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課千問》什麼是「以眾擊寡」「擊其惰歸」的公理思維方法?

2020-12-12 泊青國學在線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公理思維方法,公理思維方法有什麼作用?

所謂公理思維方法,又叫「按規則思維」,是指運用經過無數次實踐確定和鞏固起來的無需證明的道理、規則(即公理)進行思維活動,從而得出思維成果的思維方法。

同學們要注意,這裡說的公理,首先是源自於幾何學。它的本義是指通過無數次的反覆實踐,人們總結出來的規則、道理,其正確性不需要再經過邏輯證明或實踐的證明了。例如數學中的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於180度,這就是一個公理,同學們在數學計算中直接用這個公理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再去證明。軍事領域中的公理,也叫軍事真理,公理當然是真理,但是真理不一定都是公理,因為真理是有條件的、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例如古代戰爭中,在同一作戰空間中集中優勢兵力容易獲勝這是軍事真理,但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就未必是軍事真理了,因為信息化戰爭中在同一戰場空間集中大量的兵力,反而容易增大傷亡導致戰爭失敗。所以說軍事領域裡戰略思維活動中的公理思維方法,一是按照公理思維,二是按照軍事真理進行思維,但同時也要注意軍事真理的條件性和變化性,有時往往要突破現有軍事真理方面的認識,打破常規、出奇制勝。

公理思維方法在軍事戰略思維活動中有什麼作用呢?簡單地說,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軍事戰略思維活動中運用公理思維方法,可以從公認的軍事真理、軍事原則中,預測軍事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預測自己或對手的戰略決策與戰略選擇;

第二,軍事戰略思維活動中運用公理思維方法,可以用一個已知的真實判斷,來推斷另一個判斷的真實性和錯誤性,這就是證明或證偽。但前提是已知的判斷要具有真實性。戰略思維活動中公理思維方法的這種證明或證偽作用,既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判斷信息情報的真實性和價值,也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戰略判斷和決策;

第三,軍事戰略思維活動中運用公理思維方法,其實主要是一種演繹思維,即從一般的道理推論出另外一些道理,由一些軍事公理或真理性認識,推論出另外一些真理性認識。所以在軍事戰略思維活動中運用公理思維方法,可以讓我們創新軍事理論、戰略戰術,創造性在運用謀略。

《孫子兵法》中有沒有公理思維方法呢?當然有公理思維方法。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個方面來看:

第一個方面,孫子提出了許多具有軍事真理價值的一般性軍事原則,這是我們軍事戰略思維中運用公理思維方法的基礎。例如:在《軍爭篇》中孫子有這樣的論述:「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善於用兵的人,避開敵軍初來時的銳氣,等到其士氣懈怠、衰落時才去打它,這是掌握和利用軍隊士氣變化的方法。孫子提出的「擊其惰歸」用兵原則,是從作戰經驗和士氣變化的一般規律中科學總結出來的,所以對於作戰指導具有普適性的指導價值。所以古今善於用兵的將領,一般都是面對強敵,先避其鋒芒,等到敵人士氣衰落時才與其決戰。「擊其惰歸」這一原則,就是指揮員用兵作戰進行公理思維的基本原則。

在《虛實篇》中,孫子說:「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意思是說:我軍兵力集中為一,敵人兵力分散為十,我軍就能以十倍於敵的兵力去打擊敵人,從而造成我眾而敵寡的有利態勢。能做到以眾擊寡,就可以使能夠與我軍交戰的敵人很少了。孫子提出的「以眾擊寡」用兵原則,既是對戰爭經驗的科學總結,同時,也是後世兵家用兵遵循的基本準則,可以成為兵家進行公理思維的軍事真理,用來制定作戰方針和作戰計劃。我給同學們舉一個例子: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中的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思想。十大軍事原則,是毛澤東194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開的會議上所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提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原則。十大軍事原則全文593個字,毛澤東用精闢的語言,把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戰術原則講得清清楚楚,既易懂又易記。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靈活運用十大軍事原則,徹底打敗了八百萬國民黨軍隊。

