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聲傳入鄉村教室 古典音樂直播開啟美育第一課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8日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將琵琶聲的清脆悅耳、圓潤婉轉描繪得栩栩如生。

古人經常會用琵琶聲來隱喻當下的心境,細細品讀這些古詩詞,我們仿佛也能體味到作者激揚、喜樂、幽抑、哀傷的情緒。在詩人的筆下,古典音樂之美躍然紙上。

古典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長河裡的一塊瑰寶,感知音樂之美的教育應當融入到我們當下的素質教育中。但是,許多偏遠鄉村的孩子,在基礎教育尚且缺失的情況下,甚少有機會能接觸到這塊瑰寶。

為了探索貧困地區教育困境的破解之道,5月31日,「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大型活動正式啟動,由各領域專家和專業團隊聯手打造以傳統文化為題的系列直播課,內容包括漢字、書法、詩歌、民樂、戲曲、節俗、禮儀等方面。

該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學院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所、陌陌科技、國學院網、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兒國學》雜誌等機構聯合發起,途夢視界參與組織。主辦方希望通過網絡直播的普惠形式,破解傳統文化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老大難問題,讓貧困鄉村的孩子們「零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在他們心裡埋下一顆美的種子,通過了解深厚的傳統文化知識,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6月7日下午,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邀藝術家於源春老師蒞臨陌陌直播現場,為孩子們上了一堂活潑生動又感動十足的琵琶音樂課。

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

隨著一首經典琵琶古曲《陽春白雪》的曲子響起,於老師的音樂課開始了。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美妙的琵琶聲,很快便陶醉其中。

於老師介紹,這首曲子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成型的非常古老的樂曲,它描述的是在春天欣欣向榮、萬物爭春的這樣一種蓬勃的景象。

「在春天已經到來的時候,又下了一場非常沁人心脾的美麗的白雪,這是多麼與眾不同的景象啊。它正是形容我們在人生中那些可遇不可求的、並不是那麼常見的美好。」於老師循循善誘的向孩子們描繪。

隨後,於老師向孩子們講解了「琵琶」一名的由來:按照漢字會意、形聲的造字方法來分析,「琵琶」有四個「王」字,在偏旁部首中「王」實為「玉」,因此,用「四玉相撞」來形容琵琶的聲音。

於老師還講述到,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裡,琵琶不僅僅作為樂器出現,它也是佛教裡一件重要的法器,寓意「中道」,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像彈琴一樣,琴弦鬆了不出聲,緊了會崩斷。

從琵琶的名字,發展的歷史、琵琶名曲的由來,到它所蘊含的古人處世智慧,於老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祖國各地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視野豐富、別開生面的音樂課。

通過網絡直播,有來自湖南、貴州、山西、陝西、甘肅、河北、黑龍江、廣西、雲南九個省份22所學校的學生集體觀看了這堂音樂課。講課結束之後,孩子們還饒有興趣的問了於老師很多問題。

有孩子問,「琵琶好學嗎?」

「琵琶不好學,可難了。你想學嗎?」於老師說到。

「想學!」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身影、天真而渴望的眼神,舞臺上的於老師感動得落淚了。

「於老師,彈琴手指會不會難受啊?」「您學琵琶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放棄?」有孩子問到。

於老師回答,很多事情,有的時候你會因為太辛苦了、因為條件限制,很多很多原因都會想讓你放棄。

「孩子,你堅持一件事情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更難。人一生當中堅持一件事情就非常的重要。」

這些孩子可能還不太能理解成為音樂家要出多大的努力,但是,通過這堂音樂課,通過網絡直播,於老師將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堅持,傳遞到了山區孩子們的心靈裡。正如於老師所說,人生會有很長很長的路等著你們,可是你去找一個自己喜愛的事物,用音樂或者是任何一種高尚的藝術把精神填滿了,這樣會在心中留下一顆美好的種子。

「網際網路+」探索破題教育公平

讓每一個孩子公平的享受教育、獲得知識,也是我們全社會的關切。

寧夏通過打造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全區中小學校網際網路接入率已達到100%。在閩寧中學的「智慧教室」,學生們人手一個平板電腦,向總理展示上面集成的優質教育課件和彼此分享的學習心得。

針對當地網速慢、信息化基礎設施落後等困難,李克強總理要求有關部門要在這方面加大投入。他說,「網際網路+教育」是促進起點公平的有效手段。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讓教育資源尤其是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有了解決之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同樣是當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2017年1月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實施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綜合運用包括網際網路等在內的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創新表達方式,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意見》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優秀傳統文化要全方位融入和貫穿國民教育始終。

不過,對於傳統文化進校園,鄉村學校的老師們在歡迎的同時也會有自己的煩惱,傳統文化的優質教師資源去哪裡找?

