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

2020-10-03 育兒萌喵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賽曾經說過:在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儘可能的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

很多父母的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直強調讓孩子順其自然發展,甚至也自以為是這樣執行的。但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大人們都比較自作主張,把自己認為好的帶給孩子,卻往往成為了讓孩子發揮自我成長的絕佳機會。

一、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

中國式家庭當中有很多「直升機式父母」,他們每天都像一架直升機一樣,在孩子周圍盤旋,對孩子的一舉一動密切的關注,只要孩子一有需要,父母馬上出現為孩子進行包辦。

例如:

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家長不時的為孩子送上點心和水果,擔心孩子餓壞身體;

孩子在專心致志的破解玩具的過程中,家長在旁無意的幫助孩子進行通關;

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家長不斷的在旁邊打斷孩子……

這些看似關心孩子的行為,實則正在一步步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否則永遠不要打擾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總是會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能夠集中精力,其實家長在提出這一個疑問的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是否在孩子年幼時就一步步毀掉了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應當從小進行培養,這樣才能夠促使孩子在長大之後越發的了解自己應當專注於哪一方面進行發展,才能夠更加明確的了解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隨後內心堅定的完成自己的任務。

而在這一個過程中,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從小注重對孩子專注力的保護,切勿自以為是的,會壞掉孩子的專注力,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發展。

二、不要按照你的成長經歷去理解孩子,錯過發掘孩子的潛能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產生疑問: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難養?明明在我們小的時候只要吃飽飯就足夠了啊?

所以面對不同成長軌跡的孩子,家長總是會為自己的教育事業感到頭痛。

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因為家長陷入了一個怪圈:依照自己的成長模式去套用孩子的成長,往往會走入一個難以教育的死胡同,從而錯過了發掘孩子潛能的最佳時機。

很多時候家長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應當明確的了解到孩子屬於哪種性格之後,因材施教,更加有針對性的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關於了解孩子的性格,家長可以利用PDP性格測試進行檢測:PDP是一個用來衡量個人的行為特質、活力、動能、壓力、精力及能量變動情況的系統。

PDP根據人的天生特質,將人群分為五種類型,包括:支配型、溝通型、耐心型、精確型、整合型;為了將這五種類型的個性特質形象化,根據其各自的特點,這五類人群又分別被稱為「老虎」、「孔雀」、「考拉」、「貓頭鷹」、「變色龍」:

老虎型

具有較高的支配型特質、競爭性強、積極自信、有較高的決斷能力。

孔雀型

具有較高強度的表達能力以及熱情幽默的風度,並且具備天生的樂觀以及和善的性格,能夠有效的與他人建立同情心,在團隊合作當中會有著良好的表現。

考拉型

具有高強度的耐心,遇事能夠冷靜對待,生活和工作當中講求規律,面對困難能夠坦然自若。

貓頭鷹型

就高度精準的能力,其形式風格以規則為準繩,遇事更加講求制度化,同時。更加的細心以求精準性,在團隊協作中不易破壞團隊的團結精神以及凝聚力。

變色龍型

就有著高度的應變能力,處事風格極具彈性,能夠隨時為了應對環境的需求而調整自身的情況,是具有支配型、表達型、耐心型、精確型性格的混合體,具有以上四種類型的所有優勢。

家長可以首先通過測試來更好的了解到自己屬於哪一種性格的人群,之後再通過自己性格的特質,以及通過對孩子性格特質的測試達到雙方了解之後,通以期與孩子建立更為理想的交流狀態。


三、不要將你的壞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因為父親在公司裡面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家之後就對自己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覺得異常的委屈,於是就將情緒發洩到身邊的貓身上。

貓為了逃脫主人的打罵,逃跑到了大街上,此時一輛卡車正好開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行人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當中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傳染。當人充滿壞情緒時,一般會延續著等級以及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端,而無處發洩的那個最底端,最終成為壞情緒的受害者。

但是一定程度上,一個家庭當中,孩子是最為弱小,最沒有反抗能力的個體,所以也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那一個。