我們重點來看看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的第四個原則,這個原則是十大軍事原則中最長的,毛澤東全面闡述了集中兵力打殲滅的思想。這一原則原文是這樣的: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在特殊情況下,則採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敵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求達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這樣,在全體上,我們是劣勢(就數量來說),但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戰役上,我們是絕對的優勢,這就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將在全體上轉變為優勢,直到殲滅一切敵人。

很顯然,毛澤東提出的這一軍事原則,其戰略思維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我軍長期的作戰經驗的總結;二是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兵家提出的「以眾擊寡」用兵原則的科學演繹思維。換句話說,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思維科學運用了經驗思維方法和公理思維方法。而毛澤東提出的這一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又是我軍基本的作戰原則,我軍將士遵循和運用這一科學的作戰原則,制定作戰計劃和靈活變化戰略戰術的戰略思維活動,他們運用的思維方法,也主要是公理思維方法。

第二個方面,孫子揭示的許多軍事真理和科學軍事原則,運用的是公理思維方法。

例如:孫子主張「兵貴勝,不貴久」,為什麼孫子提出這一軍事原則呢?我們說孫子得出這一結論,是運用了公理思維方法的。他的依據是「夫兵久而利國者,未之有也。」因為在孫子那個時代,以及孫子以前的時代,長期打仗而對國家有利的事情,確實是沒有的。所以孫子根據這一公理性認識,得出了「兵貴勝,不貴久」的必然結論。

再例如:孫子在《虛實篇》中提出了「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用兵原則,意思是說,善於用兵作戰的人,要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這一用兵原則,被後世兵家視為用兵作戰的通則。為什麼孫子能夠提出這一真理性的認識呢?因為孫子也運用了公理思維方法。孫子的依據是「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孫子他從大量的戰爭實踐中看到,凡是先到達作戰地域而等待敵人的一方就比較從容和主動,而凡是後到達戰場的一方就疲勞、被動,只能倉促應戰。這顯然是不用實踐再去證明的公理性認識,所以孫子根據這個公理性的認識,推論出了「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公理性結論,被兵家視為用兵的基本原則。孫子運用公理思維方法的例子非常多,這裡就不再列舉了。孫子非常善於運用公理思維方法進行戰略思維,這啟迪我們在戰略思維中也應當應當科學運用公理思維方法來進行戰略思維。

我給同學們舉一個毛澤東曾經用公理思維方法成功預測日本戰略行動的例子。

1941年6月23日,德軍向蘇聯發動了偷襲,蘇德戰爭爆發。戰爭頭三個星期,德軍在西北和西南方向上推進了數百公裡,佔領了蘇聯不少地區,蘇聯形勢危急。同時,日本也遙相呼應,希特勒要求日軍北上和德軍一起進攻蘇聯。日本到底會不會北上一起進攻蘇聯呢?還是日軍會南下進攻東南亞?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因為日軍北上進攻蘇聯,蘇聯可能迅速滅亡,然後德日一起回師進攻東南亞和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形勢會更加嚴峻;如果日軍選擇南下戰略,則蘇聯壓力會減輕,而東南亞戰場尤其是中國戰場大量牽制和消滅日軍,則戰爭發展將越來越有利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當時蘇聯的判斷是日軍會北上,因此要求蔣介石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出兵援助蘇聯。毛澤東則對日軍的戰略選擇做出了科學的預測。毛澤東運用的就是公理思維方法。古代兵法中有「以戰養戰」的思想,而這是一個軍事公理。尤其對於日本來說,毛澤東認為日本雖然是強國,但又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國,要支持長期的戰爭,必然要遵循「以戰養戰」的策略,否則沒有辦法支持長期的戰爭。如果日軍北上進攻蘇聯,無疑是啃硬骨頭,還得不到多少油水;而東南亞資源豐富且是薄弱環節,日軍南下有大量油水可撈。基於此分析,毛澤東認為日本的戰略方向是南下。因此毛澤東建議蔣介石和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主要是在中國戰場上大量牽制和消滅日軍,為蘇聯起到戰略上的配合作用。後來的戰爭實踐證明,毛澤東的預測是完全正確的。中國戰場上的一系列中日之間的較量,都基於毛澤東的這一正確預測。    

