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一位姥姥在家帶孩子,家裡剛好有洗好的棗,順手就往孩子嘴裡塞了一個,結果沒想到孩子吃的時候竟然噎到了,姥姥立馬慌了神,趕緊打電話給女兒。
女兒電話裡說:「趕緊送咱家旁邊的兒童醫院,立刻馬上。」姥姥聽到後,抱起孩子就往外面趕。趕到醫院時,孩子的臉已經憋到通紅了,醫生看到後,立馬摟住孩子腰部,找到肚臍上方兩指處,右手握拳,虎口對準該處。左手抓住右手,兩隻手從下往斜上方衝擊腹部持續衝擊幾次之後,棗就吐出來了。
姥姥看到棗吐出來之後,立馬緩了口氣,寶寶憋紅的臉也慢慢恢復正常了。醫生對姥姥說:「您家這孩子幸虧不是太危險,不然這麼長時間過去說不定就有危險了,以後可得注意點,這棗最好別給兩三歲的孩子吃,像花生、豆子之類的都要避免。」
這時候女兒也趕過來,看看孩子已經沒事了,連忙對醫生表示感謝,醫生說:「這是我們醫生該做的,你們作為父母家人的,還是應該學一些急救措施,並不是每次都這麼及時,萬一下次遇到寶寶噎到的事情,你們自己在家也能給孩子急救。」
醫生的話的確十分在理,孩子年紀小,尤其是2-3歲的幼兒,他們的吞咽功能和牙齒咀嚼功能尚未發育良好,容易誤咽,發生噎食的情況有時候也不能避免,若是能像醫生一樣具有專業的急救措施,也能幫助孩子避免危險。
在這裡呢,福林媽就教大家如何在孩子發生噎食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急救,這個急救方法叫做:海姆裡克腹部衝擊法,前面醫生救治孩子時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海姆裡克腹部衝擊法是由美國醫生海姆裡克先生發明的,原理是:壓迫肺部,利用肺部空氣衝壓出氣管中的異物。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將人的肺部設想成一個氣球,氣管就是氣球的氣嘴兒,假如氣嘴兒被異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擠氣球,氣球受壓球內空氣上移,從而將阻塞氣嘴兒的異物衝出。
實際操作方法是:寶媽可以站在被噎到的孩子身後(如果孩子太小,就直接從背後抱住孩子),從背後抱住孩子的腹部,兩個胳膊環繞住孩子的腰腹部,一個手掌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孩子的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掌按在拳頭之上;兩個手一起急速用力向裡向上擠壓,反覆這個動作,直至噎到的食物吐出為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方法只適合1歲以上的幼兒,1歲以下的嬰兒不僅不適用,反而還會造成傷害,因為嬰兒的胸腔發育還不完善,盲目使用這個方法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那麼如果嬰兒噎住了該怎麼辦?
第一步:若寶寶能發出聲音或者哭泣,儘量讓寶寶咳嗽,能夠幫助寶寶隨著咳嗽咳出異物。
第二步:若是寶寶不能咳嗽,需要採用拍背的方式。寶媽用手託住寶寶的頭部,將寶寶身子翻轉趴在自己的胳膊上,然後用右手的掌跟,拍打寶寶的背部兩個肩胛骨連線的中點,連續拍打5次,檢查是否有噎到的食物是排出(若是沒有食物排出,可以下一步方式)。
第三步:寶媽需要右手託住孩子的頭部和頸部,放在右腿上,將兩個或三個手指放在寶寶胸骨上的乳頭線下方,快速胸部按壓5次,然後檢查有沒有噎到的食物排出。
若還沒有排出,可以繼續第二步和第三步,直至異物排出。如果寶媽不夠專業,建議在帶寶寶去醫院的路上幫寶寶做這個急救措施,也能儘可能的延長救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