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停車難」 餘杭首個「智慧停車雲平臺」平穩運營

2020-12-25 浙江在線

2020-12-24 16:41 |餘杭晨報

運行中的餘杭區智慧停車雲平臺

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機動車保有量正在逐年遞增。與此同時,停車設施數量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狀況逐步顯現,停車難、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挑戰。

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治好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今年以來,餘杭區交通集團全面貫徹落實餘杭區委區政府關於全區「智慧停車」工作有關部署,在餘杭區停車辦、城管局的具體指導下,在有關鎮街、平臺的支持下,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建設、統一管理」的建設思路,以構建有序停車環境,盤活資源存量、擴大總量、做優增量為目標,推動「智慧停車」項目完工,同步搭建「智慧停車雲平臺」(「餘杭停車」微信小程序及公眾號),實現公共停車資源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打造餘杭城市靜態交通服務品牌,群眾停車難問題有了明顯緩解。

「智慧停車」項目助力民生實事建設

民生關鍵事,沒一件是小事。作為「智慧之城」,餘杭區在城市治理中獲得過諸多「全國第一」。解決停車難,被列為餘杭區2020年十大民生項目之一,也是餘杭解決民生難題的又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餘杭區交通集團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推進「智慧停車」項目,「智慧停車」一期及二期項目共建設停車泊位11748個,其中包含道路泊位8700個、停車場(庫)34個(泊位3048個)。同時,將全區680個停車場(庫)、106483個停車泊位信息納入「智慧停車雲平臺」系統,以項目建設和數字賦能相結合,實現「管理一體化、停車智能化、建設標準化、服務規範化」,突出便民、惠民的服務理念,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

未來科技城葛巷站停車場

「智慧停車雲平臺」為市民帶來便利

家住杭州主城區的王先生要來餘杭市民之家辦事,他對周邊停車情況不太熟悉,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打開「餘杭停車」小程序中的「停車引導」功能,順著導航找到了附近有空位的停車場。「

哪裡有停車場、停車場有幾個空餘車位都一目了然,用起來十分方便,省去了到處找車位的時間,而且驅車離開停車場時,不必找零錢,也不用掃碼付款,欄杆便已自動升起,電子屏上顯示『已付款』。」王先生對餘杭便捷智慧停車平臺讚不絕口。

筆者了解到,「智慧停車雲平臺」可為市民提供停車泊位動態信息發布與查詢、室外導航、反向尋車、在線支付、開具電子發票、線上包月等功能,還與杭州城市大腦停車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先離場後付費」是杭州城市大腦停車系統面向廣大市民先行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廣大市民可以通過實現「一次註冊、全城通停」,享受停車後先離場再自動扣費的便捷服務,同時提高停車場管理效率和周轉率。目前,納入平臺的「先離場後付費」綁定使用率已達70%以上。

綁定「先離場後付費」,實現「全城通停」

數字賦能助力城市綜合治理現代化

來到「智慧停車」指揮大廳,工作人員點開「餘杭區智慧停車雲平臺」,只見大屏幕的地圖上用各種顏色標註的停車場星羅棋布。隨意打開其中一個,停車場中泊位數和空車位數等信息立刻顯現出來,還可實時監控停車場出入口,了解查詢使用人次和收費情況。

該平臺以「統籌全區停車資源、促進城市智慧治理」為目標,實現各停車場(庫)的引導信息收集、集中管控、遠程在線管理等,採集處理停車數據,通過對人員、設備的實時監管,運營數據的深度分析,及時優化運營策略,極大提高了場庫的管理效率及收入效益。

該平臺一方面為市民出行減少了無效交通流與泊車、尋車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為運營監管、交通組織、出入口管理、管理資源配置、停車收費標準制定,乃至政府部門對周邊道路及區域的動靜態交通協調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是實現停車產業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一個重要載體。

