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解讀| 蘇寧半年盈利2.91億,轉型中的確定和不確定

2020-12-11 李成東

8月的最後一天,蘇寧雲商發布了2017年半年報。2017上半年,蘇寧實現營業收入837.5億元,同比增長21.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91億元,上年同期為-1.21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商品銷售規模(含稅,區域上涵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1,046.24億元,同比增長22.26%。線上平臺實體商品交易總規模為500.39億元(含稅),同比增長52.76%,其中線上平臺自營商品銷售收入413.65億元(含稅),同比增長61.39%,開放平臺商品交易規模為86.74億元(含稅)。線上GMV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用戶數量的提升,上半年蘇寧易購APP日均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80%,2017年6月移動端訂單數量佔線上整體比例83.66%。

從這份財報中,我們看到了蘇寧雲商的核心業務——零售正在往樂觀的方向發展,這種樂觀包含了確定和不確定兩個方面。

確定的樂觀:門店數量減少 結構優化 費用佔比下降

上半年蘇寧營收增長21.87%,和主要競爭對手相比,這一增速其實並不亮眼。但他們在成本控制方面做的更加出色。

來源:DongG根據蘇寧歷年財報整理

今年上半年,蘇寧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佔比分別為10.8%、2.8%和0.2%,三費佔比合計13.9%,較上年同期下滑1.5個百分點。單獨看第二季度的話,佔比更是只有12.55%。

我們認為推動費率下滑的原因在於蘇寧近年來對連鎖店結構的優化。效率底下的門店被關閉或者改造,並且對經營面積進行調整,以降低租金。

來源:DongG根據蘇寧歷年財報整理

在過去幾年,蘇寧一直在對連鎖店(雲店+常規店)的數量和結構進行調整。首先,從入駐城市數量來看,自2015年之後,蘇寧連鎖店的覆蓋範圍就始終維持在297個國內城市,再也沒有增加。這代表著蘇寧線下門店戰略從原本的快速擴張轉變為精細化運作,注重單店效率。其次,門店總數也在下滑。蘇寧可比門店總數從2012年的1664家下降到今年6月低的1489家。與之相反的是可比店面銷售收入增速由2012年的-12.38%上漲到現在的5.54%,呈現出明顯的震蕩上升趨勢。

來源:蘇寧2017半年報

上圖可以從更直接地看出門店數量減少和結構優化對蘇寧財報的影響。上半年,通過加強坪效、人效等核心指標考核、以及關閉低效門店,蘇寧的人員、租賃、裝潢和水電費用佔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門店結構的優化還體現在存貨周轉方面。財報顯示,截至到6月30日,蘇寧存貨周轉天數為33.08天,相較於去年年底的36.75天減少了3.67天,也低於京東的36.3天。表面上看只是領先短短3天,但考慮到蘇寧渠道的多元性,這背後反應的是蘇寧供應鏈的大幅進步。首先,京東只有線上渠道,線上也只有一個京東商城。蘇寧的渠道則要複雜的多,線上有天貓和自己的蘇寧易購;線下店鋪更加複雜,目前他們共有各類店鋪3645家,分布在中、港、澳、日等多個地區。很明顯,渠道複雜容易導致庫存堆積的問題,進而降低供應鏈效率。所以,這短短3.67天的進步折射出的是蘇寧運營水平的大幅提升。

線下門店數量的減少並不代表著蘇寧線下正在收縮,相反他們其實依舊維持著計劃中的擴張。今年上半年蘇寧新開雲店13家、常規店24家、紅孩子店6家和超市店1家。在一、二線城市,他們通過雲店、母嬰店、超市店全方位地貼近用戶。在三、四線級農村,「零售雲」配合蘇寧易購服務站,向用戶提供無差別服務。而關閉的門店大多是效率底下且成本高昂,隨著門店結構的調整,規模化效應帶來的運營效率和成本壓縮會逐步反應到財報中。因此,這一樂觀是確定的。

