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堅看墾利④|探索城中(郊)村治理「大李呈模式」

2020-10-31 海報新聞

編者按: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和省委、市委、區委改革工作安排,推動墾利區「十二大改革攻堅」深入開展,就墾利區各專班在各自領域工作中形成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進行宣傳推廣,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推出《改革攻堅看墾利》專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東營報導

近年來,東營市公安局墾利分局深入學習貫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省廳、市局黨委「兩個大抓、再抓三年」部署要求,以轄區墾利街道大李呈村為試點,積極探索「自治先導、多元融合、智慧賦能」為核心的城中(郊)村治理新舉措。

大李呈村位於墾利主城區西部,是一個典型的城中(郊)村,治安狀況複雜多變,矛盾糾紛多樣多發,一度成為被掛牌整治的治安後進村居。為了從根本上扭轉治安混亂局面,墾利分局深入分析治理觀念陳舊、方式落後、手段單一等問題癥結,以出租房屋與流動人口管理為突破口,通過引導村民自治,促進多元融合,強化智慧賦能,有效提升了治理能力。

更新治理理念 引導村居自治

從最突出的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管理難點為突破口,引導村「兩委」通過修訂細化《村規民約》,「我們將房東的出租房屋申報與村級福利待遇、榮譽掛鈎,一開始有人不理解、不配合,房東覺得申報麻煩而且妨礙房屋出租,租戶覺得自己又沒有違法亂紀為什麼要做申報登記等一系列手續,我們跟派出所民警和村民代表就入戶做工作,並先後對村民袁某、張某某2起房東不按規定報備的行為張榜公示,並取消當季度福利待遇,發揮了良好示範引導作用,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村內出租房屋管控不力的難題。」大李呈村村委會主任袁訓海說道。

針對該村治安特點,墾利分局協調村「兩委」組建了以「民警+民兵」為骨幹的村級義務巡邏隊,實行黨員代表聯戶制,吸納村內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村民代表等廣泛參與村內義務巡邏、禁毒踏查、「散亂汙」、「四閒院落」排查等工作,逐步構建起「排查發現→初步登記→情況核對→精準管控」閉環管理機制,並將工作成效作為入黨積極分子考察、村民福利待遇的重要指標,有效解決了村民積極性調動和工作實效發揮的問題。

「我們這些陪讀家庭在這裡租房子真是住的太安心了,不光是村裡的佔道清理工作做的很好,環境大大改善。在治安方面,流動人口管理嚴格,而且還有巡邏隊,我們租的放心,住的安心。」大李呈村一位租戶告訴記者。

創新治理方式 促進多元融合

針對村內利益訴求複雜、矛盾糾紛多發的特點,結合公安、司法、信訪等部門「警格+網格」「一村一法律顧問」「民情民訪代理代辦」等機制的推行,整合、壯大「民警+法律顧問+鄉賢」調解組織,引導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就地解決。依託村內派出所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聯合團委、教育、人社、計生等部門,積極幫助解決外來人員勞動就業、計生服務、子女上學、臨時照看等實際需求。通過有效匯聚各方資源、力量,逐步形成了「派出所+村居+職能部門+網格員」的多元融合治理體系,村居治理成效明顯改觀。

「我們村的調解委員會從2018年至今,調解各類糾紛30餘起,真正做到了矛盾不出村,村內矛盾糾紛、初信初訪化解率達到100%,出租房屋、流動人口及『四閒院落』實現『零漏管』『零失控』,連續700餘天實現「零警情」「零發案」,村內治安狀況和村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顯著增強,我們村也由過去的治安落後村逐步成為轄區平安示範的『五星村居』。」 袁訓海告訴記者。

豐富治理手段 強化智慧賦能

針對村居基礎要素採集率、動態管控精準性不高的問題,墾利分局在原有「技防示範村」建設的基礎上,依託「智慧社區」「智慧村居」建設,試點探索了智慧三維碼門牌系統開發應用,基於公安「一標N實」系統,將村內「人、事、地、物、組織」等要素數據化,實時開展動態採集,並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打通與省廳、市局大資料庫通道,為實現治安基礎要素動態管控、精準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村現在有出租房屋176戶,涉及流動人口314人,村內安裝了34個治安監控系統,下一步加裝16個,實現全村治安監控無死角。2019年12月,我們村的網格員與派出所民警在開展流動人口信息採集中,通過核查比對,迅速抓獲了江西警方上網追逃人員王某光。」袁訓海說道。