人到中年時往往會有著兩個角色:一為父母,二位職場精英。即使在工作當中不算是精英行列,一般也會管理過人員。

所以有些家長就會將兩種角色進行混淆,將在工作當中的角色帶回家中,無形當中將孩子當做了員工對待。

如果家長做不好情緒的管理,就會無形當中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撒在孩子的身上。而對於孩子來講,忍受來自於父母的壞情緒。

孩子自身的精神也會始終保持高度的緊張,內心也會充滿不安全感,長期以往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隨後也會被父母的壞情緒所感染,孩子自身也會變成暴躁易怒的人。

每個孩子都是敏感而又脆弱的,同時也是堅強的。孩子都是嚮往獨立自由的個體,家長們不要太過於寵溺孩子,也不易對孩子太過於嚴格,應當為孩子努力的營造輕鬆的生活範圍,這樣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教育專家研究發現,注意力不集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孩子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因為後天我們不注意保護和改善,反而可能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父母的自我焦慮。
  • 怎樣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1歲多的孩子每次做一件事情就只有三分鐘熱度,是不是注意力差?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專注力,如果培養的好,專注力的時長會隨著孩子的生長而延長;反之,亦然。所以1歲的孩子有3分鐘的注意力是正常的,家長不用過於焦慮。
  • 孩子的專注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毀掉的
    同時,如果我們給孩子設置的任務難度和他現階段的能力不匹配的話,孩子的注意力會更不集中。任務太容易,孩子會覺得沒有挑戰,很無聊,因此沒興趣去做;任務太難,孩子會有挫敗感,從而會想要逃離。在現在這個社會,專注力是比智商更主要的能力
  • 家長要注意,你的這些「好意」,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正在受大人的破壞其實,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從一個網上調研「你最關心孩子哪種學習能力」中家長們的投票中就可以看出,專注力是眾多家長的選擇。過度關心幹擾孩子這種情況很多家庭都會發生,家長生怕對孩子照顧不周。殊不知,當孩子正在專注地玩時,一會兒問他要不要喝飲料,一會兒問他餓不餓,趴著看書也會說姿勢不對,這樣的孩子就會總是處於被打擾的狀態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沒有辦法進入集中精神的狀態,並且還會覺得很煩躁,就更加不容易專注手頭上的事情了。
  • 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一個萌萌噠的小背影,正在認真的看繪本…很明顯,看手機是屬於後者,所以有時候你根本叫不應孩子。而閱讀看繪本,畫畫,搭積木啊,這些屬於前者,寶寶可以控制視線,思想和行為,最終達成一個目標。如何培養寶寶的專注力?與其說專注力是培養出來的,倒不如說是被保護出來的。舉一些平常我們特別容易翻的小錯誤。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寶寶的專注力正在受大人的破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實驗運用眼動追蹤技術,就是給嬰兒和父母戴上穿戴式的眼球追蹤器。
  • 別讓你「自以為是」的教育,毀掉孩子的一生
    別讓你「自以為是」的教育,毀掉孩子的一生文:高能能1文學院的老師在課堂上給大家分享了一件最近親身經歷的事兒:鄰居家孩子媽媽來請教她,怎麼才能讓孩子寫好作文呢?可當人爹媽的全然不理會這些,畢竟一個小孩子的認知遠遠不及一個成年人,更何況這個什麼都是不知道的「傻孩子」還是自己的娃兒,怎麼可以放過這個「為人師」的好機會。於是便打著教育的旗號對孩子橫加幹涉,用自己「自以為是」的理念,毀了孩子一生。這樣的例子並不在少數。
  • 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也許你正在做
    在孩子專注力的這個問題上,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很多媽媽也都會有這樣的擔心和焦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到底該怎麼辦? 比如我家的搗搗,2歲半時候送去幼兒園,我經常接到老師的「投訴」,說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不配合,經常從椅子上跑開到處溜達。
  • 你的「好心」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也叫做「注意力」,它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注意力的持續時間有年齡特徵: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時間長短不等:3歲前的孩子注意力一般只有10分鐘左右;3-6歲的孩子10-15分鐘不等。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寶寶的專注力正在受大人的破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後來上早教課的時候,早教老師的一句話才知道了原因:「孩子在專心玩耍、探索新事物時不要讓他被迫中斷。雖然是因為愛才這樣頻繁的關心,但這樣是種幹擾,非常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盲目自信:孩子能看兩個小時動畫片。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五句話就夠了