那麼通過調整門店結構以提升效益的方式可以維持多久?我們以旗艦店升級為雲店作為推測標準。截止到6月底,蘇寧共有204家雲店和192家旗艦店。2015、2016和2017上半年,分別有32家、45家和50家旗艦店被改造成雲店。按照這個速度推進下去,預計到2019年上半年,全部旗艦店將被升級為雲店。我們認為屆時蘇寧管理費率和銷售費率的合計佔比將下降到10%左右。

不確定的樂觀:攜手阿里 智慧零售引人遐想

今年夏天,阿里巴巴所領導的「新零售」概念席捲全球科技/零售行業,不僅將自己的市值推到創新高的4000億美元,同時也拉動眾多合作夥伴的業績。海爾、格力、雅詩蘭黛、阿迪達斯等數十家中外品牌在財報中提及和天貓的合作。英雄所見略同,蘇寧也提出了自己的「智慧零售」戰略。張近東在3月的全國政協會議中表示「智慧零售」是在在多樣化的場景中,以智能科技為手段,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製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商品、內容和服務。

阿里和蘇寧關係密切,阿里巴巴持有蘇寧19.99%的股份,而蘇寧則擁有阿里1.05%的所有權。雙方此前在線上的合作進展順利,蘇寧易購天貓旗艦店為公司帶來的大量流量。今年上半年,蘇寧線上平臺實體商品交易總規模為500.39億元(含稅),同比增長52.76%。

在我們看來,兩者未來更大的合作空間將在線下,也就是在「智慧零售」方面的合作,而這種合作將給蘇寧帶來一種不確定的樂觀。

近年來,實體店現關閉潮。去年流傳的一份「實體店陣亡名單」顯示,超市、奢侈品、百貨、餐飲行業的巨頭都在大量削減門店數量,但另一方面,阿里、京東、亞馬遜等巨頭卻紛紛進駐線下。有人走,有人來,這預示著零售業正經歷著大洗牌。

「智慧零售」需要讓實體渠道越來越貼近顧客,或者讓顧客越來越容易接近實體渠道。而線下門店是蘇寧的優勢所在,如果通過和阿里的合作,將自己數量眾多的門店升級到「智慧零售」的標準,這無疑有利於蘇寧未來的發展。但另一方面,「智慧零售」是一個前無古人的事物,現在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它到底會帶來何種影響。無論是蘇寧、阿里還是京東等都處在摸索階段。所以說,雖然人們充滿了對「智慧零售」的憧憬,但這種樂觀是不確定的,因為你不知道它到底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智慧零售」為我們勾勒了美好的未來,但未來不會自己發生,需要我們動手去創造。蘇寧是否有能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或者說蘇寧是否有可能把這種不確定的樂觀轉化為確定的樂觀?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我們認為如果沒有投入的話,就不可能令未來變的更好。所以,研發費用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來源:DongG根據蘇寧歷年財報整理

2012年,蘇寧的研發支出僅為1.14億元,而在2016年,該費用已經達到了12.58億元,10倍於4年前的水平。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也從12年的0.12%上升到今年6月低的1.07%。

蘇寧的研發支出主要投入於網際網路研發架構體系。包括硬體系統的穩定升級、圍繞大數據的各類應用研發、打造柔性IT系統等。隨著投入的加大,蘇寧的研究成果不斷落地。就在一個月前,蘇寧易購精選店在安徽來安開業,該店前身是一家日漸蕭條的百貨大樓。不過現在,蘇寧賦予了其新生,通過對過去消費數據的分析,實現智能化選品,令小鎮居民同步獲得和大城市消費者一樣的爆款商品。而這背後的關鍵是蘇寧零售雲—蘇寧智慧零售戰略的核心之一。在全渠道逐漸成為趨勢的情況下,訂單可能來自於線上或者線下,這對商家的IT系統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零售雲打破了原有線上系統與線下系統之間的信息阻隔,通過支撐全渠道業務幫助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可以說,零售雲平臺是蘇寧向三四線及農村市場輸出智慧零售能力的重要平臺。

