到了「二戰」的溫度,心中對老兵竟有那麼多的不舍。我們要記住他們,這是責任。

去戰地旅行,不是獵奇、不是炫耀,沉靜中自有深度,方寸間全是感悟。緩步於戰爭紀念館的陳列文物間,站在那些人們曾為夢想揮灑鮮血的土地上,看著逝去的生命留下被祭奠的墓碑。戰爭詮釋著生命的價值,戰地旅行增加了生命的維度。彈瀉如雨的夜空、捨生忘死的攀巖登陸、鮮血漂流的海面、屍體橫陳的海灘來到事件發生點尋訪這一切,才能親身感受到強烈的震撼與深切的心痛。

相關焦點

  • 《戰地5》首張概念圖洩露 反映美軍101空降師諾曼第登陸_遊俠網...
    在《戰地5》即將正式公布之際,有國外玩家從《戰地5(Battlefield 5)》的Google+頁面發現了下面這張新作的概念原畫設定圖:  通過這位士兵臂章和臉上的特殊的符號,國外玩家已經考證出了,這位士兵應該屬於二戰時期諾曼第登陸戰役中的美軍101空降師。
  • 諾曼第登陸節——若海岸有記憶,把青春留給海岸!
    諾曼第登陸紀念日在每年的6月6日,且每逢整數年的紀念活動都會較平常年份盛大。人類無法逆轉時間向前推移帶來的流逝之感,當年登陸的聯軍士兵逐漸在老去,2014年的6月6日是諾曼第登陸70周年的紀念日,我們推薦你去法國西海岸的諾曼第看看。諾曼第北濱英吉利海峽。
  • 諾曼第登陸70年,英媒邀普通人分享戰爭往事 (一)
    諾曼第登陸70年,英媒邀普通人分享戰爭往事 (一) 澎湃記者 羅昕 編譯 2014-06-03 18:32 來源:澎湃新聞
  • 《戰地5》戰爭之潮第二周攻略 戰爭之潮任務完成流程詳細介紹
    導 讀 戰爭之潮任務上線已經第二周了,不少玩家反映任務線中的某些任務過難,不清楚怎麼完成,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戰地
  • 諾曼第登陸高清(彩色)紀錄片3種:70周年特別版+巨片
    本次介紹3個高清(2個彩色)紀實片:雲南衛視引進版、美國歷史頻道,以及BBC製作的,均為極其珍貴的原始資料;還有紀念登陸這一天的巨片影評及電影連結。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凌晨6時32分(飛機1:20起飛)。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這場戰役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
  • 第二次諾曼第徵服,要如何才能結束戰爭?
    法國人強烈地感覺到,只有通過法國的軍事勝利才可結束戰爭,確保法國教皇的最高權威。除此之外,人所共知的是,英格蘭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貴族不再團結一致地支持國王,而是深感不滿。勃艮第公爵最初是入侵計劃的贊助人,但在1386年4月做決定時,御前會議經過投票,一致同意支持這一決定。許多人都是曾為查理五世效勞的人但對可能性藝術的控制感已經不復存在。
  • 諾曼第登陸成功的3個要點
    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為首的盟軍快速跟進「霸王行動」,近百萬的陸軍在海軍、空軍的火力掩護下,於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撕開了德國人所謂的「大西洋壁壘」,拉開了英美重返歐洲大陸的序幕。然後主動拋出一個假設性的提案給德國人——盟軍定於諾曼第和加萊兩地選擇性登陸。最後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廣泛集結偽裝部隊,讓德國人相信加萊將是盟軍的登陸點。
  • 江啟臣重返金門「戰地」:國民黨不懼戰,用最大努力去守護和平
    回憶起自己24年前在金門兩棲營服役時,昔日往事歷歷如在眼前,「國民黨過去見證過戰爭的殘酷,我們雖不懼戰,但堅持要用最大努力去守護和平、避免戰爭。過去是如此,未來也將繼續堅持中道、穩健與前瞻的道路」。重返金門「戰地」,江啟臣拜會金門縣長楊鎮浯等人,疫情對金門衝擊不小,不但「小三通」暫停後陸客沒來,就連島內遊客也望之卻步,觀光旅遊業慘澹,金酒營收今年預估將會短少30億新臺幣。同屬「六桂堂」宗親的江啟臣與金門「議長」洪允典相見甚歡,洪以「六桂之光」讚許江順利當選黨主席、承擔重任。
  • 英國小學如何讓孩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D-day諾曼第登陸!
    它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去對過去進行更多了解。歷史教育應該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對論據進行權衡,對論點進行詳查,增強學生感知和判斷的能力。學習歷史有助於學生理解人類活動的複雜性,發展變化的過程,不同社會與不同群體間關係的多樣性,自我身份以及每個時代所面臨的挑戰。這是2013年9月頒布英國新版歷史課程在結構方面進行調整後的歷史課程的學習目的。
  • 瑪莎·蓋爾霍恩:最優秀戰地女記者,海明威為她傾倒又被她拋棄
    兩人從彼此身上獲得靈感,蓋爾霍恩憑一篇篇貨真價實的現場報導成為當時戰地記者的典範,而海明威則以戰爭為背景,寫出了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37年5月,蓋爾霍恩和海明威回到紐約,與導演喬裡斯·艾文斯合作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西班牙的地球》。8月,海明威和蓋爾霍恩分乘兩艘船回到西班牙,繼續報導西班牙內戰。1939年初,海明威和波琳·菲弗分居。
  • 經典二戰射擊大作:使命召喚14與戰地5如何抉擇