此前,貴州省平塘縣平舟鎮實驗小校副校長令狐昌和告訴記者,受益於貴州省教育廳推進的「班班通」工程,學校所有的班級都已經建成了多媒體教室,但缺的是好內容,尤其是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專業的課程和優質的師資的匱乏亟待解決。

5月31日下午2點,「給鄉村孩子的最美傳統文化課」第一課《漢字裡的華夏中國》在陌陌平臺上用直播的方式開講。我國著名漢字科普者、「漢字思維」課程體系創始人李山川老師,在40分鐘的時間裡,與書法老師、古琴老師配合,為孩子們呈現了一趟生動活潑的古代漢字課程。

這樣的授課形式為孩子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課堂體驗,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緩解鄉村優質師資短缺的難題提出了解決之道。湖南懷化沅陵落坪九校的蔣炘芳老師認為,這個「特別棒」的課程「打開了孩子們學習傳統漢字知識的大門」。

主辦方對此表示,希望能以網絡直播的形式,破解人才匱乏、傳統文化優質資源不均衡的老大難問題,推動優質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在鄉村學校實現普惠,讓貧困鄉村的孩子們「零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繼漢字課、音樂課之後,還將陸續推出詩歌、戲曲、節俗、禮儀等方面的系列直播課。

相關焦點

  • 聆聽鄉村音樂教室的第一課
    今年,雙方再度攜手,10月16日,南都攜手華聯發展集團發起的「鄉村音樂教室」第二季將在貴州省的長順縣華聯凱佐希望學校啟動,當天還將選拔學生組建鄉村童聲合唱團。今天上午9時,南都APP將準時直播這場揭牌儀式,跟著直播鏡頭一起來聆聽鄉村音樂教室的第一課,聆聽孩子們的童聲演繹。
  • 鄉村音樂教室|深林中的小百靈
    「鄉村音樂教室」項目由音樂學院發起,並於2014年正式啟動。該項目立足于衡陽市周邊的鄉村小學,支教遍布衡陽縣三湖鎮管橋小學、州市小學等衡陽周邊鄉村近10餘所學校,旨在推動鄉村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點亮鄉村孩子的音樂夢想,更加精準地進行音樂藝術教育扶貧。站在鄉村小學的教學樓向遠處眺望,帶著青苔的老屋好似與城市的高樓肩並肩。
  • 「全球華人音樂教室」公益項目在京設立 助力欠發達地區美育發展
    但是由於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得今年的音樂會縮小規模,開啟錄製模式,線上進行。本屆音樂會主題為「此時此刻,我們在一起」,樂團創始人、樂團團長、指揮家呂嘉在音樂中回顧了過去六年的工作,並對未來機構發展作出明確調整。
  • 南都攜手華聯組建第三所鄉村留唱音樂教室
    邁入10月中旬,黔東南地區已然風寒料峭,但希望學校的教室裡卻溫暖如春。經過為期數月的籌備,第三所鄉村留唱音樂教室於當天上午正式揭牌,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南都攜手華聯發展集團對學校進行了硬體翻新、室內布置,並添置了音樂器材、音樂書籍等學習物資。來自星海音樂學院的老師和學生,以及曾經的留唱團成員都來到揭牌儀式的現場,為孩子們送上鄉村留唱音樂教室的第一課。
  • 「天邊課堂」音樂課在寧中鄉第一中心小學開課
    ,開啟學生們的美育課程新體驗。11月23日,孩子們期盼已久的音樂課在當雄縣寧中鄉第一中心小學開課。  11月23日上午11時30分,我們從拉薩市江蘇中學門口接到了剛參加完業務考試的音樂舞蹈老師仁增。他與我們一起出發,前往寧中鄉第一中心小學,為當地的孩子上一堂音樂課。  經過4個小時的車程,下午3點半,老師、記者一行終於趕到寧中鄉第一中心小學。當天下午學校上興趣課,教務處主任早已安排好了上課班級——六年級一班。
  • 今年優選:三明小學音樂教室配備方案
    三明小學音樂教室配備方案  7、速度:30-280, 內置樂曲:75首(5示範曲+60首歌曲+10用戶歌曲)+120歌本  8、演奏增強:力度響應、延音、單觸鍵設置、雙鋼琴、演奏幫助、古典音律、自動伴奏  9、音高調節:移調、八度、音調, 音效:混響、合唱、和聲、調音臺  10、錄音:6軌錄音(5旋律軌+1伴奏軌)+16軌MIDI通道錄音、10首用戶歌曲
