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化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創辦於1939年,為進一步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創建學習型學校,從2012年9月開始,全校實施 「校園大閱讀」活動,2014年3月開始,推廣閱讀考級活動,促進書香校園建設。近五年來,以構建適合學生興趣的閱讀課程體系,深入推進「校園大閱讀」活動,提高了師生的核心素養,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味。
一、營造閱讀環境,校園處處溢書香。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學校一步一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形成了立體的畫,無聲的詩。學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時時感受到濃厚的讀書氛圍,處處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氣息。
1.牆體文化:用學校櫥窗板報、橫幅等媒介宣傳讀書活動的意義,發出全校讀書活動倡議。在教學樓走廊的牆壁上張貼相關標語,號召師生共讀,營造書香校園。
2.悅讀書吧:在校園走道、教室走廊等地方布置流動書架、書屋等,設立配套的閱讀椅及綠植,並定期更換室外書架上的書籍。
3.圖書閱覽室:學校近年來對圖書館內部環境全面修整,為學生營造舒適自在的讀書空間。圖書館配套的54臺平板電腦和公眾平臺定期發布新書、好書的相關信息,保證「好書及時讀」。在數量上則做到必讀書目按班人手一書,選讀書目每種不少於20本。
4.校園「朗讀臺」為學生提供朗誦展示舞臺。學校在舞臺中央建設學生「朗誦臺」,每周三、五課間操結束後各班級輪流誦讀展示。
二、規範閱讀課程,課堂時時顯書韻。
1.主題閱讀課:構建了「一主兩翼」的教材體系,即以現行人教版教材為主要教材,相應配套與其編排體系相同相近的《經典誦讀》、《主題閱讀》兩本課外閱讀教材。總結出以文帶文課型、讀寫聯動等 「主題閱讀」的基本課型,實現課堂閱讀教學向課外閱讀遷移、拓展延伸,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總量。2019年2月,學校大力推進改革步伐,進行導學案的改革,藉助校本培訓,在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培訓和專題研討課堂打磨中,全校老師更新理念基本形成了共識。校內開展「研、磨、展、評」專題研討;邀請外校名師到校示範。2018年12月,福建省小學語文學科許慧心名師工作室成員到校為展示了語文專題學習課;2019年3月邀請福建省名校長袁景林工作室成員王天佑老師到校上了《輕叩詩歌的大門——李白是仙》。
2.經典誦讀課:以校本教材《讀經典,學儒雅,講誠信,揚文明》讀本及地方課程《經典誦讀100課》,在晨誦課吟誦、朗讀。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熟背經典詩詞,做到多誦讀,多積累。
3.課外閱讀指導課:為各年級精心選定精讀、必讀8本書目為課外閱讀教材,利用縣編《課外閱讀教學指導手冊》開設每周一節的「課外閱讀指導課」,研討「讀前推薦課」「讀中指導課」「讀後分享課」等三種課型,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鼓勵學生愛讀書,會讀書。為做好推進工作,主要抓好「三個一」:一薦、一書、一課。抓好一薦:開展好書推薦活動,並把課件訂成冊;讀好一書:圍繞兩種課型(以文帶文、讀寫結合)一文帶多;上好一課:紮實上好每周一節的閱讀課「推薦導讀課、讀中推進課、分享交流課」及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
4.課外閱讀選修、選讀課:憑藉「一起悅讀」的考級系統獨有的遊戲化、簡單化、可比性特徵,提倡自主、自由閱讀,進行「比、學、趕、超」測評活動。每月一次定期張榜公布考級數量和班級名次,激發學生海量閱讀。
三、培養閱讀團隊,導師細細引書航。
1.增訂書籍報刊,提供閱讀空間。學校增訂多種教師專業書籍、報刊,由教研室在徵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學期初精心挑選適合老師們閱讀的書目,使老師們能夠喜歡讀、讀得懂、讀有用。在圖書館專門設立教師閱讀空間,鼓勵教師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並不定期舉辦教師閱讀沙龍活動,提供專門的交流空間,通過主題共同閱讀、閱讀體會分享等舉措,加深了教師閱讀的深度,提高教師閱讀的興趣。結合學校實際,每位教師每學期閱讀不少於2本專業理論書籍,並做好閱讀記錄,每學期不少於10篇。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分教研組每月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
2.名師領航閱讀,打造閱讀共同體。教師領航閱讀,以名師工作室為核心,以閱讀工作室為依託,以青年教師為主要對象,打造「教師閱讀共同體」,定期開展閱讀活動。成立了校閱讀名師工作室,以賴承棟、張秀萍、吳寧玲、曾水清等為縣閱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和潘曉蓮為代表的十幾位閱讀領航員為骨幹引領學校教師成長。在縣域閱讀推廣活動中,先後有十餘人次到濟村、安樂等鄉鎮對整本書閱讀教學送教送培,學科涉及英語、數學等,將研究成果輻射到城區兄弟學校和鄉鎮學校。
