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講課】學道者主要是改變自己 而不是改變周圍環境

2021-03-02 生命禪院心靈家園

198條:學道者主要是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周圍環境,自己不變,周圍環境永遠不變;自己變了,周圍環境也會隨之改變。學道者就是我們禪院草,學道者主要是改變自己,我們不是去改變世界,改變他人,改變這個空間,不是的,我們主要是改變自己。所以在這個禪院裡面,各位兄弟姐妹只管完善完美自己,你不要操別人的心,管別人的事情。別人哪怕是下地獄那不是你的事情,不是你該操心的,不關你的事,你主要是完善完美自己,自己成道,不要試圖改變他人,改變周圍環境。自己不變,周圍環境永遠不變;自己變了,周圍環境也會隨之改變。所以一個人當我們處在矛盾痛苦煩惱之中,當我們的經歷是坎坷曲折的,處在逆境之中的時候,你試圖想改變別人,想改變周圍的環境,這不可能。如果自己的意識不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宇宙觀不變,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不變,那麼你永遠擺脫不了痛苦,擺脫不了煩惱。

只要自己改變,這個周圍的世界才能改變,就像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改變了,我們周圍的世界是不是改變了?你原來的狀態和現在的狀態不一樣了對吧。原來在世俗社會的時候可能有痛苦矛盾煩惱,現在你開始按照禪院理念改變自己了。我以前信仰這個信仰那個,現在我信仰上帝了,我要走上帝之道,我要讓導遊把我導遊到美好人生和天國之路上,我就相信了,然後我自己也不去追求金錢,名利,地位,這些東西都不追求了,婚姻家庭等等我也不要了。你改變自己了,改變自己你的環境也就變了,你原來的環境跟現在的環境是不是不一樣了?原來的環境是傳統家庭生活,現在的環境是我們的第二家園生活,原來的環境可能現在是冬天冰天雪地,而現在這裡是春暖花開,你看,我們改變以後,我們生存的環境也改變了。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依然頑固的堅持我們原來的那種意識,那種生活方式,那麼你不可能到第二家園來,你不可能享受到這個環境,就沒有這麼多的兄弟姐妹與我們相逢相聚在這個家園當中。

這個事實說明了,不要試圖去改變他人,改變環境,改變周圍的人。要想使自己順利,要想使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要想使自己能到天國,只有改變自己。你看我們那個傳統的婚姻當中,夫妻之間鬧矛盾鬧彆扭,這個我想每一個人都體驗過,而好多人依然在誤區之中,誤區是什麼呢?試圖改變對方。當丈夫想把妻子改造成自己所期望的那樣,妻子想把丈夫給改造成自己所期望的那樣,結果如何呢?結果就是吵啊鬧啊痛苦麻煩,因為自己不改變,光想著去改變別人,這是做不到的,辦不到的事情。我們已經用事實證明了,我們改變了我們自己,所以進入了第二家園生活,我們現在繼續改變自己,把人的意識,人的行為,習慣秉性全部改掉,把心靈花園的雜草全部除掉。然後過一段時間,你就在千年界呢,你沒有在這個第二家園,第二家園只是個中轉站而已。

如果你繼續改變,就在家園裡面越過千年界,哪一天你就在萬年界了,在萬年界的時候,感覺又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如果你真的理解了第二家園生活的意義,真正從家園當中獲得了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現在再想想你世俗社會的那些,會覺得可怕,讓你再去你會去嗎?再不去了。哪一天你突然到千年界了,你想想第二家園的狀態,讓你再到第二家園裡來,你就會覺得不去了,第二家園不好玩,還是千年界好玩。這就像邏輯推理一樣,就是這種情況,所以說,學道者要改變自己,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不要試圖去改變周圍環境。自己不變,你所處的環境,所受的痛苦永遠不變,只有自己變了,這些東西也就變化了。