拓展可利用空間改善老城區停車難

紅豐立交橋(橋下)停車場位於紅豐立交橋與藕花洲大街交叉口,屬於臨平老城區,周邊有水漾人家、梅堰小區等住宅小區,停車需求和泊位配比嚴重失調。今年5月,該停車場經過近3個月的「殭屍車」清理、場地及設施設備改造升級,較原先增加了近50個車位。目前,該停車場共有97個車位,其中南區69個泊位,北區28個泊位,實現「無現金」收費,成為全區首個接入「智慧停車雲平臺」的停車場。

類似的還有銀泰停車場和朝陽東路停車場,兩個地塊已經升級成為擁有141個泊位的南北2個雙層機械立體車庫,其中,銀泰停車場有泊位78個、朝陽東路停車場有泊位63個,進一步緩解了老城區停車難的問題,也給周邊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截至目前,餘杭全區新增停車場、道路停車點36個,增加停車泊位3150個,其中絕大部分增量是在老舊小區,啃下一塊「硬骨頭」。

紅豐立交橋下停車場接入智慧停車雲平臺

高位視頻——區內停車行業首次引入新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閒林的部分收費停車泊位,餘杭區首次採用了高位視頻技術進行管理。

高位視頻是指以智能攝像機作為車位管理感知設備,採用視頻方式檢測泊位狀態及車輛停車行為的技術,由此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投入及維修成本,同時也保證了完整的視頻取證。該項技術主要應用於閒林街道鎮中路、福嚴路、方家山路、文衛路、聯榮路、閒富南路、樂山弄、閒富北路、閒林西路、閒富中路共10個路段,共計595個泊位,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未來,「智慧停車雲平臺」將分步接入全區停車場(庫)、泊位信息,先公共後私用,實現數據共享,有效盤活停車資源。運用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逐步實現車位預約、共享泊位等其他主要停車應用場景覆蓋,不斷完善、持續升級該平臺,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線上線下全方位停車服務,讓「智慧停車雲平臺」成為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重要幫手,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託。

(原標題《餘杭首個「智慧停車雲平臺」平穩運營》,作者 呂波 王嵐,編輯 李如)

