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春天來了? "10萬+"價值判斷正發生改變

2020-12-16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知識付費的春天來了?

  2月21日晚上,Spenser公眾號創始人陳立飛團隊決定「搞件事情」,試水內容付費,開一場為期兩周共5堂的線上寫作課程,單價699元。

  「這價格一看就是我沒經驗,說明我們一開始就沒有想到它會搞大,就想著,一個五百人的社群,大家玩一玩就好了。」陳立飛如此說道。但結果卻把他的小助理「嚇哭了」,當天晚上8點鐘陳立飛發布了篇文章,叫做《不會寫作的你,正在失去職場競爭力》,凌晨12點,他們的收入就突破了一百萬。

  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讓「知識有價」成為一門新「生意」。羅振宇付費訂閱模式的「得到」、引領付費問答潮流的「分答」、知乎live、喜馬拉雅FM等產品的火爆,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大家——知識付費的春天來了。在這波日益火爆的知識付費熱潮中,究竟滿足了誰的需求?又滿足了怎樣的需求呢?

  「10萬+」的價值判斷正發生改變

  為什麼要做那次知識付費?陳立飛在「內容付費風起雲湧」2017新媒體探索者大會上分享到,一般來說,公眾號到達一個量級後大概會有3種變現方式,廣告、內容與電商,寫廣告不論品牌有多好,多少會對用戶有幹擾、對自身品牌有損害,做電商會很容易死在供應鏈上,因此他們決定做知識付費。

  陳立飛的分享道出了眾多知識付費從業者的心聲。青音約創始人青音在講述中同樣表示,在經歷了售書、遊輪、電商等各種嘗試讓用戶付費的「坑」之後,從2016年開始嘗試做知識付費,他們用三個月的時間,上線了自己的產品,並賣出了130萬的好成績。

  「當大家開始做知識付費,當整個商業模式發生迭代以後,對於自媒體的價值判斷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吳曉波頻道創始人吳曉波表示,2015年底,他們開始投自媒體的時候,關注的主要是三件事,你有多少用戶?你的公號裡面有多少個10萬+?你在徐達內新榜中排第幾名?然而這個時代已經過了,他認為現在的自媒體時代講究的不再是粉絲數,排行榜以及10萬+,而是更講究用戶關係的建設、變現能力以及商業模式。

  「我認為可能比10萬+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生產出一個100萬級、1000萬級的單品?百萬單品可能比10萬+更重要,你寫出了10萬+、20萬+,寫出了200萬+,那然後呢?從愛好者的角度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傳播貢獻。但實際從商業角度來講,它沒有任何的兌現能力。」吳曉波表示。

  面向職場青年及中產人士的「生意」

  「去年的12月17日小鵝通1.0產品發布會,距離現在,滿打滿算也就差不多四個月的時間,我們就有6000個商戶的接入,這個是非常迅速的,現在每天差不多有將近100個商戶的接入。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之內總流水已經突破1.5億。」小鵝通創始人鮑春健表示。

  這款專注於自媒體知識付費與社群運營的工具小鵝通火熱背後,同樣傳遞著「知識付費」浪潮的日漸火爆,而這股崛起的熱潮究竟是滿足了誰的需求?

  騰訊科技中心總監、企鵝智庫發起人龍兵華以銷量突破7萬份的《企鵝智酷2017年度白皮書》為例,勾勒出了部分付費群體的畫像,付費用戶群集中在20-45歲,主要分為20-30的職場青年以及30-45歲的中產人士。用戶購買知識的心理是緩解焦慮、學習成長,通過知識付費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競爭優勢,減少可能遭遇的損失,提升生活品質等,四大內容付費的熱門領域則主要集中在個人成長、財富增值、教育求學、健康養生。

  此外,對於知識付費的認識,記者發現不少網友認為「免費的永遠都是最貴的,因為會消耗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信息爆炸、競爭愈發激烈、時間成本增高的多重背景下,不少人願意通過優質內容的付費來代替個人選擇,從而實現快速獲取有價值的資訊、減少時間的浪費。此外行動支付的普及,也為知識付費提供了可操作的前提。

  「用戶在為成為更好的自己買單」

  知識付費,用戶真的是為知識在買單嗎?