3.教師潛心鑽研,取得良好成效。課題組成員及所有語文教師不斷學習、潛心研究,教師專業得到發展,教學水平提高,第一階段研究成果顯著。一是課堂專題教學初具模式;二是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在寧化縣「2018年暑假讀一本好書」徵文活動中,賴承棟、饒妃娥、曾水清等十幾位教師獲獎。在青年教師表達課、語數「學導用」教師教學比武,整本書教學設計比賽等活動中,先後有近二十位教師榮獲一二等獎。
四、開展閱讀活動,實踐點點蘊書趣。
為開展「幸福悅讀」的項目研究,促進學生的幸福成長,採取「三讀」、「三展」、「三評」活動提升辦學質量,豐富辦學內涵。
(一)三讀:保證閱讀時間。
1.學校師生共讀,暢遊快樂書海。每日早晨7:50——8:10,韻味十足的童謠、流傳千古的詩詞、意蘊優美的兒童詩、琅琅的英語美文交融相匯,師生文三者交織,以嶄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開啟新的一天。2:00—2:20到校時間進行午間自讀活動,五年級和一年級對應班級結對以及家長志願者到班級,為一年級同學講故事的「大手拉小手,故事我傳承」結對互助,期末評選表彰「講故事小明星」。推行「作業式」晚讀活動,每天家庭作業布置一定數量的讀書內容,培養學生養成「與書為伴、快樂入睡」的習慣。
2.孩子結伴共讀,沉浸社區閱讀。學校在金山水郡社區創設濃鬱的讀書氛圍。利用社區文化樓,開設社區中心幸福書屋。每周六、日定時開放,讓學生到幸福書屋看書,進行自主性閱讀,建立圖書借閱,每周學生在看書時還可借閱書籍。社區文化建設體現「書香味」,各社區文化樓內、閱覽室、讀書吧、讀書角等地方布置名人名言,字畫等,讓牆壁會說話,濃濃的讀書氛圍,讓環境教育人,影響人。並定期開展幸福的閱讀活動:請社會知名人士到社區舉辦講座,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認識和激發閱讀的熱情、開展與家長「同讀一本書」 「同背一首詩」 「同過一個節(讀書節)」活動、開展「親子讀書――書香家庭」評選活動等。
3.家庭親子共讀,營造閱讀氛圍。學校以書香校園為核心輻射到家庭,初步構建了三位一體的閱讀環境。首先讓每個家庭營造親子共讀的氛圍,購買教師指定的圖書,建立家庭圖書角,堅持讀書每天有不少於30分鐘,雙休日每天不少於1小時的讀書時間。其次,制訂親子共讀的計劃每周填好「親子共讀反饋表」,由孩子帶到學校,如實反映孩子在家的閱讀情況。並開展親子共讀的活動:如,留下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將自己和孩子在一起閱讀的溫馨場面拍攝下來,共同見證親子閱讀的溫暖畫面;開展「我和孩子共讀書」徵文比賽,交流家教方法,講述「親子閱讀」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等。
(二)三展,分享閱讀收穫。
1.閱讀心得展,激發孩子閱讀興趣。閱讀心得展分為筆記展、故事展及寫作展。每學期初教務處針對不同的年級特徵,按年級分層要求學生撰寫讀書筆記,學期末進行優秀讀書筆記展。每學期結合班級學生的閱讀經歷撰寫圖文並茂的閱讀故事,每班推選5篇進行全校展,以此來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學校開展每月一主題讀寫活動,如:幸福悅讀徵文活動,形成作文集,進行班級幸福文集、年段幸福文集展評。
2.閱讀推介展,提高孩子閱讀能力。分為微課展和推薦展。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師課外閱讀「微課」製作大賽,並進行評選,優秀作品推送到學校公眾號供全校教師借鑑。定期舉辦學生好書推薦賽,低年級「好書推薦卡」製作,高年級「好書推薦」主題班會等。
3.經典演繹展,增強孩子閱讀信心。分為活動展、金話筒展、故事展及劇場展。學校利用每周三、五課間操結束後的時間進行以班級為單位,按照順序依次輪流人數方式不限的「金話筒」朗誦活動。結合學校元旦、學校科技文化藝術節和重大節日開展活動,朗誦形式豐富多彩,朗誦內容積極健康向上,展現方式各不相同,有配樂、有伴舞、有配畫、現場書法等,閱讀活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並開展課本劇表演(我讀我演)活動。既忠實於劇本,又可以在原文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可以是小話劇、小歌劇、小歌舞劇、小品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內容要健康向上。讓孩子們學會表演,學會演講,學會分享,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涵和意義。
(三)三評,提高閱讀能力。
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評選書香明星、書香團隊、書香家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1.評選書香明星,培養良好閱讀習慣。通過評數量、評質量、評發展三個方面進行評選:一是每個周末在家在校參加閱讀考級各一次,考級時間安排在期中、期末,期中、期末各班級評選出10-12個閱讀明星,獎勵自己喜愛的課外書或是頒發證書。二是認真閱讀學校和班級推薦的篇目,每天有三十分鐘以上的閱讀時間,讀書時能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善於積累,養成每天閱讀書報的良好習慣。三是積極參加學校、上級組織的閱讀活動,認真閱讀學校推薦的閱讀書目,經常向學校閱覽室、班級圖書角借閱書籍,能寫較為具體生動的讀後感。
