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 姑蘇古今交融惠普民眾 著力轉型...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蘇州11月8日訊(記者 賈佳)菊黃蟹肥時,「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主題活動媒體一行走進江蘇蘇州,深入採訪陽澄湖半島生態保護、錦溪祝甸村生態轉型和崑山智谷小鎮水生態文明建設。 

  陽澄湖半島容積率小於0.26  綠化群中找房子 

  作為蘇州工業園區所重點打造的「金雞湖、獨墅湖、陽澄湖」三大功能板塊之一的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秉承「精品高端及綠色生態」的發展定位,大力發展大城時代的休閒度假旅遊。蓮池湖公園處於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的核心位置,是園區最大的生態公園,公園以水面為中心,種植著大片的荷花、蓮花等水生植物,配以石橋、木廊、雕塑、小品、涼亭等休閒休憩設施,夏日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畫意境盡展,營造了獨具特色的公園景觀風貌。 

  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蓮池湖公園 資料圖 

  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半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曉華向記者介紹,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踐行生態保護,總體建設規模不超過200萬方,容積率不超過0.26,而建設容積率0.4的小區就是非常高端的別墅區了,所以建築密度非常低,以及根據香樟樹樹冠15米到18米的高度將建築限高18米,房子建成後,可以說是整個綠化群中找建築。與此同時,在基礎設施上做到了七通一平,雨汙水管網全部接到位,進入地下管網,百分之百吸收,到達園區第一汙水處理廠進行汙水處理。此外,在現有的生態公園基礎上,沒有做大體量的開發,面對全年418萬左右的遊客到訪量,主要是依託於開放式公園,做一些對老百姓寓教於樂的活動。 

  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蓮池湖公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蓮池湖公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祝甸村古窯新用  生態民宿打造理想家園 

  錦溪鎮祝甸村歷史上曾是金磚的製作加工地,有著悠久的燒磚歷史和文化,至今村內仍保留著華東地區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古窯群遺址。近年來,錦溪鎮依託「水園田居」的先天資源和「窯」「水」「農耕」的特色文化,全力打造「最水鄉」的田園鄉村風貌,推動「水美錦溪」在高質量發展中躍上新的臺階。大力踐行「文化+旅遊」發展模式,在「產業、創業、就業」、「自治、法治、德治」、「生態、生活、生機」上下功夫,發揮祝甸磚窯文化館和古窯遺址公園的載體作用,傳承窯文化。 

  祝甸磚窯文化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祝甸村磚瓦廠改造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祝甸村磚瓦廠改造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錦溪鎮宣傳委員趙瑜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90年代因為環境問題,當時要求所有的磚瓦廠全部關停拆除,但這個工廠不僅是致富的載體,還凝結了村民對磚瓦的情感,所以當時經村民委員會討論,廠子關停建築先不拆,後來進行了廢舊建築改造,現在主要作為磚瓦的文創、體驗和科普的場地,大煙囪變身服務業零汙染。 

  祝甸村磚瓦廠改造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這裡保留了原來磚瓦廠的主體結構,但是內部功能有眾創空間、咖啡、手作工作室等,承接團建活動,配套民宿,帶動周邊村民互動和創業,以及上海和崑山市區有較多年輕人喜歡到這裡辦磚窯婚禮,寓意情比金堅,還有窯洞改造的米其林餐廳,私人定製高級宴會等,這一系列區域改造升級和經營是鄉村振興的一個嘗試,也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個成功的案例還孵化出了旁邊的計家墩理想村,吸引鄉村振興的主力年輕人回鄉,村莊有了生命力和活力,進而追求高品質生活,試點垃圾分類也效果顯著,「三風」文明建設自然水到渠成。

  窯洞改造的米其林餐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古窯配套民宿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智谷小鎮做足「水文章」 全球最大升降式音樂噴泉美輪美奐 

  崑山大漁灣智谷小鎮以大漁湖為支撐,利用周邊公共綠地、沿河腹地、近河空地等水生態資源,布局科創產業,兼顧特色文化、建築和環境,做足「水文章」,探索高起點建設、產學研一體的特色小鎮之路。據了解,智谷小鎮核心區有1200畝,大漁湖約400畝,這裡有全球最大的整體升降式音樂噴泉,以及給周邊社區和科創人才配套的歐式商業街區。 

