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也許你正在做

2020-09-13 搗搗爸媽

在孩子專注力的這個問題上,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很多媽媽也都會有這樣的擔心和焦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到底該怎麼辦?

比如我家的搗搗,2歲半時候送去幼兒園,我經常接到老師的「投訴」,說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不配合,經常從椅子上跑開到處溜達。

是的,我承認她很容易分心,如果有一件事是她從來沒遇到過的,那麼最開始會比較專注,除此之外,對其他事情都是幾分鐘熱度,沒有一個專心的態度。



孩子的專注力其實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由於後天的諸多因素,孩子的專注力被抑制甚至破壞了。那些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兒,是否你也曾經做過?或者還在這樣做呢?來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1. 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

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很專注,可以一動不動地看一下午呢。給他ipad,玩得可入神了,叫他都沒反應。


其實,孩子的以上狀態並不是專注。電視是以快速運動的影像和鮮豔的顏色引起孩子的注意。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在被動地接受屏幕給予的信息,他的大腦活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我們父母需要做的是控制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選擇合適的電視節目,在適當的時候父母陪同孩子一起觀看並互動


2. 孩子的運動量不足

在運動時產生的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分別能使人情緒變好,幫助記憶和提高專注力,學習要「勞逸結合」就是這個原因。

遊戲是靜、運動是動,一靜一動互相配合,才是打造專注力的最佳組合。

運動能消耗孩子過多的「動能」,玩得夠、動得多的孩子,才能靜得下。


3. 刻意安靜或過於嘈雜的環境

當孩子周圍的環境過於嘈雜,我們很容易理解,孩子會被打擾,不容易注意力集中。其實如果孩子一直處在特別安靜的環境中,他的「抗幹擾」能力得不到鍛鍊,也不利於他的專注力發展。


既不能太安靜也不能太吵鬧,其實只要保持正常的周圍環境即可不要特別大聲也無需刻意無聲



4. 打壓孩子的好奇心

「這個別碰」,「那個別動」似乎成了家長的口頭禪,可是這些脫口而出的話語其實正在打壓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有多重要?好奇心和專注力密切相關,只有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時,才能做到專注耐心


所以不要輕易就把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認為是「搞破壞」的源頭。理解他們的好奇心,做出適當的改變和讓步,在沒有安全隱患和大損失的情況下讓他們盡情探索吧



5. 同時給予過多的玩具

孩子一會兒翻看一下書,一會兒又擺弄一下小汽車,等會兒又去堆了積木,沒多久就不耐煩了。你心想,這麼好玩的玩具,孩子怎麼就只玩那麼一會兒?


殊不知,過多的選項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其實一些簡單、開放式的玩具更能讓他們專注沉迷,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建議每次只給1-2件玩具,其他的先收起來,玩完再換玩具。這種有目的的活動更容易讓寶寶集中專注力,既能讓孩子專心也能保持他對玩具的新鮮感。



6. 對孩子過度關注和幹預

孩子坐在地上玩玩具、看繪本,家長不時在旁邊叨叨:地上涼,不要坐在這裡玩。餓不餓?渴不渴?要不要尿尿?寶寶不對,你這個應該放在這裡。寶寶你按一下這個按鈕。。。


其實孩子需要自己獨處,這件事上對於孩子來講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個人玩時能更自由地觀察和思考,能隨心所欲地嘗試各種可能性孩子的專注力,也是需要他們在單獨的探索中來得到強化的。能獨處才會專注,我們給了孩子那麼多愛,卻不曾想,過多的關注會打擾孩子的成長。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7. 家長的不良示範

陪孩子玩的時候,你是不是一邊還在看著手機?或是還做著其他的事情?很多情況下,我們大人並不覺得自己不專心,因為我們有好多事情要處理啊,而同時完成幾件事情是我們的能耐啊。你都沒有做到專注,如何去要求一個孩子呢?


