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過後,兩岸關係是否能迎來轉機?

2020-12-14 這有港澳臺

導語:近日,紛擾多日的美國總統選舉即將落下帷幕,不出意外的話拜登勝出。美國大選的結果使得島內很多政客和名嘴大失所望。

在美國選舉過程中,民進黨當局單邊押寶川普打壓拜登,表現十分積極,而且明顯,「臺北駐美代表處」「手滑」轉發川普夫人的助選帖文,民進黨代表高調帶著支持川普的口罩參加會議,而後期拜登選票數領先後,臺當局又極力彌補。

民進黨再一次上演「髮夾彎」, 小丑行徑表露無遺,島內民眾已經是見怪不怪

當拜登真正勝出後,民進黨當局再一次上演「髮夾彎」,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的這些舉止,都已經見怪不怪,只是這一次涉及美國大選,因此才會有人有更多的人關注此事。

在大選結果出來之前,民進黨當局就召開了「國安會議」,特地強調臺灣跟美國兩黨關係友好,並指出不論誰當選了總統,都將會持續深化與兩黨的關係,爭取美國跨黨派繼續支持臺灣,可見民進黨很看重這次選舉,生怕選舉結果對臺灣不利。

真的是「怕什麼,來什麼」,民進黨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由於前期的選邊站出現方向性的錯誤,民進黨當局只能事後極力彌補,甚至網上出現了叫拜登爺爺的網帖,但是這個時候再叫「爺爺」不知道還來得及嗎?

臺灣媒體認為,民進黨應該借著美國選舉的機會,檢討一下「聯美抗中」路線

中時報發表評論認為,民進黨過去4年一味地「親美抗中」,致使兩岸關係惡化,而美國給臺灣也只是口頭上的空前友好,並沒有實質性的結果,既沒有對臺灣的經濟有幫助,更沒有讓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提高,反而使兩岸關係激化,劍拔弩張。

大華網絡報的一篇評論也認為民進黨應該反思一下,在過去的4年中,「聯美抗中」的路線是否正確,應該借著美國大選的這個契機調整一下路線,不要再走過去的老路,更不要用「反中仇中」的意識形態來控制思想,置臺灣民眾的安全與利益不顧。

過去4年美國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美國只是利用臺灣制衡中國大陸,並不是看民進黨的態度如何友善。一切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不管是川普還是拜登上臺之後,「以臺制華」的方針策略是不會變的,而臺灣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之前4年的政策是否是錯誤的,畢竟對兩岸造成了很深的傷害。反思過後,應該改變原來的策略,尋求跟大陸和談的空間,創造兩岸關係友好新局面,為島內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多做打算。