1608799300000

相關焦點

  • 深圳羅湖試點「錯峰共享停車」 破解城市「停車難」
    原標題:羅湖試點「錯峰共享停車」   「車位已滿」,這大概是車主最討厭的詞彙之一了。為破解城市「停車難」問題,深圳交警在羅湖區率先試點推行「錯峰共享停車」,讓停車更實惠、更智慧。   據了解,目前深圳機動車保有量353.2萬,備案經營性停車場6400家,全市停車泊位250.8萬。
  • 不用轉圈圈找車位 太原「智慧停車」平臺6月底上線
    好消息來了,根據2月21日公布的《太原市智慧停車雲平臺系統建設實施方案》,智慧停車公共服務平臺6月底前上線運行,各停車場7月開始接入平臺。智慧停車雲服務平臺將集成到「我的太原」 APP, 提供停車場動態查詢、電子支付等服務,逐步解決停車矛盾。規劃建城區範圍內的城六區,開展全市停車場(位)、設施資源普查,並在3月底前建立全市停車場(位)、設施資源庫。
  • 「智慧停車」、新增停車泊位44.8萬個……杭州用「聰明大腦」破解...
    「十三五」期間,市建委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治理城市擁堵和停車難總體部署,依託杭州市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發展中心這一常設協調機構,聯合多個部門打出了緩解停車難系列組合拳,推動停車泊位數量的快速增加和停車結構的不斷優化,為杭州動靜態交通組織提供了配套設施支撐。
  • 為四川自貢市建設智慧化城市停車服務項目
    ,建設自貢市智慧停車雲平臺及移動終端系統,實現區域內泊位資源的互聯共享和智能化管理。 自貢市是四川省地級市,下轄6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根據自貢市第十七屆 71 次市政府常務會議精神及《自貢市五城區公共停車資源特許經營合同》要求,構建自貢市智慧停車綜合管理系統平臺(含停車管理平臺及停車大數據運營管理平臺),利用物聯網、信息化、大數據等相關技術手段,深化自貢市停車設施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解決「停車難」「收費亂」等具體問題。
  • ETC智慧停車系統是如何打造的?
    最近車靈通ETC無人值守停車雲管理系統,在停車行業深受廣大用戶好評,今天小編深入調研後總結了一些關於車靈通ETC智慧停車場系統的建設,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車靈通ETC智慧停車系統。車靈通ETC無人值守停車雲平臺將分散在全國的、相互獨立的單個項目停車管理智能化子系統,採用雲伺服器存儲的方式,用統一的軟體界面進行集中監管。集團總部可不受地域限制,通過總部停車雲平臺實時查看任何一個項目的實際管理匯總和明細情況,例如停車收費、用戶行為、營銷交易等,並可對項目管理人員進行權限,提高工作效率。
  • ...新增停車泊位44.8萬個 市建委精準發力破解「停車難」 數字賦能...
    「十三五」期間,市建委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治理城市擁堵和停車難總體部署,依託杭州市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發展中心這一常設協調機構,聯合多個部門打出了緩解停車難系列組合拳,推動停車泊位數量的快速增加和停車結構的不斷優化,為杭州動靜態交通組織提供了配套設施支撐。
  • 東莞望牛墩鎮「停車難」問題或破解,智能化改造600多個車位
    繼今年3月莞城智慧停車項目落地之後,東莞路內停車資源統籌整合工作再添「新軍」。7月1日,望牛墩鎮與東莞交投集團就智慧停車項目成功籤約,對全鎮轄區內的11個路段600多個停車泊位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以提高轄區公共停車服務管理水平。
  • 寧波市推行智慧停車模式緩解「停車難」
    今年來,寧波市城管局聚焦民生實事,積極探索智慧停車新模式,多舉措破解城市「停車難」困境,不斷提升市民群眾停車的便捷度和獲得感。持續挖掘道路停車泊位資源。按照「規範設置、嚴加管理」原則,逐步擴大道路泊位收費區域範圍。
  • 停車神器ETCP破解城市停車難 通行效率最高能提十倍以上
    原標題:停車神器ETCP破解城市停車難對於這一難題,ETCP停車通過「智慧停車」的概念,將眾多孤立的線下停車資源整合到大數據平臺中,再通過大數據運算合理分配車位,從而有效地解決停車難問題。  只要下載「ETCP停車」APP,即可實時查詢車位動態、車位預約和共享等。通過車輛圖像識別,汽車進出停車場無須停車即可實現電子支付停車費,APP還會綜合距離、車位、停車費用等多方面因素,為車主智能推薦最優停車場。
  • 創泰科技亮相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停車大變革:5G賦能智慧停車未來
    智慧城市是5G三大應用場景的主流場景,智慧停車是5G智慧城市的首個落地場景。政府從城市級智慧停車方面進行頂層設計,以更宏觀的思維和視角來破解城市「停車難」。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助力交通緩解堵車,5G、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促進智慧停車進一步發展。
