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預測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2020-12-25 中國科學院

  12月22日,《自然》繼對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進行盤點後,又預測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仍是繞不開的話題。

  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

  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明確表示,要重建美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的領先地位,包括讓美國重回《巴黎協定》。各國計劃在已推遲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就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作出新一輪承諾。這將是自2015年《巴黎協定》籤署以來首次進行這樣的調整。

  新冠疫苗效用將初顯

  2020年,第一批被授權用於預防新冠肺炎的疫苗正式上市。幾種新疫苗的有效性將在2021年初變得更加明確。其中,美國諾瓦瓦克斯公司和強生公司研發的疫苗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結果備受期待。因為該疫苗與輝瑞的基於RNA的疫苗(已經返回了第三階段的結果,但必須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儲存)相比,可能更易分發。

  論文開放獲取「S計劃」穩步推進

  2021年的科學出版領域值得關注。包括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荷蘭科學研究基金會等在內的20多個組織表示,從2021年1月開始,他們資助的研究工作發表的學術論文可立即免費閱讀。這項被稱為「S計劃」的論文開放獲取計劃可能意味著期刊訂閱的終結,並允許任何人免費閱讀科學文獻。

  幹細胞研究可能打破「14天規則」

  幹細胞科學家對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的最新研究指南翹首以待。ISSCR上一次發布指南是在4年前。新指南將包括對體外幹細胞培養的人類「類胚胎結構」研究的指導,可能為打破胚胎倫理中的「14天規則」(規定科學家只能在不滿14天的胚胎上進行實驗)提供事實支撐。打破這一限制可讓科學家更好地破解孕婦在早期妊娠階段流產的原因。

  火星將迎中國「訪客」

  2021年,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於2月登陸火星,用其裝載的13種儀器尋找火星上水和生命的跡象。這將是中國對這顆紅色星球的首次探測。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美國的飛船也將抵達火星。

  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使用進入決定時刻

  美國監管機構將決定第一種被報導可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進程的藥物是否可以作為治療手段使用。這種名為aducanumab的藥物由美國渤健製藥公司生產,目前尚未批准使用。迄今為止,唯一被批准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治療的是認知症問題,如記憶力喪失。

  史上最大太空望遠鏡將發射

  2021年10月,美國宇航局耗資88億美元開發的「有史以來最大、最強、最複雜的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發射升空。它將覆蓋比哈勃望遠鏡更多的波長,使科學家能夠更深入觀察宇宙。

  脈衝星助力引力波探測

  射電天文學家研發的一種利用脈衝星作為信標探測引力波的新方法即將實現。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的研究小組通過精確定時脈衝星發出的信號,試圖探測成對的超大質量黑洞在遙遠星系中心相互環繞時產生的長波波紋。

  英國脫歐協議能否達成仍是未知數

  目前,歐盟和英國仍在就英國脫歐後的協議進行談判,2020年12月31日將是最後期限。不管協議是否達成,英國脫歐都將給科研經費等問題帶來不確定因素,而這種情況將持續到2021年。