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體會到,公理思維方法對於軍事戰略思維來說,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可以幫助我們科學預測戰爭危險和戰爭發展趨勢。

同學們都非常關注我國的海洋安全問題。近年來,日本挖空心思爭奪我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那麼同學們是否可以運用公理思維方法,預測一下中日之間未來在爭奪釣魚島中是否會爆發戰爭呢?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同學們思考。

我的看法是:中日釣魚島爭端,將來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日本政治右傾化,日本在戰爭歷史問題上沒有悔過的正確態度,日本民族自古只服強者和欺負弱者,而且日本要擴張必然只能向海洋方向、向中國方向擴張,這些其實都是不證自明的公理性認識了,根據這些認識,我覺得中日之間未來在海洋爭端上,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非常大。除非以後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大國,同時,日本淪落為三流國家,再也沒有能力和野心擴張了。否則,我認為中日之間因為海洋爭端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要牢記孫子的教導:「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我們必須始終高度警惕日本,必須加強戰爭準備,才可能用和平手段解決中日海洋爭端,萬一爆發了戰爭,也才可能打贏。當然,我的這一認識未必正確,因為公理思維方法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本人的認識也必然有局限性的。(大家還可用象類思維方法來思考中日釣魚島爭端怎樣解決的問題,不妨試試,看看你能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關於公理思維方法運用於戰略思維,我還想提醒同學們三點:

第一,公理思維方法依據於一定範圍內的全部或相當普遍的經驗事實,因此運用公理思維方法推斷個別結論時,只要嚴格地符合運用條件,結論就具有必然性。因此,我們的戰略思維活動,應當重視運用公理思維方法,比如進行戰略預測、進行戰略規劃、制定作戰計劃等。

第二,運用公理思維方法進行戰略思維,依據的推論的前提要正確,否則結論就會出錯。因為軍事真理或公理性認識,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也需要發展變化。戰略思維必須摒棄過時的公理認識,運用新的科學理論和軍事原則進行公理思維。毛澤東就曾經明確指出:「十大軍事原則也要根據今後戰爭的實際情況,加以補充和發展,有的可能要修正。」所以同學們運用《孫子兵法》、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和現代軍事理論進行公理思維,要注意軍事公理性認識的發展變化性,否則就容易犯歷史上趙括「紙上談兵」的錯誤。

第三,公理思維方法畢竟是比較高級的經驗思維方法,運用公理思維方法進行戰略思維時,固然給我們提供了比較科學的思維方式,但也容易產生思維定勢。而軍事領域和其他競爭領域都最需要不斷創新,所以戰略思維還要善於運用其他戰略思維方法做補充。例如戰爭決策和作戰中的戰術與謀略運用,敵我雙方一般都會根據共同的軍事原則來進行公理思維,不善於打破常規思維,不善於施計用謀的一方,就必然會失敗。完全按照軍事教科書和軍事原則打仗的,幾乎沒有不失敗的。

