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常幹的這些事兒,會一步步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2020-12-20 醫知袋鼠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進入幼兒園以後,家長們可能越來越會發覺到寶寶專注力的重要性。專注力不足的寶寶,總是走神,玩遊戲、畫畫也不能專心,甚至有些家長以為寶寶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等上了小學,專注力不足的孩子的缺陷,就表現得更為突出:上課不注意聽講,數學寫錯小數點,語文寫錯字英文複數忘了加s……我親戚家的孩子淘淘就是如此,他媽媽表示,淘淘其實很聰明,可就是不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做一件事,就拿寫作業來說,一會說媽媽我要尿尿,一會說媽媽我要喝水,一會說外面是什麼聲音?明明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他非得拖延到1個多小時。

類似淘淘的這種孩子有很多,大多數家長以為孩子是學習態度不認真,也想過各種招數懲罰,可總是不見效。其實,在早期教育專家看來,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的諸多問題,看似是態度,其實根源則是專注力不夠。

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對孩子來說,就是他們能在某個時間段內,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廢寢忘食、心無旁騖、心無二用、全心全意……都是形容專注力的詞語。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專注力將在人的一生不斷生成,並使智力得到發展。

專注力更是孩子成功的基石!要知道,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能夠把所有的時間、經歷和智慧凝聚到想幹的事情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能夠專注做一件事呢?同一個班級的小朋友,專注力為何會有差別呢?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專注力不足?

在早期教育專家看來,造成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環境、親子關係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等。

袋鼠麻麻就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例子,明明孩子在低頭玩玩具玩得很認真,家長卻不時過來打斷。一會奶奶過來說,寶貝渴不渴啊;一會媽媽過來說,寶貝要不要去尿尿啊;一會爺爺過來說,要不要爺爺陪你一起玩啊……這樣,就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專注力。如果周圍的環境幹擾太多,總是讓孩子分心,長此以往,孩子就很難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除此之外,當下的孩子普遍看電視、PAD、手機等上面視頻、遊戲的時間過長,也是扼殺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

關於視頻對專注力影響的研究早已指出,看太多視頻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因為視頻是以快速運動的影像和鮮豔的顏色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力,調動起孩子興奮愉悅的感受,讓孩子hi起來。讓孩子hi起來容易,但讓他靜下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持續不斷的外界刺激將影響大腦迴路產生自覺專注力。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危害是可以累加的。3歲時每天看視頻一小時,可誘使孩子到他8歲時發生專注力渙散問題的可能性成倍增加。8歲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可使專注力渙散的可能性增加50%,14歲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這一可能發生的機率增加44%。如果一個孩子在16歲時有專注力渙散,那他學習成績不好的可能性比其他孩子多4倍。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1、要把握培養專注力的關鍵期

2歲寶寶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度大約為7分鐘,3歲約為9分鐘,4歲約為12分鐘,5歲約為14分鐘。2歲前是培養寶寶專注力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專注力培養要從感官訓練開始

感官訓練主要包括聽覺和視覺。

聽覺訓練:比如說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並讓孩子回答一些跟故事有關的問題,如此一來,孩子在聽故事時,就會特別用心,不知不覺專注力便得到了提高。

視覺訓練:父母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戶外觀察,觀察地上的螞蟻、樹葉上的蝸牛,並提一些問題,比如,螞蟻是什麼顏色的呀?蝸牛背上背了個什麼呀?……引導孩子去深度觀察,並讓孩子把所看到的表述出來。家長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繪本,結合繪本中的形象和故事,讓寶寶沉靜下來,並學會思考。

3、結合孩子愛玩的天性,用遊戲培養孩子專注力

在專注力的培養上,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孩子愛玩遊戲,是因為遊戲可以突破現實,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在遊戲中獲取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和巨大的成就感。

或許您要問袋鼠麻麻了,哪些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對於年齡小的幼兒,讀繪本、搭積木、拼圖、串珠、找不同等都是培養專注力的很好的遊戲。

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寶寶,袋鼠麻麻推薦一個很好玩的遊戲,那就是迷宮遊戲。迷宮遊戲相信很多大人也都非常喜歡玩,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好玩又神奇的迷宮。

法國海納安德爾迷宮,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迷宮,種的是向日葵,每年冬天,農夫們會重新設計並播種,到了春天就又長出一個全新的迷宮圖案。

Imprint,是為了紀念神話故事中的迷宮:這隻巨大的大腳板代表了巨人或者是彌諾陶洛斯的腳,建於1975年,每年能接待幾千的遊客。

英國最古老的樹籬迷宮,建於1689年,許多小說與詩歌都描寫過它,在威廉三世時代就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遊玩過了。

為什麼說玩迷宮遊戲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因為迷宮遊戲並不是在裡面隨意橫衝直撞,它是一項雖然好玩,但卻需要集中精力、認真思考才能完成的遊戲,如果不專注,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一旦開始,帶著任務的孩子就會積極調動自己的注意力。很多小孩玩迷宮,幾乎都是一玩就停不下來,專注力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培養。

除了真實的迷宮,現在還有好玩的繪本迷宮。比如《兒童世界歷史迷宮大冒險》系列,它分為《勇闖金字塔》、《激戰古城堡》、《奪寶海盜船》三個主題。

這裡的迷宮都是三維的立體大場景,孩子可以參觀金字塔、拜訪中世紀城堡、乘船追擊海盜,奪回自己的寶藏,趣味十足,非常切合孩子的口味和審美。孩子在穿越迷宮的過程中,不僅能鍛鍊觀察力、推理能力,提高專注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還可以收穫滿滿的勇氣、智慧和知識。

你能從金字塔旁邊的祭廟出發,找到金字塔的秘密入口嗎?