目前, 「大李呈模式」的經驗做法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充分肯定和群眾廣泛認可,墾利分局抓住有利時機,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將「大李呈模式」逐步推廣到轄區全部18個城中(郊)村,形成了城中(郊)村基層社會治理「墾利樣本」,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變革。

「在『大李呈模式』形成和總結推廣中,通過共建共治,有效整合、匯聚了多方力量和資源,走出了以往基層社會治理中各自為政、單打獨鬥、合力不足的困境,部門、鎮街、村居聯繫更加緊密,形成了黨建引領、統籌聯動、多元融合、齊抓共管的格局,有效激活了基層社會治理『一盤棋』。」 東營市公安局墾利分局民警亓延平說道

牢固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是推動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路徑。墾利分局堅持「預警、靠前、主動」的理念,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局,把基層治理的著眼點放到風險預警預判、警務前移下沉上,努力把握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主動權,實現了從治已病到治未病、治已亂到治未亂的轉變,有效增強了風險管控能力和水平。「我們將始終堅持靠前一步、主動作為,以深化『兩個大抓』為主線,努力為開創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提供有力地『公安動能』。」 亓延平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改革攻堅看墾利③|打造十五年教育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和省委、市委、區委改革工作安排,推動墾利區「十二大改革攻堅」深入開展,就墾利區各專班在各自領域工作中形成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進行宣傳推廣,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推出《改革攻堅看墾利》專題。
  • 《各界導報》脫貧攻堅整體性治理的「陝西樣本」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何得桂(右二)與農民深度訪談     2016年以來,陝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求真務實,為減貧事業貢獻了「陝西力量
  • 呂捷:「央-縣」治理是脫貧攻堅中的一種新型中央與地方關係
    【關鍵詞】「央-縣」治理;中央與地方關係;脫貧攻堅 一、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治理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在不斷探索創新,其中中央與地方關係是治理模式範疇中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
  • 貧困治理背景下脫貧攻堅有效實現路徑研究
    「三帶四聯」模式是對欠缺發展能力的貧困群眾, 依靠重點龍頭企業、致富能人帶動, 貧困戶與「帶動主體」通過聯業、聯產、聯股、聯營的方式結成利益共同體, 實現「大戶帶小戶」及「致富一戶, 帶動一片」的聯動扶貧發展模式。研究發現, 「三帶四聯」脫貧攻堅模式實質上是一種貧困治理模式, 能夠激活資源要素, 解決扶貧載體和扶貧過程中的聯結機制問題, 可實現貧困戶增收, 實現收益的多元化。
  • 從一個村,看一座城
    從一個村,看一座城 2020-12-16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權改革結碩果 鄉村治理譜新篇——天水市秦州區玉泉鎮七裡墩村市...
    產權改革結碩果 鄉村治理譜新篇——秦州區玉泉鎮七裡墩村市域社會治理見聞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王曉華 見習記者 劉嘉>秦州區玉泉鎮七裡墩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也是玉泉鎮首個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範點。改革:探索發展模式 盤活土地資源近年來,七裡墩村黨支部緊緊圍繞「科學跨越,富民強村」的思路,依託本村區位優勢,盤活土地資源,通過房屋出租、土地入股,引入七裡墩建材市場、森美家具廣場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在管理集體資產
  • 廣元市探索構建「4321」精準監督模式——以精準監督推進精準治理
    去年以來,廣元市致力扛牢監督首責,自覺把監督融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實踐中探索建立監督檢查「四項規則」、全面從嚴治黨「三張清單」、監督考核 「兩類辦法」、政治生態「一幅畫像」,構建形成「4321」精準監督模式,以精準監督推進精準治理,持續優化政治生態。
  • 多部門發文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加強市域(郊)鐵路與...
    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域(郊)列車的,要加強運輸組織協調、客運組織優化,採取增加既有列車停站、提高重要客流集散地停站頻率、增開通勤尖峰時段列車等措施,滿足快速通達出行需要。新建市域(郊)鐵路的,應根據客流需求等設置越行條件,儘可能滿足快慢線運輸組織要求,推行「站站停」與「大站停」相結合的靈活運輸組織模式,提供多樣化、便捷化出行服務。(十一)提升運營服務水平。
  • 內陸河流域治理的「石羊河模式」:水權改革倒逼節水增效
    石羊河流域區位圖 製圖 王煜王文賢的家位於武威市涼州區發放鎮,從衛星圖上看,這裡地處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邊緣,市區與沙漠的直線距離最近的地方只有約20公裡,其西北部的民勤縣更是阻隔兩大沙漠合攏、南侵的「綠洲楔子」。這裡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82毫米,蒸發量卻達到2200毫米。為了保障糧食生產,大水漫灌曾是當地農業用水的普遍方式。
  • 十三種模式探路鄉村「新治理」
    點擊藍字 △ 關注我們◆ 鄉村治理存在五大短板,傳統治理理念、方式失效,治理能力已不適應現代化國家的要求:
  • 如何破難改革攻堅?市直有關單位負責人這樣說(三)
