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有何深意?專家:先輩的處世之學

2020-12-16 趣觀歷史

引言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它的意思是說,世間之事都知曉了那就處處都有學問,人情世故琢磨透了那就處處都是文章。然而為人處世,如同劍閣蜀道之難,其中學問深如大海,又豈是那麼容易就能弄得通透。

01

老人們面對人情世故總是要通透許多,畢竟他們的為人處世都是經過種種磨練的,其中有一句常常教導我們的處世之學是:「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只有這樣才算是一個聰明人。那麼這句話有何深意?具體指哪方面,有沒有科學依據?對此專家則表示這是先輩的處世之學。

▲兩小無猜的好朋友

所謂的三不管,就是不管閒事,不管家事,不管情事。在生活中,做事得有分寸,就算是關係再好的朋友,不該管的決不管,不該說的決不說。尊重他人的意願和選擇,不去主動觸碰他人的禁區。面對自己無法幫助的事情,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才是最好的。看熱鬧得有度,說話做事也要注意分寸,你既然沒有能力處理好別人的閒事,那麼就別讓麻煩惹上身。

▲說壞話照片

至於四不說,一是不要在背後說人壞話,這是最基本的處事原則。《小窗幽記》中有云:「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見喜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並且紙包不住火,你在背後議論別人,終有一天會傳到別人的耳朵裡。且不說其它的,你周圍之人時常聽到你的抱怨,也會覺得厭煩,離你越來越遠,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你在別人面前有沒有議論自己。

▲憤怒抱怨的人

二是不說狂話大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大家都懂,狂妄自大的人總會遇見那些真正厲害的人物,到頭來打臉的就是自己。謙虛的人,總是會受到他人的尊敬。三是不說怨話。時常抱怨的人沒有朋友會受得了,畢竟生活已經夠苦了,還要聽你嘮叨抱怨。並且《淮南子》中也有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滿嘴的消極與牢騷的一味怨天尤人,還不如多下功夫在自己身上找缺點尋求改變。

▲紙上談兵繪畫

四是不說空話。泛泛空談總是無用的,《莊子》中說道:「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你說的話沒有價值和營養,一味地紙上談兵,到頭來損失的還是自己。畢竟說空話的人什麼也不會得到,但會失去。

02

再看五不幫,一是要知道逞強好勝的人不能幫。凡事講究量力而行,蘇格拉底說過:「認識你自己」。自己有多少斤兩,要時常在心裡掂量掂量。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只會打腫臉充胖子的人找你幫忙,很多時候會反過來坑了你自己。

二是越界的忙不幫。人和人之間都有著最基本的界線,不要輕易去試探別人的界線,也不要輕易去介入別人的私事。雖然你出於好心,但別人可能不會這麼認為。

▲幫助老人

三是不懂感恩的人不幫。俗話說:「一飯尚銘恩,況曾教誨提攜,只少血緣二字;千金難報德,即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一直是長輩們教育我們為人處世的重要方式。但是農夫與蛇的故事大家都懂,農夫救了蛇,蛇卻反咬一口。不僅不報德,反而以德報怨,這樣的人切記離遠一點。

▲《農夫與蛇》繪畫

四是幫人不幫窮。這句話可以翻譯成不要幫助那些沒有上進心的人,這樣的人幫了也是白幫。常言道:「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雖寬,只渡有緣之人」。人不自救天難救,更何況我們呢?五則是超越底線的忙不幫。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底線,一旦超過了那個底線,就算是再好的朋友找你幫忙,也絕對不能同意。畢竟有些事的後果,我們承擔不起。

結語

《論語》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做人要時刻反省自己,也要時刻認清楚自己的朋友。交友需謹慎,不該交的絕對不交,不該接觸的人也不要去接觸。道不同不相為謀,誰也保不準他會不會給你挖個坑讓你自己跳進去。

參考資料:

《檄梁文》《論語》

《莊子》《小窗幽記》

《淮南子》《荀子》

《紅樓夢》

相關焦點

  • 老人言:真正的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你能做到幾個?
    常常聽老人說:「真正的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你看看你能做到幾個?三不管不要管別人的閒事,遠離別人的生活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這樣才能給彼此留下一個成長的空間。與其去管別人,倒不如管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 老祖宗忠告: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要注意了
    三不管1.不管閒事做人有尺,貴在有度。不管閒事並非一種冷漠,往往一種分寸。少管朋友的閒事,尊重朋友的選擇,是給友情留下了成長的空間。2.不管情事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今兒兩人要分手,明天或許就和好了。勸和勸分,都是你的不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因此 ,碰到別人感情的事情,儘量千萬別摻和。
  • 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儒風君來源:儒風大家01三不管不管閒事做人有尺,貴在有度。不管閒事不是一種冷漠,而是一種分寸。少管朋友的閒事,尊重朋友的選擇,是給友情留下了成長的空間。少管別人的閒事,遠視別人的生活,這樣每個人才有不同的個性展現。
  • 「夜讀」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五不幫
    三不管1、不管閒事做人有尺,貴在有度。不管閒事不是一種冷漠,而是一種分寸。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2、不管情事古人說:不作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沒煩惱。給有感情的人當中間人是最不討好的事。今天兩個人要分手,明天可能就和好了。
  • 「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有何深意?令先輩如此忌諱
    並且通過這種學問提煉出了許多朗朗上口的古語,比如「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那麼這句話有何深意,又有何依據呢?令先輩如此忌諱,對此專家表示,這是先輩留下的醒世名言,我們只需辯證地去看待就好。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人們通過「面相學」對相同相貌的人及其行為、經歷等仔細觀察,經過研究分析,最後總結出了很多規律並提煉成俗語,代代相傳至今,並以此來教導後人如何準確地識別人。古語「麻面青須不可交」就是其中之一。
  • 古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有啥深意?專家:不知道多半會吃虧
    因此,很多人在三、四十歲時十分拼命,然後過了知天命之年更多地開始頤養天年。01古人似乎十分喜歡用年齡來表達一個時間段人的特點,可能這也是我們現代形成了一些關於年齡方面刻板印象的原因。例如李白在《長幹行》中寫「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就通過年齡寫出了小女孩初為人妻的羞澀;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琵琶女自述「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通過年齡寫出了琵琶女年少成名的得意之狀。
  • 古語說「男不養貓,女不養狗」,到底有何深意?
    回過頭一看,原來是再對狗狗說話,很多人甚至不願意要自己的孩子,而是去養一隻小狗或是小貓來當自己的孩子養。愛護小動物絕對沒有錯,可是太過了,就不好了。古人常說」男不養貓,女不養狗「。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為什麼古人會說」男不養貓,女不養狗「,這其中到底有何深意,男不養貓,據說,漢末,蜀漢裸眠成風。李郎喜貓,夜必共枕。入夜,李郎春夢,塵根起伏。
  • 農村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是何含義?古人教你為人處世
    如今在光怪陸離的社會中,更是會面臨到很多的誘惑,儘管我們很想遠離,但不少人卻把持不住,此時我們應該多聽聽古人對我們的訓誡,這些古語非常有道理,也是我們為人處世需要遵守的準則。有一句古語說得好,「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其實這句話出自於《增廣賢文》。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到底是何含義呢?其實這是古人教我們為人處世的一個道理。
  • 王陽明:為人處世「三不管」
    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識修養與人格魅力,皆是舉世無雙,為人處世更是深具大智慧。生而為人,難免為「三碗面」所累:人面、情面、場面。但王陽明卻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他接著說:「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為人處世,若是掌握了這「三不管」,真的會自在灑脫許多。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專家:不懂丟人
    《荀子》有言:"禮者,人道之極也。"儒家所提倡的"禮"似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也正是關於禮儀的完整體系支持著封建宗法體系的運行。如今,雖然早已不是封建社會,但是身為中國人的我們還是會時時提到"禮儀",因為這種守禮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鐫刻在我們的民族記憶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禮儀已經成為了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但是縱使習慣驅使著我們這樣做,我們依舊沒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說法?