培養孩子,很多都是生活小細節裡耳濡目染的,專注力也是如此。家長更應該做好榜樣,給孩子起一個好的示範作用,家長的這些細節,孩子都看在眼裡,習慣和品質就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我查閱了兒童發展心理學資料,很明確地指出:孩子的注意(專注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和完善的:

在新生的嬰兒階段,他們沒有主動注意,往往會因為大的聲音或者顏色鮮豔的物體而產生「被動注意」;


到了1歲左右,孩子們的專注力基本不超過2-3分鐘,他們也很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幹擾和刺激;


到3歲的時候,孩子們的專注力在2-8分鐘內,除非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事物,可能注意力會持續多一點時間;


到4-5歲左右,隨著大腦的發育和完善,以及各種習慣的訓練養成,他們的專注力在5-15分鐘左右,甚至會更長一些。


6歲前的孩子大腦發育都還未完善,神經系統興奮性高,因而意志力差,常常會出現「坐不住」的現象。

所以父母不應該太焦慮,可以耐心地等待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逐漸成熟,在此基礎上慢慢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事實上,孩子就應該活潑好動一些,會對周圍的事物更加敏感。只要孩子能夠"專注於他感興趣的東西,這就意味著他的注意力是沒問題的。

一個孩子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種強烈的生活衝動,這種衝動不需要由外人來推動。希望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孩子的精神胚胎的存在,掌握愛的尺度,對他們有耐心,但不要打擾。

