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中的處世之道,悟透生死關,看破名利場!

2020-12-12 古典文化和詩詞

《小窗幽記》是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立體地涉及了人如何塑造自身、增加涵養、立身處世、怡情養性;而且關涉到世情、歷史、山水自然、藝術等多方面的內容。

1、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

【譯文】儉樸是一種美德,太過分了就是小氣,是鄙俗吝嗇,反而有失風雅。

2、遇沉沉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徒,應須防口。

【譯文】遇到那機心深沉不輕易說話的人,千萬不要和他交心;見到那剛愎傲慢自戀過度的人,說話的時候要小心謹慎。

3、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譯文】正是因為有恩,所以才有仇,所以讓人知道感恩,不如恩仇都消。

4、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譯文】不體貼人情世故,每條路都是你害怕走的艱難之路;不體察世情,就如在夢中生活,理想一生都難以實現。

5、倚高才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

【譯文】倚仗自己的出眾才華而玩世不恭、遊戲世間,背後便要提防那些暗算之徒。

6、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

【譯文】飲了中山酒,一醉長達千日。而今天世人渾渾噩噩爭名逐利,沒有一天不在醉中,沒有一人不是醉的。

7、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譯文】使人當面稱讚你,不如讓別人背後不詆毀你;使人在初識時樂於跟你結交,不如讓人和你久處而不厭倦。

8、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譯文】上天讓我福薄,那麼我就提高我的德性來迎接;上天讓我身體勞碌,我就用內心的安逸放鬆來補償;上天阻止我有好的際遇,我就用我的修養來使它通達。

