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五種教育方式,看似關心實則控制,尤其是第一個,很嚴重!

2020-08-26 任淑一

對於孩子,父母總是能付出自己全部的能力去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往往很多的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還冠冕堂皇的說是為了孩子好,其實這也得教育,看似關係,實則控制,最終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這五種教育方式,對孩子傷害很大,尤其是第一個,很常見!


1、事事過問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事事過問,對孩子的一切都需要了如指掌,孩子都必須要聽從父母的意見,導致過度的依賴父母,而不能夠自立。甚至長大後,成年後,還是事事需要父母做主,自己都拿不定主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必然是媽寶男!

2、道德綁架

很多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在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聽話的,自己管不住的時候,總會說道: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我這麼幸苦還不想讓你過得好,如果不是你,我早就離婚了。之類的話語,其實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傷害很大,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父母的累贅,從而感到自卑!


3、給孩子指路

有的父母在孩子13歲之後,還不讓孩子自己拿主意,還在替孩子拿主意,凡是關於孩子的事,父母都要做決定,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意見,其實這樣的方法是錯誤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慢慢的學會獨立,學會選擇,讓孩子自己當家作主。

4、事事批准

有的父母,對於孩子管控很嚴格,什麼事情都需要讓孩子跟自己申請,自己同意後孩子才能這麼做,父母這樣的做法無疑是讓孩子喪失思考的能力,喪失判斷的能力,只會長大後越來越依賴父母,沒出息!

5、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現在有的父母,很是強勢,對於孩子的一切,自己早就已經安排好,孩子必須要按照自己的計劃成長,父母說什麼,孩子就要做什麼,一點反抗和意見都不能有。其實父母認為控制住了孩子,自己就會有安全感。他們恰恰忘了,當他們事事要求孩子,要求孩子聽話的時候,已經在扼殺孩子的天性。


