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6:41 |餘杭晨報
運行中的餘杭區智慧停車雲平臺
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機動車保有量正在逐年遞增。與此同時,停車設施數量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狀況逐步顯現,停車難、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挑戰。
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治好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今年以來,餘杭區交通集團全面貫徹落實餘杭區委區政府關於全區「智慧停車」工作有關部署,在餘杭區停車辦、城管局的具體指導下,在有關鎮街、平臺的支持下,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建設、統一管理」的建設思路,以構建有序停車環境,盤活資源存量、擴大總量、做優增量為目標,推動「智慧停車」項目完工,同步搭建「智慧停車雲平臺」(「餘杭停車」微信小程序及公眾號),實現公共停車資源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打造餘杭城市靜態交通服務品牌,群眾停車難問題有了明顯緩解。
「智慧停車」項目助力民生實事建設
民生關鍵事,沒一件是小事。作為「智慧之城」,餘杭區在城市治理中獲得過諸多「全國第一」。解決停車難,被列為餘杭區2020年十大民生項目之一,也是餘杭解決民生難題的又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餘杭區交通集團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推進「智慧停車」項目,「智慧停車」一期及二期項目共建設停車泊位11748個,其中包含道路泊位8700個、停車場(庫)34個(泊位3048個)。同時,將全區680個停車場(庫)、106483個停車泊位信息納入「智慧停車雲平臺」系統,以項目建設和數字賦能相結合,實現「管理一體化、停車智能化、建設標準化、服務規範化」,突出便民、惠民的服務理念,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
未來科技城葛巷站停車場
「智慧停車雲平臺」為市民帶來便利
家住杭州主城區的王先生要來餘杭市民之家辦事,他對周邊停車情況不太熟悉,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打開「餘杭停車」小程序中的「停車引導」功能,順著導航找到了附近有空位的停車場。「
哪裡有停車場、停車場有幾個空餘車位都一目了然,用起來十分方便,省去了到處找車位的時間,而且驅車離開停車場時,不必找零錢,也不用掃碼付款,欄杆便已自動升起,電子屏上顯示『已付款』。」王先生對餘杭便捷智慧停車平臺讚不絕口。
筆者了解到,「智慧停車雲平臺」可為市民提供停車泊位動態信息發布與查詢、室外導航、反向尋車、在線支付、開具電子發票、線上包月等功能,還與杭州城市大腦停車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先離場後付費」是杭州城市大腦停車系統面向廣大市民先行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廣大市民可以通過實現「一次註冊、全城通停」,享受停車後先離場再自動扣費的便捷服務,同時提高停車場管理效率和周轉率。目前,納入平臺的「先離場後付費」綁定使用率已達70%以上。
綁定「先離場後付費」,實現「全城通停」
數字賦能助力城市綜合治理現代化
來到「智慧停車」指揮大廳,工作人員點開「餘杭區智慧停車雲平臺」,只見大屏幕的地圖上用各種顏色標註的停車場星羅棋布。隨意打開其中一個,停車場中泊位數和空車位數等信息立刻顯現出來,還可實時監控停車場出入口,了解查詢使用人次和收費情況。
該平臺以「統籌全區停車資源、促進城市智慧治理」為目標,實現各停車場(庫)的引導信息收集、集中管控、遠程在線管理等,採集處理停車數據,通過對人員、設備的實時監管,運營數據的深度分析,及時優化運營策略,極大提高了場庫的管理效率及收入效益。
該平臺一方面為市民出行減少了無效交通流與泊車、尋車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為運營監管、交通組織、出入口管理、管理資源配置、停車收費標準制定,乃至政府部門對周邊道路及區域的動靜態交通協調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是實現停車產業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一個重要載體。
拓展可利用空間改善老城區停車難
紅豐立交橋(橋下)停車場位於紅豐立交橋與藕花洲大街交叉口,屬於臨平老城區,周邊有水漾人家、梅堰小區等住宅小區,停車需求和泊位配比嚴重失調。今年5月,該停車場經過近3個月的「殭屍車」清理、場地及設施設備改造升級,較原先增加了近50個車位。目前,該停車場共有97個車位,其中南區69個泊位,北區28個泊位,實現「無現金」收費,成為全區首個接入「智慧停車雲平臺」的停車場。
類似的還有銀泰停車場和朝陽東路停車場,兩個地塊已經升級成為擁有141個泊位的南北2個雙層機械立體車庫,其中,銀泰停車場有泊位78個、朝陽東路停車場有泊位63個,進一步緩解了老城區停車難的問題,也給周邊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截至目前,餘杭全區新增停車場、道路停車點36個,增加停車泊位3150個,其中絕大部分增量是在老舊小區,啃下一塊「硬骨頭」。
紅豐立交橋下停車場接入智慧停車雲平臺
高位視頻——區內停車行業首次引入新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閒林的部分收費停車泊位,餘杭區首次採用了高位視頻技術進行管理。
高位視頻是指以智能攝像機作為車位管理感知設備,採用視頻方式檢測泊位狀態及車輛停車行為的技術,由此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投入及維修成本,同時也保證了完整的視頻取證。該項技術主要應用於閒林街道鎮中路、福嚴路、方家山路、文衛路、聯榮路、閒富南路、樂山弄、閒富北路、閒林西路、閒富中路共10個路段,共計595個泊位,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未來,「智慧停車雲平臺」將分步接入全區停車場(庫)、泊位信息,先公共後私用,實現數據共享,有效盤活停車資源。運用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逐步實現車位預約、共享泊位等其他主要停車應用場景覆蓋,不斷完善、持續升級該平臺,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線上線下全方位停車服務,讓「智慧停車雲平臺」成為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重要幫手,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託。
(原標題《餘杭首個「智慧停車雲平臺」平穩運營》,作者 呂波 王嵐,編輯 李如)
1608799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