文丨淺陌 審丨樂一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

相關焦點

  • 謝鬱: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態勢
    2020年的兩岸關係深受新冠疫情影響和美國大選衝擊,美國因素以前所未有的強勢介入、影響兩岸關係。一邊是川普政府密集出手狂打「臺灣牌」,頻頻挑戰中國主權紅線,中美關係急速惡化。另一邊是蔡英文當局全力配合美國,倚美謀獨抗中,兩岸互信互動基本為零,對立對抗升至歷史新高,臺灣海峽從風高浪急演進到兵兇戰危。12月中旬,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民主黨拜登確定勝選,對選後的中美戰略態勢與兩岸關係走向,筆者有以下幾點觀察。
  • 哈佛大學的90歲教授給美指出一條明路,中美關係能迎來轉機?
    面對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也是越來越狠,在各方面上對中國實施包圍式打壓,試圖用這樣的方式迫使中國低頭。也正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打壓,迫使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一步步僵化,矛盾愈演愈烈。中美關係能迎來轉機?
  • 蔡英文「過境」美國:外銷「臺獨」,破壞兩岸關係
    此次蔡英文「出訪」並「過境」美國的目的十分清楚,即以美國為「平臺」,將民進黨的「臺獨」立場從「內銷」轉為「外銷」,在國際上高調顯示民進黨孤注一擲,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決心。在時機選擇上,利用中美貿易衝突間隙和國民黨面臨因「大選」出現的分裂態勢,營造民進黨有能力「聯美抗中」的假象,以「引導」2020年「大選」。
  • 臺灣大選美國怕什麼 臺媒稱美國怕的是臺海兩岸走向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對於即將投票的臺灣大選,華府的聲音值得玩味,總結起來就是『美國有幾分擔心』。這樣的擔心當然是因為民進黨聲勢領先,其中最極致的字句是『選出傾獨的總統,危險時刻就開始了』」。臺灣《中國時報》14日題為「臺灣大選,美國怕什麼」的社論稱,美國怕的是臺海兩岸走向。
  • 臺灣人對兩岸關係有信心,美國會幫助臺灣?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11月份的美國大選遭到了眾人的關注,尤其是以美方為靠山臺灣地區,更是一直關注著美方的動向。針對民調的結果,國民黨籍民代陳以信公開表示:「傾綠民眾期待美國出兵協助防衛臺灣,有著更多不切乎真實的想像」。臺灣人對兩岸關係頗有信心最新的民調結果中,59.5%的受訪者對記者說,他們「不相信兩岸會開戰」,因為臺灣和大陸屬於一個血脈,流著同一種血。而對於不會開戰的說法,支持度最高的反而是年輕群體20-29歲的人群。
  • 十一過後,不懼失敗,打破困境,陰霾漸散,人生將迎來轉機的星座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活中都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和磕磕絆絆,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不過對於我們來說,這應該更是一種磨礪吧,只有當我們經歷過生活中的各種困境,才能夠發現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的廣闊,而且只有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懼失敗,勇敢的去打破困境,才能夠走出人生的陰霾期,我們的人生才會迎來轉機
  • 美國大選後臺美關係會有變化嗎?最新民調結果令人吃驚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針對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國民黨批評民進黨過度押寶現任總統川普,恐不利臺灣地區的未來。對於美國大選後,臺美關係會如何變化,根據一份最新網絡民調顯示,有超過5成網友認為,大選後臺美關係會降溫。
  • 董拔萃:淺談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臺海局勢
    [新聞頁-臺海網] 作者 董拔萃 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最近大家關注美國大選,關注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和臺海局勢發展前景。
  • 美國大選迎來結局,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或將緩和,蔡英文卻坐不住了