以守為攻 靜待「智慧零售」崛起時機

利潤的增長來源於收入的提升或者費用的降低。電商逐漸進入存量博弈狀態,當大部分友商還在想著做加法,思索如何提高營收的時候;蘇寧則在做減法,通過減少費用支提升盈利能力。這種以退為進的戰略值得我們思考。

此外,我們認為過去幾年,蘇寧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渠道變化帶來的供應鏈複雜化。複雜度是供應鏈的大敵,相較於純電商,蘇寧必須兼顧線上和線下,這是他們落後友商的主要原因。現在,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運用,線上和線下融合之勢越來越明顯,原本複雜的供應鏈將被簡化。雖然我們目前無法確定「智慧零售」到底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但從傳統零售升級至」智慧零售」的方向是已經確定的。隨著線上巨頭的高調介入,線下實體經濟必將加速復甦,以線下起家的蘇寧有望率先完成實體門店的升級,迎來盈利拐點,將「智慧零售」的不確定變為確定,以逸待勞,恭候各路諸侯的挑戰。

還有一個比較確定的事情是,2015年8月蘇寧以不超過14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按照81.51美元/股的價格投資阿里巴巴,帳面上已經賺了上百億了。8月30日阿里收盤股價171.04美元。蘇寧轉型,不差錢!