相關焦點

  • 《你無法改變環境時改變自己》:屌絲逆襲不是夢
    當環境無法改變時,你該怎麼辦?這輩子,我們只能這樣嗎?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學推出的《你無法改變環境時改變自己》一書,在各大書店和網店開始熱銷,引發讀者紛紛熱議。從那些取得成功的名人,如麥可o喬丹、比爾o蓋茨、安東o巴甫洛維奇o契訶夫等人的人生經歷來看,他們總結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即你不能決定出身,但可以把握命運;改變不了環境,但卻可以改變自己;左右不了天氣,但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  思考工作:別人不變,你可以變  工作可以說是讓一個人實現夢想的路徑。要學會時刻思考工作。
  • 中年人要懂的適應環境控制理論:不是改變環境而是更多要改變自己
    由此通過適應環境的控制理論來做個理論解析。心理學認為控制是人類發展的中心主題。用一句話說,「要麼控制別人要麼被別人控制」,這裡把別人換成環境更加合適。控制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兩種控制方式來適應環境:初級控制和次級控制。初級控制就是通過改變環境來適應環境,而次級控制則是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 與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很多人,為了錢,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到最後,卻又想著用錢買回健康。可是,健康沒了,就再也買不回來了,錢沒了,只要擁有健康,還怕賺不到錢,這個道理,我們不僅要懂,更要做到。3、所有的困難都是好事,這是上天在磨練你,目的是把重任交給你人都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上天給你磨難,就是為了磨練你,看你是否值得擁有一切更好的。所以,我們都不要畏懼磨難,要把磨難當成一種饋贈,去戰勝磨難,去贏得人生。
  • 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
    《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作者:會觀者自在般若(智慧)慧海,唯信能入,唯大福報者能入。末法時期,五濁惡世,鬥爭時代,不要嘆息自己無力改變世界,一即一切,萬法平等且當下互是,以點代面,改變自己這個「小一」就等同於在改變世界那個「大一」,即改變自己就是在改變整個世界!境隨心轉,自從真正開悟了之後,我就發現身邊的環境在悄然發生改變!
  • 生活感悟: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
    導語:年輕時我們可能會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理想和抱負,現在回想起來,曾經的那些理想和抱負都是是那麼的幼稚,其中最可笑的,就是我們居然妄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周圍的事物,去改變整個世界。更何況,有些人所謂的「改變世界」,並不是指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只是為了一己的私慾,想讓自己活得更開心舒適,他們希望地球是繞著自己轉的,宇宙裡的一切人和事,都應當順著自己的心意發展,這怎麼可能!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不管家庭環境好壞,從小就是家裡的寶,從未體驗過人情的冷暖、世間的百態,覺得自己凡是想要做的,都會有人去幫自己完成。
  • 先改變自己 才能改變別人
    先改變自己 才能改變別人 2012年11月09日 16:26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第一種心態是以受害者自居,認為自己的苦境都是被別人或環境所害,既怨天又尤人;第二種則是用正面態度去看待問題,相信自己有改變環境的能力,即使事情不如意,依然能夠找出更好的做法,讓事情朝順利的方向改變。後者這種思維,正是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所提出成功者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
  • 心理學:改變自己,你的人生才會走上坡路
    還是像咖啡一樣特別,注入熱水,就和環境融合在一起,甚至改變了原本平凡環境?在逆境面前,我們可以有多種選擇;即便改變不了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訴求,無法要求別人看到自的能力,是因為我們還不足以像咖啡一樣散發著吸引別人的香味。
  • 你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你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世界
    ##教育改變自己,教育改變世界導讀:當你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別人,也就改變了世界。如果你覺得改變世界容易,那就改變世界吧。如果你覺得改變自己容易,你就改變自己吧。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那就必須改變自己。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那就必須改變世界。
  • 孩子,當不能改變客觀環境的時候,改變自己,讓我們慢慢去適應它
    這樣的遭遇、這樣的工作環境,卻沒有把她給打垮。慢慢地,她適應了這份工作,幹起來還有滋有味的。兒子,也許你不明白,當一個人不能改變客觀環境的時候,就只有改變我們自己,讓我們慢慢去適應它、接受它甚至安享它。
