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修復知識:日常保護及簡單修復!

2020-12-23 晶哥聊古玩

#瓷器修復#

瓷器是以瓷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掛釉、乾燥、焙燒等工藝製成的器物。瓷器經1300℃以上高溫燒成後,胎體呈白色或灰白色、緻密堅硬,胎釉結合緊密,釉層不易剝落,幾乎不吸水。

瓷器源於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生產出原始青瓷,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宋元時呈現窯口林立、品種繁多的局面,而明清時釉彩高度成熟,使我國制瓷業達到頂峰。

瓷器是古玩收藏中不爭的龍頭老大,這不僅僅是其收藏隊伍之廣,歷史遺存器物之多、市場價格之高,更有其歷史及藝術價值的因素為收藏者所看重。

瓷器的質地較陶器緻密堅硬,且光滑不易吸水,氣孔壁較小,在顯微結構上含有較多的玻璃態和一定量的莫來石晶體,這些組合成瓷器的特徵,即光線、有害氣體、蟲害等都不會對它產生作用。但在製造過程中的某些缺點及受本身材質所限,瓷器脆而易碎,所以,瓷器保護的重中之重是防震、防擠壓、防碰撞。

小件流器必須入錦盒收藏,而且要一器一盒,以防相互之間的摩擦碰撞。裸放的大件器物要放穩,周圍環境中不能有易倒的硬物。雖然瓷器不怕有害氣體,但某些物質的溶液對瓷器是有害的,如鹼對釉有腐蝕作用、強酸可以改變瓷器表面光澤,使彩繪變色。所以,瓷器的收藏必須遠離汙染源。一旦瓷器染上汙垢,可以用清水洗滌,但不要用較強的化學試劑,以防傷及釉面。

瓷器如果在收藏時不慎損壞,切勿自己動手修復。但對那些小毛病可以進行嘗試,如炸底、窯裂、衝口。炸底是在瓷器收藏時因外力的打擊使器底產生裂紋,通常在三條以上,呈放射線狀,多透過胎體。雖在正常保護下裂紋不會加重,但稍有外力定會加重直至器物完全損壞。對於這種現象可先行清洗,用棉花條蘸水固定兩端,覆在炸底上,然後用濃硝酸滴到棉條上,飽浸度為80-90%,再用塑料封底,隔日開封,反覆幾次之後,用無色透明、固化速度快的環氧樹脂粘合劑進行封閉。

窯裂是器物在燒造過程中出現的縫隙,或在器物腹部,或在底部,由於是器物本身所致,比人為的損傷程度要輕。但也要進行處理,否則在潮溼的保存條件下,會造成胎體的膨脹和收縮不勻,影響其壽命。其處理方法同炸底。

衝口是器物因外力撞擊出現的長短不等的穿透器壁的細紋,此現象多發生在盤、碗類器物上。這種損傷往往是逐漸發展的,即裂紋會自然延長,在外力的震動或冷熱驟變的情況下也會繼續開裂。由於這種開裂多在器表,在清洗時可選用「84消毒液」浸泡,把衝內的黃漬浸出,然後加以固定,方法同於炸底。為了保證美觀,器表不要塗太多的膠。除上述損傷之外,餘者皆不可自己動手。

