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生活有機融合 鹽田教育項目式學習品牌持續擦亮

2020-12-20 深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0年10月29日,鹽田區推進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區系列活動之「美好鹽田」項目式學習成果展評在鹽田區外國語小學多功能廳舉行,由鹽田區各學校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自主完成的17個項目設計一一登臺亮相,接受專家學者的現場考驗。

  活動由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總課題組共同主辦。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雜誌社創客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國際StarT項目中國區負責人孫曉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黃志紅博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技術教研員吳良輝,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辛海洋等知名專家擔任評審。鹽田區教育局、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以及鹽田區各小學及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師生共200餘人參加活動。

  鹽田區教育局局長餘永弘在會上表示,近年來,鹽田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以建設教育強區為目標,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育教學管理,全區教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新樣態教育、智慧教育、項目式學習等成為鹽田教育諸多靚麗的名片,鹽田教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

  本次「美好鹽田」項目式學習成果展評,既是鹽田區近年來大力推動學習方式變革的階段性成果集中展示,也是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推動學習方式變革落實落地的具體行動,還是鹽田區積極推進國家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區的系列活動之一。餘永弘表示,希望通過舉辦「美好鹽田」項目式學習展評活動,學生們能夠充分挖掘鹽田的生態文化、海洋文化、疍家文化和歷史文化等,增強對美好鹽田的認同感,擴大美好鹽田的影響力。讓美好鹽田在學生們的探究下熠熠生輝,讓鹽田的項目式學習繼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據介紹,項目式學習一直是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力推動和重點開展的學習方式。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專門成立了以分管副院長為組長、各學科教研員、各校名師骨幹為成員的項目式學習研究團隊。該團隊在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的引領下,結合鹽田區域特點,開發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課程和流程,探索出一條區域項目式學習的實施路徑。

  據悉,本次項目式學習展評工作於今年5月啟動,持續至今已有大半年時間,鹽田區各學校和幼兒園積極組織參與,以「美好鹽田」為總主題,圍繞「人文鹽田、山海鹽田、港口鹽田、創意鹽田」四個分類主題,選擇符合各自實際的具體項目開展探究學習,將生活與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實現學習方式的深度變革。最終,17個項目設計脫穎而出,成為鹽田區項目式學習2.0時代的代表成果。

  第一個登臺展示的項目讓參會人員眼前一亮。這個名為《珠寶設計師》的項目是由鹽田區教科院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幫助下自主完成的。整個項目經歷了發現問題、確定主題、學習積累、大膽設計、動手實踐、評比展示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圍繞「解決問題」來展開,小朋友們在項目式學習中提高了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了審美情趣和團隊精神。評比現場,十幾位小朋友身穿黑色衣服,佩戴著自己設計的各類珠寶首飾,走起了一場別有趣味的兒童秀,無論是新奇美觀的首飾作品,還是天真有趣的舞姿,都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評審專家黃志紅博士對鹽田探索出的學生項目式學習方式大加讚賞,「美好的教育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給予學生平臺、環境和土壤,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她認為,鹽田區的項目式學習體現了三個特徵,即一是問題導向,主題先行;二是標準導向,方案細化;三是實證導向,過程完整。

  評審專家孫曉奎同樣高度讚揚了鹽田模式下的項目式學習:「鹽田區項目式學習一路發展,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鹽田模式是一種可複製的模式,為全國項目式學習的發展做出了有意義的探索。」他指出,鹽田區項目式學習以「美好鹽田」為情境化項目任務出現,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以「鹽田」為切入點,全面考查學生對自然環境、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祖國家鄉的情感認同、心理認同和文化認同,深入真實的生活情景,通過職業體驗,提煉問題進行探究,突破學科界限,通過跨學科學習,融學科核心知識與技能,解決真實問題,達到較好的項目式學習的效果。