2.評選書香團隊,提升專業閱讀素養。通過評引領、評氛圍、評措施、評習慣、評活動等五個方面進行評選:一是班主任熱愛讀書,有引導學生閱讀兒童文學及其它相應圖書的能力,定期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檢查與指導,定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重視調動家庭及社會力量,引導學生家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二是全班同學在教師言傳身教影響下,閱讀熱情高漲,閱讀情趣高雅,班級環境布置能營造出濃鬱的讀書氛圍:建好、用好班級圖書角,圖書能夠經常更換、無破損。三是班級每天的晨讀和午休閱讀比較規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讀書活動。四是學生能養成書包裡隨時放一本優秀課外書的習慣,每生有一本讀書筆記本,並認真做好讀書筆記。五是組織班級閱讀活動有特色,有創意,有成果,積累了一定經驗,有各類活動資料。
3.評選書香家庭,提高家庭教育質量。通過評藏書、評時間、評示範三個方面進行評選:一是有一定數量的適合孩子閱讀的課外讀物,家庭藏書至少有50冊,家長能教育並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二是每周至少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陪孩子讀書,孩子每天的閱讀時間不少於半小時,利用周末或其他休息時間,家長能帶孩子到書店或圖書館一道買書、看書,讓讀書成為一種休閒時尚。三是家庭讀書活動能做到堅持不懈,家長能鼓勵並督促孩子寫讀書筆記或做讀書摘錄,引導孩子在讀書中思考人生,認識世界,並幫助孩子養成記日記,勤練筆的好習慣。
五、成就閱讀效應,碩果纍纍提書品。
近五年來,憑藉閱讀考級平臺,以整本書的閱讀指導課為抓手,專題教研活動作深化,書香系列活動當助力,制度考核為保障,閱讀成果豐碩。
1.滋養學生:有500多位同學在縣級以上的各類徵文、朗讀等比賽中獲獎。其中,2018年6月參加三明市「新華杯」現場命題作文比賽小學組一等獎1人、二等獎4人、三等獎4人;9月12日參加推廣普通話徵文比賽一等獎1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5人。在省童謠創作比賽中,學生張劭傑創作的童謠《數星星》獲福建省三等獎,並創作成歌曲拍攝成MV送到省裡進行推廣。
2.成就教師:開展「校園大閱讀」活動,學校湧現出一批語文教學骨幹,18位老師被評為寧化縣「優秀閱讀領航員」,28位教師受邀到外地、外校開講座、上示範課,學校教師的49篇論文在CN刊物上發表,省市縣級論文彙編102篇,34位教師童謠創作、徵文比賽、教學設計獲獎。其中,在寧化縣2018年度優秀童謠徵集評選活動中,賴承棟等3位老師的7個作品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在寧化縣「2018年暑假讀一本好書」徵文活動中,賴承棟老師的《新奇創意,激發寫作的盎然興趣》《濃厚閱讀氛圍,激勵海量閱讀》分別獲一、二等獎;饒妃娥老師的《經典故事演繹精彩人生》獲二等獎;楊錦秀老師的《讓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曾水清老師的《不斷學習 提升自我》、李仕棟老師的《再讀<愛的教育>有感》獲教師組三等獎。2018年2月,在整本書閱讀設計大賽,賴承棟、潘曉蓮等8位教師分別獲一、二等獎。
3.提升品位:學校先後被授予「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 「全國書法教育示範校」「福建省規範漢字書寫示範校」「數位化教學示範校」,連續六屆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首屆福建省文明校園、寧化縣「書香校園示範校」等稱號。連續兩屆獲寧化縣小學生漢字聽寫大賽團體第一名,獲三明市中小學生漢字聽寫大賽第一名,代表三明市參加福建省漢字聽寫大賽獲三等獎。
近幾年來,《福建日報》記者蒞臨我校專題採訪「校園大閱讀」活動,《小學生周報》《中國教育報》《福建教育》等媒體記者先後報導學校「書香」校園建設。2019年2月14日,《三明日報》《福建日報》均報導了學校與小溪社區共建的「幸福書屋」開展情況。
近三年來,先後有江西省、寧德市、福鼎市、三明市梅列區、泉港區等省市縣教育局領導、學校領導老師近千餘人到我校觀摩大閱讀開展情況,起到了示範引領、輻射作用。
寧化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紮實有效的書香校園建設活動,已經融入校園的每個角落,融入每個附小人的心間。師生們盡情倘佯在書海中,學先賢精神,鍛造核心價值觀;與經典同行,鋪就人生底色;以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願書香瀰漫每個附小人的心田,伴隨每個附小學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