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紛擾多日的美國總統選舉即將落下帷幕,不出意外的話拜登勝出。美國大選的結果使得島內很多政客和名嘴大失所望。
在美國選舉過程中,民進黨當局單邊押寶川普打壓拜登,表現十分積極,而且明顯,「臺北駐美代表處」「手滑」轉發川普夫人的助選帖文,民進黨代表高調帶著支持川普的口罩參加會議,而後期拜登選票數領先後,臺當局又極力彌補。
民進黨再一次上演「髮夾彎」, 小丑行徑表露無遺,島內民眾已經是見怪不怪
當拜登真正勝出後,民進黨當局再一次上演「髮夾彎」,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的這些舉止,都已經見怪不怪,只是這一次涉及美國大選,因此才會有人有更多的人關注此事。
在大選結果出來之前,民進黨當局就召開了「國安會議」,特地強調臺灣跟美國兩黨關係友好,並指出不論誰當選了總統,都將會持續深化與兩黨的關係,爭取美國跨黨派繼續支持臺灣,可見民進黨很看重這次選舉,生怕選舉結果對臺灣不利。
真的是「怕什麼,來什麼」,民進黨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由於前期的選邊站出現方向性的錯誤,民進黨當局只能事後極力彌補,甚至網上出現了叫拜登爺爺的網帖,但是這個時候再叫「爺爺」不知道還來得及嗎?
臺灣媒體認為,民進黨應該借著美國選舉的機會,檢討一下「聯美抗中」路線
中時報發表評論認為,民進黨過去4年一味地「親美抗中」,致使兩岸關係惡化,而美國給臺灣也只是口頭上的空前友好,並沒有實質性的結果,既沒有對臺灣的經濟有幫助,更沒有讓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提高,反而使兩岸關係激化,劍拔弩張。
大華網絡報的一篇評論也認為民進黨應該反思一下,在過去的4年中,「聯美抗中」的路線是否正確,應該借著美國大選的這個契機調整一下路線,不要再走過去的老路,更不要用「反中仇中」的意識形態來控制思想,置臺灣民眾的安全與利益不顧。
過去4年美國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美國只是利用臺灣制衡中國大陸,並不是看民進黨的態度如何友善。一切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上臺之後,「以臺制華」的方針策略是不會變的,而臺灣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之前4年的政策是否是錯誤的,畢竟對兩岸造成了很深的傷害。反思過後,應該改變原來的策略,尋求跟大陸和談的空間,創造兩岸關係友好新局面,為島內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多做打算。
文丨淺陌 審丨樂一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