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鹽田區推進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區系列活動之「美好鹽田」項目式學習成果展評在鹽田區外國語小學多功能廳舉行,由鹽田區各學校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自主完成的17個項目設計一一登臺亮相,接受專家學者的現場考驗。
活動由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總課題組共同主辦。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雜誌社創客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國際StarT項目中國區負責人孫曉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黃志紅博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技術教研員吳良輝,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辛海洋等知名專家擔任評審。鹽田區教育局、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以及鹽田區各小學及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師生共200餘人參加活動。
鹽田區教育局局長餘永弘在會上表示,近年來,鹽田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以建設教育強區為目標,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育教學管理,全區教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新樣態教育、智慧教育、項目式學習等成為鹽田教育諸多靚麗的名片,鹽田教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
本次「美好鹽田」項目式學習成果展評,既是鹽田區近年來大力推動學習方式變革的階段性成果集中展示,也是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推動學習方式變革落實落地的具體行動,還是鹽田區積極推進國家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區的系列活動之一。餘永弘表示,希望通過舉辦「美好鹽田」項目式學習展評活動,學生們能夠充分挖掘鹽田的生態文化、海洋文化、疍家文化和歷史文化等,增強對美好鹽田的認同感,擴大美好鹽田的影響力。讓美好鹽田在學生們的探究下熠熠生輝,讓鹽田的項目式學習繼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據介紹,項目式學習一直是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力推動和重點開展的學習方式。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專門成立了以分管副院長為組長、各學科教研員、各校名師骨幹為成員的項目式學習研究團隊。該團隊在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的引領下,結合鹽田區域特點,開發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課程和流程,探索出一條區域項目式學習的實施路徑。
據悉,本次項目式學習展評工作於今年5月啟動,持續至今已有大半年時間,鹽田區各學校和幼兒園積極組織參與,以「美好鹽田」為總主題,圍繞「人文鹽田、山海鹽田、港口鹽田、創意鹽田」四個分類主題,選擇符合各自實際的具體項目開展探究學習,將生活與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實現學習方式的深度變革。最終,17個項目設計脫穎而出,成為鹽田區項目式學習2.0時代的代表成果。
第一個登臺展示的項目讓參會人員眼前一亮。這個名為《珠寶設計師》的項目是由鹽田區教科院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幫助下自主完成的。整個項目經歷了發現問題、確定主題、學習積累、大膽設計、動手實踐、評比展示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圍繞「解決問題」來展開,小朋友們在項目式學習中提高了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了審美情趣和團隊精神。評比現場,十幾位小朋友身穿黑色衣服,佩戴著自己設計的各類珠寶首飾,走起了一場別有趣味的兒童秀,無論是新奇美觀的首飾作品,還是天真有趣的舞姿,都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評審專家黃志紅博士對鹽田探索出的學生項目式學習方式大加讚賞,「美好的教育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給予學生平臺、環境和土壤,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她認為,鹽田區的項目式學習體現了三個特徵,即一是問題導向,主題先行;二是標準導向,方案細化;三是實證導向,過程完整。
評審專家孫曉奎同樣高度讚揚了鹽田模式下的項目式學習:「鹽田區項目式學習一路發展,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鹽田模式是一種可複製的模式,為全國項目式學習的發展做出了有意義的探索。」他指出,鹽田區項目式學習以「美好鹽田」為情境化項目任務出現,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以「鹽田」為切入點,全面考查學生對自然環境、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祖國家鄉的情感認同、心理認同和文化認同,深入真實的生活情景,通過職業體驗,提煉問題進行探究,突破學科界限,通過跨學科學習,融學科核心知識與技能,解決真實問題,達到較好的項目式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