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它的意思是說,世間之事都知曉了那就處處都有學問,人情世故琢磨透了那就處處都是文章。然而為人處世,如同劍閣蜀道之難,其中學問深如大海,又豈是那麼容易就能弄得通透。
01
老人們面對人情世故總是要通透許多,畢竟他們的為人處世都是經過種種磨練的,其中有一句常常教導我們的處世之學是:「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只有這樣才算是一個聰明人。那麼這句話有何深意?具體指哪方面,有沒有科學依據?對此專家則表示這是先輩的處世之學。
所謂的三不管,就是不管閒事,不管家事,不管情事。在生活中,做事得有分寸,就算是關係再好的朋友,不該管的決不管,不該說的決不說。尊重他人的意願和選擇,不去主動觸碰他人的禁區。面對自己無法幫助的事情,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才是最好的。看熱鬧得有度,說話做事也要注意分寸,你既然沒有能力處理好別人的閒事,那麼就別讓麻煩惹上身。
至於四不說,一是不要在背後說人壞話,這是最基本的處事原則。《小窗幽記》中有云:「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見喜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並且紙包不住火,你在背後議論別人,終有一天會傳到別人的耳朵裡。且不說其它的,你周圍之人時常聽到你的抱怨,也會覺得厭煩,離你越來越遠,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你在別人面前有沒有議論自己。
二是不說狂話大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大家都懂,狂妄自大的人總會遇見那些真正厲害的人物,到頭來打臉的就是自己。謙虛的人,總是會受到他人的尊敬。三是不說怨話。時常抱怨的人沒有朋友會受得了,畢竟生活已經夠苦了,還要聽你嘮叨抱怨。並且《淮南子》中也有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滿嘴的消極與牢騷的一味怨天尤人,還不如多下功夫在自己身上找缺點尋求改變。
四是不說空話。泛泛空談總是無用的,《莊子》中說道:「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你說的話沒有價值和營養,一味地紙上談兵,到頭來損失的還是自己。畢竟說空話的人什麼也不會得到,但會失去。
02
再看五不幫,一是要知道逞強好勝的人不能幫。凡事講究量力而行,蘇格拉底說過:「認識你自己」。自己有多少斤兩,要時常在心裡掂量掂量。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只會打腫臉充胖子的人找你幫忙,很多時候會反過來坑了你自己。
二是越界的忙不幫。人和人之間都有著最基本的界線,不要輕易去試探別人的界線,也不要輕易去介入別人的私事。雖然你出於好心,但別人可能不會這麼認為。
三是不懂感恩的人不幫。俗話說:「一飯尚銘恩,況曾教誨提攜,只少血緣二字;千金難報德,即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一直是長輩們教育我們為人處世的重要方式。但是農夫與蛇的故事大家都懂,農夫救了蛇,蛇卻反咬一口。不僅不報德,反而以德報怨,這樣的人切記離遠一點。
四是幫人不幫窮。這句話可以翻譯成不要幫助那些沒有上進心的人,這樣的人幫了也是白幫。常言道:「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雖寬,只渡有緣之人」。人不自救天難救,更何況我們呢?五則是超越底線的忙不幫。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底線,一旦超過了那個底線,就算是再好的朋友找你幫忙,也絕對不能同意。畢竟有些事的後果,我們承擔不起。
結語
《論語》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做人要時刻反省自己,也要時刻認清楚自己的朋友。交友需謹慎,不該交的絕對不交,不該接觸的人也不要去接觸。道不同不相為謀,誰也保不準他會不會給你挖個坑讓你自己跳進去。
參考資料:
《檄梁文》《論語》
《莊子》《小窗幽記》
《淮南子》《荀子》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