  • 卓訊互動劉亞卓:揚帆美育公益計劃助力鄉村音樂教育
    劉亞卓表示:「疫情初期,卓訊互動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公司應急小組,我本人帶隊,協助對抵達武漢的防疫物資進行配送、捐贈工作,並向醫院、社區及警務單位捐贈口罩、防護服、防疫中藥等物資。在抗疫一線的我們,一開始是有些恐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抗疫防疫行動中,大家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投身到了抗疫工作中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全民K歌網際網路音樂教室落地四川 王俊凱授首堂音樂課
    ,共同探索「網際網路+藝術教育」,為鄉村孩子開啟藝術啟蒙。2019年「藝術行動」攜手QQ音樂和全民K歌,持續升級音樂教育解決方案。為給鄉村藝術教育帶來更多元化的體驗與互動,讓更多鄉村孩子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和美好,全民K歌將憑藉行業領先的在線音樂服務和技術能力,以音樂智能設備、AI科技、音樂人連線授課等形式,攜手智能設備合作夥伴聯想集團,陸續在全國的100所鄉村小學落地100間「網際網路音樂教室」,讓快樂的音符充滿全國各地的鄉村課堂。
  • 遠程直播音樂教室興起
    不僅上音附中學子,還有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以及浙江、武漢、四川、廣州、天津、瀋陽、西安等音樂學院附中學子也慕名而滬,三兩成組、分批加入了共17場中外遠程課堂,向洋老師討教古典音樂演奏技巧,跨國越洋,餘音繞梁。 傳統學琴講求「手把手」,但在「網際網路+」時代,是不是也可以像學英語那樣實現網際網路教育呢?
  • 江寧谷裡:公益課堂再開課 奏響鄉村暑期音樂之聲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採取高質量小班教學的方式,將琵琶和古箏班的人數都控制在了8人以內,保障孩子們的健康安全和學習效果。」「從最開始的剛認識琵琶到現在可以完整地彈一首曲子,收穫很多。「去年我就在這裡學的鋼琴,今年又學習了琵琶,感覺這些樂器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上完課的孩子們的臉上充滿了笑容,希望每一個暑假都可以過得這麼充實、有收穫。家住雙塘的田嘉懿小朋友的家長表示,「我們家的孩子今年二年級了,雖然在溧水上學,但每個暑假都會回到雙塘來參加公益課程和活動,這裡環境好,老師又負責、專業,我們也希望孩子可以通過這個機會多接觸一些才藝,這樣對他的未來發展也有很多好處。」
  • [遼寧] 大連"愛心音樂教室工程"照亮鄉村孩子夢想
    8月1日,88名來自普蘭店、瓦房店、莊河以及朝陽市鄉村小學的師生們彼此依依不捨地揮別著,與六天來一直牽引著他們的手,走進琴房,走進劇場的「愛心音樂教室工程」大朋友們再見,向這個到處洋溢著愛的信念和行動的人們說一聲感謝。將「領雁計劃」、「未來之星」夏令營的美好記憶帶走,將滿載音樂種子的希望帶回家鄉。
  • 樊菲兒古典吉他音樂會,從Finger App走出的金牌直播講師
    樊菲兒,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古典吉他碩士,2017年2月受邀入駐Finger APP,開設了以美國古典吉他教學體系為基礎的多門直播課程,僅用3個月時間就成為金牌講師。   從專業方面來講,樊菲兒是典型的學院派女學霸。八歲開始學習古典吉他至今已有17年,更是以全額獎學金考入了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研究生。光鮮的教育履歷背後,她深知藝術之路的崎嶇。