相關焦點

  • 古陶瓷修復大家於愛平:「大巧若拙,大工無痕」
    她認為修復陶瓷幹預性要小,要儘可能減少修補的材料,才能達到更好的修復效果。這正好契合了「修舊如舊」「文物保護修復中以使用原材料為主」「選用文物保護材料應堅持與文物強度、顏色協調」等文物保護修復的原則;同時她還強調修復陶瓷要做到修復的可逆性,她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做「不可逆性」或「破壞性」的修復,這樣才不會「修復即破壞」,才能為未來可能需要的二次修復提供可能性。
  • 黃驊市博物館為古瓷器「把脈療傷」
    黃驊市博物館為古瓷器「把脈療傷」 2020-07-08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去寧波博物館看文物保護修復技藝的奧秘
    今天起,寧波博物館一樓東特展館將推出「良工守物——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暨姚愛娟古字畫裝裱修復技藝及成果展」。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亮相,圖為展示的修復書畫及文物。這是寧波博物館展出的首個以文物保護修復為主題的綜合性修復技藝和成果展,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文物保護知識,讓觀眾離文物近一些。寧波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示亮相,圖為展示的修復書畫及文物。
  • 陝西文物修復大師 穿越時空對話稀世珍寶
    16年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保護修復師宋俊榮就是這樣,安靜地坐在修復臺前,與一件件稀世珍寶「對話」。她用一雙巧手還原青銅器千年原貌4月18日10時,宋俊榮一如往常般坐在修復臺前,修復一件前不久出自宜川蟲坪塬遺址的銅戈。顯微鏡下,宋俊榮用手中的三稜刮刀一點點清除銅戈上的鏽蝕。
  • 瓷器鑑賞:光緒·黃地紫綠龍紋碗,有修復,市場價3000元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450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定老師簡介:路傑,古陶瓷研究學者,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北省古陶瓷學會會員,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副會長;老北京琉璃廠《集雅齋》傳人,路傑先生在明初景德鎮早期紅綠彩瓷、洪武官窯及祭祀制度
  • 10萬碎片中「拼」出6件,些圓明園這些瓷器被修復了!
    圓明園近期啟動「修復1860」項目,拼接修復大規模發掘出土的文物碎片。其中有瓷器、琉璃、石刻等,僅瓷器碎片就高達10萬片!視頻截圖現有6件精品瓷器正在修復中,分別是1件青釉鼻煙壺、2件青花八寶萬福如意瓷磚、1件康熙青花龍紋碗、1件康熙紅釉碗以及1件青花纏枝蓮紋瓷繡墩。6件文物成品將在圓明園展出,同時進行3D掃描,並收入到圓明園線上數字博物館,遊客將來可在圓明園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觀看。
  • 調查|青蓮寺古彩塑何以「宛若新生」,修複方稱「仍在修復」
    青蓮寺分為古、新兩部分,因地勢原因,古青蓮寺在下又稱下青蓮寺,新青蓮寺居於上稱上青蓮寺;上寺宋代建築藏經閣、上寺中央殿釋迦殿宋代建築及殿內的宋代彩塑、上寺東西廂羅漢堂、地藏殿內的宋代彩塑和部分宋代建築遺構。
  • 汽車玻璃修復知識 玻璃修復原理及方法
    什麼是汽車玻璃修復?汽車玻璃修復可以簡單的將其理解為:玻璃被硬物擊打而產生損傷後,通過將樹脂填入凹塊和裂痕來修補玻璃的方法,與目前的樹脂補牙的形式類似。為什麼要進行汽車玻璃修復1、防止洞或裂縫擴大,保證行車安全2、減小廢棄玻璃,符合環保趨勢。3、無需拆卸,避免更換玻璃造成邊框鏽蝕或漏水。
  • 「死海古卷」已被修復,並成功解密!
    以色列古物研究權威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員正在拼接存放於以色列博物館的死海古卷碎片一位以色列的大學學者說:「研究者們為了修復和破譯死海古卷的倒數第二卷未解密手稿,自其被發掘以來就花了將近大半個世紀的時間」一位海法大學的學者透露到目前瑞特森和本—多夫正在努力修復剩下的捲軸。
  • 文物修復保護制度建設的緊迫性
    前不久,上海復旦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邀請國內有關專家學者,以「紙質文物修復與保護社會化服務規範」為題,就文物修復行業規範和制度建設舉辦學術性會議。館藏裡的文物需要保存和整理,要修復、要陳列。他們開始籌建文物保護修復機構,聘請有技術、有資歷的老專家做顧問、開設培訓班、申請經費購買設備。文物修復在10年前是一個「冷門」行業,現在忽然火起來了,成了顯學,形成了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熱鬧場面。此等表象,有識者必定會擔憂:整個文物修復行業到底是真正的輝煌還是虛假的熱鬧?
  • 冷門的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有多難考?