  「我覺得知識付費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用戶其實是在為心裡的愛買單。我們會發現,很多類型的課,比方說品質提升類的課、增強人格魅力、提升眼界能力的課,非常的受用戶歡迎。所以,在我看來用戶其實是在為自己的愛,為生活興趣,為成為更好的自己買單。也就是說,其實他不是為知識買單,如果你真的覺得你是在輸送知識,你乾巴巴的講你的課,你覺得你的知識很棒,他不見得會買單。只有你的課程能夠真的讓他成為更好的他自己,他才會為此買單。」青音表示。

  陳立飛同樣認為,知識沒有價值,人和人的連接才有價值,知識只是連接的載體,用戶為知識付費,可能與知識本身沒什麼關係,背後的原因是IP影響力變現,人格加持以及信用背書。

  「可能現在還處於知識付費的上升期,大家感覺好像課程很好賣,都還不錯,但是我相信到一個點的時候,當知識付費的良莠不齊的情況產生的時候,用戶會覺得說,有一些課不值,或者說課太多根本學不來,這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知識付費的負面影響,導致它曲線的一個下降,到最後我相信知識付費是一個未來不可逆轉的趨勢,而且是以一個非常低廉的價格得到更好的知識,所以它還是會走一個上坡路。」陳立飛表示。(楊琳)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為生活興趣買單 知識付費的春天來了?
    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讓「知識有價」成為一門新「生意」。羅振宇付費訂閱模式的「得到」、引領付費問答潮流的「分答」、知乎live、喜馬拉雅FM等產品的火爆,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大家——知識付費的春天來了。在這波日益火爆的知識付費熱潮中,究竟滿足了誰的需求?又滿足了怎樣的需求呢?
  • 「知識付費」的春天,在於挖掘免費課程的痛點
    這兩篇文章都不約而同地談到,慕課邁向部分付費的現實,例如「收費學位」等,本期將據此重點探討「知識變現」、「資本市場對在線課程平臺的挑戰」等話題。  在中國,「共享」兩字越來越深入生活,與教育對應的是,教育資源的共享。有人說,慕課迎來了它的春天,可以借力「共享」,將優秀的師資通過授課傳播給更多的學生。
  • 知識付費二次起飛,不販賣焦慮行不行?
    你帶著明確的訴求來求知,主動尋找你要的知識點,這才是知識最自然的獲取方式,也是你最容易將知識活學活用的方式。而回顧這一年可以發現,搜索,或許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主動獲取知識的途徑。  「販賣焦慮」、「收智商稅」、「割韭菜」似乎成了知識付費市場「亂象」的代名詞。
  • 知識付費的下坡路: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得到」什麼
    但是,並且很重要的問題是,知識付費採用了網際網路規模化的方式來實現它。可這正是知識付費和稀缺性的關係具有諷刺意味的地方;在通過網絡向數千萬人傳遞某種認知的時候,它的稀缺性瞬間瓦解。沒有稀缺,就沒有價值,就找不到意義,就容易焦慮。知識付費在解決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焦慮感的路上要被自身產品激發的焦慮感淹沒了。
  • 知識付費 你的路在何方?
    知識付費的本質讓同事帶份兒盒飯,請設計師朋友設計點東西,借朋友的車開,找哥們兒幫忙搬家......這在中國重人情的傳統人際結構中,一切理所當然。但現在你已經習慣了花錢用餓了麼、豬八戒、滴滴、58搬家解決上述問題。這年頭,人人都很忙,付費消費正取代免費幫忙成為我們的習慣。
  • 如何通過知識付費賺錢?知識付費賺錢案例
    一看到標題包含「知識付費」,我想大家應該聽得耳朵生鏽了吧!必須知識付費這兩年的風頭正勁者呢!但是知識付費這塊實在是大,前景(錢景)不然忽視啊!很多人就是通過喜馬拉雅、蜻蜓FM、騰訊課堂、唯庫、知乎、網易雲、十點讀書等等平臺實現財富的自由,不信?
  • 知識付費的多重屬性與本質特徵
    以「得到」「喜馬拉雅」為代表的知識付費機構,在產業資本的支持下,通過一輪又一輪的融資迅速做大做強,他們與那些具有較強知識生產和傳播能力的專家、學者籤約,根據社會需求和市場反饋,以打磨產品的工匠精神來生產知識付費產品,並通過專家推薦、朋友分享、知識包裝等營銷手段營造出「必須買」「喜歡用」的消費場景,吸引用戶購買、消費、留存以及復購。
  • 新媒體時代「知識付費」發展模式探究
    新媒體網絡的發展、行動支付手段的改變都為知識付費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源源不斷發展的動力。但是面對我國當前不完善與不成熟的網絡環境,知識付費既存在著過度商品化的風險又面臨著公民傳統金錢觀念難以改變的困境,這讓其在發展過程中更加舉步維艱。因此如何能夠使知識付費成為趨勢而不成為簡單的噱頭,引導其良性發展,建立真正「中國智造」的發展模式成為了我們更應該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 知識付費的難題:仍不夠大眾化!