END


相關焦點

  • 幼兒園開學,這三句話父母不要老問,看似關心實則給孩子造成困擾
    幼兒園門口接小孩放學的家長們但是,詢問寶寶學校生活不是什麼都能說的,特別是下面這3句話,父母最好不要老問,看似關心孩子,實則可能會給他們造成困擾,家長們快來看看你有沒有經常這樣說過。其實小朋友之間的小打小鬧是十分正常的,如果情況不是那麼嚴重,家長就應該鼓勵孩子自行解決。此外,父母要培養寶寶與人相處的能力,教會他們自己處理同學、朋友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什麼都跟家長說,指望大人幫他們解決。
  • 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充滿空虛,看似無私的父母,實則最自私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除了一些不稱職的父母之外,還有一類追求完美的父母。據一項廣泛開展的育兒調查顯示,1萬個被「直升機」養育方式教育成長的成年人,有84%的人無法承擔應承擔的責任,有57%的人覺得孤獨,有51%的人感到焦慮。有超過2/3的孩子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個人時間。當父母張開羽翼為孩子規避一切風險的時候,孩子也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也讓孩子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了父母的義務。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實則卻是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了
    情商這種東西並非與生俱來的,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實則卻是情商低的表現,家長可別沾沾自喜了。三、特能說話的孩子在現實生活當中有這樣一類孩子,平時總是叭叭叭的說個不停,給父母們一種孩子社交能力很強的錯覺,其實這類孩子並沒有太會說話,只不過是平時看起來很能說白了,有些時候說出來的話,還會讓別人下不了臺。
  • 「新型教育手段」看似很成功,實則對孩子傷害很大
    【「新型教育手段」看似很成功,實則對孩子傷害很大】老話說:「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可取,但如今卻有一種比打孩子還厲害的新型教育方式在家長中流行開來。那就是——激將法育兒。在言語中夾帶真實目標,故意用刺激性的話或者反話鼓動孩子去達成某一件事。激將法短期上,孩子為了達成父母目標,會拼了命去證明自己,但也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 關心還是控制?父母關心孩子要注意這3個方面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最珍貴的禮物,一千位父母對待孩子有一千種愛,但是每一種愛都源自父母愛子的真切情懷。但是父母愛孩子、關心孩子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否則關心就會變成對孩子的控制,產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因為媽媽的嚴苛教育,雄赳赳甚至形成每到晚上九點二十左右就能睡著覺。劉璇的教育方式不僅僅是對兒子時間上的嚴格管理,更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是十分嚴苛,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雄赳赳甚至到了現在也沒有吃過冰激凌、巧克力等零食。網友們看到劉璇的教育方式直呼太嚴苛了,簡直受不了。
  • 這幾種話看似關心實則傷娃最深
    這道題目看起來非常簡單、也有各種看起來滿是道理的答案!這個故事,小時候奶奶給我講的時候還不太懂,如今回味起來特別適用於孩子們的溝通式教育,很多人都說「我和孩子沒法交流、關係越來越差」,又有多少家長反思過自己是如何支配舌頭的呢?
  • 這五種性格缺陷的孩子,父母大多都易怒,尤其是第一個,很常見
    而且孩子的童年跟父母的教育,生活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更是很重要。一個易怒的父母,往往教育的出的孩子大多都有性格缺陷,主要體現在這五個方面! 1、無安全感 一個易怒的父母,往往教育出的孩子都沒有安全感,因為在孩子的心理只要一犯錯,就會面臨父母的無情的責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以為父母根本不愛自己
  • 高考期間,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說這3句話,看似聰明實則錯誤
    對父母來說,這何嘗不是一場大考呢?孩子在考場裡奮筆疾書,父母在校門外焦急等待,都不容易啊。第一場考試是語文,這是一門很難得高分的科目,也是一門很難考0分的科目。不管會不會做,至少連蒙帶猜也要做完的。不知道第一科考試結束後,作為父母的你們,看到孩子出來後第一句話會說啥?不管說什麼,筆者覺得,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說這3句話,看似聰明實則錯誤!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家有寶寶正在經歷「可怕的兩歲」:情緒喜怒無常易崩潰,對父母的要求回答最多的就是「不要」,任何人侵犯他的領地或物品就會嚎啕大哭……從曾經的「微笑天使」變成了現在的「小惡魔」,對於寶媽來說,寶寶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就這樣猝不及防的來到了,寶寶正在逐漸的「失控」中。這讓我開始學習和思考該如何引導孩子走過每一個成長階段,以及該做一個以何種方式教養孩子的母親。
  • 孩子出現以下行為,看似討厭實則高智商,父母可別傻傻阻止
    養育孩子這條路上,有苦有淚也有笑。再愛孩子的父母,看到他們的某些行為,也十分厭棄。可家長卻不知,有些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若是阻止,不是讓他們變乖而是耽擱他們變聰明,希望你不要踩雷。為讓孩子聽話,父母把他變成「機器人」我身邊有一個十幾年的案例,想起來就會心痛。朋友是個很優秀的媽媽,工作能力很強,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所以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她也十分嚴苛。
  • 3種常見輔食,看似大補實則傷身,醫生:年齡小的娃吃就是毒藥
    寶寶到了六個月以後,母乳/配方奶粉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身體對營養的需求,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為寶寶添加輔食了。給孩子添加輔食也是一門學問,需要父母們好好學習,有些輔食看似大補,實則傷身,父母們在給寶寶添加輔食之前,需要對輔食這門功課有一定的了解。
  • 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
    一、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孩子在專心致志的破解玩具的過程中,家長在旁無意的幫助孩子進行通關;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家長不斷的在旁邊打斷孩子……這些看似關心孩子的行為,實則正在一步步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有這3種行為,看似「精明」實則「沒出息」,家長要及時糾正
    但是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們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出息時,就會拿孩子以前的優秀來刺激孩子,總是會對孩子說:「你以前多聰明,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其實父母們在面對這類孩子時一定不能怪他們,因為父母們自己本身也犯了很大的錯。
  • 孩子出現以下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高智商,父母可別傻傻阻止
    文|秘籍君養育孩子這條路上,有苦有淚也有笑。再愛孩子的父母,看到他們的某些行為,也十分厭棄。可家長卻不知,有些行為看似討人厭實則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若是阻止,不是讓他們變乖而是耽擱他們變聰明,希望你不要踩雷。
  • 孩子的這3種行為,看似很「聰明」實則沒「家教」,爸媽要多管教
    導讀:孩子的這3種行為,看似很「聰明」實則沒「家教」,爸媽要多管教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這3種行為,看似很「聰明」實則沒「家教」,爸媽要多管教!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4種哄睡方式看似「輕鬆」,卻容易傷到寶寶大腦,很多父母天天用
    就拿睡覺這件事來說,有些家長為了讓小孩能更快的入睡,那可真是「十八般武藝」都搬出來了。但有些哄睡方式只是看似「輕鬆」有效,實則卻很容易傷到寶寶的大腦發育,多數父母還不自知,天天都用。邊餵奶邊哄睡一般小寶寶在吃飽喝足之後就會自然而然的感到睏倦,而爸爸媽媽就是利用這一點,選擇採用一邊給寶寶餵奶,一邊哄他入睡的方式,讓寶寶能夠更快的進入甜美的夢鄉。
  • 當孩子扯著嗓子哭鬧時,有一種看似無害的處理方式,實則傷娃最深
    文/爸媽快來看前幾天在二姐家裡面蹭飯吃的時候,侄子小浩再次上演了扯著嗓子哭鬧的擦汗場面,在打也不是、說也不是的情況下,二姐直接情緒崩潰跟著一起哭了起來,那一刻我感受到做母親的不易,而二姐身上那股教育孩子的無力,也如重錘一樣狠狠地落在我的心間,這股難受的感覺並不是因為二姐無力地哭了,而是同樣為人父母對教育孩子的無力感。
  • 這五種餵飯習慣,看似愛娃,實則害娃,現在知道還不遲
    當自己成為父母之後,就真實體會到這種心情了,總擔心寶寶穿少了,冷著,總擔心寶寶吃不飽,餓了。雖說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媽媽們要講究科學育兒,不能讓錯誤的餵飯習慣害了孩子。,再吃一口,吃完這碗就好了『』,家長們總是擔心寶寶沒有吃飽,所以經常習慣性的給寶寶餵多點,但是家長要警惕過度餵養。
  • 這7種常見的錯誤教育方式,父母受累孩子又受傷,家長要警惕
    雖然每對父母都會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但是如果採用錯誤的方式就很容易傷害到父母。其中,最為常見的七種錯誤教育方式有:對於小孩子來說,很多父母都會採用打屁股或者打手的方式來讓孩子增長經驗,下次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 三種現代主流的育兒方式,大多是紙上談兵,看似有用實則「坑娃」
    育兒方式五花八門,在網上,很多育兒專家提出各種各樣的育兒方法,寶媽們也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類似的文章。但是很少有寶媽按照育兒專家的說法去做,真正照做的,效果也收效甚微。有些育兒方式是紙上談兵,看似有用,實則坑娃,寶媽們要擦亮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