    戰地與使命召喚首先是使命召喚系列第14部主系列作品,也是繼《使命召喚:戰爭世界》後再次將背景設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品。該作戰役劇情將重新回到二戰戰場。從諾曼第登陸的D-Day開始,橫跨歐洲各個標誌性地點的經典戰役。玩家在遊戲中扮演美軍大紅一師中的一份子,體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單人戰役時間集中在1944-1945年的歐洲西線戰場,故事發生在法國、比利時、德國以及更多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遊戲中的任務還收錄了二戰期間盟軍和德軍的坦克大戰和空戰。
  • 英雄歸來:最年長D-Day兄弟兵的戰爭記憶
    70年前,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世界軍事版圖因為一場戰爭發生大逆轉,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諾曼第登陸戰役。       為紀念諾曼第登陸70周年,英國《每日郵報》和美國《時代》周刊刊登了親歷者的戰爭往事,以此向那些參戰的年輕人,那些已經歸來和未能歸來的人,以及那場戰爭敬禮。
  • 火線指令諾曼第任務戰役分類 任務戰役介紹
    火線指令諾曼第是一款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題材遊戲,火線指令諾曼第裡面有豐富的劇情任務,你都了解嗎?今天安趣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火線指令諾曼第任務戰役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火線指令諾曼第
  • 我的世界monster現代戰爭伺服器 戰地模式新周目
    導 讀 我的世界電腦版monster現代戰爭伺服器,戰地模式新周目。這是一個以現代戰爭為主題的伺服器。
  • 1449年7月31日,查理七世以英格蘭違約為由打響收復諾曼第的戰爭
    從理論和法理上講,布列塔尼的最高領主是法蘭西國王,只不過它像諾曼第、安茹、阿基坦一樣長期保持著實質性獨立。亨利五世發動英法戰爭,布列塔尼與英格蘭結盟,可以理解為在英格蘭佔優勢情況下的自保策略,因為它在地理上離英格蘭更近,且被英佔法蘭西所包圍。《圖爾停戰協定》籤署後,布列塔尼頻頻向查理七世示好,保持著微妙的中立態度。
  • 人類戰術精華:諾曼第登陸戰(圖)
    「霸王」出臺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方面就希望英國能在西歐開闢一個新的戰場,以減輕德國對東線的壓力。但邱吉爾未置可否。美國參戰後,蘇聯又重提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這就是諾曼第海岸和布列塔尼半島,而戰略目標是奪取瑟堡。」根據情報,希特勒越來越相信盟軍的主要目標是諾曼第。5月1晚隆美爾不在指揮部時,隆美爾的參謀長斯派達爾接到電話說,元首急切想知道84軍防守諾曼第的情況。在第二天的作戰會議上,希特勒不等隆美爾回話就把1個傘兵軍和空降部隊調往諾曼第和布列塔尼半島。這是希特勒採取的一項斷然措施。5月6日,隆美爾心懷疑惑地給最高統帥部打電話,詢問為什麼增援諾曼第。
  • 全彩照片真實再現諾曼第登陸,4400名盟軍士兵獻出寶貴生命
    在1944年6月6日的行動中,大約156000名盟軍官兵分布在法國諾曼第的五處海灘上,這次行動導致納粹德國的失敗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走向結束。在這次歷史上最大的兩棲行動中,僅僅6月6日當天,就有4400名盟軍官兵喪生。圖為6月6日當天,美軍士兵已經轉移到了登陸艇上,正在等候向猶他海灘衝擊的命令。
  • 真實體驗戰爭殘酷,專家認可,10部嚴謹專業的戰爭電影
    拍攝前,他根本不考慮情節,只用手提攝影機跟蹤登陸的士兵,進行近距離拍攝,就像一個跟在士兵身後的戰地記者,忠實地記錄整個過程。 這段戰役的拍攝除了驚人的逼真廣受讚譽,露骨的血腥場面也遭到許多爭議。
  • 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加萊位置更好,盟軍為何選擇諾曼第登陸?
    那諾曼第呢,這很明顯,相比於下來,諾曼第的地理位置就差了遠了,距離英國和德國都遠。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都是一條,自己先吃虧,讓別人佔點小便宜,所以盟軍的把主要的目標就選在了諾曼第。不過呢,真實的目標是諾曼第,但主要的工作重心卻不能放在諾曼第,反而要放在加萊。 美國人搞電影厲害,現在要搞的就是一場大電影。這一出搞笑電影的主角是誰呢?大明星,美軍四星上將巴頓將軍。他突然出現在了英國的肯特郡。
  • 史達林格勒戰役,雪崩般的死亡改變了戰爭的走向|有關蘇聯的那些書
    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可怕的一場戰役不是諾曼第登陸,而是德國和蘇聯之間異常殘酷、持續 4 個月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這樣來說吧:諾曼第登陸導致約 1 萬名盟軍官兵死亡,這無疑是巨大的損失。但在這場噩夢般持續數月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由於戰爭導致的死亡人數加起來超過了 100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