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央廣網北京7月11日消息(記者劉禕辰 何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從去年的古裝宮廷劇《錦繡未央》、到今年的古裝仙俠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近年來由熱門網絡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受到不少觀眾的歡迎。然而,幾乎每火一部影視作品,背後就傳出原著涉嫌侵權的聲音,如今輪到了眼下正在播出的古裝劇《楚喬傳》。
雖然涉嫌被侵權的作品來源不一,但是紅了的網絡小說作品大多來自閱文集團旗下的網站。資料顯示,閱文集團由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整合而來,運營著QQ閱讀、起點中文網等諸多品牌。這一次閱文集團會作何回應?防不勝防的網絡小說侵權為何頻繁發生?
《特工皇妃楚喬傳》電視劇已經播出了,雖然改名《楚喬傳》,也有趙麗穎和林更新這樣的人氣演員參演,但是「抄襲」的指責並沒有放過這部時下收視率相當不錯的劇集。據悉,《楚喬傳》的原著小說《十一處特工皇妃》,早前作者也承認了有過抄襲,劇方買劇的時候也意識到有抄襲內容,要求作者提供無所謂抄襲版本。於是對比播出版和《特工皇妃》文本,穿越改成了身世之迷,兩條兄弟線都做了調整,但火一部被曝抄襲一部的網絡小說痼疾已然病入膏肓。
記者聯繫閱文集團的代理公關公司,上海麟動工作人員陶小姐表示:「首先關於它是不是抄襲的問題,其實我們是需要第三方的認證,不是說我們人為的認為它抄襲它就抄襲。如果真的存在抄襲,我這邊肯定會嚴肅處理。作為閱文集團層面來說,我們的態度是一慣的,堅決反對抄襲跟侵權,因為縱容抄襲就是對原創作家行業的不負責任。」
抵制抄襲的原則重複再多次,結果似乎更有說服力。編劇餘飛多次公開表示,「網絡小說已成為抄襲的極重災區」。網絡小說作家筠心解釋說,由於當紅網絡小說種類套路固定,極易模仿抄襲,大量雷同的類型小說都是這樣「創作」出來的,「當這種文學已經形成一種體系,可用的環節、元素,情節套路都已經基本固定。男生可能是修仙、種田、成為霸主;女生就是宮鬥、遇見霸道總裁、怎麼成為寵妃。拿修仙來說,就是主人公要得到天下神力,需要不斷進階修煉、遇到不同妖怪。很多人在看的時候已經有心裡期待了。」
從事多年網文責編工作的張偉甍表示,「借鑑」甚至「抄襲」走紅的網絡小說,已成為不少網文作者的殺手鐧。網文編輯們也會傾向於選擇上架熱銷網文的「同款」,粉絲基礎會保證他們的盈利,「例如《鬥破蒼穹》點擊超過30億,很多人寫書時會以這個世界框架改個名字發展,包括人物性格都會有相似點。編輯在收書時也會傾向要這種書,因為有固定讀者群,有需求。」
「質量勝不過更新量」,這早已是網文圈眾所周知的生存法則。一天三五千字的更新只是基礎,有的作家甚至可以日更量上萬。為保持活躍度,部分寫手也會東拼西湊。
張偉甍透露:「網文還有一個模式是『打賞』。這就需要讀者買帳、投月票、把名次分數網上頂。而讀者就是要你多更,導致網文需要日更多少字,你更的越多讀者越喜歡。」
貪婪更新速度,部分寫手開始訴諸「黑科技」。花幾十到幾千元不等,就能買到「自動寫作軟體」,包括網文電子書、詞彙庫、描寫語段庫等,從其他文學作品中摘抄、整理,重組成需要的內容。某款標價500元的「自動寫作軟體」,號稱幾秒內能寫上千字。有人開玩笑說,他可能每天都設置一個靶子,上面寫上「遇到妖怪、遇到暗器、遇到美女」,可以用扔飛鏢的方式想下一關,因為這些已經形成體系了,這種東西完全可以機械化、用生成器生成。
然而,從很多網文侵權案例可以看出,複雜的證據準備和申訴程序讓原創者維權困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瑞表示,一部幾百萬字的網文,東拼西湊幾十部甚至上百部小說、摘抄片段的手法,按照現行《著作權》法,判定這樣的作品構成抄襲,絕非易事,「構成不構成抄襲,可不是一個作者站出來說他的間架結構跟我一樣(就行了)。著作權法保護的是作品,已經成型的、有表現形式有內容的一部作品。要判斷兩個作品之間是否構成抄襲有難度,實質性相似,拿來比較有8成9成相似才有可能說這一定是抄襲。」
孫國瑞表示,「適當引用」他人作品時理應註明出處,但怎樣的不合理引用就算侵權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否則長此以往,不僅會陷入自我複製、互相抄襲的怪圈,甚至會打擊認真寫作者的積極性,劣幣驅逐良幣,閹割整個產業的原創能力,「著作權法條文裡就有『適當引用別人作品』構成合理使用,而不是侵權。怎麼叫適當?我有1萬字,用了別人多少沒有註明出處就構成抄襲?這在法律界定上確實有一定難度。借鑑別人作品又不註明出處,這從創作品德上講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