相關焦點

  • 國防教育欄目|什麼是「以眾擊寡」「擊其惰歸」的公理思維方法?
    公理思維方法在軍事戰略思維活動中有什麼作用呢?簡單地說,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軍事戰略思維活動中運用公理思維方法,可以從公認的軍事真理、軍事原則中,預測軍事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預測自己或對手的戰略決策與戰略選擇;       第二,軍事戰略思維活動中運用公理思維方法,可以用一個已知的真實判斷,來推斷另一個判斷的真實性和錯誤性,這就是證明或證偽。
  • 【每天一個小故事讓你了解心理學】用從眾心理,以眾敵寡將其同化
    利用從眾心理,以眾敵寡將其同化實用精要要勸服一個人遵從自己的意見,可以採取以眾敵寡、逐漸同化的方法。不管他想些什麼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來,向東跑去。另一個人也跑了起來,這可能是個興致勃勃的報童。第三個人,一個有急事的胖胖的紳士,也小跑起來……10分鐘之內,這條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來。嘈雜的聲音逐漸清晰了,可以聽清「大堤」這個詞。「決堤了!」這充滿恐怖的聲音,可能是電車上一位老婦人喊的,或許是一個交警說的,也可能是一個男孩子說的。沒有人知道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
  • 《軍事課千問》374.什麼是「君命不受」「將戒五危」戰略思維品質?
    通過前面的課程內容,同學們知道,將帥的科學戰略決策,固然取決於科學的戰略思維方式與戰略思維方法的運用,取決於將帥遵循科學的戰略思維原則,但將帥的戰略思維也受制於將帥的戰略思維品質。因為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人的素質,尤其是將帥的戰略思維品質,決定了將帥戰略思維的科學性。
  • 梁文道 第八夜: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一)
    我就曾在很多場合遇過一些年輕人,一臉誠懇,甚至一臉悲憤地,來問我一些問題。問什麼問題?他們會問我:「梁老師,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不公平?」因此今天,我要給大家讀一首詩。一首詩能跟這樣的問題有關係嗎?當然有。我們今天要讀的這首詩,它的詩題就叫做《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 2018年自考《科學思維方法論》習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科學思維方法論》習題及答案多項選擇題1、邏輯的演義方法的發展:①形式邏輯;②辯證邏輯;③數理邏輯2、構成科學的要素:①科學概念;②科學理論;③科學定理;④科學推論。3、科學思維方法的層次性問題,明確了科學思維方法論的研究對象。
  • 什麼是平面?有什麼公理?
    二、什麼是平面?高中階段的平面是什麼?和你想像中的平面是一樣的嗎?在幾何中所說的平面不僅僅是一個有限大小的平面,而是無限延伸,也就是不再僅僅只是肉眼可見的大小了。現在作者就將一些公理講述出來:①公理一: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在此平面內。這是公理的數學字面表達,那麼用數學中的符號表示怎麼表示?這就是公理一的數學符號表達式。
  • 公理、定理和定律,三者有什麼區別?不知道這些怎麼學好理科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在在數學中接觸到公理、定理,初中又在數學、物理中同時遇到定律,那麼公理、定理和定律三者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我們似乎都沒有想過,老師也沒有跟我們去仔細講解、辨析鑽研過。導致學生能感覺到不太一樣,有點區別,但又不知區別在哪,導致學生整體理科思維有些浮於表面。
  • 「強權即是公理」是美國一貫的座右銘
    10月6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科特·斯威夫特在澳大利亞雪梨發表講話時聲稱,美國海軍艦隊要挑戰一切妨礙海上航行自由的做法,反對「強權即是公理」成為海上和陸地上的新準則。  斯威夫特的說法令人嘀笑皆非。眾所周知,「強權即是公理」一貫是美國在國際上行事的座右銘。
  • 國家級精品軍事課是這樣打造的
    黑龍江省軍區聯合地方教育部門創新軍事理論教學模式國家級精品軍事課是這樣打造的■王 哲 金 聲 本報記者 劉思男課上,掌聲不斷。雖是講《孫子兵法》,但於凡將兵法在現代社會、軍事中的應用作為課程的重點。講事例、說時政、辨是非,有理有據分析《孫子兵法》所闡述的軍事思想,生動形象、深入淺出。記者在聽課時還發現,於凡老師使用的多媒體課件,以圖片和視頻資料為主,並沒有大段的文字。講課時還會加些笑話進去,就像相聲中的「抖包袱」,課堂氣氛很活躍。