    畢竟美國總統大選基本上可以認定是出現了結果,拜登率先拿到290張選舉人票遠遠領先於川普。這也可能意味著川普的總統執政生涯也就到頭了。 當美國媒體集中報導此事時,川普方面卻表示,拒絕接受預測結果,而且還揚言讓很多州重新計票。劇情的走勢其實在人們的意料之中,畢竟川普肯定是不會輕易認輸,但川普到底能不能成功翻身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 疫情過後,蔡英文最大挑戰仍是兩岸關係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導致的兩岸關係變化,民進黨嘉義市議員蔡文旭稱,疫情將使得兩岸關係更加疏離,民進黨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臺灣經濟順利轉型,包括分散投資市場、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度、實現產業轉型等。蔡文旭點出了臺灣面臨的一些重要問題與挑戰,包括選後兩岸關係更加惡化、疫情延燒擴大兩岸的疏離感等。但是,無論是民進黨還是蔡當局,最大挑戰還是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 大選後美國將在外交上尋求「歐洲再平衡」,這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大選後美國外交戰略上的動態對國際關係影響極大。拜登在競選活動中已經明確展示出重回多邊主義的姿態,但他並未提及外交戰略的重點和優先地區是什麼。2009年,歐巴馬政府上臺後明確提出「亞洲再平衡」戰略,筆者認為,從地區重點來說,拜登新政府在外交上將朝著「歐洲再平衡」方向發展。
  • 港媒:防空頭支票 美國就兩岸政策敲打蔡英文
    中新網3月24日電 香港《大公報》24日文章稱,美國在臺協會前執行理事施藍旗近日在華府一場研討會上關於民進黨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的演講,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臺灣政壇引起轟動效應
  • 美國狠出手 兩岸關係瀕臨大倒退
    對此,臺灣主要政黨沒人敢說不,主流政治人物也沒人能說不,再這樣發展下去,兩岸關係不止是政經分離一路走,連民間交流都將在中美貿易戰推波助瀾下大倒退,岌岌可危。   臺美事務委員會的更名事出突然,臺灣官方也同步公開證實「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5月13日至21日訪美會晤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創下1979年臺灣「斷交」後的首例,美國這一系列動作都是劍指北京。
  • 美國會接受蔡英文的兩岸說詞嗎?
    很明顯的,內政議題將會主導民進黨在明年初「大選」的選戰步調,因為倘繼續糾纏在兩岸問題上,蔡英文不僅無法擺脫國民黨的猛攻及獨派的掣肘,搞不好連美國都無法搞定,更不用說如何說服國人,她能夠繼續「維持兩岸現狀」。
  • 蘇起批蔡英文「太躁進」:大選激情過後,美國保障就不存在了
    臺海局勢緊張,臺當局陸委會前主委蘇起今天受訪表示,中美之間有很多架要吵,但是臺灣不要捲入其中,美國選舉激情總會過去,這段時間我們配合美國激情演戲,但是在激情過後,美國也要往前看,大選之後美國的保障就不存在了,最後受傷的還是我們。
  • 早讀|臺灣「大選」怎麼看?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將走向何方?
    紛亂的所謂「大選」落幕,紛雜的情緒和聲音隨之而起。究竟當如何看待臺灣地區的這次選舉,又如何評估下步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新華社今晨發表港澳臺·時評《莫道浮雲終蔽日——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臺灣地區實行西式民主選舉,若憑執政表現的優勢贏得選戰,自無可厚非,但蔡英文和民進黨施政乏善可陳,政策荒腔走板,令社會撕裂、民生凋敝、民主倒退,引發爭議不斷、民怨不息。
  • 港媒:美國不放心蔡英文? 別蔑視兩岸關係!
    海外網3月26日電 據中評社快評 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參訪團昨天上午拜會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進行會談,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一開始就詢問學生運動,蔡英文表示,現在是臺灣民主發展非常重要的時刻,學生走上街頭,是反應出對政府的信心不足,但馬總統選擇了錯誤的處理方式
  • 川普翻盤夢破碎,美國大選迎來最終章
    原創 捏捏&式微 iWeekly周末畫報美國時間12月14日將迎來本次大選的最終環節選舉人團投票,各州代表將根據此前的投票結果再次對總統和副總統職位進行投票,而這也是一直拒絕承認敗選的川普最後一次翻盤機會。
  • 蔡英文緊盯CNN看美國大選開票
    據臺媒「中央社」報導,蔡英文今天上午將照走既定行程,不過,「總統」辦公室的電視將開著並鎖定美國CNN的報導,蔡英文和其幕僚一有空檔就能隨時了解最新戰況變化。 此外,《聯合報》報導稱,在選舉結果出爐之前,蔡英文政府不便對美國總統大選作任何評論,但蔡英文上個月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曾表示,「不論是兩位主要候選人任何一位當選,都會維持我們長期以來與美國的關係」。
  • 臺媒:兩岸問題終需兩岸解決 蔡英文勿在意美國
    ,面對明年臺灣「大選」可能勝出的候選人,各方希望能檢視她如何面對兩岸關係的挑戰。兩岸問題不是單靠主觀想法就可以處理的,蔡英文或許可以不必在意如何獲取美國支持或諒解,但仍需以臺灣安全福祉為念,畢竟兩岸問題終歸必需兩岸解決。  文章摘編如下:  去年「九合一」選舉之後,各界密切觀察北京會如何面對臺灣政治情勢變化,果然本月初兩會開幕,領導人一致強調「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有不可替代作用,包含習近平、俞正聲及李克強都提出「九二共識」政治互信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