相關焦點

  • 《自然》預測2021年最值得關注科學大事件!這幾個都跟中國有關
    百舸爭流,奮楫向前,科學探索永不止步。在下一年的科技日程表上,有哪些科學上的「大事情」最值得我們關注呢?以下是近日英國《自然》網站發表的預測。1.明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之年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
  • 《自然》預測2021年最值得關注科學大事件!這幾個都跟中國有關→
    百舸爭流,奮楫向前,科學探索永不止步。在下一年的科技日程表上,有哪些科學上的「大事情」最值得我們關注呢?以下是近日英國《自然》網站發表的預測。1明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之年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
  • 2021這些科學事件值得期待!《科學》《自然》雜誌分別發布對世界...
    圖/視覺中國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場疫情給世界帶來了許多改變。然而,科學的步伐依舊堅定前行,讓人們在疫情中看到了希望。踏入2021年,科學之光能否照亮人類通往未來的路途? 最近, 《科學》和《自然》雜誌分別預測了今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大事件。它們有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科學大發現,有的則交織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挑戰。
  • 2021年最受關注的技術預測
    2021年最受關注的技術預測 維科網 發表於 2020-12-17 09:51:10 近日,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發布了《IEEE全球CIO、CTO訪問調研
  • 《自然》公布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科學事件進展
    《自然》公布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科學事件進展  Evelyn Zhang • 2018-12-29 08:36:57 來源:前瞻網
  • 《科學》:展望2021熱點科學事件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但是世界上各領域的科學家仍繼續致力於實現重大裡程碑式的突破或啟動新的項目。值此新年之際,《科學》預測了2021年熱點科學事件,它們有望成為頭條新聞的研究領域和相關政策。
  • 《自然》:2020年科學事件盤點
    圖片來源: National Infection Service日前,《自然》盤點了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讓2020年成為科學史上非凡的一年。而除了這一最受關注的災難性事件,在科學和研究領域仍有許多其他有價值的進展,比如太空探索、室溫超導體等。
  • 預測:2019年值得關注的相機新品有哪些?
    過去大家總是對器材著迷,如今依然有很多朋友對攝影器材充滿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從器材與性能的角度,來預測下2019年有哪些器材裝備值得期待,又有哪些相機性能提升,值得我們關注。可能尼康推出APS-C微單時,已經是2020年或者2021年了。    預計發生時間:全年均有可能;事件發生概率:低於10%全畫幅相機,像素突破5000萬    2018年年底,關於索尼CMOS專利技術的新聞在攝影圈刷屏。
  • 政治科學預測方法研究 ——以選舉預測為例
    「解釋」關注因果關係中的自變量(X) 及其影響係數β 和顯著性,試圖解釋已經發生的事件或結果(Y)的影響因子和致因機制;「預測」則關注因果或相關關係中的輸出(Y),旨在根據已經掌握的各類信息和關聯結構去研判未來可能出現的結果。長期以來,政治學專注於「向後看」的描述分析、因果識別和假設檢驗等,聚焦於解釋業已發生的政治現象,對「向前看」的科學預測研究缺乏熱情和關注,甚至相當排斥。
  • 《自然》:影響2020年科學事件的十位人物—新聞—科學網
    12月16日,《自然》發表了2020年度十大人物,這十人由《自然》從每年的重大科學事件中選出。
  • 【選舉預測】王中原 唐世平:政治科學預測方法研究——以選舉預測為例
    「解釋」關注因果關係中的自變量(X)及其影響係數 β 和顯著性,試圖解釋已經發生的事件或結果(Y)的影響因子和致因機制;「預測」則關注因果或相關關係中的輸出(Y),旨在根據已經掌握的各類信息和關聯結構去研判未來可能出現的結果。長期以來,政治學專注於「向後看」的描述分析、因果識別和假設檢驗等,聚焦於解釋業已發生的政治現象,對「向前看」的科學預測研究缺乏熱情和關注,甚至相當排斥。
  • 2020年值得關注的五大灰天鵝事件
    在交易圈中,所謂的「黑天鵝」事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這是因為它們 完全無法預測、對市場的影響重大,而且發生之後往往又能夠被解釋得合情合理。綜合所有這些極端特徵,黑天鵝事件難免不受到大眾的關注。儘管此類事件在過去曾經激起市場的大幅波動(甚至是逆轉),但是要在各種假象和具有迷惑性的複雜信息中預測黑天鵝事件並非聰明的選擇。
  • 《自然》展望2020年科學重大事件!中國有兩個大計劃安排上了
    《自然》網站近日為我們梳理了2020年科學領域值得期待的大事件。包括中國的嫦娥五號奔赴「廣寒宮」執行月表採樣返回任務、中國的「火星一號」等多款探測器摩拳擦掌奔赴火星、大型對撞機夢想升級等等。這個全球最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將於2020年5月在布達佩斯召開理事會特別會議,討論決定歐洲粒子物理戰略規劃的更新事宜,巨型對撞機是其中一部分。LHC將於2021年5月重啟。來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網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對撞機,全長27公裡。
  • 2021年深圳最值得關注的新小學、初中(一)
    上周,「名師說」(mingshishuo)發布《2021年深圳最值得關注的11所新學校(高中篇)》一文,引發廣泛關注。一些未被提及的新辦校紛紛要求「露臉」,更多家長則踴躍諮詢其他中小學的情況。根據政府規劃,未來5年,深圳公辦義務教育的規模接近翻番。這意味著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學校、新學位投入。
  • 《自然》展望2020年重大科學事件,中國嫦娥五號任務在列
    《自然》展望2020年重大科學事件,中國嫦娥五號任務在列 新華社倫敦12月20日消息,英國知名科學雜誌《自然》20日在線發表文章,展望了2020年可能會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其中包括多個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
  • 英國《自然》雜誌評出2016年度重大科學事件
    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近日公布了其評出的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除了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重要科學發現外,中國在航天、氣候變化以及基因技術領域取得的多項重要成果也被《自然》雜誌認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6年較受矚目的科學事件當屬引力波。
  • 熱點關注:權威預測來了!2021年房價還要漲5%?社科院這份報告道出真相
    熱點關注:權威預測來了!2021年房價還要漲5%?,「【權威預測來了!2021年房價還要漲5%?社科院這份報告道出真相】」成當日網友最關注內容,快來看看還有哪些內容入榜吧! 權威預測來了!2021年房價還要漲5%?
  • 剛剛,A股2021年兩大標誌性事件出現!今年要上4300點?券商十大預測...
    剛剛,A股2021年兩大標誌性事件出現!今年要上4300點?今天大盤雖然收綠,但是估計很多股民們反倒鬆了口氣。為什麼?這是因為多數題材股出現了反彈,基本與權重股的走勢保持一致,不再像本周前幾天那樣走得那麼「精神分裂」。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統計了一下,刨去平收的個股,兩市今日有2073隻個股上漲,2007隻個股下跌,基本對半開,比起前幾天的「冰火兩重天」平緩了許多。
  • 中國社科院再預測!2021年房價預計...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預測中心」)已連續15年對我國宏觀經濟各指標進行預測,歲末年初,這些預測值對社會各行各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發布會」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舉行。
  • 麥肯錫預測:2021年德國電動汽車產量將超過中國
    在歐洲車企電氣化轉型如火如荼的時候,麥肯錫發布了《2020年電動車指數報告》,報告指出,德國電動汽車產量最快將在2021年超過中國。麥肯錫報告顯示,德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2021年趕超中國報告指出,2021年德國電動車產量可達17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