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除了熱乾麵和三鮮豆皮以外還有一種小吃最是讓人難忘。在那裡一般都用它來配上一碗熱乾麵,吃上一口熱量滿滿,最是美味。可自從離開武漢也就再沒有吃到過它了。最近很偶然地得到了它的做法,雖然沒有像那樣的模具,可試著做了一次。雖然樣子不一樣,但味道卻沒什麼差別。正好那天也自製了一碗熱乾麵。品著其中的味道,似乎又有了在武漢的感覺了。暮靄沉沉的長江,還有往來於長江的船隻。
這種麵食說起來也很簡單,只是需要的時間長一些。要提前一天準備好食材。不過第二天只需要十分鐘就可以做好。最適合當早餐了,因為所含的熱量比較高,所以只需要配上一碗清淡的粥,就可以完成晨全面的營養補充。
別看這小小的面窩,它不僅有滿滿的熱量還有些蔬菜的維生素夾雜其中。不僅提升了味道,還補充了維生素。
面果子:因為小編沒有那種專業做面窩的模具,先姑且叫它面果子吧。
食材準備:
大米200克,黃豆50克,胡蘿蔔丁,小蔥粒,鹽適量。
製作步驟:
步驟1.
將大米和黃豆提前一天浸泡。這裡在浸泡大米時,先把大米清洗到水變得清澈以後,再進行浸泡。這裡的大米選擇也最好選用「早米」。
步驟2.
將大米和黃豆浸泡一夜後,再將黃豆和大米瀝乾水分一同放入料理機中。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打成米漿。
步驟3.
將打好的米漿中加入胡蘿蔔丁,小蔥粒,適量的鹽攪拌均勻。
步驟4.
鍋中加入多些的油,大火將油溫升至五成熱。然後用小勺舀一勺米漿放入鍋中,轉成小火炸制。待小餅慢慢飄起,變成金黃色時,撈出,控油。
這樣一份美味的面窩就做好了。雖然沒有模具,樣子差了很多,但味道還是一樣的。吃起來口感酥脆,鮮香。據說這種美食是早在清末後的民國時產生的。當時的武漢,剛剛建成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農民前往謀生,從那時起第一批的農民工完成了從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轉型。也因為如此,這裡也產生了眾多服務於他們的早餐食攤。這面窩就是在那時產生的。
製作小貼士:
在製作面窩時,水和米的比例是2:1這樣調出的米漿會更酥脆。在炸制時一定要小火慢炸,這樣可以更好的炸酥炸脆。每天為您分享美食,致力於做不一樣的家常菜,美食每天更新,有什麼喜歡吃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小編和你一起尋找答案,關注我不迷路,巧食為天,與您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