相關焦點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不管Ta在做什麼,餓不餓啊、冷不冷啊、喝點水吧、別碰到自己、這兒太髒了到那邊去玩、我來幫你做手工、這個媽媽來告訴你怎麼做?……對孩子成長的焦慮,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痛快投入地玩兒」的專注力,我們以為孩子只是「三分鐘」熱度,卻擋不住父母三分鐘的焦慮。
  • 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
    一、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這些看似關心孩子的行為,實則正在一步步毀了孩子的專注力。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否則永遠不要打擾孩子。很多時候家長總是會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能夠集中精力,其實家長在提出這一個疑問的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是否在孩子年幼時就一步步毀掉了孩子的專注力。
  • 怎樣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爸爸媽媽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專注力,也是用盡了渾身解數!有的送進培訓班,有的研究線上課程,只為專攻孩子注意力!那專注力真的是你想的那樣嗎?每個階段孩子的專注力應該是多長時間?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1歲多的孩子每次做一件事情就只有三分鐘熱度,是不是注意力差?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專注力,如果培養的好,專注力的時長會隨著孩子的生長而延長;反之,亦然。所以1歲的孩子有3分鐘的注意力是正常的,家長不用過於焦慮。
  • 家長要注意,你的這些「好意」,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也許思考累了,他開始積極扭動身體,摳摳手,摳摳腳,進行了1分38秒的「瑜伽練習」。專注力好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進入狀態」,且不容易受外界的幹擾;細心觀察周圍的 「學霸」,你就會發現,他們並不見得比我們的孩子更聰明、更努力, 但是為什麼他們學什麼都快?學什麼都能學好?原因就在於,學霸,比別人專注時間更長。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這時候,坐在一旁的親友團紛紛發來慰問:寶貝兒,你堆的是什麼呀?真的是太棒了!我的乖孫兒喲,渴嗎?來,喝口水!寶寶,你堆的不對,學媽媽這樣做!......這些場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
  • 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很明顯,看手機是屬於後者,所以有時候你根本叫不應孩子。而閱讀看繪本,畫畫,搭積木啊,這些屬於前者,寶寶可以控制視線,思想和行為,最終達成一個目標。如何培養寶寶的專注力?與其說專注力是培養出來的,倒不如說是被保護出來的。舉一些平常我們特別容易翻的小錯誤。
  • 父母的這4個習慣,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這樣做看似重視教育,卻是犯了大忌,孩子的專注力,都被父母毀了。 小米媽恰好是個典型例子,父母的這5個習慣,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生活安穩富足,於是不辭辛勞,聽說音樂是門童子功,小學讓孩子學音樂;又聽說藝術氣質也許要早點培養,初中又讓孩子學繪畫。 學來學去,父母孩子皆是身心俱疲,卻沒有多少收穫。 有時候,家長慢下來,讓孩子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十年磨一劍,或許更能成功。
  • 你正在親手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卻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發脾氣
    你快寫呀,別人花半個小時寫完的作業,你這都用了2個小時了才寫了一半!聽著鄰居軒軒媽媽壓制不住的咆哮聲,我知道,她的情緒又被孩子做作業的事點燃了。聊天時,聽她無奈地抱怨過:孩子一到做作業的時間,就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一會摸摸其他東西。完全不能專注一會。
  • 你的「好心」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費盡心思買的繪本,看不到3分鐘就被丟一旁;玩手機時一動不動,做作業時就玩這玩那;上課時要麼東張西望,要麼走神開小差。寶媽圈裡,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的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我們不難聽到一些求助,諸如:「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根本靜不下心來,屁股上就像安了彈簧,能坐住10分鐘就謝天謝地了。」
  • 它們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附專注力培養方法)
    自從有了這些電子設備,大家都做低頭族,果真方便你我他,只要有電有網屏幕能播放,孩子真聽話讓人省心。 針對性的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做作業拖拉、抱著手機不撒手、做作業時不時就想看一下手機,說明孩子的專注力已經被破壞了。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五句話就夠了
    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正在受大人的破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
  • 你的「好心」,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我想說的是,這次,真的是你誤解孩子了!專注力真不是你想的那樣!下面這些方法,可能會給你很大的幫助。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家長可以通過耐心的觀察,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活動,然後和孩子一起,把一件事做成一系列事情,也能培養他的專注力。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圖片來源:網絡在培養娃專注力的道路上,有5句話是當之無愧的「絆腳石」!自查!看你說過幾句?強行指導:媽媽來幫你,應該這樣...
  • 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你看你說過幾句?
    專注力高的孩子,成績往往也比較好,專注力差的孩子,成績也要家長多操心。很多家長都很憂心,怎麼自己的孩子專注力這麼差?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孩子的專注力和家長息息相關,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即使是開玩笑,家長也千萬不能說。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80%的家長都中招了,扎心!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的專注力,讓他無法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在一次家長線下課中,光合密碼心怡老師就曾做過一次小調研,她列出了三個場景,問家長們會有什麼反應?孩子正在專注的吃飯,你會突然拿出手機,讓孩子看鏡頭,拍個美照曬朋友圈嗎?孩子正在玩玩具,你會坐到他旁邊,餵他幾口水果嗎?
  • 這樣做你正在毀掉孩子的健康!!!
    在一個家庭之中,孩子是重要的,因此,有關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大人們的心!特別當孩子生病的氣候,那個揪心啊,全家人急得團團轉。為了讓孩子少受罪,稍微有點頭疼發燒的就打點滴,這樣真的好嗎? 我不贊成這樣做,正常情況是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 毀掉孩子專注力的幾件事情,家長千萬別做了
    專注力,也就是注意力,它指的是一個人專心於一件事或一個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專注力是孩子將來學習的重要基礎,專注強的孩子,能高度集中於一件事情上,在單位時間內,能將學習的效果達到最大化。也就是,專注力越好,學習的效率也會越高,成績也會更棒。
  • 做到這四點,完美地毀掉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在教育圈已然成為了一個永恆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面臨過孩子專注力的問題,其實想要孩子專注力變好,辦法有很多,但想要變壞,做到以下這幾點就完全夠了。,但不到一分鐘就開始嫌孩子煩了,為了你們這自私的一分鐘,把孩子的專注力生生地打斷了,不是自私是什麼?
  •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許可以這樣做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是否真的了解教育之道呢面對孩子的日益成長,你是否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別擔心我們在這裡針對孩子成長各個階段普遍性典型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幫助家長們培養出健康優秀的孩子。喜歡的話那就點擊訂閱吧。孩子不專注,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做有位媽媽曾經跟我抱怨說。老師啊,我家寶貝吃飯時坐不了,三分鐘就要玩玩具。玩兒完確實也一樣,注意力不會超過2分鐘。
  • 家長的這些做法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別說你一件沒做過
    其實關於專注力,家長還要知道這些。很可能就是你日常的一些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中招沒。家長的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多數的家長都沒有意識到,你平時的這些行為,其實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看看你做過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