    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正在受大人的破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
  • 孩子的專注力,基本是被這樣影響的,家長看看你有沒有犯這些錯誤
    專注力,是一個人高效完成一件事情的基礎,一個人的專注力是從小就開始養成的,有些孩子在學習或者玩玩具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會沉浸在其中。家長卻不以為然,認為小孩子長時間做一件事要麼就是不想吃飯,要麼就是不想做家務。反正在家長看來,如果孩子在一件事情的花費時間太長,就是在逃避家長的一些嘮叨。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80%的家長都中招了,扎心!
    或許,在媽媽眼裡,這是出於愛的表達,因為關心,所以總是不由自主。可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的專注力,讓他無法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孩子正在專注的吃飯,你會突然拿出手機,讓孩子看鏡頭,拍個美照曬朋友圈嗎?孩子正在玩玩具,你會坐到他旁邊,餵他幾口水果嗎?孩子剛畫好一個小鴨子,正準備畫一條小蟲,你看到孩子塗的顏色很契合,會忍不住誇孩子嗎?
  • 你突如其來的關心,可能正在一點點破壞掉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正在玩拼圖、積木等益智遊戲,奶奶突然來串門,「哎呀,我的乖孫子,來奶奶親一個」,說著抱著孩子啃一口。孩子正在寫作業,媽媽突然推開門,端著水果來到書桌旁邊,「別太累了,先吃點水果再寫吧」。但長期、經常發生的話,會一點點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家長常幹的這些事兒,會一步步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廢寢忘食、心無旁騖、心無二用、全心全意……都是形容專注力的詞語。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專注力將在人的一生不斷生成,並使智力得到發展。專注力更是孩子成功的基石!要知道,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能夠把所有的時間、經歷和智慧凝聚到想幹的事情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 它們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附專注力培養方法)
    如何拯救孩子的專注力 有規則地規定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間 對於現在的孩子,完全杜絕孩子去接觸電子產品、極度嚴格地禁止使用,或是放縱孩子隨便玩是不現實的。
  • 這些中國式節約看似勤儉,實則正在「毀掉」孩子,不少家長都在做
    懂得節約不浪費一直都是我們的優良傳統,現在很多的家長們從小就會教孩子培養這樣的思想,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夠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尤其是下面這些所謂的「中國式節約」,看似勤儉,實則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然後很多家長都在做,各位父母快來一起了解下吧!無論大錢小錢都限制孩子大部分家長都喜歡限制孩子消費,一來認為寶寶年齡小,沒有正確的消費觀,很容易浪費錢;二來覺得有些東西沒必要買。
  • 你的「好心」,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我想說的是,這次,真的是你誤解孩子了!專注力真不是你想的那樣!因為,在豐富的環境中,孩子玩一種新玩具時,很快就會厭倦,轉而去玩其他新鮮的玩具。在不斷變換玩具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分散,也會養成浮躁的性格,不利於專注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活動關心過多你是不是總覺得孩子「不知道怎麼玩」,老是忍不住經去指導孩子?
  • 做到這四點,完美地毀掉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在教育圈已然成為了一個永恆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面臨過孩子專注力的問題,其實想要孩子專注力變好,辦法有很多,但想要變壞,做到以下這幾點就完全夠了。,但不到一分鐘就開始嫌孩子煩了,為了你們這自私的一分鐘,把孩子的專注力生生地打斷了,不是自私是什麼?
  • 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你看你說過幾句?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在孩子上學之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了,而孩子的成績又和專注力有。專注力高的孩子,成績往往也比較好,專注力差的孩子,成績也要家長多操心。很多家長都很憂心,怎麼自己的孩子專注力這麼差?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孩子的專注力和家長息息相關,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即使是開玩笑,家長也千萬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