  • 感受古典音樂魅力!東莞文聯「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啟動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鑑賞體驗課堂在東莞理工學院小劇場舉行,讓數百名師生久久沉浸在中國古典音樂的美妙意境之中。由音樂表演藝術家、東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劉漢超,古琴演奏藝術家、東莞市古琴協會會長王可遜二人共同演繹的「嶺上雙清、琴簫和鳴」美育課堂,開啟了東莞文聯「文藝志願服行動」之「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的序幕。
  • 鄉村留唱音樂教室下周啟動 今年首批留唱團海選同步展開
    6月24日,南方都市報聯合華聯發展集團共同發起的鄉村留唱音樂教室公益計劃將在第一所鄉村留唱音樂教室啟動。當天,星海音樂學院教授皮曉彩將受聘為鄉村留唱音樂教室志願者愛心大使,並擔任第八屆南都留唱團海選評委。入圍的孩子將來到深圳參加留唱團培訓,登上保利劇院的舞臺。
  • 以美育人,與美同行!深圳這場論壇發出特區美育之聲
    出席論壇的嘉賓有深圳市音樂教研員胡櫻平、深圳市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高潔、惠州市音樂教研員鄭學智、寶安區音樂教研員白姍,以及深圳市中小學美育教師代表。
  • 央視頻直播「美育雲端課堂」引發強烈反響
    「『美育雲端課堂』暨第二屆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昨晚開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獨家直播共吸引1400萬人次在線觀看,引發強烈反響。,奏響凝聚民族力量的中國之聲。,以藝育才」——全國藝術碩士培養院校教學成果雲展演活動5月27日14:00 「美育大講堂」主講人:中央音樂學院俞峰院長(音樂)中央美術學院範迪安院長(美術)
  • 愛心音樂教室學生獻歌億達之聲2020新年音樂會
    作為億達之聲文化公益活動的品牌項目,愛心音樂教室工程在9年時間裡,通過積極搭建「幫、學、研、用」平臺,在音樂教室援建、山區兒童藝術培養、師資培養等方面進行全面探索,推動偏遠山區兒童音樂藝術教育發展,現已跨越6省11市,共計為160餘所鄉村小學捐建音樂教室,惠及鄉村兒童6萬餘人。
  • 快手直播朗朗基金會「快樂的琴鍵」音樂教室捐贈儀式
    10月8日上午,「快樂的琴鍵」音樂教室捐贈儀式在汶川七一映秀中學舉行,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出席該儀式並帶來精彩的演奏,快手媒體帳號「四川觀察」同步進行全網實時直播。在正式的授牌儀式中,來自九所受贈學校的校長、老師代表不約而同地向朗朗先生送上了精心製作的獨特的藝術禮物以表感恩,更有老師表示:「希望能夠好好地利用教室,將來用最美好的琴鍵聲來迎接和感謝我們朗朗大師。」
  • 立德樹人 美育啟智——新學期第一堂音樂課雲端精彩呈現
    立德樹人、美育啟智——雲端音樂課將於9月10日晚19:30精彩開講!第三篇章的三部聲樂作品《那段時光》《一個老師的牽掛》《我們》是由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創作的優秀抗疫音樂作品,以優美的旋律傳遞著人間的大愛真情,用音樂記錄了當下這個時代。在音樂課的最後一個篇章,關注脫貧攻堅主題,特別邀請到來自全國對口扶貧縣的青少年代表和音樂家們共同完成表演《在燦爛陽光下》,用音樂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 中央音樂學院「開學第一堂音樂課」走上「雲端」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記者李放、樸文琳)新學期開學之際,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將於10日晚19:30分為全國師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立德樹人、美育啟智——雲端音樂課」。本次音樂課由俞峰教授執棒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寧波交響樂團,通過「立德樹人紅色經典」「愛國主義時代旋律」「大愛無疆共克時艱」「託舉希望逐夢前行」四個篇章,帶同學們走進新學期第一堂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