  • 心理學:改變自己是成長,想要改變別人,那是痴心妄想
    每個人都有遇到困境的時候,環境就在那裡,你要做的只能是改變自己,而很多人多數情況下,想改變的是別人,不是自己。就像許多人到了心理諮詢室中,許多來訪者會說:老師,你看怎麼能幫我改變我的孩子?怎麼能幫我改變我那個不爭氣的老公?
  • 如何利用潛意識改變自己
    今天說說如何利用潛意識來改變自己。唐朝人盧綸曾寫過一首《和張僕射塞下曲》,內容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我們總是一直在前往目標成功的路上,不是這個目標,就是下一個目標。不是失敗,只是還沒成功。我們不斷在這一路上積累著通往成功的經驗、條件、要素。我們需要先給自己的一生先預設一個大體的軌跡,這個軌跡是可以隨著軌跡的變化而改變的(如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功,那就努力想像自己成功時的畫面吧。想像著,未來一定能行)。
  • 改變你的內在語言,你的命運隨之改變
    那他在這個環境裡,他能注意到那些真正的機會嗎?他會永遠吸引那些糟糕的事情,也永遠關注那些糟糕的事情。這個世界實際上是有生命的,你怎麼對待他,他就如何對待你,而且他總是能夠向你證明你是對的,即使是,你在事實上是錯的,非常離譜的情況下。所以我們說,你周圍的人,對你的反應,其實是你在他們身上的投影。
  • 適應環境容易改變環境很難
    車長在接到通知撤離後就自己離開了,沒通知乘客,而乘客呢?就都那麼靜靜地、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裡,結果,很多人錯過了最佳逃生時機,因此而喪失。發生這樣的事情聽著離奇,實際卻很正常。別說自己要是在那個環境裡不會那麼傻,你沒在那樣的環境中,你就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那樣做。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實際也很簡單,因為,人們都有一種從眾心理。
  • 改變能夠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人生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認識自己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很好了解別人你是誰你生命的意義和使命是什麼只有把自己的位置很好定位就好比常說的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自己 接納自己 尊重自己才能有尊嚴地活著才能實現人生價值1、遇到了《活出樂觀的自己》,知道這本書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
  • 現代社會,「孟母三遷」已成高成本方案,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但今非昔比,如今的我們想要帶孩子搬家或者換學校,都不是可以草率下決定的。再者,總是搬來搬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影響。把目光放到更大的社會中我們會發現,整個大環境個人是無力改變的。如今大家都困在高樓大廈之中,誰也沒辦法選擇自己的鄰居,更沒辦法選擇孩子班級上的同學是哪些父母教出來的。
  • 自責與內疚不是改變的開始,愛自己才是
    邁開一小步,獲得成功,讓每一次成功成為下一次改變的基礎。改變也就自然而然發生了。也許你會這樣想:就算寫作100天,我也不一定就能寫出好的文章。這樣想你就犯了個錯誤:這不是改變的核心。核心在於讓你專注到當下你能做的事情上,至於這個事情能不能帶給你想要的結果,這不是你能控制的,也不需要你的關注。
  • 人生的改變,源於不甘心
    人生的改變都是因為不甘心,就像十幾年前我考研一樣。當我大專畢業,進入一家成人中專學校開始教書,我突然發現,自己這輩子完了,一眼就看到頭了。每天拿著同樣的教材,對著不同的學生講課,一講就是幾十年,然後退休,想想就可怕。
  • 不能改變環境,可以適應環境!
    我們也不必去改變環境,學會適應環境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常說「適者生存」,就是說「適」是生存的基礎。當我們面對一個性格不合的人,是讓自己適應對方,還是讓對方適應自己?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會在多長時間內適應?在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是你去適應別人還是別人適應你?可以說,我們無論置身什麼樣的境遇,都有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無論是孤獨閉塞的人,還是閱歷豐富的人,在這一點上,誰都不能避免。
  • 做稱職的家長: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首先讓自己具有同理心,面對孩子出現的任何問題,都不採取暴力的態度去應對,而是設身處地去體諒孩子的心情,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其次,將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和自己的言行對應起來,分析哪些是由於自己沒有起到榜樣的作用而導致孩子出現問題,並真誠地和孩子溝通、道歉;再次,用正確的言行去感染和影響孩子。
  • 想要改變一切,先改變自己
    每個人都有三個自己:別人眼中的你,自己眼中的你,和真正的已經。大多數人沒有客觀得認識自己,了解真正的自己,才能揚長避短。在這個職場中步步為營,勢如破竹。無論如何,正確認識自己,並適當改造自己,讓自己的優點和特長發揮到極致,是一種智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