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專注力?家長要背一大半的鍋

2020-08-22 名淘教育

先說結論:孩子專注力這個事兒,如果除去基因等先天因素的話,家長要背一大半的鍋。


在2014年的一份專業報告中,家長們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盡責」與「努力」這兩個特點。但值得一提的數據是:擁有大學學歷的家長普遍更在意孩子是否擁有「持久性」這一優勢,它就直接表現為長期的堅持與短期的專注。


你是那個打擾孩子的人嗎?


很多家長提到過:「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他幹什麼都靜不下心,他做事總不認真,他學東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事實上,對於很多家庭而言,想改善孩子的專注力,恐怕不應該從買書買課開始,而應該先拿家長自己開刀。


因為一個不夠專注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總是打擾他的大人:


孩子正在專注地看繪本,突然有大人端著個碗出現在他的旁邊:「來寶寶,吃點東西。」


孩子正在塗鴉畫畫,突然有大人路過,冷不丁來了一句:「寶寶你在幹什麼呢?」


孩子正在玩一套大人可能不太願意讓他繼續玩的玩具,大人會直接選擇以其他玩具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寶寶你看你看,這個更好玩更有趣呢!」


也就是說,當孩子在探索某些地方,或者在做一些我們不大願意讓他們做的事情的時候,有的家長會選擇不由分說的直接把孩子抱走,帶到新的環境中去。


這些場景其實都是對孩子「專注」的打斷,且孩子在承受這種「被打斷」的時候,通常都無力而被動。


你對專注力怕不是有啥誤解?


也許有的家長不以為然:孩子是在玩遊戲玩玩具,又不是學習,打擾一下還能怎樣?又沒耽誤他幹正事。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


專注力是通用的。孩子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專注力得到了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做另一件事的時候,專注力也好不到哪裡去,即使這兩件事可能在形式上相去甚遠,但在「保持專注」這個層級上,它們調用的是同一個能力。今天你打擾了你家孩子玩玩具,明天你就可能要因為「我家孩子看書看不進去」這類問題而感到困擾。


「專注」是一種認知活動,而非情緒體驗,所以對「打擾」的承受能力更弱。如果孩子在表達情緒,比如因為想要立刻買某個玩具而嚎啕大哭,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改善其情緒在很多時候是可行的。然而「專注」是一個持續的認知活動,一旦轉移注意力,往往就意味著被迫中斷。它會直接影響一個孩子對注意力的保持能力,從幹擾中恢復專注的能力,以及在專注過程中是否有積極的主觀體驗。


專注力直接和一個心理學中的研究熱點相關:工作記憶。我們的孩子看似在做無足輕重的事兒:玩玩玩具,翻翻書,做些小小的塗鴉,可是放到宏觀的角度,他們在進行認知活動,調用著記憶模塊,就像電腦上開著很多的窗口,當我們影響到孩子的記憶容量和耐力,專注力也就受波及了。


別小看了專注力!


《發現你的生物鐘優勢》中提到,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學習能力受阻。在幹擾消失的一瞬間,人不可能立刻恢復到滿負荷運轉的認知狀態。幹擾持續的時間可能很短,但是人因為幹擾付出的認知成本會很長。同樣是學習一個小時,如果有一分鐘的幹擾,可能就要多付出超過10分鐘的時間成本。


導致缺乏長期堅持的能力。玩積木、下象棋、講故事,這些都是短期專注。但人的絕大多數長期成就都離不開長期專注——比如寫一本書、運營一家企業、撫養一個孩子。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我們需要讓培養他保持長期的聯結與關注。


缺少極致體驗的機會。專注力就像持續的燃料一樣,推動我們提高認知,享受體驗。如果不夠專注,是不可能體驗到一件事物真正的快樂的。


成癮與物質依賴風險增加。「來吃點」,「親一口」,「更好玩的玩具」都可能成為家長重新定向孩子專注力的目標。孩子小的時候,這些幹擾是無傷大雅的零食與玩具,但在青春期過後,他們會追求一些更刺激的東西,容易犯錯誤。


