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阿勒泰公安在線發布微博稱,有網友爆料,百度翻譯將日文翻譯成中文時,將「支那」直接翻譯為「中國」,而「支那豬」(注意,是繁體的「豬」)則被翻譯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10:30左右,筆者嘗試著輸入「支那」,百度翻譯顯示「該詞條不符合法規,無法展示」。從網友爆料時間算起,短短一兩個小時內,百度翻譯就已經修改了詞條內容。所以可以大膽猜測,這應該不是啥技術難題。而該情況到今天被網友爆料後才整改,不知是百度翻譯一直沒發現,還是發現了懶得改。
除了以上這些,網友們還發現了很多類似的錯誤。
單獨輸入「豬」,百度翻譯顯示的是「小編」。看來百度翻譯的工作人員對小編這個職業的意見極大,不然也不會將「豬」與「小編」聯繫到一起。
用過百度翻譯的網友應該都知道,百度翻譯屬於「機翻」,既然是「機翻」就難以避免的會出現語法或者語句的錯誤。但是,能出現以上情況,不得不說百度的「機翻」真高級。不僅能偷換概念,還能顛倒黑白。
筆者認為,出現上述情況,不單純是機器的「鍋」,即使機器能完成百度翻譯的大部分工作,但百度翻譯團隊肯定還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維護。但令人疑惑的是,百度翻譯團隊的工作人員此前竟然對此事一無所知,直到被爆料才「驚醒」。雖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何不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谷歌將重返中國」的消息愈演愈烈,於是就有不少網友將谷歌和百度拿來作比較,因為這兩家公司存在著太多的重合點。就以此事為例,有部分網友認為谷歌就不會出現這種事情,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綜合來看,可以肯定的說有很多翻譯軟體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究竟是翻譯詞庫的問題還是翻譯團隊的問題,還是需要各大翻譯平臺自查自糾了。
最後,就事論事,有些問題是百度翻譯團隊的鍋,有些問題是百度「機翻」的鍋。有些情況與上述的情況並不相同。
因為「機翻」的「先天不足」,所以整句翻譯時,出現語法語病錯誤的概率會遠高於詞彙翻譯。
有網友輸入中文「臺灣是不是中國的」,翻譯成日文後,再將翻譯的日文翻譯成中文,就會變成「臺灣不是中國的」。
筆者嘗試把「臺灣」換成我國的其他省市,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但是,筆者在句子後面加上「?」後,結果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