  • 餘杭區破解停車難又有新招 免費錯時車位來了
    2020-12-21 20:30 |餘杭晨報
  • 大嶺山4369個停車位將進行智慧升級,涉及這些路段
    12月8日下午,大嶺山鎮與東莞交投集團在大嶺山鎮政府舉行智慧停車項目籤約儀式。繼茶山鎮後,大嶺山鎮成為松山湖片區第二個與東莞交投集團合作開展智慧停車項目的鎮街,全市由市屬國企統籌整合路內路外停車資源鎮街達11個。
  • 泰安:建設立體車位 居民停車舒心
    實際上,《泰安市城市居住項目配建停車位暫行規定》已於2016年出臺施行,按照規定要求,泰城規劃區內的中心城區和鎮區內的每一套住宅都要配建1個機動車停車位,從政策層面保證了停車位的數量供應。充分挖掘社區土地優勢,建設立體化停車位,向上向下要空間,是破解停車難瓶頸一條很好的思路。
  • 拒絕「黑收費」:ETCP智慧停車助停車新規平穩落地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黑收費」的情況,是因為這種停車場仍舊採用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沒有接入完善的信息整合與管理平臺,車場管理方與政府相關部門都無法對收費員進行有效監管,以至於讓有些不法分子有空可鑽。因此,要想杜絕「黑收費」現象,將停車場升級為智慧停車場,勢在必行。
  • AI+5G,杭州捷順掀起智慧停車「革命」
    2019年,杭州捷順聯合聯通、阿里巴巴,在城市大腦示範區——位於下城區東新街道的新天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智慧停車系統,實現杭州新天地13個停車場,8000多個泊位的智慧停車通行與集中管控,並成功接入杭州城市大腦。
  • 創泰科技田元:兩步走解決城市停車難題
    近日,在海口舉行的「萬物互聯」應用展示發布會上,浙江創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技術官田元博士展示了由創泰科技研發的城市智慧停車方案。在他看來,解決停車難問題,可以通過「兩步走」來實現。針對此,田元表示,可以通過兩個方面的工作來解決停車難問題。第一步是優化存量,即對現有的車位資源實現最優化利用。&nbsp&nbsp&nbsp&nbsp要想將城市中每個車位充分利用,前提是必須知道每一個車位的使用信息。
  • 黃江智慧停車項目將於元旦試運營
    這回,智慧停車真的來了!黃江大道、錦繡路、文明路3條道路的智慧停車項目將於2021年1月1日上線試運營!隨著智慧停車項目相繼在各鎮街落地,東莞全市停車「一張網」加速成型。日前,記者從東莞市黃江靜態交通投資有限公司了解到,黃江大道、錦繡路、文明路3條道路366個路內停車位已基本準備就緒,暫定於2021年1月1日開始試運營。根據前期規劃,黃江智慧停車項目對黃江大道、環城路等13個路段的2200多個停車泊位進行改造,實施收費停車。該項目分期實施,一期366個停車位率先投入試運營後,其餘停車位也將在改造完成後陸續開始實施收費停車。
  • 張店公開徵求停車建設項目意見 中心城區停車位擬1個平臺智能管理
    昨天,張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向社會公開徵求《關於張店區智慧停車建設項目的規劃方案》意見,根據規劃方案,張店將對城區範圍內適宜停車的道路兩側、停車場涉及車位進行智慧化建設及升級改造,項目共分三期,其中一期將以現有停車位5000餘個為基礎,再施劃車位11500餘個,二期將城區現有的各類地上停車場納入全區統一平臺管理,三期計劃將小區內包括地下停車場、個人車位納入統一平臺,同時,建造地上及地下停車位和立體停車設施
  • 智慧停車讓停車不再難 出行更方便
    2020年,根據區委區政府要求,以「三項工程一項管理」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為抓手,為有效解決停車亂、停車難等問題,管城區停管中心把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停車問題落到實處,同各辦事處密切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克難攻堅、自我增壓,紮實開展全區停車場管理工作,全面規範停車管理秩序,圓滿的完成了全年各項任務
  • 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太原市將新建8處智慧停車場
    4月23日市住建局消息,我市智慧停車場(樓)2020年一期并州東街西地塊、上馬街地塊、雙龍巷地塊等8個新建項目已獲批,正在對項目監理進行公開招標。建成後,這些停車場的停車泊位數據將統一上傳至太原市「并州行」智慧停車雲平臺,車主可用手機APP快速搜索到空閒車位,離開時線上完成繳費,避免過去停車場靠人管、進出耗時多的問題。并州東街西地塊,位於并州東街與并州北路交叉口東北角,建築面積約為5263平方米,項目為地上5層、地下1層,總高約20.5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