  崑山智谷小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項目以「水」為筆,繪就生態畫卷,突出「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城市社區」三大主題,通過廟涇河生態廊道串起從研發到產業化全鏈條高度集成的產業集群,形成以大漁湖和文化運動休閒街區為核心,以杜克大學為主的創意交流中心和以崑山工研院、清華科技園為主的創意培育中心的發展空間格局,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蝶變,匯聚崑山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大漁灣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38億元,將配套建設三個圈層100萬平方米的商業、文化、休閒空間和雙創載體,實現「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和融會雙贏。 

  崑山智谷小鎮商業街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崑山大漁灣智谷小鎮 資料圖

 

 

 

(責任編輯:王惠綿)

相關焦點

  • 【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從「民怨」到「民喜」 蘇州...
    新時代,蘇南鄉村又是如何推進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近日,「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走進江蘇蘇州崑山市和相城區,實地探訪了兩個樣本,感受他們對生態建設的思考。走心,鄉村廢棄磚窯廠變身「夢工廠」一座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隱身鄉村因為揚塵汙染被關停的磚窯廠,能做什麼?
  •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涵
    要自覺對標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從15年的時間跨度和周期合理確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方位、戰略謀劃和目標任務,積極探索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實現路徑。黃潤秋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面臨艱巨繁重任務和複雜嚴峻挑戰。
  • 北京大學第四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與社會生態轉型博士生論壇」舉行
    」共同主辦的第四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與社會生態轉型博士生論壇」(線上會議)舉行。郇慶治認為,如果說歐美「綠色左翼」學者更多是致力於「綠色資本主義」話語與實踐批判基礎上的「社會生態轉型」或「超越發展」努力,那麼,當今中國生態馬克思主義者則應著力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念的理論闡發與實踐推動,從而融入國際綠色左翼的理論話語與政治戰略,並為社會公正與生態可持續的全球未來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 古韻新聲話長江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監事長楊明森:山水詩的...
    作為「詩e中國行」美麗江蘇生態環境採風團成員,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監事長楊明森說,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中國的古典詩詞,很多都是以自然為靈魂、為氣象、為風骨。山水詩的至高境界,是我敬山水、我愛山水、我即山水。人與自然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與傳統生態文化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眾生平等,形成了呼應。
  • 建設美麗中國 ——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四大文明古國均發源於森林茂密、水量豐沛、田野肥沃的地區。而生態環境衰退特別是嚴重的土地荒漠化導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衰落。我國古代一些地區也有過慘痛教訓。河西走廊、黃土高原都曾經水豐草茂,由於毀林開荒、亂砍濫伐,致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加劇了經濟衰落。
  •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
    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美麗中國_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既是我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有效實踐,也是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和中國貢獻。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屋建瓴、深中肯綮、博大精深,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循環開放體系,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是生態價值觀、認識論、實踐論和方法論的總集成,對於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普適性、針對性和指導性。
  • 兩會融媒體訪談丨歸零再出發,更加擦亮「美麗古都」生態底色
    創新名城,美麗古都。2020年,南京「美」的底色更加靚麗,城鄉面貌和功能品質顯著提高。今年,南京要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展現美麗古都更高顏值。南京市「兩會」正在進行中。今天,我們邀請到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錢鋒,市人大代表、南京市江寧區區長嚴應駿做客南京報業傳媒集團融媒體訪談直播間,談談新的一年,南京如何更加擦亮「美麗古都」生態底色。
  • 適應生態文明的哲學範式轉型
    原標題:適應生態文明的哲學範式轉型(大家手筆)   生態文明是在對工業文明帶來嚴重生態安全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基礎上逐步形成和推進的一種文明形態,其要義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江蘇崑山:注重生態人文發展 舊磚窯...
    中國網11月8日訊(記者王文曄)高聳入雲的紅磚煙囪、古樸中透著設計感的長排磚窯廠房、隔水相望的磚窯文化主題民宿……11月7日,中國網記者跟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採訪團來到江蘇省崑山錦溪鎮祝甸村進行採訪。