相關焦點

  • 項目式學習: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利器
    綜合已有研究,可持續發展教育指的是以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為核心,以跨學科、多領域、全方位的形式,幫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進而促進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核心是「四個維度,五根支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均衡考慮環境、經濟、社會、文化四個方面以提高未來生活質量的思維框架。
  • 南明區:提質教育發展 擦亮教育品牌
    教育是攸關國家發展、民族興衰的「百年大計」,也是寄託無數家庭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近年來,南明區始終把教育發展擺在第一位,著力加強優質學校品牌引領示範,引入優質資源合作辦學,進一步在區內外輻射南明教育品牌效應,切實突出辦學特色、亮點,提升教學能力,助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鹽田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解碼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鹽田...
    攜手騰訊建設智慧文旅系統,為遊客提供「全景式、全業態、全程化」智慧化服務。推動「花漾街區」「趣城計劃」「國際光影藝術季」落地,打造主客共享「大花園」;引進洲際、凱悅、凱貝麗等國際一線品牌酒店,打造中英街、壹海城、奧特萊斯等特色商圈,推出一批「鹽之有理」精品旅遊線路,完善遊客服務中心(點),形成要素齊全、結構協調、供給彈性足的良好局面。9月27日晚,東部華僑城大俠谷天機劇場內燈光璀璨。
  • 持續擦亮和唱響"學在昌南"教育品牌——南昌縣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南昌縣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始終堅持把教育事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推進,進一步深化教育體育領域綜合改革,努力提升學校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大力推進重大重點工程建設,讓孩子們享受到更為均衡的教育,持續擦亮和唱響&34;教育品牌。
  • 曲靖:擦亮教育品牌 打造教育強市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116.8億元,實施「全面改薄」、C級危房除險加固、學前教育擴容、普通高中攻堅計劃等教育專項工程項目14731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61所、中小學68所、普通高中26所。創建11個基礎教育集團,全市民辦學校達1050所,民辦教育投資總額達42.6億元。從2020年起,放寬雲南省隨遷子女普通高中招生考試報名條件,市外省內戶籍生源報考普通高中不再受限。在8所中職學校推行綜合高中試點,在6個縣(區)開展初中學業困難學生接受職業技能學習試點。——教育質量提升有成效。
  • 持續擦亮和唱響「學在昌南」教育品牌——南昌縣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南昌縣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始終堅持把教育事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推進,進一步深化教育體育領域綜合改革,努力提升學校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大力推進重大重點工程建設,讓孩子們享受到更為均衡的教育,持續擦亮和唱響「學在昌南」教育品牌。
  • 全國項目式學習優秀項目展評 鹽田區10個項目獲評一等獎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鄧雪婷 通訊員 王欣昀 曾桂泓)近日,由中國教育信息化創客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STEM教育與項目式學習學術研討會暨2020年度項目式學習優秀項目展評活動在江蘇省張家港市舉行。
  •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周曉剛:雙元制教育擦亮職業教育品牌
    【編者按】5月28日,由新華報業集團主辦,「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承辦,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協辦的「職教強國·江蘇強音」江蘇職教發展高峰論壇暨「職教王牌·校長帶你選專業」大型融媒報導啟動儀式在美麗的江蘇海院順利舉辦。
  • 深圳鹽田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如今,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已成為鹽田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和閃亮品牌。堅持高位布局 築牢全域旅遊發展根基近年來,鹽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宣傳、發改、旅遊等部門為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大力扶持全域旅遊協會、梅沙旅遊企業聯盟等社會組織發展,實現「行業管理」向「黨政統籌、行業自律」轉變。
  • 家庭項目式學習為勞動教育探路
    《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同時突出強調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今年春季,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項目團隊研發了一套適合中國3-15歲孩子的家庭項目式學習活動操作指引,即「家庭項目式學習六步驟」,並分學段提供相關活動主題供家庭選擇。
  • 復旦大學如何開展「一流本科教育」?聚焦內涵發展,擦亮本科品牌!
    與此同時,一個高挑戰、高難度的本科生學術資助項目「卿雲計劃」向2018級本科生開放申請。繼續以《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動計劃》為指引,如何在人才培養中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如何抓住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反饋整改的契機補短板、揚優勢、促發展?如何更好地激發本科生在學習和研究上的最大潛能?
  • 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培養全面發展的藝術人才-光明日報...
    重慶郵電大學藝術專業為了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推進信息科技與文化藝術融合發展的社會需求,培養出新時代拔尖藝術人才,致力於探索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藝術教育新體系。教育理念融通機制的創新    人才培養,理念先行,什麼樣的理念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挫折教育的一種革新探索與實踐
    二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與挫折教育的關聯分析(一)基於真實生活的道場易於創設挫折教育情境在一般性的班會課、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師卻割裂了生活中「事」與「理」的一體性及蘊含性,單調地進行道理的灌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最大的特點之一,在於其能夠創設真實生活場,學生歷經的一切挫折都來自於真實生活和真實任務,學生因此會真實地對抗挫折,克服挫折,實現真實的成長。例如,筆者學校一個學生小組開展的《深圳紅樹林,我想讓人更懂你》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面臨調查採訪的真實生活場景,學生這樣反思:「在這一次調查中,我做了很多準備,比如收集資料,調查採訪等。
  • 澄城持續擦亮旅遊品牌
    十三五以來,澄城縣不斷整合現代、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以堯頭窯為龍頭,以龍首壩、劉家窪東周遺址、良周秦漢宮等為支撐的精品線路,持續擦亮旅遊品牌。規劃編制穩步推進。編制完成《澄城縣堯頭窯景區鎮區融合發展規劃》《渭南市魏長城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龍首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壺梯山旅遊景區規劃》《壺梯山森林公園規劃方案》《澄城縣壺梯山景區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方案》等規劃和可研,為全縣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提供了科學指導。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 努力實現思想政治與藝術教育的有機融合
    結合藝術院校特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思政課建設的深厚力量,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優秀藝術作品、藝術家、藝術發展密切結合起來,這些與人民生活緊貼的藝術作品,代表著人民精神上最深的呼聲,擁有著現實的思政教育功能,將它們引入到思政課程中,講活了思政理論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實現了對思政理論知識由淺入深的理解。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一。
  • 用「活動」擦亮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宿州市教體局持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一十百千萬工程」
    「百」是培養100名優秀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千」是全市骨幹教師每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000場次。「萬」是成千上萬學生陽光心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1 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暑期活動2020年突發的疫情,一下子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 中國教育的未來在哪裡?人工智慧和教育融合!
    2019年5月16日,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時強調,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優勢,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
  • 劉非:傳承楚怡基因 擦亮楚怡品牌 示範引領婁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劉非赴新化調研楚怡職業教育品牌建設發展工作時強調傳承楚怡基因 擦亮楚怡品牌示範引領婁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 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從教育活動的三個最基本要素來看,混合式教育是混合式教學與混合式學習的有機融合,是對傳統教育模式、內容的整體重構,也是有效解決高校傳統教育中「大一統」「滿堂灌」「齊步走」等問題的一項可行之舉。持續豐富拓展TOPCARES方法學內涵,深化混合式教育模式變革建立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學是指引和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東軟教育融合國際工程教育最新成果而創立提出的TOPCARES教育方法學對推進混合式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七劍客」論和平教育,且看「項目式學習」風雲迭起
    我們計劃採用研學、主題式、項目式、stem等多種方式有序地對傳統課堂進行變革。經過商議,我們首先選定項目式學習模式(Project Based Learning)進行嘗試,其多學科融合的屬性可以消解學科之間的孤立,幫助學生串聯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又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打破以往的「接受學習」與機械訓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