    2017年3月13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2017〕2號),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有新專業「文物保護與修復」。  2019年,中國美術學院公示新增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隸屬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文物與修復專業越來越多。
  • 館藏布面油畫保護修復
    因為油畫的創作材質較為複雜,加之油畫自身構造和所用材料等因素的影響和複雜的環境變化,可導致油畫出現各種病害,如顏料褪色、顏料層龜裂、起翹、脫落、酥粉、光油老化變黃、灰塵附著、畫面變形、畫布纖維老化等,如不及時進行保護與修復,將會使歷史信息消失、文物價值減退,也無法滿足展陳和研究的需要。本文以安徽博物院館藏《毛主席像》為例,探討布面油畫的信息提取與修復技術。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解讀
    《指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全面總結2016年以來三批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與國際國內生態保護修復先進理念和有關標準充分銜接,為科學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供指引。
  • 傳統專業的「新興」,古蹟修復專業
    因為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對古建築群的破壞,多個國家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援助請求,而中國也在幾十年裡多次派遣專業隊伍援助。 中國的修復技術得到認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在這背後,還有諸多問題,整個行業人才匱乏,專業技能參差不齊,專業知識還未完善等等。導致多地的修復工作越修越差,連大眾都看不下去了。
  • 從敦煌莫高窟出土的12件古藏文寫經完成修復看敦煌寫經
    甘肅省敦煌市檔案館近日稱,12件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唐代古藏文《敦煌寫經》已於日前完成修復及建立數字檔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由國家檔案局主管的中國開放檔案共享平臺上獲悉,敦煌市檔案館所保存的12件古佛教經文均系用古藏文書寫,屬於吐蕃藏文文獻,199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
  • 【專家視角】強化農業空間生態保護修復
    可見,在生態保護修復過程中,要充分認識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性,深入系統地研究生命共同體的動態性、協同性、適應性、彈性、可持續性等基本規律和表現,並運用系統工程方法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維護和重建生態過程,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提升生態系統整體功能。
  • 產後需要做哪些修復?可不止骨盆修復這麼簡單
    很多媽媽在生產完以後,體型發生了變化,因此就會有很多人去做產後修復,一提到產後修復,就會想到骨盆修復,實際上,產後恢復要做到永遠不止這麼簡單。小編來為大家列舉一下產後需要做哪些修復?1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復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產後體型變醜
  • 大連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讓損毀的藝術品重生
    曹豔陽,作品名稱:寫意老鷹圖紙本立軸央廣網大連7月20日消息(記者 賈鐵生 通訊員 楊賢東)看到下面的這些舊的書畫修復與重新裝裱的作品,您會相信這是出自大連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入學還不到一年的大學生之手嗎?
  • 紅血絲多久能修復好 紅血絲該如何有效修復
    隨著這個社會對容貌越來越看重,各種化妝品、護膚品也層出不窮,於是乎,也出現了很多魚目混珠的三無產品,沒有充實的護膚知識,很容易掉進陷阱,導致皮膚越護理越敏感,出現紅血絲問題,這種肌膚有別於普通皮膚的敏感或者過敏,紅血絲皮膚是正常生理結構和功能受損,對外在形象以及身心都帶來嚴重影響,在修復上也帶來很大困擾,那麼紅血絲多久能修復好,又該如何有效修復呢
  • 「90後」裝裱修復師:讓古畫「起死回生」的人
    看似簡單的流程,卻處處蘊含著知識與技術。「每一幅字畫都有自身特點,季節天氣,溫度溼度,光照強弱,材料優劣,都需要考慮進去,必須制定不同的方案,用不同的工具做專屬訂製的裝裱修復。」欒天陽指著一個古書畫的缺損,右手握著刷子,輕沾清水後,在破損邊緣薄刷一圈,左手迅速粘蓋上補紙,再用鑷子撕去補紙多餘部分,使之與缺損大小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