在這兩艘船中,你能看出哪個是海盜船嗎?你知道如何爬山爬下,通過樓梯或梯子進入海盜船,尋找到寶藏的線索嗎?

你能參照圖中的指示,在刀山槍林中突出重圍,抵達終點嗎?

當孩子走完一個又一個歷史迷宮,熱情開始減退的時候,突然難度升級、迎來一個更大的挑戰——破解密碼。

破解密碼需要的象形文字、盾牌、數字都有相對應的小圖案,這些小圖案隱藏在文中某個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落裡,需要從頭到尾重新觀察走過的迷宮,才能尋找到這些隱藏在圖畫中的小圖案。這些設置,既讓遊戲難度升級,鍛鍊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又讓孩子不得不動腦思考,可謂一舉三得。

如果孩子想偷懶,走捷徑,翻看密碼答案,結果會發現,答案竟然是這個樣子的:

有意思吧?自帶防抄襲功能,必須使用一面鏡子才能看的清楚。只需看好家中的鏡子,就可以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去翻書,想一想心裡就可以樂開花。

在玩這個迷宮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在無形中就已經認識了真理羽毛、阿努比斯神、黃金聖骨匣、木乃伊、羊皮紙、羽毛筆、測速繩卷車、射石機、十字弓、投石機、外堡、出擊口等一大串歷史名詞,收穫了有關古埃及金字塔、中世紀城堡和17—19世紀海上生活的豐富歷史知識。

怎麼樣?帶著你的孩子,一起來穿越迷宮吧!