    (記者 鄭靖靖 整理)奮勇爭先 以開放倒逼改革攻堅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西牧山全市改革攻堅暨重點工作推進會議的召開,吹響了新時代東營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為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發展描繪了大美藍圖。(記者 衣笠瑋 整理)戮力攻堅 奮勇突破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 牛永昌實施「創新社會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發起市域社會治理改革攻堅
  • 公式「7+3」來了,解讀濱州市重點改革攻堅任務
    這次發布會的主題是:解讀「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市委副秘書長、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市委改革辦副主任李殿祥介紹了「7+3」改革攻堅任務相關情況。可以說,「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中,每一項任務都是貫徹「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的具體舉措,每一項任務都直觸問題深處。實施重大專項規劃攻堅,聚焦城市規劃、鄉村振興規劃、園區產業規劃發力,以高標準規劃引領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一是完善城市發展規劃。
  • 破難攻堅 | 突出「四個聚焦」, 縱深推進婦聯組織建設改革「破難」
    、組織覆蓋、作用發揮等重點難點和關鍵環節,補短板、強弱項、出實招、使狠勁,因地制宜、真抓實幹,市、區(市)縣、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婦聯組織建設改革呈如火如荼、縱深推進的鮮明特點,各區(市)縣婦聯工作精彩紛呈、亮點頻出。
  • 鄂託克前旗崇德向善創「大美」 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今年以來,鄂爾多斯市鄂託克前旗接待來信來訪群眾98批629人次,同比分別下降了49.48%和10.27%;全旗註冊志願者達到3600多人,130支志願服務隊常年活躍在大街小巷……  「一降一增」和其他喜人變化的背後,是鄂前旗「德善草原·大美前旗」1416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探索
  • 構建共同利益實現機制破解治理難題 廣東肇慶探索「一地一策」社會...
    肇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哲介紹說,今年以來,針對以往改革點少面窄、複製推廣難度大等基層治理難題,肇慶部署推行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突出共同利益實現過程中的溝通、協商等集體行動機制,激發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熱情,因地制宜地採取「一地一策」建立「多元共治」機制的方式,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提供源源不斷的治理智慧,為廣東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全國前列提供高質量的
  • ...社會治理格局的最新探索——深圳市2019年社會治理與發展報告發布
    利用「塊數據」創新法人治理模式,利用塊數據支撐體系,全面打通審批、監管、服務等各個系統,利用數據聯動,強化政府審批、服務、監管業務聯動和流程再造,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實現商事主體從登記、服務、監管到企業信用全過程服務管理「大閉環」,實現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
  • 半月談提煉出鄉村「新治理」十三種模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提速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這一進程標識了工作重心。 事實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不少地方以創新勇氣試新舉,因地制宜謀善治,探索多種治理新路徑,走出鄉村凋敝困局。
  • 安鄉縣大湖口鎮永安村脫貧攻堅調度會召開
    紅網時刻4月13日訊(通訊員 鄧志祥 向洋)4月9日,湖南省安鄉縣大湖口鎮永安村脫貧攻堅調度會召開。縣委副書記吳興國出席會議並講話,縣政協副主席何國榮主持會議。調度會現場。2020年,永安村將紮實開展脫貧質量「回頭看」,著力推進產業就業扶貧、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升基層組織能力和治理水平,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由相關後盾單位出資,計劃投入建設資金203萬元用於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文化體育場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項目等。
  • 一線調研|社會治理標準化的「江陰探索」——關於江陰市社會治理...
    (一)「標準化+」促進政務服務體系便捷高效。一是標準化賦能「三級六同」。江陰市級向鎮(街道)政務服務中心賦權69個審批服務事項,通過標準化創建,全面梳理賦權事項流程材料、時限要求,在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實現「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材料、同一流程、同一時限、同一結果」。二是標準化賦能政務公開。
  • 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治理結構、機制與模式
    為了對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治理進行系統闡述, 通過構建分析其治理結構、機制及主要模式的框架, 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改革的邏輯起點決定了治理主體間的結構關係:縣、鄉、村各級部門在領導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應形成協同關係, 共同促進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股東 (代表) 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內部組織機構需構建分立制衡關係, 才能確保社員利益的公平分配。合作社獨特的內部治理機制使其區別於其他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