    在這千百年的歷史裡所流傳的,除了散發著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也還是有老輩人口口流傳、更為貼近我們百姓生活的俗話,老話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有何說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例如"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鑽石雖小,能穿瓷器;麥垛雖大,壓鼠不死」、」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等等。
  •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道理?
    儘管現在時代大有不同,但是其中的智慧和道理依舊值得我們去借鑑。在招待上,老輩人也有著自己的經驗。一句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更能體現出古人的大智慧。其一:"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請親戚朋友們吃飯的時候,即使只做了兩盤菜,也不要硬湊成三道,因為在古代,古人敬天祭祀時往往以太牢或者少牢之禮祭祀,所以邀請親朋好友聚餐時,若是上三道菜,難免被人感到有被「祭祀」的感覺,讓人感到不快。而且親朋好友團聚一起,三又與「散」同音,主題不符,所以」菜不擺三「。
  • 教學原則之古語例子總結
    該知識點的考查,一般是定義內涵的反選以及古語例子的釋義反選。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本部分的常考古語及例子,以期幫助小夥伴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部分內容。(一)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1.基本涵義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 中國社科院專家馬峰:黨的全會文件首次這樣表述,有何深意?
    本期專家:馬峰,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專家:黨的全會文件首次這樣表述,有何深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而且,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比較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 老輩人常說:「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有何道理?
    就聽家裡長輩說「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如果就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它的意思的話,那應該就是說:人到四十歲之後,不能睡三種覺,不能求這三種人。看似毫無意義,細細品讀起來,其中的深意令人折服!三覺不睡第一覺:不規律的覺現在的人在睡覺之前,都不像老輩人一樣,躺下就睡著了,而是熬夜看著手機,困到睜不開眼了才放下。所以年輕人的睡眠問題,一直被很多人關心。
  • 古人講「男看鼻子女看嘴」,有何深意?聽過的人多懂的人卻不多
    在現代社會來講,看男人單單靠著鼻子可是不靠譜了。當時的社會沒有什麼心理醫生,更沒有什麼研究中心。有的只是一些算命卜卦之人,很多人都稱這樣的人是江湖騙子。在古時,這樣的人確實有很多人信奉,因為古代是封建社會,老百姓就信這個,這個是當時時代的產物。一些江湖術士有時候還算得非常準,通過一個人的面相和無關辨別這個人。
  • 其中有何深意?
    其中有何深意?大學裡的課程安排分布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大一課程緊湊,大二量會減輕很多,大三上課基本是休息和上課時間持平,大四基本就很少上課了,大學有這麼多的空閒時間,為什麼不把課程集中起來上,用三年去結束學業呢?為何偏偏要四年呢?背後又有何深意呢?
  •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為什麼廣東會館在德勝門?有何深意?
    等到他們有結果的時候,可能什麼結果都沒了。《黃飛鴻之獅王爭霸》【《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為什麼廣東會館在德勝門?有何深意?】【後來,李連杰拍的《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和《黃飛鴻之西域雄獅》都是向華強的永盛出品,不再是嘉禾系列。】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的故事發生在北京,拍攝也在北京。佛山無影腳黃飛鴻從佛山一路殺到京城,參加獅王爭霸大會,從此揚名天下。《獅王爭霸》所有的故事,都圍繞著最後的獅王大會。
  •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這三條為人處世之道,災禍少,人生更順暢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這三條為人處世之道,災禍少,人生更順暢。1不管對什麼人,說話都不能口無遮攔。說話口無遮攔的人,逞一時之能,圖一時之快,惡言傷人,最終也傷害了自己。常言道,凡事有度,過猶不及。做事如此,說話亦如此。一個人如果不明白禍從口出的道理,說過頭的話,對誰都大大咧咧,對誰都沒心沒肺,就離遭殃倒黴不遠了。三國時的楊修,恃才狂妄、常常口不擇言。
  • 這場座談會上,習近平多次提"新"有何深意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此次座談會研究了哪些新情況?作出什麼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