    網際網路知識經濟 x 讀懂網際網路未來作者:方軍網際網路上的知識付費仍在快速發展,但不再是焦點話題,很多人問,它的發展遇到問題了嗎?01平穩發展期知識付費,是網際網路上傳媒、出版、教育融合形成的一個新物種。不管是叫知識付費,還是知識服務,或者其他名字,這個新事物都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個獨特創新,它把網際網路和知識結合起來,可能促進知識的傳播與應用。
  • 知識付費 樂見其成
    談及知識付費,我們並不陌生,知乎、得到、千聊、知識星球等網際網路平臺凝聚起不少人氣,一度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跑者。不過,現在這種狀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一些傳統出版機構雖說姍姍來遲,卻也開始熱情擁抱知識付費,並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 改變人生的命運,從付費廣告開始
    我做了6年網際網路,一直是做付費類推廣的,但2019年是賺錢最少的一年,原因就是我不想再做付費推廣了,非要證明自己即使是通過免費的方式依舊能夠賺到錢,我想這樣不但能省下廣告費還能賺錢,豈不美哉?事實證明這完全是SB思維,SB行為,賺錢還是需要撒幣。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那怎麼行?
  • 「知識網紅」崛起改變網紅價值取向
    【摘要】知識網紅是移動網際網路和知識付費時代的新產物,擁有知識傳播和價值引導雙重功能,對網民的價值觀形成有重要影響,對於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有些知識網紅思想偏激、價值觀扭曲,傳播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危害網絡環境。
  • 知識付費,下半場怎麼走(附大會PPT下載)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各種免費內容爆炸式湧現;信息量嚴重過載,於是人們不得不用付費的方式來篩選一些有價值的知識。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實驗:相比於給消費者24種果醬,當只給他們6種果醬的時候,反而購買率最高,對選擇的滿意度也最高,證明選擇並非越多越好。
  • 頭部為王VS長尾效應,創業者和投資人如何看待內容付費?
    北京2017年3月10日電 /美通社/ -- 3月7日,左馭資本執行董事韓澤、娛樂工場合伙人劉獻民、星座女神創始人莫小棋、淘夢網創始人兼CEO陰超以「內容付費的春天要來了嗎?」為主題展開線上討論,包括:1.
  •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
    知識付費平臺定義,小程序知識付費系統用一句話來概括知識付費眾籌:
  • 「知識付費」這麼火,這門生意到底應該怎麼做?
    而現在,隨著用戶版權意識的提高以及新一代新的消費意識的改變,「知識付費」的概念逐漸在網際網路領域興起。2017年1月,知乎已經順利完成了1億美元D,隨著2016年分答、喜馬拉雅FM相繼獲得融資。在「知識付費」的跑道上已經集結了包括新浪微博、今日頭條問答、分答、喜馬拉雅、得到、知乎等一眾玩家。而它們都有著各自的特色。
  • 普通人不會講課怎麼做知識付費?解密兩種網際網路虛擬課程賺錢知識付費項目
    目前知識付費是今年的一個創業風口,許多內容創業者正在知識付費領域聚集。他們的特點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技能,或者具有較高的表達能力和才能。知識付費項目看似與普通人格格不入,真實情況是這是一個普通人都能參與進去的一場盛宴!到這裡,肯定有很多人疑惑,究竟普通人怎麼參與進去知識付費這個領域呢?
  • 知識付費只能買到三流知識麼?
    1.什麼是知識付費?   既然我們說知識從來都是付費的,那麼為什麼這次關於知識付費的話題會引起如此巨大的討論與關注?除開運營商主動炒作的原因,我認為原因還在於當前我們所討論的付費讀書會、在行一點等主要的知識付費平臺能夠給人以最直觀的購買知識產品的感受,他們賣的其實更多的是產品體驗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
  • 「知識付費」中西有別,變現難該如何破局
    (喜馬拉雅音頻付費榜排名)得到APP上銷量領先的課程大多更具實用價值,包括經管類、個人提升類、心理健康類等。筆者隨意試聽了一本銷量靠前的有聲書。這是一本嚴謹的社科類學術作品,但試聽過後,發現這不過是一篇粗淺的讀後感,將原本嚴肅的論述拆解,把結論直接揉碎餵到聽眾嘴邊。聽眾看似不費力獲得知識,卻喪失了學習與思考的過程。
  • 財神叔:2018年,知識付費衰落,行動付費崛起,你落伍了嗎?
    一夕之間,仿佛你不訂閱幾個付費課程,你不張嘴閉嘴羅輯思維,那麼,出門都不好意思跟被人打招呼。但問題來了,知識付費到底是個什麼鬼?跟我們常識中的讀書看報,上各種培訓班和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有區別嗎?因此我們把知識付費這個宏觀概念具體化,可以把所有的知識付費,統一拆分成三大層級。幫你知道的知識付費。幫你悟到的知識付費。幫你做到的知識付費。古往今來,人類知識傳承,都在按照這三個層級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