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關注我們,還有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紐奶樂|專注力的秘密,家長們這樣做或許更好……
    孩子們的專注力是家長常年關注的東西,很多早教市場還打出專注力教學的旗子。不過在紐奶樂看來,如果不是基因等先天因素的話,家長其實能被一大半的鍋。 其實紐奶樂看到很多家長很在意孩子的專注力,我們也經常看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家孩子專注力不行,他幹什麼都不肯靜下心來,他做事總不認真,對待事物總是三分熱度。」
  • 孩子出現問題,家長該不該背這個鍋?
    在我的諮詢過程中,有些家長面對小孩子的各種問題,總會焦慮異常。家長會說:「老師,我家小孩怕黑怕生,專注力不集中,厭學,畏懼困難,該怎麼辦?」在深入的交談中,諮詢師了解到孩子的問題,有可能源於家庭環境和家長的養育方式。
  • 孩子成績太差,是沒有專注力的原因,家長學會四點提高孩子專注力
    再過一段時間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家長都是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從一開始就好,這樣孩子佔得先機擁有自信,孩子的成績也會一直好下去。但是孩子的學習不是家長說說就可以決定的,是由孩子自身所決定的,孩子想要成績好,首先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放學回家做好複習。做好這兩點首先就是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好。
  • 孩子專注力不行,家長要從這四個維度認清
    陪伴孩子做作業時不玩手機嗎?是不是發現我們自己的專注力也不堪了?孩子專注力不足會導致孩子不想上學厭學,繼而影響家庭關係。然後觀察一下自己專注力的進步程度。也可以參考一下我這個方法寫、說:三不原則。限定的時間內,一口氣按照不許停不許想不許改的原則,寫下當時當下的身心腦的感受!寫上一個星期或者10天,你會發現自己不怕寫東西了,而且很享受這種寫說釋放壓力、情緒的方法。這個方法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效果特別好,孩子會慢慢喜歡上學習。
  • 孩子缺乏專注力!家長為什麼要注意這幾點?
    有些家長一直在抱怨,自家的孩子非常沒有耐心,讓他們學習,總是需要別人督促,自己完全沒有耐心坐在那裡安心學習,上課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總是開小差,聽課效果差,其實專注力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非常重點去培養的一種習慣。
  • 3個訓練專注力的黃金期,家長抓住時機培養,讓孩子更聰明
    專注力高的孩子上課聽講的時間更集中自然學習成績也會更好。曾經有一組實驗,同年級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同時背課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平均下來9遍就可以把課文背下來,而在課文過程中不斷被幹擾,平均100遍才背下來課文。可見專注力對學習工作的效率有多麼大的影響。
  • 家長要注意,你的這些「好意」,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從一個網上調研「你最關心孩子哪種學習能力」中家長們的投票中就可以看出,專注力是眾多家長的選擇。過度關心幹擾孩子這種情況很多家庭都會發生,家長生怕對孩子照顧不周。殊不知,當孩子正在專注地玩時,一會兒問他要不要喝飲料,一會兒問他餓不餓,趴著看書也會說姿勢不對,這樣的孩子就會總是處於被打擾的狀態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沒有辦法進入集中精神的狀態,並且還會覺得很煩躁,就更加不容易專注手頭上的事情了。
  • 孩子背記東西犯怵,說明聽覺專注力有問題,可用這幾招來訓練
    經常有家長問寒石冷月老師,說自己孩子記憶力不是很好,總是記不住東西,像背語文課文或英語單詞這些常規性的作業,孩子最犯怵。時間長了,孩子便不願意完成這些背記型的作業。確實類似的現象常有,為什麼會有些孩子背記東西那麼困難呢?原來是家長和老師們都忽略了培養孩子聽覺專注力所導致的。
  • 四歲的孩子,會有耐心穿完一串珠子?"提升孩子專注力,要這樣做
    導語:一次去商場,看到一個四歲左右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穿那種可以拼成動物形狀的小珠子,這種珠子我玩過,不僅考驗耐心,還要考驗專注力,常常大人都會半途而廢。而這個小男孩已經穿了一大半了,眼看就要完工了。禁不住好奇,就前去打探情況,原來這個小孩真的才只有四歲,所有珠子也都是自己穿上去的,只有不明白的地方才需要媽媽指導一下。
  • 孩子做事分心、專注力差?3個提升專注力的小技巧,家長要收藏
    其實孩子專注力差,是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情。不大是因為可以改變過來、不小是因為沒有改變的孩子成績就會一落千丈。但是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去幹預孩子,比如玩積木的時候,孩子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就要把本該在前面的放在後面,家長一看孩子這樣做的不對,就要開始幹預了,說孩子做錯了然後插手去改變孩的想法。
  • 你的孩子沒有專注力?你可能陷入了專注力的誤區
    許多的教育培訓機構打出了提高專注力的課程,也很多提高專注力的書籍,大部分的父母也覺得自己的娃專注力不好,需要提高。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是孩子沒有專注力,也許僅僅是你對專注力有誤解。很多家長會說上課不認真肯定是專注力不好,身體東搖西晃,這些表現並不能說明專注力不好,小朋友坐不住就是常態,特別是男娃。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慢慢的改善,自控能力會加強。