相關焦點

  • 蘇寧擴張之路:投資文體、地產、物流項目超383億 盈利、償債靠「賣...
    在償債和帳面盈利的雙重壓力下,蘇寧易購不得不通過股權投資、增資擴股、出售門店等資本手段來粉飾業績。  收購萬達百貨業務為蘇寧易購當年帶來了14.02億元的商譽,而截至今年6月底,蘇寧易購財報顯示,蘇寧易購持有的萬達百貨100%股權已被蘇寧全部用於借款質押。  四個月後,蘇寧易購在消費場景布局中再落一子,宣布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家樂福中國2019年四季度實現盈利898.28萬元。
  • 嘉銀金科財報解讀:高效轉型無礙持續盈利,三大戰略驅動長遠增長
    持續盈利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實現高效轉型自2018年網貸行業嚴格執行「三降」開始,網貸的業務規模便開始進入下降周期。2020年年初,央行在金融市場工作會議中更是明確,「徹底化解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建立完善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長效機制」——網貸行業進入了全面轉型的倒計時。
  • 保險轉型:「不確定」中求確定
    來源:中國經營報保險轉型:「不確定」中求確定本報記者/陳晶晶/北京報導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601601.SH,以下簡稱「中國太保」)總裁傅帆就「堅持高質量發展 打造險企轉型新引擎以「轉型」為契機 於變革中創新局傅帆強調,要在「不確定」中把握「確定」,即外部環境雖然「不確定」,但堅持高質量發展是「確定」。而轉型就是把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挑戰,轉化為公司強健組織、提升能力、創新發展的契機。重要的是,轉型必須從行業規律和客戶需求出發,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主線。
  • 蘇寧控股以10億質押了全部股權!
    負債總額達到1200億意味著什麼?盈利能力和蘇寧易購相當的華晨汽車就是因為負債1200億而不得不破案重組的!針對蘇寧「資金鍊緊張」的傳言,蘇寧很快給出了反應:資金緊張?不存在的!我們2021年員工全年薪資增幅30%以上!於是,流言暫時終止了。
  • 戴姆勒2019年財報,利潤下滑如何輕盈轉型丨億歐讀財報
    作者丨丁唯一編輯丨張宇喆一年三次的盈利預警已經為戴姆勒2019年財報做足了鋪墊,最終的結果也沒有讓人感到意外。2月11日,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2019年報如期而至。同時還要兼顧電動化轉型的戴姆勒,恐怕還來不及體會陣痛。數字背後在戴姆勒集團公布2019年財報之前,先後傳來的盈利預警和大規模裁員1.5萬人的消息都給即將到來的財報蒙上一層陰影。但是其財報數據並沒有想像中的不堪。
  • 乾貨 | 蘇寧敢花48億收購家樂福, 全靠這群人
    1G+財務分析教程與方法全部推文福利,每周統一發送至Uni會員郵箱 近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人民幣的等值歐元現金,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同時,蘇寧立體物流配送網絡以及技術手段與家樂福有機結合,有利於降低採購和物流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與盈利能力,簡單來講就是將整體提升蘇寧的零售競爭力。 此次蘇寧決定收購家樂福中國股份,除了離不開企業上層管理者的決策,更離不開審計人員們在決策前的一系列審查工作。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併購審計。
  • 家樂福會是蘇寧的「救命稻草」嗎?
    「這實際上顯示了蘇寧的無奈,今年上半年由於疫情線下渠道受阻,轉型線上又面臨這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網站,效果不佳,上層需要業績增長,下層從外部又無法實現,只能自身消化。」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 馬雲發表2018年致股東信,eBay、Facebook和蘇寧易購等發布Q3財報
    Facebook第三季度營收和用戶數表現不佳,股價盤後一度跌5% 新浪財經消息:Facebook盤後發布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營收137.3億美元,廣告營收135.4億美元,移動端廣告營收在廣告營收中佔比92%;日活用戶數14.9億,同比增長9%;月活用戶數22.7億,同比增長10%,數據均弱於市場預期。
  • 蘇寧易購股價最高是多少?蘇寧易購半個月暴漲40% 市值突破1100億
    不過,有一些個股不聲不響地、靜悄悄地走出了遠超大盤的行情,比如大消費板塊的電商龍頭之一蘇寧易購(002024.SZ),短短半個月股價漲幅已經超過40%,今天再度漲停。進入7月份之後,蘇寧易購的股價更是連連上漲,到今天已經連續上漲了9個交易日,最近三天更是走出了3天2漲停的強勢行情,助力蘇寧易購總市值順利突破1000億大關,目前最新市值達到1151億。