相關焦點

  • 《小窗幽記》10句經典,心煩氣躁時讀一讀,從容淡定,笑看風雲
    《小窗幽記》與《菜根譚》、《圍爐夜話》並稱為中國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主要表達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超凡脫俗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小窗幽記》文字清雅,格調超拔,論事析理,獨中肯辯,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 《小窗幽記》為人處世的經典名句,悟透百態人生
    3、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譯文】昨天的過錯不可以留下,一旦留下,就像燒過的舊根會重新萌芽,而塵世的感情終究會成為理性和情趣的負累。4、若能隨遇而安,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閒之有?
  • 處世奇書《小窗幽記》,句句經典!
    《小窗幽記》一說是明人陳繼儒撰,內容主要闡明涵養心性及處世之道
  • 《小窗幽記》: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很想有這麼一個小庭院:四時開窗迎明月,閒時飲茶對清風,養一隻貓,種幾朵荷,在花開花落間,雲捲雲舒裡感悟時光之味,生命之喜。當然,我也知道,這樣的希望更像是一個臆想。在如今這個塵馬喧囂的時代,我們還能去哪尋找這樣一片淨土呢?
  • 小窗幽記經典名句,修身處世的小技巧
    喜歡讀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以及中國傳統文化有關文章的看官,可以點點關注,點關注,不迷路。不近人情,整個世界都會顯得艱難恐怖;不懂事物的真相,一生都活在虛幻的夢境中。交朋友的滋味要由淡薄而濃鬱,由疏遠而親近,由接觸而相知,這是交朋友的方法。為人處世,一定要少說廢話,多讀聖賢書,努力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品德,這才是正道。眼中沒有任何灰塵遮擋,才可以讀盡千卷的書籍。胸懷中沒有什麼成見,才能處世圓通。
  • 明賢法師:來果老和尚所開示的「禪門破三關」
    ,刀耕火種,篳路藍縷,啟建叢林,事必躬親,不容翻忽,所至皆理,為道忘身,素厭聲華,不事造述,德厚流光,終不可掩。 今引述老和尚所示宗門下豁破三關之關隘,以利學人,契證宗門: 其一、破本參(過祖師關)——知無量劫作善造惡、生死輪迴皆一場迷夢,今醒過來,滿面羞顏,大生慚愧,悲喜交集者有之,痛哭流涕者亦有之。自此改頭換面,專做培福生活,於身三種惡習一時淨盡。有過重之根本習氣兼修兼了,要倒樹定拔種,種子者何?我人之心是也。
  • 《小窗幽記》:看不透別人的真性情,讀懂五句口訣,輕鬆辨識
    《小窗幽記》作者明朝陳繼儒,全書始於「醒」篇,終於「倩」篇,以清雅超脫的思想解析世間之事,其格言玲瓏剔透、一針見血、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其在《多欲無慷慨 多言無篤實》一章中便描述了五種識人的方法:多燥者,必無沉潛之識;做人做事很浮躁的人,對事情一定沒有深知灼見的認識,因為浮躁的人往往不能靜下心來觀察事情的變化,也就沒法思考事情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深刻認識。
  • 專家:先輩的處世之學
    引言《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它的意思是說,世間之事都知曉了那就處處都有學問,人情世故琢磨透了那就處處都是文章。然而為人處世,如同劍閣蜀道之難,其中學問深如大海,又豈是那麼容易就能弄得通透。
  • 《小窗幽記》兩句至真至善之言,道破處世天機,教人立世根本!
    《小窗幽記》是一本關於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小品文集,其作者是明末文學家陳繼儒,《小窗幽記》自問世以來被世人廣泛流傳,深得中國歷史文化愛好者所追捧,此書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之作。《小窗幽記》之所以稱為經典源自於其內容富含的哲理經久不衰,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對世世代代的處世思想都有深淵影響。《小窗幽記》傳世的至理金句廣泛流傳於民間,其中許多言論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傳世名句。此篇節選兩段原文經典,從字裡行間來感受一下古人處世之風,對如今我們的生活也會有莫大幫助。
  • 【參悟】禪宗三關解讀(深度彙編)
    這是第一個關,你將疑團打破,就開悟了。打破疑團有幾種方式:一種是參話頭參破,靠自己來參破;一種是靠善知識的啟迪或棒喝。悟什麼呢?就是悟到自己的本心本性。用參話頭的方法破本參,見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是名開悟。有的人也不需要參話頭,由看經、聽佛法也能開悟,這種開悟完全是由理上來悟。以往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時臺下的人一聽到佛法,有很多開悟成道的。不是用參話頭的方法,而是從聞思修三慧下手。
  • 別人不說,你卻一定要讀懂、悟透的30條處世金句,真正的人情世故
    為人處世,不可不懂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是真正有助於我們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和美好生活乃至獲取成功的一門實用學問。人情世故並非簡單的圓滑處世,也不是虛偽的假意逢迎,而是真正懂得世事人情,並能為自己所用。以下分享別人不說,你一定要讀懂、悟透的6條處世天規、30條處世金句,真正的人情世故,受益終身。
  • 人情社會,有哪些處世規則你一定要知道?
    《紅樓夢》中有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確,在這個人情社會,懂點「人情世故」才能混得風生水起。而「為人處世」的學問,我們老祖宗也留下諸多處世寶典,其中透徹、實用的,當屬這本被譽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的《菜根譚》了。
  • 為人處世,悟透這5個厚黑技巧,做人做生意都能事半功倍
    厚黑學作為一門為人處世的大學問,歷來被一些道貌岸然者所痛斥,殊不知,他們自己卻都在偷偷運用。與此相比,情商這個從西方來的詞,這些年卻備受推崇,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事實上,兩者對比,很容易就能發現,所謂情商的知識和技巧,其實都在包羅萬象的厚黑學範疇中,如果說古人之厚黑的確有糟粕,那從為人處世的角度講,厚黑學中的情商技巧,對現代人卻依然是極為適合的。以下分享5個提高情商的厚黑技巧。
  • 【修持之解】「見思」二惑皆破即可見性入道
    行者應在日常中「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色、聲、味、香、觸、法時,用其分別之性——知事事物物,舍其攀緣之用——不分別是非好壞取捨,久久行之,即是「知而不知」,轉六識為「妙觀察智」,如此則破「見惑」。
  •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人行走於世間,無論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強,都不能逆天而行。順應天規,通達順遂;不應天規,早晚吃虧。其實,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規。《道德經》中的「天道」其實就是自然規律、自然法則,學習《道德經》,就是從古代先哲那裡,學習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
  •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
    有了這本《菜根譚》,自然少不了與它並稱「中國三大處世奇書」的另兩本:《小窗幽記》和《圍爐夜話》了。《小窗幽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生活美學的百科全書。囊括花鳥田園、草木山水、男女情思、素衣輕食等方面,集審美情趣與處世藝術為一體,是大導演王家衛推崇至極的經典作品。《圍爐夜話》則是一部輕鬆提升處世智慧的實用類書籍。
  • 禪宗三關:初關悟道,重關修道,牢關證道
    這是一般人不知道禪宗的立場,禪宗自己也知道並不是明心見性生死就了。臨濟大師就講第一句薦得,自救不了,他講「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線全籍裡頭人」,如同看木偶戲,戲中孫悟空大戰白骨精,很精彩,但沒有裡頭的拉線人,木偶再好也不會動。人也一樣,人講話、走路及種種動作,都是佛性在裡面抽線。認識了佛性的妙用仍自救不了,因為八識的種子還在,你遇境還是會生心,你的思想行為還是在受自我的習性牽動。
  • 文化人物丨解思忠:人生處世之道,盡在「空柔中」三字精髓
    「空柔中」三字精髓的內涵很多學者都喜歡將儒釋道傳統人生哲學簡化,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仁者見仁。解思忠的「空柔中」別具特色卻又涵蓋豐富哲理。他分別用「中」「空」「柔」概括儒釋道的傳統人生哲學,意指持中做事、看空悟世、用柔處事。
  • 「處世三大奇書」最精華30句,深刻說盡人生大智慧
    《菜根譚》、《小窗幽記》與《圍爐夜話》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