  • 潘家華: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發展轉型
    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可望對工業文明轉型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發展難題作出科學解答。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經歷了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從單一到全面的過程。20世紀後半葉,尊重自然多具有被動色彩,靠山吃山、有水快流,有的地方甚至為了「金山銀山」而破壞「綠水青山」;單一、被動地治理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進入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的層次和力度不斷提升。
  • 《惠州日報》「問策部門行」生態文明篇報導引發熱烈反響建設美麗...
    「問題找得準,思路清晰」「報導為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2月18日,《惠州日報》以4個版的規模,重磅推出「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問策部門行」大型主題系列深度報導的第八個主題——生態文明篇,深入探討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綠動力」,築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屏障
  • 美麗嚴店 大湖名城橋頭堡 生態文明示範區
    生態田園和諧畫卷。打造「大湖名城橋頭堡,生態文明示範區」,如今的肥西縣嚴店鄉,工業聚集區快速健康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緊抓不放鬆,大力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全面激活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讓村民更具幸福感乾淨的柏油路兩邊栽滿香樟樹,100多棟黛瓦白牆的二層小樓錯落有致,社區門前是一片七八百平方米的大廣場,大眾健身器材一應俱全。
  •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生態文明潤澤美麗新疆
    這個甜,何嘗不是生態治理與綠色發展之甜?新疆雖然有伊犁河谷、額爾齊斯河谷這樣氣候溼潤、生態優良的「綠色走廊」,但從全疆範圍看,「平沙莽莽黃入天」的景象,南北疆都較為多見。大片的沙漠和戈壁,距離海洋數千公裡之遙,加上廣袤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共同造就了新疆特殊的生態稟賦。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新疆長遠發展、長治久安極為重要。
  • 江蘇淮安:石塘鎮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
    仲秋時節,走進江蘇省淮安區石塘鎮,秋風陣陣拂面而來,放眼遠眺,猶如步入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整潔的水泥道路兩旁,樹木成陰,綠草成錦,丹桂飄香,一幢幢新穎別致的農家小屋輝映在田園、綠樹、鮮花之中,彰顯出現代農村的嶄新面貌。
  • 【申論範文】加強生態文明,實現民族永續發展!
    習主席諄諄教誨,讓我們明白生態保護重於泰山。古往今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久彌新經久不衰。打開文明密碼,其中一個關鍵鑰匙在於,中華民族發源於生態良好的地區。從中我們不難處,生態之於文明重要性可見一斑。鳥語花香,山清水秀,月照大江,清流石板,這是民之所望,民之所想。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希望人民安居、樂業、增收。
  • ...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江蘇崑山:注重生態人文發展 舊磚窯廠...
    中國網11月8日訊(記者王文曄)高聳入雲的紅磚煙囪、古樸中透著設計感的長排磚窯廠房、隔水相望的磚窯文化主題民宿……11月7日,中國網記者跟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採訪團來到江蘇省崑山錦溪鎮祝甸村進行採訪。
  • 網站負責人:牢記使命營造良好網絡生態-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
    著力做好網上宣傳工作,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各網站負責人牢記使命、勇擔責任,把握網絡傳播規律,創新改進傳播方式,為建設清朗網絡空間不懈努力,為營造良好網絡生態貢獻力量。   王曉輝(中國網總編輯):   伴隨著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也迅猛發展,不僅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營造和保持安全良好的網絡生態,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檢驗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
  • 傳媒大咖齊聚 探討媒體融合如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大潮如何助力展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將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怎樣的動能?2020中國融媒體發展論壇從媒體視角聚焦生態文明建設,邀請嘉賓從不同領域和角度,共同探討媒體融合如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 「美麗生態福田先行」!深圳福田生態文明宣傳進社區
    記者今天獲悉,為進一步增強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美麗生態福田先行」系列宣傳活動本周在福田水圍文化廣場啟動。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福田管理局、福田街道辦事處、水圍社區、水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2021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推進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
    2021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推進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 2020-10-28 14:23:17| 中公教育 劉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