  • 睿智燈塔教育-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孩子們開學已經是半個多月,由於放假時間過長,導致孩子往往上學後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上課坐不住、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等,很多家長也是很頭疼。那麼,家長如何培養的專注力?其實,孩子坐不住和專注力不集中是有著密切的關係。有數據顯示,孩子學習好不好,與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
  • 很多家長的育兒誤區:孩子的專注力要先保護,再培養
    這個時候孩子是非常投入和專注的,如果家長給予過多的幹預,比如增加新的玩具、調換玩具、幫助孩子玩、將孩子抱走等等,這些都破壞了孩子專注的環境,讓孩子從專注的環境裡出來了,如此反覆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會變得三心二意,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 孩子學習狀態不好,總是坐不住,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作者:綿糖媽媽人的成功,和專注力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如果專注力不夠好的話,那麼做事情就會有始無終,很難取得想要的成就。在孩子的教育中,專注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關鍵的事,現在有不少的家長都抱怨孩子的專注力太差,學習狀態根本就不行,不管學什麼都堅持不下來。
  • 哈佛教授提醒:專注力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家長要儘早培養孩子
    原因就是這個孩子的智商特別高,特別的機靈,記性也特別的好,小區這邊所有的業主的名字他都能記住,所以小區的父母們都特別羨慕生了這個神童的家長。但是這個神童身上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專注力不夠。要想贏在終點還必須要有專注力。因為專注力是考驗一個人做事情是否認真,考驗一個人是否有耐力,考驗一個人做事質量是否高的關鍵。如果僅僅只是智商高,只是聰明,而沒有耐,心這樣的人進入職場之後,也不會受老闆歡迎。因為老闆只看做事的成果,而不看你這個人是否聰明,專注力高的人做事情的質量更高,更加受用人單位重視。
  • 孩子做事總走神?育兒三大忌,家長要牢記,輕鬆提高孩子專注力
    家長干著急也沒用,孩子也不是故意要走神,只是他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思緒停留在一處太久,或者說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過去。一般來說,專注力缺陷,往往是很多學習較差孩子的共同特點。孩子的專注力缺失其實與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長的行為習慣是有很大聯繫的,來看看你家有沒有「中招」?
  • 孩子沒有專注力怎麼辦?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那麼,怎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呢?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而改做其他的事情,這也成了不少家長的心病,那麼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吧。    1、良好的學習環境  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孩子對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比較差的,所以要想使幼兒集中注意地學習,就要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學習前也不要讓孩子玩新穎的玩具或有趣的遊戲,使孩子在平靜愉快的心情中開始學習
  • 孩子學習分心是必然的,家長要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說,他們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是他們無論怎麼做也幫不了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而孩子的學習恰恰是家長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能上手幫忙,家長只好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督促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是容易分心!
  • 家長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臺灣地區兒童潛能發展協會秘書長、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張旭鎧從事兒童職能治療十多年來,服務過千餘位被家長認為「有問題」的孩子,在接受女性周刊專訪時,張旭鎧表示,正確的養成教育,是要把孩子當成「完整的人」來看待,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找出深層的病因。而有些時候,恰恰是家長不正確的教養方式,成為孩子缺乏專注力的元兇,而家長們還不自知。
  • 要怎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像是為什麼孩子的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時長以及家長在哪些方面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等等。我們說了這麼多,也有很多家長提問,已經了解了關於孩子專注力的這些知識,那麼我們到底可以怎麼提高他的專注力呢?這也是檸檬今天想和你分享的主要內容。 正如我們曾經提到過的,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將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