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課程安排不是很多,為什麼卻要上四年?其中有何深意?
大學裡的課程安排分布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大一課程緊湊,大二量會減輕很多,大三上課基本是休息和上課時間持平,大四基本就很少上課了,大學有這麼多的空閒時間,為什麼不把課程集中起來上,用三年去結束學業呢?為何偏偏要四年呢?背後又有何深意呢?
首先,大學的課程有難有易,可能大部分學生上得比較輕鬆,但是,也有十分難的課程,就像法學、力學和醫學這些課程的學習都是比較難的,這時候即便是在緊湊,也很難在三年內完成學業,四年可以說是一個門檻,而且醫學專業因為課程難學,上大學需要五年的時間,為了綜合各大課程的學習,上大學時間定在四年是比較合適的。
其次,教大學生的老師是比較難找的,不僅僅需要學歷更需要的是過硬的實力和能力,如果,課程安排得很緊湊,這時候基本每個大學都會面臨缺老師的情況,畢竟學校的老師是有限的,學生卻是不少,而且教室也不夠所有的學生全部上課,這時候就需要去錯開這個時間,這個時間段給這個班級上,下個時間段給另一個班級上,這樣就能很好的去規避以上的這些問題,老師也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最後,大學期間的學習不單單只是學習一些理論知識,而是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學習到一門技能,以此來作為畢業後進入社會的敲門磚,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去完成實踐,多去生活中積累經驗,利用空閒時間去接觸一些人情世故,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畢業後的發展,不然,要和高中一樣的學習,學生很難適應當今的社會。
大學規定上四年這個時間都是用實際經驗總結出來的,對於學生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大家覺得大學該上幾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