  • 2分鐘讀財報|活下去比盈利難?蛋殼APP被下架 三年多虧63億
    蛋殼公寓於今年1月17日登陸納斯達克,股價一度漲至13.9美元/股,但疫情以來公司股價和業績都持續下滑,8月14日,蛋殼公寓股價跌至5.28美元/股,對比年初跌幅達62%。業績上,根據蛋殼最新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62.48%,雖然營收仍在飛快增長,但與之相伴的,公司虧損也持續加劇,2020年一季度公司虧損12.3億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虧損2.72億元、13.66億元、34.35億元,三年半時間蛋殼共虧掉63億元,可以稱作名副其實的「銷金窟」,盈利遙遙無期。
  • 家樂福被蘇寧收購,沃爾瑪半年關閉16家,零售行業的出路在哪兒?
    隨著各大電商平臺的興起,傳統零售業受到了巨大衝擊,與人人樂、華潤並稱廣東省超市三巨頭的新一佳早在2017年就宣布破產倒閉,而被稱為全球超市巨頭的沃爾瑪,在中國也是舉步維艱,半年關閉16家。近日,又爆新聞:蘇寧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零售行業真的是夕陽行業嗎?
  • 我們應該怎麼讀財報?
    來源:雪球相信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論,我認為讀財報、看得懂財報是做好投資這個木桶中的底部那塊木板,如果沒有,肯定不行,其它的能力是組成木桶周圍的那一圈木板,其他能力欠缺,也是做不好投資,但財報是做好投資的起點。
  • 零售周報|蘇寧菜場上線半年全國門店達350家;便利蜂在天津推廣「蜂...
    根據報告顯示,Tiffany銷售額下降2%至31億美元,淨利潤大跌11%至3.4億美元。安能、百世、壹米、優速集體宣布漲價近日,安能、百世快運、壹米滴答、優速、中通快運、韻達快運等快運企業紛紛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全網調價。其中,安能在全網範圍宣布mini小包全面漲價,不僅直接對首重漲價5毛,還對全網折扣進行收緊。
  • 財報觀察:日燒1億的拼多多怎麼就突然盈利了?
    那麼首先要清楚對拼多多而言,這個盈利到底意味著什麼。拼多多自上市以來一直被人病垢靠補貼拉增長,用虧損搶份額,「拼多多終會破產」「拼多多無法盈利」的話音從未絕耳。就在第二季度財報後,市場非常質疑當用戶規模已經看到明顯天花板,未盈利的拼多多如何再講述高增長的神話?拼多多就甩出這一季「盈利」終於證實自己也能盈利,而就算盈利了用戶規模也還在增長。
  • 樂天財報:2014年Q2 Viber註冊用戶已達6.08億
    據樂天今日發布的營收報告,Viber的註冊用戶已經達到6.08億,較去年年底增長了2億。具體來看,Viber的獨立ID數量已經達到4億,較去年年底增長了1.2億。根據報告,Viber的市場估值達到了100億美元,為樂天當時收購其所花費用的十餘倍。不過,這兩應用的最大不同在於盈利能力。Line已經創下了驚人的營收數據,在最近一個季度中,雖然未披露其盈利狀況,但其營收總量達到1.77億美元。然而,截至目前,Viber尚未確定公司的盈利模式,因為其應用是免費的。
  • 轉型路徑PK:國美三板斧保現在 蘇寧全品拓展搏未來
    在說國美、蘇寧的情況前,我們應該先看看財報。2013年,國美連續4個季度實現贏利,並且盈利額持續上升。僅就第四季度而言,國美收入同比增長達到17.6%,蘇寧是-2.45%;國美同店增長達到17.5%,蘇寧僅有1%;國美的毛利率更是達到19.35%,而蘇寧下降到14.35%。
  • 解讀海爾電器財報:洗衣機熱水器增速穩定 能否保持逆勢增長能力是...
    3月27日,家電品牌海爾電器對外公布了新一季度的財報。從它的這份財報來看,營收、毛利、盈利都實現了增長,這在整體國內家電市場銷量增長不佳的情況下,難能可貴。不過,受財報影響,海爾電器股價跌幅超過8%,截止文章發稿,股價跌為22.800港元。出現這種情況,或許是市場對於家電市場的不自信所導致。
  • 蘇寧「缺錢」迷局:1年內需還債近400億
    圖源:東方IC 30秒快讀 1、算一筆帳,蘇寧要在1年內還債近400億。 2、一切早有跡象,連續6年,蘇寧不斷「賣子」。相同的事件,不同的解讀,或許是對如今市場上熱議的蘇寧資金緊缺一事的註解。 這個雙十二,蘇寧過得並不順心。12月10日,市場出現蘇寧實控人張近東等人將蘇寧控股集團全部股權質押給淘寶的傳聞。
  • 公司研報|主營業務已連虧6年,蘇寧的流動性危機早有伏筆
    第一筆是2018年9月30日,蘇寧向蘇寧深創投-雲享倉儲物流設施一期基金(以下簡稱雲享一期基金)出售了5家物流相關公司100%的股權,獲得11.91億元。該交易為蘇寧貢獻淨利潤9.24億元,在全年淨利潤總額中的佔比達到7.32%。
  • 48億「委身」蘇寧,家樂福中國賣身記-虎嗅網
    如果交易完成,家樂福集團僅持中國公司20%股權,蘇寧將成為控股股東。令人大跌眼鏡的不僅是收購方由原來大家認為的騰訊和永輝,變成了蘇寧。還有區區48億80%的股權——也就是說,家樂福中國業務做價才60億人民幣——蘇寧的收購對價,採用的是經營性現金流的0.2倍方式。真是舊日王謝堂前燕,如今泯然成眾人。