  • 詩人楊牧去世:沒有人再問公理和正義的問題了
    1986年,他發表了《有人》,其中,《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後來得到了不少熱血青年的引用和改編。有人問我一個問題,關於公理和正義。簷下倒掛著一隻詭異的蜘蛛,在虛假的陽光裡翻轉反覆,結網。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文/楊牧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寫在一封縝密工整的信上,從外縣市一小鎮寄出,署了真實姓名和身分證號碼
  • 百度百科:歐氏幾何公理
    歐氏幾何公理是歐幾裡得建立的幾個幾何公理,也稱歐式幾何,它的建立,採用了分析與綜合的方法,不止是單獨一個命題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連結,而是所有幾何命題的連結成邏輯網路
  • 一所地方高校的軍事課教學創新之路
    來源:中國國防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朱保水 徐晶晶 石寧寧今年初,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制訂《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對高校軍事課課程定位、課程目標、課程要求和課程評價方式等進行修訂,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改革方向。新《大綱》將於今年8月起在全國施行。
  • 文案傳奇人物寫好文案的15條公理,太精闢……
    如果這個滑梯上還有什麼東西會阻礙讀者往下滑,那就得去 「檢修」 了。文案,就是在搭建這樣一個滑梯。★ 第7條文案公理:打破思維定式,突破自身的創意。馬戲團裡的大象,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鐵鎖拴在木樁上,每次想要掙脫就會非常痛,越掙扎就越痛。
  • 文案寫作的14條公理
    公理7:當你試圖解決問題的時候,打破那些思維定式。當你在想一個問題或者尋求一個解決方案時,不要把任何事情排除出去。有些時候,如果你自己走出那些我們很容易踩進去的陷阱,那些絕妙的主意就會迎面而來。因為我們這些文案撰稿人沒有讓客戶站在我們面前問問題的優勢,我們必須要雕琢自己的文案,用文字的力量來引導目標客戶(通過文案的流暢性)提出我們樂意回答的問題。
  • 2021年是「寡年」,俗話說:寡年遇到牛,一年忙到頭,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叫做:「寡年遇到牛,一年忙到頭」,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寡年遇到牛呢?人們把農曆一年中沒有立春的年份叫做「寡年」,也被稱為「寡婦年」,其實這只是農曆和公曆兩種紀年法的誤差而導致的,因為公曆是按照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來計算的,所以公曆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也就是一年365.2天,也就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 《第一性原理》:打破經驗詛咒,喚醒更高級的思維方法和創新思路
    不要擔心,李善友先生把哲學、科學的這一思維方式寫成了一本書——《第一性原理》,專門為我們解讀什麼是「第一性原理」,有什麼用,別人是怎麼用的,而我們有時候會用,有時候又忘記用了。作者李善友,知名網際網路公司「酷6網」創始人,2009年,他成功帶領酷6網成為第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國內視頻網站。2014年,他創立創新研習社,2017年升級為混沌大學。
  • 思維認知原理:從思維模式到方法論
    ,也更能體會到在當前這個信息爆炸的大環境下,你應該關注的是什麼,是信息,是具體的成像,還是事物背後的東西如果你明白了事情背後的道理,那就是認識的關鍵那就可以去了解成為高手的思維模式,就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思維模式通過發現模型、刻意練習、及時反饋的三部曲方法論,幫助很多人成為了專家,成了領域內的高手
  • 數學會培養人的思維能力
    這個思維方式是抽象代數,微分幾何和拓撲典型的方式,最早是伽羅華在研究一元N次方程代數解的過程中發現的,通過討論解結構同構的交換群的對稱性質,得到了5次以上方程不可能代數解這種超出常識和直覺的結論。其實現在這種思維方法已經非常普及,我們在處理政治,軍事,經濟問題時,經常採用同構映射方法,把問題化繁為簡,把複雜問題變成一個我們了解的結構上的問題。這個以前舉過很多例子,不再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