相關焦點

  • 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
    一、自以為是的關心,實則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專注力這些看似關心孩子的行為,實則正在一步步毀了孩子的專注力。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否則永遠不要打擾孩子。很多時候家長總是會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能夠集中精力,其實家長在提出這一個疑問的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是否在孩子年幼時就一步步毀掉了孩子的專注力。
  • 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你看你說過幾句?
    專注力高的孩子,成績往往也比較好,專注力差的孩子,成績也要家長多操心。很多家長都很憂心,怎麼自己的孩子專注力這麼差?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孩子的專注力和家長息息相關,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即使是開玩笑,家長也千萬不能說。
  • 孩子的專注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毀掉的
    如果當孩子專心致志玩著他喜歡的積木玩具時,如果家長過去打斷,比如,讓孩子喝水,或者詢問孩子在玩什麼,那麼孩子就無法順暢地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與此同時他們原來可以慢慢變長的注意力時長就會中斷。而且,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容易被轉移,如果被家長打斷,他們很有可能會更加無法將注意力轉回原來的那個任務上。
  • 怎樣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者活動時的心理狀態。而專注力越好,則學習效率越高。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1歲多的孩子每次做一件事情就只有三分鐘熱度,是不是注意力差?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專注力,如果培養的好,專注力的時長會隨著孩子的生長而延長;反之,亦然。所以1歲的孩子有3分鐘的注意力是正常的,家長不用過於焦慮。
  • 家長要注意,你的這些「好意」,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從一個網上調研「你最關心孩子哪種學習能力」中家長們的投票中就可以看出,專注力是眾多家長的選擇。可惜,家長的這些「好心幫助」,孩子並不心領。研究者從攝像頭中看到的是,孩子的眼神不是飄向了天花板就是看看父母的肩膀,並沒有聚焦在父母的動作上,而且,被父母打擾後,也再沒心思專注在玩具上。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如此這般,等孩子開始上學了,父母的焦慮只會有增無減。TA在一旁寫作業,你在一旁嘮叨個沒完;TA一點事兒沒做好,你就氣不打一出來;TA正在彈鋼琴,你會忍不住點評;TA報的一堆興趣班,你未必知道哪個是TA真心喜歡和擅長的?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古往今來,我國留下了許多禮儀方面的傳統,家長在教育小孩時也常常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有禮貌,但家長們教小孩懂禮貌的方法都正確嗎?李女士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工作日的時候小孩都是奶奶在帶,到了周末李女士也會主動把小孩接回家。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其實像這樣的現象在我們周圍還有不少,出於禮貌,家長總會對小孩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這些&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哪些「中國式禮貌」會毀掉孩子?1、主動要求孩子打招呼小朋友在外面如果碰到親朋好友的話,大人一般都會主動把小孩推到面前,讓他們打招呼。有時候小孩連這些人是誰,應該怎麼叫都不知道,記不住別人的稱呼其實也很正常。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總視而不見
    如果家長的引導方向錯誤,那麼會對孩子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總是習慣性犧牲大寶,要求大寶忍讓,但家長要知道一味的追求這樣的禮貌是會傷害孩子的同理心,導致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認為自己必須無條件退讓。家長常讓孩子做這3種「中國式禮貌」,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是在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不要視而不見。
  • 孩子專注力不夠,常玩這些小遊戲,提高專注力孩子更聰明!
    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效率低,總是被其他東西吸引注意力,這些其實就是孩子專注力不夠造成的,那麼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何鍛鍊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下面小編就教你幾個讓孩子專注力得到提升的小遊戲。孩子專注力不夠,常玩這些小遊戲親自互動的小遊戲不僅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增加你和孩子的感情,並且有目的的訓練能夠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一起來看看吧:1、你說我傳我們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說一些簡單的詞語或者是數字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80%的家長都中招了,扎心!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的專注力,讓他無法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其實,這些做法都用錯了時機,他們沒有等到孩子自己停下來再進行,無意中對孩子造成了幹擾,讓孩子被迫從專注的事情中抽離出來。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扎心呢?《生物鐘優勢》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認為,孩子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這些場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實驗中,研究員邀請了 40 組 12~16 個月的寶寶和家長,目的是探究家長與一歲左右寶寶的互動模式對寶寶專注力的影響。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實驗中,寶寶本來自己玩得好好的,有的家長努力過了頭,拼命向孩子表現自我,要麼拿著玩具在寶寶面前不停晃,要麼就是指導孩子怎麼更好的玩玩具,還在旁邊熱切地期盼寶寶的反饋。可惜,家長的這些「好心幫助」,孩子並不心領。
  • 孩子沒有專注力?家長要背一大半的鍋
    先說結論:孩子專注力這個事兒,如果除去基因等先天因素的話,家長要背一大半的鍋。在2014年的一份專業報告中,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盡責」與「努力」這兩個特點。但值得一提的數據是:擁有大學學歷的家長普遍更在意孩子是否擁有「持久性」這一優勢,它就直接表現為長期的堅持與短期的專注。
  • 做到這四點,完美地毀掉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在教育圈已然成為了一個永恆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面臨過孩子專注力的問題,其實想要孩子專注力變好,辦法有很多,但想要變壞,做到以下這幾點就完全夠了。這是我們時常可以看到的一種方法,它會出現在各種場合,孩子在上早教班的時候,孩子正認認真真上課,奶奶跑過來,說一句:「我寶貝渴了吧,來喝杯水吧!」
  • 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也許你正在做
    那些破壞孩子專注力的事兒,是否你也曾經做過?或者還在這樣做呢?來看看下面的例子吧……1. 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很專注,可以一動不動地看一下午呢。給他ipad,玩得可入神了,叫他都沒反應。其實,孩子的以上狀態並不是專注。
  • 家長常做的這3件事,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看你中招了嗎?
    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之後,很多的父母都反應自己的孩子上課總走神、溜號、東張西望等等,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如果家長想要改變孩子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家長若是忽略了學齡前這段重要的過渡時間,那麼以後想要改都來不及了。
  • 「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甚至沾沾自喜
    隨著時代進步,人們開始接受不同的文化,審視傳統文化,改變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問題家長依然沒有注意到,甚至沾沾自喜,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34;正一步步毀掉孩子,家長卻渾然不知寶媽小水有一個7歲的寶寶,她平時對寶寶的禮貌很看重,一點點細節都要反覆強調好幾遍。這天,小水的好朋友小良帶著5歲的寶寶到小水家做客。小良做客後,小水突然開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有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 弄不清這些事兒,孩子的專注力可就毀了 ​
    什麼「孩子寫作業走神得盯著」,「看寫作業磨磨蹭蹭,壓不住往上竄的怒火」,還有「寫次作業吼800遍,整得我犯心臟病」。這是不是大多數寶爸寶媽的「困擾」?每天陪著娃寫作業,簡直就是一場「戰爭」。其實,家長們越衝著孩子吼,他們的專注力越不行,也就是咱們常說的注意力不集中。
  • 常帶孩子做這些「小事」,孩子不僅專注力強,還一天比一天聰明
    曾有育兒專家指出:孩子自出生開始,其實就有很強的專注力,很多時候最容易破壞孩子專注力的是家長。 1、在孩子專心做事的時候打斷孩子 孩子在專心玩耍的時候,有的家長會突然打斷孩子,問孩子可不可、餓不餓,這種事情相信很多父母都做過吧?你以為自己是關心孩子,其實你這麼做會導致孩子的專注力被破壞。
  • 家長的這三種行為正在悄悄的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擁有一個有專注力的孩子對於家長來說是一個幸事,孩子有專注力做事情會更加認真和細緻,效率也會更高,但是現在生活中家長們口口聲聲說希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殊不知家長平日的這些行為成為了培養孩子專注力道路上的阻力,那麼哪些行為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